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多重职能机构:四殿——端明殿、资政殿、观文殿、保和殿

宋代多重职能机构:四殿——端明殿、资政殿、观文殿、保和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63 更新时间:2024/1/22 3:00:45

众多殿阁之中,代主要以四殿、六阁作为职官员的命名系统,其中四殿指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六阁指指龙图、天章等阁。以禁中内阁为职名设立职位并不是宋代之先河,其先河可追述到南北朝时期的设立殿学士的制度,苏轼曾言

“以殿命官,本缘麟趾之旧”

,近源则是承袭唐五代以来的传统。到了宋代,设立学士职位的也只有四殿,即端明、资政、观文、保和四殿。而保和殿(宣和殿)为徽宗晚期时设定的职名,因为存在时间短,影响小,在此就不谈论。

一、端明殿

端明殿位置:

关于端明殿的位置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端明殿位于皇帝朝所御的正衙,《春明退朝录》记载

“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

,后来宋代的相关典籍《职源》《职官分纪》等典籍也是沿用了《春明退朝录》所记。二则称端明殿为禁中内殿。《河南志》曾记载:

端明殿的几次更替:

北宋初期修建宫内殿阁仿造古时后梁,所以北宋初期殿名也大多与后梁相同,后乾德三年(965),文明殿成,焘注云:

“文明殿即端明殿也。国初改焉。”

由此可见,文明殿即为端明殿,后改名而成,而后为了匹配殿名,端明殿学士也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雍熙二年(985),乾元、文明二殿被雷击毁,从此文明殿不复存在,这是宋代中的第一座端明殿,改名文明殿后被雷击而毁。

后端明殿前身承明殿,于1014年建成,18年后因宫中大火殃及,不得不重新维修,后新殿赐名为明良殿,不久又改为端明殿,虽然端明殿复辟,但是其品秩己大大下降,已无初时的崇高地位。

同年十一月,有将端明殿改名为延和殿,史料记载此次改名的主要原因是即将改元,即改元景祐,此次改元主要综合避讳契丹,安抚蝗灾,改变政治气象等多种原因,这是宋朝第二座端明殿。

二、观文殿

观文殿的几次更替:

观文殿原名天和殿,为宋初建成,仁宗时期宫内失火同时殃及天和殿,与第二座端明殿一起更名为观文殿。其名称源于原隋炀帝储书殿名,后再宋朝中的主要职能也是储存书籍,后观文殿又改清居殿,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这是宋朝第一座观文殿。

观文殿再一次出现是在庆历八年,是年八月,奉上真宗谥号,此中含有“文明”二字,虽然文明殿学士已经不再赐予,但此名号却仍未取消,宋庠建议:“(文明殿学士)虽久不除授,然班仪品并存。兼禁中无此殿额,其学士礼理自当罢。乞择见今正朝或秘殿少名学士易之。”于是同为正殿的紫宸殿被挂上职名,取代文明殿学士之职名为紫宸殿学士,赐丁度为紫宸殿学士。朝廷多以殿名为官称,遂称丁度为“丁紫宸”,但“紫宸”二字非人臣所宜称呼,为了避嫌,又将秘殿延恩殿改为为正殿观文殿,丁度改为观文殿学士,这是第二座观文殿。

三、资政殿

资政殿为宋朝新设殿学士职名,与观文、端明两殿不同,资政殿属龙图阁附属宫殿,《玉海》对诸阁附属宫殿这样记载“龙图阁,阁东序资政、崇和二殿,西序宣德、述古二殿。其北天章阁,阁东西序群玉、蕊珠二殿。次北宝文阁,阁东西序嘉德、延康二殿”。

资政殿主要职能:

第一、召对,即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当皇帝需要和某个臣子经常性的交流之时,往往就会授予这个臣子资政殿学士之位。

第二、观书、游宴。真宗景德以来,先后多次在资政殿举行观书、游宴等文化活动,景德元年五月、祥符三年八月、五年十二月先后召集近臣观书,然后设宴与资政殿。

第三、问政。真宗时期,在资政殿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在此殿加入了问政的职能,特别是在边境战争吃紧时,真宗曾资政殿说到:“朕酌今庶官能否,以边城远近要害分命治之”,以此开始在资政殿举行高级官员的会议。

仁宗时期更加加重了问政这一职能的使用频率,南宋魏了翁即言仁宗时期“非时扣阁,或御资政殿,或御迎阳门,或开天章阁,皆出于进拟奏陈之外”。

到了神宗时期,甚至将问政前的文化活动都给予剔除,把资政殿发展为一个更加纯粹的问政场所,常常与朝中大臣在此处理重大政务,资政殿自此成为了一个不分假期,不分人员身份限制的问政场所。

第四、讲筵。当然,神宗时期除了将资政殿作为问政的场所之外,还时常与大臣们研习儒家经典,这是沿袭了先帝在诸阁之中举行的传统的读书活动。

第五、进呈国史等书。龙图、天章诸阁随着发展,慢慢演变为专门供奉历代皇帝御容外,安奉历代皇帝玉牒、宗室属籍以及皇帝藩邸旌节等重要国书、信物的场所,基于此原因,龙图、天章诸阁已经不适合臣子登阁研读,所以资政殿发展为集召对、观书、游宴、问政于一体的多职能殿,同时在进呈国史、实录之时也会经过资政殿,便可供大臣举行进读仪式,再归藏阁中。

