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输给秦国,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输给秦国,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3/12/22 6:17:50

历史上对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而这场战争崛起的人物之一便是战神白起。而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长平之战可以说是耗费时间最长,而长平之战具体打了多久,在历史上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var1]

▲长平之战

不同史学家在计算的时候,认为应当把老将廉颇和秦军对峙的时间一起算进去,那么长平之战的对峙时间将长达三年多。但另一方面则认为,在计算的时候,只用算上赵括和白起,两相对峙决一胜负的时间,那么很可能就只有短暂的几个月。这场战争之所以被现在的我们不断提及,是因为它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辅楚灭赵,远交近攻

春秋战国期间,列国林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为了稳固自己的实力和范围,都与周围邻国进行交好,而秦国就曾先后为晋国,魏国进行联姻,结为世人称道的秦晋之好,而随着秦朝的实力不断雄厚,原本和秦交好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和秦朝发生了冲突。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有了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而秦国与楚国交好,随后又吞并楚国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赵国的中原大国。

[var1]

▲战国地图

而在这之前,秦朝早已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先是通过联姻来巩固与楚国的邦交,与楚王签订和平条约,再以城池诱惑,让眼界和能力皆有所局限的楚王吃了哑巴亏。而此消彼长之下,秦朝的势力也逐渐增强。另一步的计划就是灭赵,赵国军事力量原本是列国中比较强盛的,而赵国的军队四处征伐,战将的实力也是可以同秦国相匹敌,但赵国根基深厚,灭赵的过程也十分艰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而秦的布局早从与楚联姻就已经开始了。辗转至今,发兵灭赵也是迟早的事情,在赵括领军之前,老将廉颇一直与秦交战,但廉颇擅长打攻伐战,很少主动出击,一旦深入敌后,就立马撤回,经验老道,秦国虽然数次胜利,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讨得任何便宜,始终是两败俱伤。

上党之郡,局势焦灼

秦意欲灭赵,然赵国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而秦赵对峙多年,双方势必会有一战,而上党之战就是导火索。公元前260前,赵括领兵四十万前往上党收复失地,率先向秦国发动了战争。与此同时,秦国国君也事先派遣大将白起前往长平前线严阵以待,驻扎军事领地,将战线尽可能的拉长想要包抄赵国军队,四十万之众的军师,就算是做个包围圈也是一项大工程,白起指挥前线秦军进行军事布防,提前未雨绸缪。

[var1]

▲上党之郡

果然不出所料,赵括带着大军来到了上党,而这位出生名门,熟读兵法的大将军却对秦国的军队不甚了解。一上前线,就直接向秦军的主力发起了挑战,不料却中了对方的诈降的计策。白起提前布局,故意将赵军的主力吸引到提前布置好的战场上,这一点,赵括浑然不觉,只知命令将士奋勇杀敌。一直到全军都进入圈套之中,才有所察觉,开始退兵。而赵军攻秦,久攻不下之后才发觉,早已中了埋伏,而原本的军队被迫分成了两部分,腹背受敌,赵军的主力与后勤部分分离,两军交战时间一长,就必然会弱于秦军。若是长期被围困必然会战败,鉴于此,秦军也一直处于观望阶段,并未发动军事力量大举灭赵。

不明敌情,临阵换将

1、赵括其人

这边的赵国的君王收到消息以后,便向其余邻国寻求帮助,但是各国此前都曾看见秦赵两国之间的渊源,都不敢擅自动兵,赵国主军无奈之下,只得派出国家的主力军队前去援助,而在赵国不明敌情的情况之下,廉颇拒绝再一次出征了。赵国君王由于远在朝堂,不知前线的具体战况,而选择赵括作为主帅其实也是中了秦人的圈套。在赵括之前,接连与秦军交战的是廉颇。而作为老将的廉颇虽然多次战败,但都未曾陷入圈套之后,就当机立断换了主帅。虽然未曾取胜,但尚且有能力与秦军抗争一番,赵国的君王却因此多次苛责与廉颇,并未考虑过秦军的作战实力。随着廉颇的年岁渐长,赵国的将领的确也需求新的将才顶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括因其才能脱颖而出。

[var1]

