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平四年秋天,曹芳有一个诛杀司马昭的好机会,他为何迟迟不敢下手?

嘉平四年秋天,曹芳有一个诛杀司马昭的好机会,他为何迟迟不敢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3/12/6 18:41:07

司马家族实在很神奇:曹操知道鹰视狼顾的司马懿靠不住,还梦见了三马食槽,却没有斩草除根;司马昭篡魏之心路人皆知,曹家的小皇帝们却拿他毫无办法,反而被司马兄弟取消了帝号。

魏国三少帝中的曹芳被废为齐王,后又降为邵陵县公,谥号曰“厉”;曹髦带着一支小部队“讨伐”司马昭而被干掉,连降封的机会都没有;曹奂的运气似乎还不算太差,最后捞到了汉献帝刘协即位前的名号,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安乐公刘禅死了三十年曹奂才死,那时候西晋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曹髦以卵击石瞎胡闹,曹芳似乎就比较稳重一些,如果套用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的一句话,那就应该是这样的:“曾有一个干掉司马昭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可惜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手下说三个字——干掉他!”

干掉司马昭的机会应该是出现在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秋天,诛杀司马昭的诏书已经摆到曹芳的龙书案上,但曹芳提起朱笔迟疑半天不敢签字画押,急得旁边的优人跺着脚唱“青头鸡”。

曹芳最后还是没有签字,如果他签了字盖上玉玺,会不会像后来的曹髦一样死于非命,这个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以司马兄弟的心狠手辣,即使曹芳有十条命,他们也会砍上十一刀。

曹芳的身世很模糊,有人说他是曹彰的顺子、曹操的曾孙,但是陈寿一直不敢肯定:“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这也难怪曹家子孙身世成谜,因为曹操那家伙喜欢笑纳带着孩子的美妇,同时还把那些带来的孩子视如己出,就让他们在内宅长大,至于那些孩子长大后悄悄干了些什么、那些美妇会不会怀着别人的孩子进入曹家,曹操通通不在乎。

曹芳虽然身世有些模糊,但看起来司马懿对他还是比较尊重的,毌丘俭文钦在讨伐司马昭的公开上表中,既夸了司马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又说司马懿是有归政于曹芳的打算:“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又以齐王(曹芳)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懿每叹说齐王自堪人主,君臣之义定。奉事以来十有五载,始欲归政,按行武库,诏问禁兵不得妄出。

毌丘俭和文钦这就是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且不说司马懿根本就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抓到手的权力交出去,就是曹芳本人,好像能力和品德也都差点意思,既不聪明,也不是没有劣迹。

《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都说曹芳“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耽淫内宠,沈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

这两本史料中的“群小”,指的可能就是后来鼓动曹芳干掉司马昭的那一伙人——这伙人失败被杀,所以成了“群小”,如果成功了,他们可能就会变成“诸公”了。

曹芳的心腹近臣做了一个很“周密”的计划:借着阅兵的机会干掉司马昭,然后用司马昭的原有人马去灭掉司马师

计划很“周密”,连诛杀司马昭的诏书都写好了,就等着曹芳签字用印了:“中领军许允与左右小臣谋,因文王(司马昭)辞,杀之,勒其众以退大将军(司马师)。已书诏于前。文王入,帝方食栗,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头鸡。’

云午连唱青头鸡,跟亚父范增举玉珏暗示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干掉汉王刘邦一样:“青头鸡者,鸭也。帝惧不敢发。”

为什么唱鸭是催促动手,顾炎武先生对此进行了解释:鸭,就是劝曹芳押诏书——当时皇帝亲笔签发诏书叫“押”,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叫“画敕”了。

看起来司马昭对曹芳的密谋是毫不知情的,这时候曹芳摔饭碗为好,后面的杀手一拥而上,干掉司马昭应该不算太困难——读者诸君不要相信一个将军能打几十个小兵,即使强悍如吕布,得知有三十个小兵堵在前面,也只能从帐篷的后面割开一个口子逃跑。

万事俱备,只欠曹芳大笔一挥,但是他端着饭碗不敢拿笔,司马昭象征性地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只留下曹芳和他的心腹们大眼瞪小眼,那碗小米饭,也成了曹芳最后一顿“御宴”——司马昭马上带兵入城,控制了曹芳,并胁迫皇太后下旨,将曹芳撵出洛阳,于是“魏帝”曹芳又变成了“齐王”曹芳,“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的曹髦接了班。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干掉司马昭容易,但是司马昭的军队,会听从曹芳的命令去打司马师吗?如果真打起来,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两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去《晋书》中去找答案:《晋书·卷二·帝纪第二·景帝文帝》的描述,司马懿这两个儿子都不好相与,别说是小小的曹芳,就是诸葛亮复生,也未必能在那种情况下把他们同时摆平,连曹操的养子何晏也说“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司马师字子元)是也。

在半壶老酒看来,曹芳不签字画押是对的,起码他保住了一条性命,“文武双全”的曹髦在司马兄弟面前尚且不堪一击,只有几个心腹和优伶的曹芳,跟司马兄弟斗智斗勇,岂不是螳臂当车?