总的来说,除保和殿存在时间较短,影响力较小在此不予讨论之外,端明、资政、观文三殿在宋朝中扮演了多重职能的作用,作为空间实体,此三殿所具备的文化,政治职能,与殿阁职名所具备的殿阁召对、编纂等职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资料:

《春明退朝录》,《职源》,《职官分纪》,《河南志》

更多文章

  • 宋代世人的“花花世界”,花的各种妙用,凸显生活雅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于宋代诗人的书,宋代诗人曾几的资料,宋代四大雅趣

    花是古代社会优雅生活的象征,宋代文人雅士围绕着"花"进行了各类优雅、日常的行为活动和文化交流,极大促进了宋代艺术审美的提升。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花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对象,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史上颇为常见,也展现着各类风貌,体现着历朝历代的审美风趣。 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都市呈现一派繁华的

  • 太祖太宗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为何宋真宗反而频繁避战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真宗极力求和,宋真宗女儿寿康公主,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

    宋太宗继位之后,沿袭太祖赵匡胤的战略继续收复失地,多次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由发动对辽的战争,宋辽由和平共处重新变为战争对立状态,由于再无南方威胁,对西部党项,太宗不再放任,收紧政策,要求他们听从朝廷指挥。 到了宋真宗,祖先制定的统一天下的计划不仅没有继续实施,反而开始追寻稳定,用一纸“澶渊之盟”唤

  • 宋朝军事实力弱小,为什么还能度过三百年的王朝大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两宋王朝制度的设立,杜绝了武将造反从历史上看,除了农民起义和被外族消灭看,无外乎就是武将或权臣篡位等等。可是,赵匡胤众所周知,他本身就是武将篡位的,黄袍加身,所以他在登基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杯酒释兵权等等,彻底杜绝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还分化了宰相的权力,文人掌兵等等,这样的

  • 同为被少数民族统治,人们为何厌恶清朝远超元朝?这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与清朝关系,元朝和清朝哪个大,清朝版图vs元朝版图

    但是,这两个政权虽然都是由外族统治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同的,人们对元朝更多的是无感,或者是轻微的仇恨,而面对清朝的时候,这种仇恨度就非常的低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蒙古的铁骑虽然是以喜欢屠城出名的,但是这种残暴的方式更多的是针对金人和西夏等国家,总的来说,面对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还是

  • 史上三次南渡,为何晋永嘉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有本质上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永嘉之乱赵郡李氏有南渡的吗,永嘉南渡影响中国历史,宋南渡

    从古至今,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迁徙事件,一次战乱就伴随着一次迁徙,参与人数过十万的大规模的南迁就发生过三次,分别是:晋朝永嘉之乱导致的永嘉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南渡,还有两宋时期因为北宋开封被金人所破,导致的大规模南渡。 晋朝永嘉南渡 公元311年,也就是晋朝永嘉三年,异族入侵,在匈奴大军面前,

  •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艺术,宋徽宗最著名的诗,宋徽宗收复幽云十六州

    伴随着南宋政局的稳定,绍兴四年关于皇帝御集编纂的工作就被提上日程,在编纂当朝皇帝高宗的御集之前,首先要解决先朝《徽宗御集》的遗留问题,为宣扬高宗在继承王朝上的正统性做铺垫。 一、《徽宗御集》编纂过程 关于徽宗御笔的整理在徽宗在位时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战乱,北宋灭亡,徽宗当朝整理的御笔片纸不存,整理工

  • 北宋纸币之父张咏遭遇“黄袍加身”,张咏机智应对,捡回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宋朝的商业比较发达,许多交易需要的铜钱也很多,为了方便市场交易,有一位叫做张咏的官员就发明了“交子”,用来代替铜钱进行流通。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张咏也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张咏是宋代名臣,历经太宗、真宗两朝,他不但有发明交子的创世之举,关于他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可以说是惊险万分,

  • 北宋正义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成立之后京师几乎再无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京营纠察,北宋的督察制度,北宋司法

    宋朝建立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基础之上,所以前朝沿袭下来的陋习和弊端十分的多,在以往,刑法掌控者拥有太多的权力,造成了很多冤案,而宋朝皇帝深知其中的危害,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建立了中央司法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 北宋皇帝对冤案的态度宋朝皇帝对刑法的实施十分看重,例如宋太祖宋太宗两位,他们每年

  • 包拯为何深得仁宗信任,得罪权贵还能善终,和狸猫换太子毫无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却不同,据记载,在包拯这一生从政期间的得罪的权贵达到了六十九人之多,其中不乏权势滔天的大人物,通常来说,这些有权有势的人都是有党羽的,能成为他们党羽的人的权势也不会差,包拯必定会遭到这些人党羽的报复,或在上朝时直接弹劾,或暗地里做些小动作。但是包拯的地位和人身安全都没有遭到很大的威胁,最后还是

  • 刘光世逢战必败,见敌就跑,为何还能当上南宋方面军大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绍宋杀刘光世是哪一集,名将刘光世,刘光世和南宋岳飞谁厉害

    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向南逃逸,金国遣500骑兵追捕高宗,刘光世作为断后人员手握上万精兵,可是刘光世部队还没有看到金兵的影子,只听说有金兵追击就溃败而逃,南下渡江的速度都快赶上皇上了,好在高宗和刘光世跑的都快,安然无恙的成功南下。 同年,高宗派遣刘光世带领部队镇守江州,仅作为南昌的屏障对金军起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