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最有名的四位公子,以养士抗秦名闻天下,第三位是刘邦的偶像

战国最有名的四位公子,以养士抗秦名闻天下,第三位是刘邦的偶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18 更新时间:2023/12/16 11:39:19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人或出身王室,或身居高位,皆以礼贤下士、喜好收养门客著称,并因合纵抗秦的大事业获得大名声,后世倾慕者难以计数。那么,名震海内的战国四公子最终都有怎样的结局呢?百年之后的葬身之所又在哪里?

1.孟尝君(?-前279年)

孟尝君名田文,是齐威王之孙、齐宣王之侄,因袭封于薛,故又称薛公,孟尝是其谥号(其具体含义不得而知)。孟尝君好养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无论贵贱亲疏一律给予优厚待遇,故天下之士皆以孟尝君为贤。秦昭王素闻孟尝君美名,于是将他招来担任丞相,不久却又产生疑忌准备将其处死,幸好孟尝君的门客出死力相救,才得以回到齐国。

[var1]

孟尝君归齐后被任命为相国,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两国,后受贵族田甲叛乱一事牵连,被罢相归薛,不久叛逃到魏国。孟尝君在魏国也出任相国,曾联合秦、赵、燕共伐破齐,可谓反复无常。齐襄王即位后,孟尝君再次回到薛地,在各国之间保持中立,俨然“独立”。孟尝君病死后,诸子争立,齐王趁机联合魏国灭薛,并族灭孟尝君家族。

[var1]

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地,故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东北,狄庄村北约百米处,为东西两墓布局。墓地在东晋年间遭到盗掘,破坏严重,后世屡有修缮。1968年后残存的两墓被毁,碑碣无存,1991年后在原址重修两墓并立碑以资纪念。

2.平原君(?-前251年)

平原君名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平原君钦慕孟尝君的好士之风,凭借雄厚的资财延揽天下人才,门下食客最多时曾达数千人。平原君在历事惠文王与孝成王,曾三次出任相国,长期执掌赵国政事,一时间闻名于各国。

[var1]

长平之战后,秦国重兵包围赵都邯郸长达三年之久,平原君散尽家财,募兵坚守。又亲率门客到魏国、楚国求援,终于解除围困。邯郸解围6年后,平原君病死,其爵位由后代子孙继承,直到赵国灭亡。

[var1]

平原君死后葬于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而非封地东武城,其中缘由,据说肥乡曾为平原君养伤之地,因喜爱其环境,故遗嘱死后葬于此地。据《肥乡县志》记载,平原君墓原高二十丈,到明代尚有十余丈。如今肥乡县仍建有平原君陵区,南北长为120米,东西为70米,占地面积约12.6亩,保护状况良好。

3.信陵君(?-前243年)

信陵君名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封地在信陵。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虚心延揽食客,士人闻其名而争相依附,人数曾有三千之多。公元前257年,秦兵包围赵都邯郸,信陵君请求魏安釐王出兵救援未果,遂收买国君的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并凭此率军救赵,大破秦军。

[var1]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不敢归国,留居赵国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47年秦兵猛攻魏国,才重新归国效力。信陵君归国后,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军,直逼函谷关下,一时声震天下。秦国为除掉信陵君,派人到魏国施行离间计,果然使得安釐王对信陵君产生猜忌。信陵君既受猜忌,心灰意冷,每日沉迷于酒色,最终抑郁而终。

[var1]

信陵君去世后葬于都城大梁城东南,据《祥符县志》记载“信陵君墓在城东扬州门前”,故址大约在开封市南护城堤外金钟李村一带。汉高祖因特别钦慕信陵君为人,故下诏“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彼时墓地保存状况应该完好。但之后随着黄河泛滥、战火摧残、盗贼挖掘等原因,信陵君墓被毁坏殆尽,陵园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一座土堆而已。

4.春申君(前314-前238年)

春申君名黄歇,因辩才出众得到楚顷襄王的赏识,被派往秦国从事缔结和约的任务,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得两国结为盟国。秦楚结盟后,黄歇随太子熊完入质于秦国,长达十年时间。顷襄王病重期间,黄歇设计使得太子逃回国内,不久接任王位,是为考烈王,时当公元前263年。考烈王即位后,感激于黄歇的功劳,任命他为令尹,并封为春申君,赐以淮河以北十二县之地,15年后又改封到江东。

[var1]

春申君执掌楚国军政期间,礼贤下士,大量延揽天下有才之士,门客数量最多时有三千余人。春申君通过救援赵国、攻灭鲁国,重振楚国国势,其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前242年,春申君率六国联军攻秦,结果兵败于函谷关,自此失去楚王的信任。前238年,考烈王驾崩,幽王即位,春申君被国舅李园所杀。

[var1]

春申君死后,在刘宋时期被追尊为忠安王,至宋代累封至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至于其葬所成疑,一说葬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即今春申君陵园;一说葬于古黔中郡开元寺,即今湖南常德市境内。

更多文章

  • 管仲留下遗言:此4人不走,齐国必乱!齐桓公不听,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管仲的三大预言,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齐桓公和管仲历史事件