▲赵国部队

赵括此人,虽然博览群书,但并无实战的经验,而秦国的使臣一听说此消息,就开始为赵括收买人心,以万金在赵国街头散布谣言,声称秦国军队最为惧怕的便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而此消息传到了赵国皇宫,赵王却信以为真,面对这屡战屡败的廉颇,赵王于是决定临时换将,赵括就是因此成为了灭秦的大将军。赵括领军出征,却没有带上战场经验丰富的廉颇,反倒是兴师动众一场之后,直接奔着战场去了,就这样,纸上谈兵的赵括就因此名扬天下。

2、长平之战

等到赵王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了,赵国的主力部队还没有到达前线,秦朝的君王就一早跑到前线去给军民立下了军令状,

[var1]

▲赵括

据史料记载,一听说赵军援军要到来,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而这些全民皆兵的军事部署下,赵国的援军主力部队也被阻击在长平战线之外数月之久。秦国的军民拼死抵抗,赵国军队被分成了三波,没有后勤支援的赵军始终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在被困近两月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其军队和部下近四十万人且被俘虏,长平之战也因此陷入了尾声。

[var1]

▲长平包围圈

赵括死后,赵军更是再无战力,军心不稳,便全体投降了秦军。据秦朝史书记载,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然而,这场战役里面,秦国的军队也伤亡过半,所以,他们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0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被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只有弱小民族幼兵被放回,自此,长平之战宣告结束。

总结

在这场争斗当中,秦赵两国举全国之兵力,打得无比惨烈。在这场战争的背后,是四十五万赵军将士终难回故土,而秦军一方也伤亡惨重,死伤过半。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也是几千年中国古代史上规模首屈一指的战役,是由春秋、战国五百年列国林立、割据混战,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决定性战役。

[var1]

▲赵秦交战

长平之战,是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重要战役,在秦灭掉最为强大的赵国之后,其实的诸国也都不足为惧,燕国与魏国和楚国也都是与秦国互为姻亲,结交尚好的国家。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如此,赵国灭亡后,秦国很快统一了天下。与此同时,长平之战也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场战役,是秦赵两个军事大国倾全国之力终极比拼的战争。秦惠文王与赵王都是战国时期的贤明之君,而赵王错误的判断和用人不当则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如果说长平之战最大的得胜者,那当属秦王,那这场战役到底是谁之过,历史上,廉颇虽老矣,但尚有一战之力,而也不至于抱憾而归,赵括白面书生纸上谈兵,落得个遗臭万年,而作为决策者的赵国君王也付出了代价,赵国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var1]

▲坑杀战场

长平之战的过失,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而这场战争也让诸侯国都胆寒,而秦统一中国的步伐也因此加快,不论是从国家战略到军事战术,秦国前有张仪,后又范蠡,武将白起,文臣商鞅,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而赵括之过失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大多是因为长平之战,不但是两个诸侯国的对战,它间接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而此后的秦国迅速发展,在先前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车同轨,字同文的大国,而秦国的强悍也短暂也让这场战役成为了无数历史学家研究的理由,倘若换一种方式,秦朝或者赵国会不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所以赵括的过失让人铭记万年,是因为他无形之中结束了另一种历史的书写方式。

参考文献:《战国》《史记》《吕氏春秋》《通典》《高平县志》

更多文章

  • 说说刘备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后代:两人的个性很是相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和刘备是一个人吗,历史上刘备真的是刘邦的后代吗,刘备和刘邦什么关系图

    那么,刘备到底是不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再进行实证。但是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实在太相像了,刘备仿佛是刘邦在投胎转世。一、向往游侠受司马迁《史记》以及后世的戏剧影视作品的改编,我们对刘邦的印象大概逃不过“流氓无赖”云云。但是大家要知道刘邦可是司马迁黑化的重点对象。

  • 周亚夫功劳极大,为何汉景帝要杀他?看他的脾气,不杀留着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景帝怎么拿下周亚夫,汉景帝对周亚夫的影响,汉景帝见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文帝亲自为他的儿子汉景帝挑选的名将,可两人为什么会闹到这种程度?这其实就是周亚夫的性格问题了。《智囊全集》中记录了一件事情,各位可以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公元158年匈奴兵锋直指长安城,汉文帝派了三路大军。分别是刘礼,徐历和周亚夫三路。为了表示对三人的敬重,汉文帝决定亲自劳军,结果出了问题。刘

