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有白起,赵国有李牧,那么魏国有哪些名将呢?

秦国有白起,赵国有李牧,那么魏国有哪些名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14 更新时间:2024/1/19 22:42:26

[var1]

一、吴起

首先,魏国能够在初期称霸中原,特别是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吴起这位名将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和白起一样,吴起征战一生,基本上都没有吃到败仗。公元前389年,因为被吴起多次击败,不甘心的秦惠公于是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试图夺回河西之地。

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亲自率领5万没有立下战功的士兵,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人,从而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国大军。在这场战役后,秦国遭到重创,这也不难理解秦孝公即位后,一定要变法图强的决心了。

[var1]

在魏国期间,吴起还训练了一批精锐的魏武卒,这是魏国得以称霸战国七雄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离开魏国后吴起还在楚国推动了吴起变法,这场变法效仿了魏国的李悝变法,促使楚国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也即吴起不是单纯的武将,而是达到了出将入相的境界。从这一角度来看,失去吴起这位武将,无疑是魏国的巨大损失。

二、乐羊

其次,就乐羊来说,他是燕国名将乐毅的先祖。在战国初期,乐羊起初是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公元前408年,魏国在李悝变法后蒸蒸日上。于是,魏文侯不仅继续对秦国用兵,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山国。当时,翟璜向魏文侯推荐乐羊,也即让他领兵进攻中山国。

[var1]

到了公元前406年,乐羊终于击败了中山国的军队,将其纳入到魏国的疆域中。对此,魏文侯非常高兴,就将乐羊册封在灵寿,也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这也是乐毅等人的出生地。

三、庞涓

再者,庞涓主要活动于魏惠王时期。庞涓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学成之后,庞涓成为魏国的将领。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担心孙膑会威胁自己的位置,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不过,孙膑还是成功逃到了齐国,并成为了庞涓的对手。

[var1]

在魏国和齐国的桂陵之战中,虽然庞涓败给了自己的同学孙膑。但是,在和齐国大军交锋之前,庞涓就已经率领魏军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然,“既生瑜,何生亮”,在之后的马陵之战中,庞涓再一次败给了孙膑,不仅自己丢了性命,也导致魏国的魏武卒损失殆尽,这成为魏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四、信陵君

最后,对于信陵君魏无忌来说,不仅和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他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甚至可以说战国四公子中,除了信陵君,另外三位是徒有虚名之辈。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公元前276年,他被册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趁势发动了邯郸之战。邯郸之战始于公元前259年,经过两年的激烈的较量后,赵国已经渐渐支撑不下去了,所以向魏国和楚国求援。在这个危急时刻,信陵君窃符救赵,在公元前257年联合楚军击败了强大的秦军。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邯郸之战的胜利,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var1]

在此之后,信陵君又联合山东六国攻打秦国,进一步遏制其扩张势头。因为正面战场无法击败信陵君,秦国又一次采用了反间计,也即派人到魏国都城大梁散播谣言,内容就是信陵君要登上王位。而这,自然导致信陵君遭到魏安釐王的猜忌,促使其被夺走了兵权。遭到闲置后,信陵君郁郁不得志,于公元前243年去世。

更多文章

  • 楚国称霸之前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楚国为什么能一直称霸,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800年纪录片

    [var1]在古代历史中,君王最忌讳的就是大臣或者士族的力量太过强大,没办法控制,而楚国历史上大臣的最高职位令尹一职中,若敖氏就贡献了十一位令尹中的八位,可谓是楚国当时权力最大的家族,也一度让楚庄王三年不鸣。若敖氏家族,也是楚国皇族的一个支系,可以追溯到楚国的国君熊仪,当时的楚国国君在以前是没有专门

  • 吴起:出将入相第一人,为何又被视为“不仁不义不孝”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出将入相第一人吴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原句,大将吴起为何要弃魏去楚

    吴起和比他早100年的“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两人并称为“孙吴”,吴起著有《吴子》,与孙武所著的《孙子》合称为《孙吴兵法》。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第一人,何谓“出将入相”?就是出征可为将军,入朝可为宰相,这也是古代天下所有人终生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也许有人说了,将军是武职,宰相是文职,两者相差

