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献策取蜀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刘备的价值观

庞统献策取蜀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刘备的价值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5 更新时间:2024/3/7 11:16:20

在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规划中,诸葛亮明确表示:“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初次与刘备会面的时候就提出来要拿下益州,后来也有不少人提出来趁刘璋暗弱而西取益州,不过这时候刘备却表示:“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这个时候,庞统说了一句改变刘备一生的话:“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句在史书中并不起眼的话,非常重要!

刘备

因为这句话改变了刘备的道德观与思维方式。刘备在这前后的转变十分巨大。在这之前的刘备,言必称仁义,动不动说不忍心,似乎有种道德洁癖的感觉。而这之后的刘备,就变得非常现实与功利。这一定是受到了庞统的影响。比如当初“携民渡江”时有人劝刘备偷袭襄阳劫持刘琮,刘备说:“吾不忍也。”但是后来张松法正、庞统在涪城二刘大会上集体劝刘备偷袭刘璋,这时刘备说的却是:“此大事也,不可仓卒。”虽然这两件违反仁义的事刘备都没做,但从刘备回答来看,显然,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从前不管这事做不做得成,刘备都是先从仁义方面考量,而现在刘备只管这事能不能办成,仁义成了次要的东西。

从这方面来看,如果说刘备、诸葛亮是政治家,那么庞统、法正二人更像是战国时的策士,战国策士的特点是,他们看问题,从来只讲利害,不讲仁义,只讲成败,不讲立场,所以后来面对夷陵惨败诸葛亮就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诸葛亮和赵云未必只懂得说立场,但论分析利害,还是不如庞统法正口若悬河,经验老到。

总之,听了庞统的话后,刘备这才下定决心试一试。但荆州是根本,万万不能丢,虽然曹操的主攻方向已不再是荆州,但他在襄阳仍然留了乐进满宠等大将,不可疏忽。所以刘备将赵云、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全留了下来,自己只带了庞统、魏延、黄忠等一批新入伙的荆州人入川。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刘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其实都是虚张声势,因为后来刘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白水关在今广元市青川县营盘乡五里垭,乃蜀中通往汉中的门户,非常紧要),这样才“并军三万余人”,可见此前刘备入蜀的兵力并不多,最多一万多人。

看来,刘备入蜀,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许,刘备还真想过替刘璋干掉张鲁,然后以此高祖龙兴之地,与荆州互为犄角,最终成就大业。这样刘璋与益州豪强也可以在刘备的屏障之下过他们的小日子,双赢结局。这从二刘在涪城大会时互相推举的官职中也看得出来,刘璋推刘备为代理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全是中央官职,显然是撺掇刘备赶紧从汉中打去三辅迎回汉帝,而刘备推刘璋为代理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则是对刘璋对益州的统治权表示承认,并表明自己对其绝无觊觎之心。

张鲁

但刘备很快发现,他这种想法也根本是行不通的。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其五斗米教众的凝聚力很强,再加上曹操在打败关中诸将后,马超、程银、侯选等关中军阀都率残兵逃到了张鲁处,另外双方交战正激的时候,还有数万户的关中百姓从子午谷逃亡汉中。据张鲁的功曹阎圃所说,此时“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张鲁的兵马至少在五万以上,还有战斗力极强的凉州铁骑助战。刘备想用这三万多杂牌部队拿下汉中,简直痴人说梦。

那怎么办呢?按照刘备在徐州和荆州的惯用套路,那只有等曹操大军拿下汉中,然后攻打益州的时候,益州豪强走投无路,就只能抛弃军事能力差劲的刘璋而投靠刘备了。但曹操似乎知道刘备打的什么鬼主意,所以明明已经拿下关中,却偏偏不打汉中,导致刘备在葭萌关(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在白水关以南,相当于在白水关后再设一后勤基地)一待就是一年多,进退两难。

当然,刘备在这一年多也不是啥也没做,他“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和杨怀、高沛等刘璋派给他的白水关将领搞好了关系。但是,刘备对于如何夺取益州,还是没底,而且也没借口,非常焦虑。

庞统

关键时刻,还是得庞统这位阴谋家给刘备出主意,庞统给了刘备上中下三策。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这两策真烂透了。我们前面就分析过,刘备入蜀的军队也就一万多,就算刘璋再没有防备,也不可能让刘备一举偷袭得手,而且刘备一走,白水关的杨怀、高沛必然动手,到时候南北夹击,刘备必定全军覆没;而下策刘备也无法接受,这等于他一年多白忙活了,刘备已经53岁了,就算汉高祖这种老皇帝在他这种年纪都已经统一天下了,而他还连个影子都没有,时间宝贵,徐图不起啊!

所以,关键还是中计。像庞统这样高水平的策士,一定认真研读过《战国策》,明白要让领导听从自己的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同时摆几个不靠谱的建议,这样领导就会选自己最靠谱的那个建议。而庞统实际要给刘备出的主意,关键就在杨怀、高沛二人身上。

庞统说:“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庞统这个计策还是相当靠谱的,而且这也是刘备现在唯一的办法了。但这么做最大的问题是,杨怀、高沛并无过错,刘备就这么砍了他们,于其道德形象有损。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维护已久的道德形象和心理设防,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就算是没有什么底线的汉高祖刘邦,在听说吕后用计杀死韩信后,都会“且喜且怜之”,何况是张口仁义闭口道德的刘备。但刘备最终做到了,他竟然借口刘璋援助他回荆州的物资人马太少,“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然后又进入白水关,将刘璋军队将士的家属作为人质,胁迫刘璋将士加入刘备大军,合军三万,一举向成都攻去!

