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派老将王翦领着60万人去伐楚国。这个时候,韩、赵、魏已被秦所消灭,除去楚国外,七雄只剩下了燕、齐存在。 当时秦国派出的60万大军已经几乎是整个国家全部家底了,可以说秦几乎抽空了国家的全部力量去攻打楚国。按道理说,秦国与楚国“打架”,秦国内空虚,燕、齐正好可以趁机偷袭秦国,并乘势夺取些地盘。然而这两国却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丝毫不越雷池半步,这其中有何原因呢?看完整个过程可以让人吐血。 秦国派王翦领兵60万前去伐楚,楚国也出动了名将项燕前去迎敌。虽然楚已不再有当年之勇,但毕竟“饿死的骆驼大于马”,国家疆域辽阔,不是秦国随随便便就可以灭掉的。
[var1]
项燕与楚军战胜了秦将李信,后来的王翦便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与楚军打起了消耗战。秦军在王翦的带领下每天练习跳远、投石,楚军则每天挑战却白费心机。1年后,楚军士气没了,人也整得疲惫了;而秦军却经过训练后士气高昂,战斗力爆棚。 随后,王翦领着秦军大败楚兵,项燕也死在了战场上。这个时候秦楚打得不可开交,齐、燕两国为啥宁愿选择“看电影”也不选择搏一搏去偷袭秦国呢? 先看齐国。公元前224年,齐国处于齐王建的统治下,国家相国为后胜。这两个真的是“绝配”:齐王建为人昏庸,后胜就是个奸臣小人。由于此前秦国采用了范雎的“远交近攻”对外政策,成功瓦解了齐楚联盟,并建立了秦齐联盟,从此以后,齐国就成了秦国的“走狗帮凶”。 然后齐国到了齐王建统治期间就混得更惨了。齐王建本身就没什么才干,智商余额也不足,更没有远大理想,加上喜欢听奸臣后胜的话,国家命运可想而知。秦楚交战之时,齐国认为秦是他的“好哥们”,加上本身又无进取心,所以压根儿也没想过去偷袭秦国。
[var1]
再说燕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出了荆轲与秦舞阳去秦国刺杀嬴政,可惜这次轰轰烈烈的刺秦行动以失败告终,嬴政一怒之下出动了大军伐燕。燕国实力本身就不如秦国,加上这个时候缺兵少将,所以秦一下子攻破了燕国都城蓟,而燕王喜则逃到辽东。 公元前224年,燕王喜只有辽东一地,那个时候的辽东人少地穷,根本成不了事。而燕太子丹已死,燕国根本就算不上是国家,所以这个时期的燕国自保都困难,更不可能敢也没有实力偷袭秦国了。 秦国消灭了楚国后,于公元前222年灭了辽东的燕王喜,最后又扫灭了齐国。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了天下,扫灭了六国,开创了秦王朝,最终成为了秦始皇。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