  • 孔子对弟子失望,骂了句难听话,后来竟成“千古名句”,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有名的弟子资料,孔子问弟子志向的原话,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完整版

    [var1]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收了3000多名弟子,这些弟子中最后产生了72位贤人,他们流芳百世,按理说孔子对于这七十二位弟子应该是很看重,但其实不然,72位弟子中有一位弟子让孔子非常的失望,那就是宰予,比如他经常会针对一些已有的定论,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这让孔子很不高兴,温文尔雅的孔圣人脾

  • 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是赵括换下了年老稳重的廉颇真的是这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括长平之战后廉颇哪去了,廉颇守长平,廉颇是长平族的族长吗

    咱们都知道,在公元前262年的时分,秦国和赵国为了抢夺韩国上党这个当地,发动了我国前史上闻名的长平之战!终究这场战役以秦国战损二十万大军惨胜,并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而完毕,这一仗也给秦国将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带来了无穷而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赵国之所以会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其主要原因是赵国国君中

  • 此人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当权后立即将他诛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自然多有美化之意。孔子是圣人而非菩萨,是儒家而非佛家。孔子提倡仁义道德,反对滥杀,并非一味慈悲,并未坚决抵制统治者杀伐决断。儒家能够为秦之后历代统治者定为正统,必定符合当时历史环境,和统治者需求。少正卯未必如孔子所说的那么不堪,很可能他的学说,正是当今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思

  • 秦昭襄王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学者:他愚蠢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和廉颇保卫赵国的故事,蔺相如和赵王的三问三答,秦昭王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的目的

    [var1]在公元前281年,此时的的和氏璧还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并没有后世传国玉玺的附加价值在身上,但仅仅凭借着其本身的价值就被历代楚王视做珍宝,从不轻易示人,要不是为了向赵国求亲,恐怕和氏璧会一直在楚国手中。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赵国和楚国不同,赵国是春秋五霸中晋国分裂出的三个小国之一,和

  • 公孙衍本在秦国担任最高官职,为何之后与秦国反目成仇,一生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公孙衍简历,公孙衍在秦国待了几年,公孙衍后来为什么又离开秦国

    在秦国担任大良造之时,公孙衍积极为秦国的战事出谋划策,例如在对阵自己的故乡魏国的时候,公孙策也毫不手软,用兵如鬼,征战如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河西之地,魏国割地求和。[var1] 按道理来说,公孙衍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顶尖,再加上攻打家乡魏国的时候毫不手软,足以显现他的能力和对秦国的忠心,秦国

  •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功高震主的白起最后被秦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为何被赐死,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秦始皇赐死白起电视剧

    我国历史上的名将,真的是不计其数,若要给出排行,很是让人尴尬。1.白起[var1]杀神终身杀敌近百万人,占到战国时期阵亡战士的一半,其恐惧程度可想而知。最光辉的是长平之战,直接让战国从强国流浪为弱国,被喻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功高震主的白起,最终被秦王赐死。2.韩信[var1]能伸能曲的韩信,运筹帷幄

  • 秦国怎会被一群无战斗力的农民给推翻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怎么被推翻的,秦国农民,秦国部队的战斗力

    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指导戍卒杀死押送戍卒的军官,发起叛乱。就此拉开了农人反秦的尾声。云云强大的秦国怎会被一群无战役力的农人给颠覆呢?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var1]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大秦帝国沦亡的间接缘由有二:1,当秦国国都紧张时,在帝国的北疆有30万的精锐队伍,却没能去援助。这支队伍大将军

  • 康熙拜祭孔子墓时不肯下跪,有人见状挡住墓碑一角,康熙立马拜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跪孔子墓地,康熙下跪孔子为什么不跪,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戴着木枷

    [var1]根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康熙皇帝前去拜祭孔子墓,但他死活不肯跪下参拜,这是为什么呢,按理说康熙推崇孔子的儒家文化,而孔子作为先贤圣者,康熙虽贵为皇帝,下跪参拜也是应该的,原来主要是孔子墓碑上的字,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抗拒。孔子墓位于孔林,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城北,这里埋葬了孔子和他的后裔,是孔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