当然,说曹芳杀了司马昭也打不过司马师,这只是半壶老酒一家之言,司马昭和司马师像不像鳌拜那么好对付,因为没打起来,所以怎么猜测都行。

曹丕篡汉,三马食槽,三国归晋,曹操和刘备孙权忙乎了大半辈子,最后都成了替他人做嫁衣,这让我们在遗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曹操早一点除掉司马懿,或者曹芳真把司马昭杀了,谁能最后一统三国?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袁绍集团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官渡之战后曹操没有灭袁绍,曹操袁绍战官渡概述,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

    不过,在取得胜利后,曹操却没有趁势追击袁绍,更没有一鼓作气平定河北。等到袁绍病逝后,曹操才调兵遣将,开始了平定河北的战役。对此,笔者看来,曹操之所以等了数年才进攻袁绍集团,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袁绍实力尚存,强弱之势还未根本扭转诚然,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损失了10万大军,包括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 他是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实际战绩却被赵云分走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看三国聊三国,在哪里你都躲不开大家伙对比武将。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到“一吕二张三关羽,四马五赵六黄忠”——你要在聊天群和老哥们聊这个,都不用刻意钓鱼,你就能看到一场赛博舌战群儒。大多在这武将榜中靠前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那些高光角色,至于三国演义少有提及的三国后期的纷乱战局中的武将,

  • 吕蒙只用四个字,轻松解决关羽的数万军队,此四字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蒙斩杀关羽过程,吕蒙关羽军事对比,吕蒙击败关羽的全过程

    关羽得知荆州丢失后,于是整顿兵马,准备重新夺回荆州。但是关羽在回师途中,赵累却对关羽说道:“吕蒙镇守陆口时,曾给您写过书信,相约共同讨伐曹操,但是现在却背弃盟约,和曹军共同夹击您。现在您可以给吕蒙写一封书信,责问吕蒙,看看他如何答复。”关羽采纳了赵累的建议,给吕蒙写了一封书信。吕蒙热情接待了关羽派来

  • 武则天让唐高宗离不开她方法,清朝慈禧照用,效果果然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大臣们都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女子专权。就如热播的《梦华录》中,清流派大臣齐牧一直搜寻《夜宴图》,希望以此束缚当朝皇后刘婉的权力。但是皇帝却觉得“我的就是你的”,让刘婉放心作。所以最后,齐牧还是被贬官离京了。因为皇帝宠爱,所以后妃掌握朝政大权的事情,并不是在电视剧中才有。在真实历史上,远如武则天,近

  • 中国最神秘三大墓穴:武则天的墓上榜,第一至今都不敢轻易挖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墓有多可怕,武则天墓穴全景,武则天墓为什么不敢挖

    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就在陕西的乾县。乾陵是已发现的唐朝皇室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因为外人根本撼动不了它。乾陵占地40平方公里,依梁山而建,除了武则天和李治二人的主墓外,还有一些大臣和宗亲的陪葬墓。 乾陵的设计者,是史上两个有名的方士,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两人一个擅长观星象一个擅长天文和阴阳

  • 汉人王猛:为何选择辅助苻坚,而不支持东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苻坚与王猛,如果王猛不死苻坚是一统天下吗,王猛和苻坚统治在今天的哪里

    在中国古代,是否是“正统”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可是也有的读书人做出了和“正统”相悖的选择。比如王猛,王猛是汉人,可是他却选择了辅助苻坚,而不支持汉人正统的东晋王朝,这究竟是为何呢?王猛的出身可以说,这和王猛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东晋时期,是世俗门阀制度,如果不是出身世家,那么将很难获得好的机会

  • 康乾盛世真的让百姓安居乐业吗?比起汉朝唐朝,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乾大成,康乾是盛世吗,评价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首先来看看我国古代最核心的农业,这是百姓们到底能不能吃饱的关键,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发展。从康熙开始,清朝在这方面的确有了大动作。国家组织开垦了大量的荒地,让耕地面积迅速增长,在康熙二十四年,总耕地面积约为6亿亩,等到了乾隆驾崩时,更是达到了10.5亿亩左右。然后种植了大量明代徐光启从外界引

  • 武则天即位后疯狂屠戮有功之臣,可偏偏不敢动程咬金,这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四季文史看到文章的题目,可能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会抛出一连串的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程咬金和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怎能谈得上武则天杀不杀程咬金的问题呢?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节点: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

  • 为什么史学家常把隋朝与唐朝合称为“隋唐时期”?有一定的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和唐朝的关系,隋朝唐朝历史知识,先有隋朝还是先有唐朝

    而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两个朝代也常常被人合在一起提及,与秦汉的说法极为相似,正是中国人民思想最开化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隋唐时期常常并称为一起呢?有什么依据吗?还真有,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隋朝之功一般来讲,提及隋唐时期时,人们的目光会更多的放在素有盛唐之称的后者,更多以隋唐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集也多将

  • 杨贵妃明明是自己的儿媳,唐玄宗为何还要将其纳为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见唐玄宗沉湎于杨贵妃的美色之中,已然放下朝事,与佳人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伴在君王唐玄宗之侧的杨玉环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其实早已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显然是唐玄宗巧取豪夺,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按照今天的伦理纲常来说,这已经是违背道德的了,何况李姓的唐朝皇帝本身就有着胡人的血统。但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