庞统到底是如何让刘备过了心里这个槛,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经过此事后,刘备终于突破了自己的底线,真正升级成了一代枭雄。

更多文章

  • 孙策去世时孙坚的夫人和孙策都对是否能守住基业充满担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坚死后有留下宝剑给孙策吗,孙策死后孙坚的下场,孙坚和孙策最后的结局

    可以说,孙坚当时完全可以把部队的指挥棒直接交给孙策手上。然而,孙坚临死前并没有这么做。他把指挥权交给了侄子孙贲。为什么孙坚要这么安排?原因很简单。虽然孙策能力很强,也得孙坚旧部人心。但他擅长攻坚,不擅长守业,缺乏人生挫折,容易阴沟里翻船。孙家本钱小,没地盘,人又少。连赢十把都不见得能富。但只要输一把

  • 主父偃在对汉武帝的上书中除提出推恩令外也反对大规模对匈奴用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汉武帝攻打匈奴的历史,汉武帝出兵匈奴的影响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四处碰壁、走投无路的主父偃决定西入函谷关,到关中去碰碰运气。他辗转来到帝都长安,前去拜见正被武帝宠信的外戚卫青 ,准备走走上层路线,欲借他之力寻求自己的进身之阶。主父偃自报家门,表示了依附之意,被卫青收留。卫青发现主父偃很有见识,显然不是池中之物。他屡次向汉武帝举荐主父

  • 鸿门宴上,项羽根本杀不了刘邦,两大原因让他不能动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诛杀刘邦吗,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历史

    秦始皇建立秦王朝之后的确做了一系列调整,总之,他在位的这些年没少折腾。但秦二世时期,秦国就已经注定走向灭亡了,除了秦朝自身的原因之外,还出现了强大的刘邦和项羽。相比较刘邦来说,项羽的出身要好得多,他是大将军项燕的后代,而刘邦就不一样了,他之前就是一个小小的亭长罢了,所以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项羽都要比刘

  • 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真能帮曹操打赢赤壁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嘉不死曹操能打败赤壁吗,曹操兵败赤壁谈郭嘉,郭奉孝郭嘉

    首先,曹操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战他就会赢。小编觉得曹操的意思应该是说如果郭嘉在的话就能劝阻他对孙权刘备联军出兵了,那样也就不会招致赤壁惨败了,并不是说有郭嘉在就能帮他打赢赤壁之战,甚至统一天下。毕竟,赤壁之战郭嘉在也没用,该败的还是要败。我们知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有三个:一、黄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为何选择五丈原扎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诸葛亮六次北伐情况,诸葛亮五丈原视频完整版

    第四次北伐没有成功,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后方出了问题。李严欺上瞒下也只是问题的表面,蜀汉真正的问题还是进攻时需要面对的劣势地理环境,以及庞大的军需开支。《后出师表》中,“今民穷兵疲”和“事不可息(北伐不可终止)”的矛盾,就是诸葛亮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蜀汉的主要耕种区在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的四

  • 三国:曹操远征乌桓时,刘备劝刘表偷袭许昌,刘表为何拒绝出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攻打刘表刘备带兵助刘表,三国刘备曹操汉中大战,三国曹操出兵荆州

    《三国志·先主传》中注引了《九州春秋》中记载的这么一则故事: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这是说刘备依附于刘表时,连续好几年没事干,生活安逸的日子过久了,结

  • 关羽以一敌三,大战许褚徐晃、夏侯惇,胜负如何?你看曹操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褚徐晃夏侯惇能组吗,夏侯惇许褚徐晃三人搭配,许褚vs夏侯惇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出了名的顶级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而许褚也号称是曹营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惊人,徐晃、夏侯惇两人,也被众人公认为一流猛将,战斗力不可小觑。那么这四人要是战在一块,最终的胜负会怎么样呢?关羽大战许褚、徐晃、夏侯惇三人,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吗?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曹操是怎么说的!关羽与曹操曹操

  • 《三国演义》里论“智慧”,刘备才是第一高手,几次过招完胜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正如有的学者评论说,以三国里的表现,诸葛亮不过是聪明,而刘备才是智慧。诸葛亮的聪明表现在表面,刘备的智慧隐藏在暗处。关于这一点,从刘备和诸葛亮的两次过招可以看出。一、收拾关羽诸葛亮加盟刘备集团的时候,关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武将。况且诸葛亮那时候年仅二十七岁,关羽看他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所以诸葛亮担任军师

  • 史料记载的三件事表明:关羽进攻襄樊前梦见大耳朵动物咬他,就没想要活着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羽死后的征兆,关羽的十大怪事,关羽应该夺取襄樊吗

    综合三国史料记载,我们发现有三件事可以表明:关羽原本不想打襄樊,去了也没准备活着回来——他当时已经处于风口浪尖,进退维谷之际,战死沙场是他最明智的抉择。关于襄樊战役,《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

  • 从庞统和诸葛亮的求职经历看:“妆”不出好形象,哪有贵人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第一次见庞统,诸葛亮庞统简历,诸葛亮刘备庞统

    从庞统和诸葛亮的求职经历看:“妆”不出好形象,哪有贵人来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关于导致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起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很值得回味,那就是二人的社交形象干扰了主公们的抉择。当初刘备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给他的印象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