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打不赢白起不是很正常吗,长平之败,此人更应该背锅!

赵括打不赢白起不是很正常吗,长平之败,此人更应该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4/3/7 21:56:50

[var1]

长平之战的失败全部归咎于赵括是不符合实际的,试问战国时期名将众多,又有几个人能保证打赢白起孙武吴起或许可以一战,但都不是同时代的人;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当时年纪小还不是主将,即使出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李牧擅长防守反击战,若指挥长平之战与廉颇战法差不多。 即使放眼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几个将帅与白起匹敌,看一下白起的战绩。

[var1]

战国时期共战死了200多万士兵,死于白起之手的就有100多万,擅长野战、歼灭战是白起作战的特点,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务求每战必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正是因为白起大量消耗六国的士卒,秦国才会在统一的道路上加快了脚步。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无一败绩。

[var1]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和白起掰一掰,恐怕只有孙武、吴起、韩信李靖、岳飞等少数几位军事天才,而唯一大概率能打赢白起的,在我看来只有项羽。所以竹简上谈兵、初出江湖的赵括,输给白起是很正常的,也是为赵国君臣背锅了。 长平之战赵括不应该负主要责任,其中决策权不在赵括,而在赵孝成王。廉颇数次战败又长期坚守不出,导致赵国难以为继,才不得不让赵括出战,易守为攻,也就是说赵括是在赵王的授意下主动出击的。

[var1]

其次赵国根本就不应该接受上党郡,秦国经略上党已久,完全切断了与韩国都城之间的联系,韩国决定将上党献给秦国。郡守冯亭却私自将上党献给赵国,平阳君赵豹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冯亭的移兵之计,将灭韩的秦军主力引向赵国。但是平原君赵胜却主张接收上党,命廉颇据守长平,最终秦国煮熟的鸭子飞了,只能攻打赵国夺回上党。

[var1]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的政见未免过于粗浅,赵王派赵胜接收了上党。秦国派左庶长王龁引兵攻打,很快便占领了上党,随后向长平发动进攻,赵国损兵折将。此时赵国接收上党的好处全部丢失,还引得秦国大兵压境,完全是得不偿失、咎由自取。 与其把长平之战的失败归咎于赵括,倒不如让赵孝成王、赵胜、廉颇来背锅。其中赵王是主要的决策者;赵胜贡献了昏招,是长平之战的始作俑者,应当负主要责任;廉颇屡战不胜,连老将王龁都打不赢,这也是赵王临时起用赵括的原因之一。赵括带领赵军打了败仗确实难辞其咎,但是面对白起这样的对手,谁又能顶得住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坦言这次损失最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到达长平

    [var1] 赵奢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名字叫做赵奢,到今天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最早以前就是由赵奢的行为演变而成,作为赵国一代名将,赵奢的儿子却陷入历史的舆论当中,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被司马迁形容只会纸上谈兵,成为历史笑柄的赵括。 [var1] 赵括 人们对

  • 赵括到底有多无能?败光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他只用了四十六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史上赵国有两个赵括吗,赵括死后赵国存活了多久,赵括战死赵国全集

    [var1]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因为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说他纸上谈兵还真不算贬低他。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决定霸主地位的一次大决战,源头在于上党之争。 为了争夺上党郡,秦赵两国于长平屯兵数十万,对峙许久,各自都不愿放手,却又不敢放手一搏。因为之前数次野战,赵

  • 赵括创造了军事历史的奇迹,长平之败,只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历史评价赵括

    [var1]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中死亡二千人外加一千个跑的慢的被干掉了,秦军也战斗中死亡一千五百人,最后杀敌三千自损一千五,至于全歼一万赵军,你给个办法全歼一万赵军?而赵括就是能创造奇迹将赵军送的一干二净。秦军之所以能包围赵军就是因为赵军后方空虚。按后世视角看上党就不能要,赵王把自己国力估计高了,打

  • 赵括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看到出土的明代石碑,才知赵括中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疑惑,纸上谈兵赵括200字

    [var1] 其实最近一次的考古发现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考古学家表示,双方的战局也许并不是我们原先理解的那样,如果赵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那白起未必有取胜的可能。 重读《史记》,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段历史。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上党郡,这是一处战略要地,秦国直接把上党郡和韩国内部的联系完全

  • 赵国的秘密:为什么能成为对抗秦国的最后希望?其实我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如果真的灭了秦国,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大秦帝国秦国大军攻打赵国

    [var1] 一、赵国选择了硬刚? 前262年,当上党郡守冯亭来投降的时候,赵孝成王和赵胜的结论是,接收上党,派廉颇防御长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赵国庙堂一开始定的基调就是防御。 长平之战开始后,廉颇防守失利,赵孝成王却遣使前往秦国求和,而不是向列国求援。可见,赵国庙堂仍旧没有硬刚的意思,而是以为秦军

  • 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结束。经过1年多的鏖战以后,赵国的40多万军队全军覆没。在经过这次大败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的军队精锐消耗殆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国似乎已经无力与列国争夺天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到十年时间,赵国再一次成为东方强国。那么,已经贫弱的赵国是如何做到的? [v

  • 赵国名相郭开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开为什么要杀李牧,廉颇李牧死于哪个时期,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同源的两国各有二人,赵国分别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个举世瞩目的名将,他们的仕途官位甚至是生命都掌握在郭开这个人手中,其实如果说之前的廉颇,完全葬送在郭开手中也不确切,毕竟当时的廉颇和新任赵王之间也有过节,可以说郭开在此时只不过是投其所好,顺便办了一点自己的事而已,之后廉

  • 赵国名相郭开为啥能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廉颇与李牧是谁害死的,李牧为什么不杀郭开,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伍子胥率吴兵攻打故国,鞭尸旧君) 其一:郭开赶走廉颇,是因为廉颇涉及到了赵国王室的“王统之争”! 我们把赵国比做现代社会的一豪门。那么,赵孝成王是上一代的老家主,廉颇是老家主留给大公子看门护院的保安大队长,而历史上的赵悼襄王赵偃是小公子(并不是太子),郭开是他的铁杆心腹。 老家主死了

  • 赵国名将,大秦克星,一出手十万秦军全军覆灭,却被小人陷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军队与秦军谁强,大秦与赵国,秦军最后怎么灭赵军

    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反间计,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赵括急于求成,中计兵败,战死疆场,赵国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纵观赵国历史,不乏千古名将,像廉颇、赵奢、李牧等,

  • 赵国刚被活埋45万大军,转身将燕国打得差点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燕国谁先灭,燕军攻打赵国

    [var1] 赵国和燕国掐架的这场战斗就是战国时著名的“鄗代之战”,这场战争成功的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大削弱,除了被秦国这个老冤家欺负之外,其它诸侯国也想趁机侵赵获利。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