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赵奢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名字叫做赵奢,到今天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最早以前就是由赵奢的行为演变而成,作为赵国一代名将,赵奢的儿子却陷入历史的舆论当中,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被司马迁形容只会纸上谈兵,成为历史笑柄的赵括。
[var1]
赵括 人们对赵括的印象,是从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军被坑杀二十来万,这件事来看赵括的。长平之战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这场战役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这场战役也直接决定了赵国的最终命运,同样这场战役也掩盖了赵括的真实能力。公元前262年,秦国突然发兵攻打上党郡,此时此刻的上党郡位置比较尴尬,位于中原地区的核心命门,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国,上党郡迫于无奈选择向赵国求助。
[var1]
当时的赵国国君一直觊觎上党郡这块地盘,危急时刻要求对方向赵国俯首称臣,否则坚决不会出兵援助,无奈之下上党只能选择向赵国称臣。从这里开始,长平之战就正式拉开,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摩擦,双方之间并没有加派兵力,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大决战前的规模,秦国派出60万精锐部队,赵国则倾囊而出聚集了45万人马。
[var1]
当时秦国的主军将领是左庶长王齕,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军队编制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左庶长在当时的编制当中,并不能算是特别高级的将领,而当时赵国的主军将领是大名鼎鼎的廉颇。由于没有听过这个王齕名不经传的将军名字,廉颇根本就不以为然,率先发动了进攻,不得不说秦国虽然将领不是特别有名,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第一次交锋,赵国就损失了两个据点和四名尉官。第二次交锋又是损失惨重,鉴于这种情况,廉颇开始建造防御工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括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
[var1]
廉颇在战场上的保守已经引起了赵王强烈的不满,面对一个名不经传的秦军将领,接二连三的失败,赵王对廉颇的实力已经开始产生怀疑。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又使出了反间计,坦言秦军最怕的其实是赵奢,赵奢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儿子赵括同样是一个少年天才。于是赵王便让赵括登上了战场,只是没有人知道的是,当时的秦国已经将主军将领更换,换成了大名鼎鼎的战神白起。
[var1]
结果可想而知,一开始赵括还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不过很快就被白起逆转,形成围攻之势,赵国45万大军被白起围攻,长达45天,最终全军覆没,二十万大军被坑杀,导致哀声遍野。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让很多人都觉得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然而对比一下战神白起的实力,再考虑一下秦国当时军队的数量,以及赵王的的急于求成,迫使赵括改变廉颇的保守攻势,转而主动攻击,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赵括第一次带兵打仗,竟然还能坚持45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能够证明赵括绝对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有军事能力,却缺乏实战经验的天才将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