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为官员制定的继绝制度,让绝户者百年之后仍有后人祭祀

宋朝为官员制定的继绝制度,让绝户者百年之后仍有后人祭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1/17 15:43:51

中国人,特别是古代中国人对拥有后人是十分看重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说法更是充分印证了后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之所以会有这一说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古时人认为,就算人死了,自己的灵魂还是有进食的欲望,此时就需要留在人间的后人帮助他们祭祀。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当代绝户,即嫡子、庶子、养子,下至嫡孙、庶孙、养孙均无,那死后自己和自己的祖先必定无人祭拜,是为大不孝。这种情况和古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相悖的,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便制定继绝制度,让绝户者百年之后仍有后人祭祀,避免了从小受到儒家教育的宋代官员因绝户不孝而产生自我怀疑。

一、继绝制度实行的条件

继绝制度的制定,从根本来说是为了解决某一部分特殊官员百年之后无人祭祀的局面,但是照顾官员利益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礼法问题。所以在制度的实行上,对官员和出继者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被继者方面

总的来说,官员申请继绝的必要条件是绝户,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官员尚在,但目前无子。例如宋神宗赵顼执政年间,当朝官吏蔡延庆因为其祖父的要求向神宗上书:“先臣赠太尉齐是臣之伯父,臣祖父以齐未有继嗣日,令臣出继。”最终得到神宗同意,而蔡延庆出继的对象蔡齐,便是尚在,但是目前无子的存在。

第二种情况是官员已逝,膝下无子且无孙。例如我们熟知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其子王雱没有后人,且不幸逝世,这个时候徽宗考虑到王安石一脉百年之后无人祭祀,对一个功臣来说是极大的悲哀,因此下令王逮出继王雱,诏曰:“王安石子雱不幸无嗣,有族子逮已尝用安石孙恩例官之。比闻兴讼未已,可仍旧以逮为雱后,以称朕善善之意也。”

出继者方面

既然出继者会继承官员辛苦一辈子积攒下来的财富与地位,也要承担对其一脉的祭祀责任,那么关于出继者的品行和身份必然是有一定要求的。

首先是身份地位方面,出继者的辈分必须和官员下一代的辈分相同,且需和官员同宗。这一点在继绝制度刚制定之时就已经规定:无子者听养同宗之子昭穆合者。昭穆即为古代宗庙牌位摆放的顺序,合乎昭穆自然也就是说合乎辈分。

其次,出继者必须和本宗划清界限,即析户。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出继之后不仅会继承官员的财产,也会负责官员那一脉的祭祀,以后便需向出继的对象尽孝,析户是必须的。

最后,出继者不能是正在服丧的人员。熙宁四年,右武卫大将军赵克务向神宗上书,请求以赵叔搏为其后人,但是这一举动却遭到了礼官的强烈反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赵克务上书之时,赵叔搏正在为其亲生父亲服丧,神宗也觉得这一请求不妥,于是拒绝,并在继绝制度上又添加了一项规定:“诏自今宗室居父母丧者,毋得乞为继嗣”。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史书这样记载:

“时右武卫大将军克务乞故登州防御使、东牟侯克端子叔搏为嗣,请赴朝参起居,而不为克端服。大宗正司以闻,事下礼官,而礼官言宜终丧三年故”。

二、人子出继后与本家的联系

人子出继之后,名义上已经属于养父母家的孩子,除了需要尽到向养父母尽孝的责任之外,还会拥有继承养父母家产的权力,与此同时,出继者便丧失了继承本家父母家产的权力,但这并不是说出继者与本家再无瓜葛。

本家父母离世之后,出继者仍需要为本生父母丁忧,一般来说,出继者为本家父母丁忧的时间需要三年,且期间需要解官。例如宋代文官何澹本家父母离世,但何澹作为出继者于本家父母并无太多亲情可言,于是妄想避免辞官三年为本家父母丁忧,这番举动招到了乔嚞等批评:“谓所生继母无生我之恩,则不当为所生之继母服,抑不思黜其所生之继母,是贱其所生之父也,为人子者,尚忍言哉!”在这种情况之下何澹迫不得已辞去官职回本家丁忧。虽说何澹事件并非是其主动与本家联系,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出继者对本家父母仍有丁忧之责任,与本家仍有瓜葛。

出继者返回本家

人子出继之后是可以重新回到生父母身边的。

第一种是出继处养父母生子,且自己本家父母再无子,这种情况下出继者便可向宋廷申请归返本家,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蔡延庆应祖父之言出继蔡文,后来蔡文生子,但是其生父蔡褒除去蔡延庆之外再无子嗣,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蔡延庆便向朝廷申请回归本家,得到了宋廷的应允。

第二种回归方式相对来说显得有些屈辱,即被养父母驱逐回本家。当然,养父母不得随意驱逐出继者,为了保障出继者的权力,宋廷规定只有在出继者败坏家产或者不尽孝的时候,被继者才有资格驱逐遣返出继者返回本家,起初这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丈夫死后妻子无理驱逐出继者,妄想获得更多财产的局面。

继绝制度中对出继者返回本家更有详细规定:

“依户令,无子者听养同宗于昭穆相当者。既蒙收养而辄舍去,徒二年。若所养父母自生子,及本生父母无子欲还本生者,并听。即两家并皆无子,去住亦任其情。若养处自生子,即虽无子不愿留养,欲遣还本生者,任其所养父母。”