    [var1]齐桓公本名吕小白,乃姜子牙(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因齐国内乱,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在归国的路上,被管仲射了一箭。后来齐桓公成了国君,要杀管仲,被鲍叔牙阻拦。鲍叔牙对齐桓公说:“你要想成就霸业,必须有管仲这样的人辅佐。”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拜管仲为相。[var1]事实证明,管仲的

  • 长平之战,赵括之母曾阻止悲剧发生,赵王不听,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长平之战赵括兵败原因,赵括长平杀多少秦兵

    [var1]长平之战,流血漂橹,何其惨烈。作为赵国的军事统帅,赵括自认为“天下莫能当”,结果却成了“纸上谈兵”。南宋文学家徐钧曾有诗云: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这首诗讽刺了赵括纸上谈兵,最终害得40余万人被杀,还提到一件事,就是“一败谁能逃母料”,赵括的母亲对

  •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为何先灭这三国?因为他对这一事实很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是按什么顺序灭六国的,秦始皇灭六国的条件,秦始皇灭六国先灭哪个国家

    [var1] 一、秦始皇先灭韩、赵、魏这三国而不先灭楚,原因绝非为楚国“强大” 之所以说秦始皇先灭韩、赵、魏三国而不先灭楚国,原因并非是因为秦始皇忌惮楚国的“强大”,原因有两条: 1, 楚国没落的事实。楚国虽然自春秋至战国时期始终位列南方大国之地位,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广大的疆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领有

  • 秦始皇为什么能一统六国?这几样东西,根本不应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是不是一统六国第一人,秦始皇是怎么一统六国的

    [var1] 第一:”铁路“。可能大家一听到这个词最先想到的就是运输火车的铁路轨道,甚至还会觉得非常奇怪,为何在秦国就出现了铁路。其实这里的”铁路“并非大家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铁路,它是秦国专门用来运输货物的一个简易装置,其运输原理就是利用圆筒的滚动来完成货物的运输。 [var1] 由此可见,那时秦国就

  •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谜被揭开:有3样东西,本不该出现在当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讲解,秦始皇是怎么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当年如何统一六国

    秦始皇是古代第一个称帝的皇帝,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让国土更加的统一,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五千多年来没有断代过的国家来说,秦始皇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中国的这么多封建王朝之中,还是之后秦朝让人们更加的心神向往。 秦始皇横扫六国的事情我们也非常的了解,而我们知道的是,在那个时候,

  • 秦国统一用了140年,成功15年灭国?其中2个原因,史书不会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的历史,秦国统一全部过程,秦国统一的三个原因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意思就是,只要能让秦国富强,不仅可以做高官,还有股票分红可以拿。这应该是最原始的股权激励了。 《求贤令》传到关东六国之后,很多优秀人才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感觉还不错,就收拾行李西行,准备去秦国奋斗。 其中一个人是魏国臣子卫鞅。 卫

  • 曹魏旗下被忽视的一员大将,一眼识破刘备的诡计,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最忌惮的曹魏大将,刘备和曹魏谁强,曹魏和刘备关系好的将领

    刘备自徐州败走后,又投靠了袁绍,后来,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又南下投靠了刘表。有一次,刘表就派刘备向北进攻曹操领地的叶县。曹操当时注意力在北方四州,没有过来亲自救叶县。而是派了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去抵抗刘备。果然不出李典所料,夏侯惇追击刘备,果然中了埋伏。眼看着十分被动,这时候后方的李典带兵过来增援

  • 韩信使刘邦成就了霸业,如果当时韩信自立为王,结果会不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死后刘邦的下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的评价

    “兵仙”韩信权势鼎盛之时,是在攻灭齐国,当上齐王之后。彼时,他甚至有实力与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汉王刘邦三分天下。但是,韩信灭齐,实则是过大于功,弊大于利,并为他日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先后俘虏了魏王豹,攻破了赵国、代国,降服了燕国。接连平定三国后,韩信又东进攻打齐国,但大军刚

  • 李自成与刘邦朱元璋一样出身低微,成为皇帝,为何结局却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与李自成,李自成和朱元璋命运转折点,朱元璋和李自成的结局

    这三个草根,都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坐上了皇帝宝座。不同的是,刘邦和朱元璋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而李自成却功亏一篑,身死国灭。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三人之间的重大差别呢?一、不同的战略眼光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人在利益面前,往往会裹足不前。成大事者,要做到不为眼前小利所惑,凡事从大

  • 一代明君汉武帝,晚年却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只因早年太后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杀掉儿子孙子,汉武帝一代明君,汉武帝一共死了几个皇后

    可是皇帝真的有那么好做么,我们来剖析剖析深处,坐上皇帝的宝座,你需要有着足够的号召力,此外必须得得民心,如果没有民心,那么就算坐上皇帝也做不了多久,还有就是需要有着足够的眼界,一个国家的稳固是需要长久发展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帝位才能做得长,而若是在位的皇帝是一个目光短浅之辈,那么他无法让百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