  • 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盛世到来的困难度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文景盛世现状,西汉历史上的文景之治

    提高生产力,让人们也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社会逐渐的呈现出了一片安定的局面,并且经济也得到了大发展。而这一时期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文景之治”。任何一片繁华盛世的到来之前,都是经历种种磨难的,并且面临的阻力一点儿也不小。一、文景之治的大背景1、政治方面的措施汉文帝对于农业的发展是相当

  • 白门楼上曹操本有可能饶吕布一命,但吕布用三句话直接把自己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门楼吕布曹操,连环画白门楼中被俘的吕布,吕布白门楼被绑恶搞配音

    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因为当时人类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或因为文化的载体不够强大被别的国家侵略,最终被灭国。连同文明也一同消失在了时间漫漫长河中。在这其中只有中华文明保存并延续了下来,中华上下五千年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在漫长五千年中朝代不断更迭,王朝的兴衰也造就了大量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每一个新

  • 刘邦登基后,无故痛骂此人,不料差点丢掉性命,断送大汉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汉皇帝刘邦,大汉刘邦全集免费,刘兰芳播讲的大汉刘邦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皇室的规矩最重,礼仪最复杂,不经讲究的事情却也最多。抛开其他不谈,单说西汉初年,刘邦称帝之后,其家庭关系就乱的一塌糊涂——他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敖,也就是说张敖是他的晚辈;可是他的长子刘肥,却认了鲁元公主当干妈,张敖又成了他的同辈;与其同时,张敖和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还成了汉

  • 14岁的他本是匈奴王子,为何成了汉武帝近臣?甚至当上了辅政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大帝匈奴的谋臣,匈奴王子与汉武帝关系图,匈奴王子为什么救汉武帝

    在三人中,霍去病最年轻,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率领大军挫败匈奴群雄。这场战役霍去病率兵从陇西出发,跨过焉支山,击败了浑邪王部下军队,浑邪王的家眷皆被俘虏。浑邪王因为多次战败,怕匈奴单于怪罪自己,于是和休屠王协商一起投降汉朝,但是休屠王中途反悔,浑邪王在杀掉他之后统领军队一起降汉。投降的人里面就有一位日后

  • 赵云死之前,还惦记着这件事,诸葛亮听说之后,感到惭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云死时诸葛亮说什么,赵云诸葛亮法正组合,诸葛亮被赵云惩罚动画

    赵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刘备了,那个时候,本来他心里是准备跟着别人走的,但是架不住刘备的一番劝说,赵云逐渐意识到,刘备不仅有识人的能力,还有爱才之心,他被刘备打动,加上那个时候,他还年轻,就怀着一番热血和刘备出去闯荡了。他可谓是无比忠心,曾经几次,他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可是他依然坚守,从来都不退缩

  • 在西汉,“万户侯”到底有多牛?为什么能成为人生的最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汉万户侯,西汉刘太是平昌侯吗,西汉旁光侯刘殷居住在什么地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在西汉时期有这样一种官职名叫万户侯,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绝非是普通的官位,能够做上这个位置的人必定享受的荣华富贵,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底层的社会百姓还是生活于上层的统治阶级都迫切的想成为万户侯。那这样一个称谓到底有多牛呢?为何人人都趋之若鹜?甚

  • 邓芝为蜀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邓芝战死,邓芝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邓芝生卒年

    邓芝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有名的大将,而且他的一生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在朝中也担任着重要的位置,他的父亲也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大将,早先年邓芝就被人们预言过,有许多人都认为邓芝能够有不平凡的一生,也能在今后获得更多的财富,在今后也会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将,果然没过多久,刘备就发现了邓芝,并且把他任命自己军中的郫

  • 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却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三名大将,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之谜,诸葛亮晚年犯的三大错误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既生瑜,何生亮?”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必定知道这两句话,而这两句话的共同交集就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谋划天下的第一高手,论聪明才智谁也不如他,魏国的司马懿见到他就逃跑,吴国的周瑜活活被气死,这就是诸葛亮的高能之处。可以说,在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位被神化的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