三、结语

总的来说,继绝制度的实行具有双重标准,即对被继着和出继者都有要求。同时,出继者出继之后便有了向养父母尽孝的责任,但同时也享有继承养父母财产的权力,且出继者与本家之间并非再无瓜葛,仍有对生父母的丁忧之责任,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之下,出继者是有可能重新回到本家的。

继绝制度的制定,体现了宋朝皇帝希望天下人人无人户绝,百年之后都有后人祭拜,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宋廷的仁义。

参考资料:

《宋史》《户绝条贯》《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刑统》

更多文章

  • 宋代殿阁的收藏功能,这四类物品有资格进入皇家殿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代四殿六阁,宋朝的金銮宝殿图片,宋代皇陵陪葬品有哪些

    一、礼器与瑞宝 西清诸阁中最最开始主要收藏的就是皇帝御集,书画,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清诸阁之首龙图阁扩建到六阁,其中就有专门收藏瑞宝、器物的瑞物阁。例如治平元年耀州向朝廷进献宝玉检,然后收藏在龙图阁中,哲宗执政时期因为此瑞物特地改元为元符,下诏“诏龙图、天章阁赍治平元年闰五月二日耀州所献受命宝玉

  • 宋代多重职能机构:四殿——端明殿、资政殿、观文殿、保和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崇元殿,宋代四殿六阁,宋代北京十大殿

    众多殿阁之中,宋代主要以四殿、六阁作为文职官员的命名系统,其中四殿指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六阁指指龙图、天章等阁。以禁中内阁为职名设立职位并不是宋代之先河,其先河可追述到南北朝时期的设立殿学士的制度,苏轼曾言 “以殿命官,本缘麟趾之旧”,近源则是承袭唐五代以来的传统。到了宋代,设立学士职

  • 宋代世人的“花花世界”,花的各种妙用,凸显生活雅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于宋代诗人的书,宋代诗人曾几的资料,宋代四大雅趣

    花是古代社会优雅生活的象征,宋代文人雅士围绕着"花"进行了各类优雅、日常的行为活动和文化交流,极大促进了宋代艺术审美的提升。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花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对象,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史上颇为常见,也展现着各类风貌,体现着历朝历代的审美风趣。 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都市呈现一派繁华的

  • 太祖太宗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为何宋真宗反而频繁避战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真宗极力求和,宋真宗女儿寿康公主,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

    宋太宗继位之后,沿袭太祖赵匡胤的战略继续收复失地,多次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由发动对辽的战争,宋辽由和平共处重新变为战争对立状态,由于再无南方威胁,对西部党项,太宗不再放任,收紧政策,要求他们听从朝廷指挥。 到了宋真宗,祖先制定的统一天下的计划不仅没有继续实施,反而开始追寻稳定,用一纸“澶渊之盟”唤

  • 宋朝军事实力弱小,为什么还能度过三百年的王朝大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两宋王朝制度的设立,杜绝了武将造反从历史上看,除了农民起义和被外族消灭看,无外乎就是武将或权臣篡位等等。可是,赵匡胤众所周知,他本身就是武将篡位的,黄袍加身,所以他在登基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杯酒释兵权等等,彻底杜绝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还分化了宰相的权力,文人掌兵等等,这样的

  • 同为被少数民族统治,人们为何厌恶清朝远超元朝?这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与清朝关系,元朝和清朝哪个大,清朝版图vs元朝版图

    但是,这两个政权虽然都是由外族统治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同的,人们对元朝更多的是无感,或者是轻微的仇恨,而面对清朝的时候,这种仇恨度就非常的低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蒙古的铁骑虽然是以喜欢屠城出名的,但是这种残暴的方式更多的是针对金人和西夏等国家,总的来说,面对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还是

  • 史上三次南渡,为何晋永嘉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有本质上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永嘉之乱赵郡李氏有南渡的吗,永嘉南渡影响中国历史,宋南渡

    从古至今,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迁徙事件,一次战乱就伴随着一次迁徙,参与人数过十万的大规模的南迁就发生过三次,分别是:晋朝永嘉之乱导致的永嘉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南渡,还有两宋时期因为北宋开封被金人所破,导致的大规模南渡。 晋朝永嘉南渡 公元311年,也就是晋朝永嘉三年,异族入侵,在匈奴大军面前,

  •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艺术,宋徽宗最著名的诗,宋徽宗收复幽云十六州

    伴随着南宋政局的稳定,绍兴四年关于皇帝御集编纂的工作就被提上日程,在编纂当朝皇帝高宗的御集之前,首先要解决先朝《徽宗御集》的遗留问题,为宣扬高宗在继承王朝上的正统性做铺垫。 一、《徽宗御集》编纂过程 关于徽宗御笔的整理在徽宗在位时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战乱,北宋灭亡,徽宗当朝整理的御笔片纸不存,整理工

  • 北宋纸币之父张咏遭遇“黄袍加身”,张咏机智应对,捡回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宋朝的商业比较发达,许多交易需要的铜钱也很多,为了方便市场交易,有一位叫做张咏的官员就发明了“交子”,用来代替铜钱进行流通。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张咏也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张咏是宋代名臣,历经太宗、真宗两朝,他不但有发明交子的创世之举,关于他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可以说是惊险万分,

  • 北宋正义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成立之后京师几乎再无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京营纠察,北宋的督察制度,北宋司法

    宋朝建立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基础之上,所以前朝沿袭下来的陋习和弊端十分的多,在以往,刑法掌控者拥有太多的权力,造成了很多冤案,而宋朝皇帝深知其中的危害,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建立了中央司法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 北宋皇帝对冤案的态度宋朝皇帝对刑法的实施十分看重,例如宋太祖宋太宗两位,他们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