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坦言这次损失最严重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坦言这次损失最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4/1/20 3:27:09

[var1]

赵奢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名字叫做赵奢,到今天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最早以前就是由赵奢的行为演变而成,作为赵国一代名将,赵奢的儿子却陷入历史的舆论当中,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被司马迁形容只会纸上谈兵,成为历史笑柄的赵括

[var1]

赵括 人们对赵括的印象,是从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军被坑杀二十来万,这件事来看赵括的。长平之战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这场战役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这场战役也直接决定了赵国的最终命运,同样这场战役也掩盖了赵括的真实能力。公元前262年,秦国突然发兵攻打上党郡,此时此刻的上党郡位置比较尴尬,位于中原地区的核心命门,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国,上党郡迫于无奈选择向赵国求助。

[var1]

当时的赵国国君一直觊觎上党郡这块地盘,危急时刻要求对方向赵国俯首称臣,否则坚决不会出兵援助,无奈之下上党只能选择向赵国称臣。从这里开始,长平之战就正式拉开,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摩擦,双方之间并没有加派兵力,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大决战前的规模,秦国派出60万精锐部队,赵国则倾囊而出聚集了45万人马。

[var1]

当时秦国的主军将领是左庶长王齕,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军队编制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左庶长在当时的编制当中,并不能算是特别高级的将领,而当时赵国的主军将领是大名鼎鼎的廉颇。由于没有听过这个王齕名不经传的将军名字,廉颇根本就不以为然,率先发动了进攻,不得不说秦国虽然将领不是特别有名,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第一次交锋,赵国就损失了两个据点和四名尉官。第二次交锋又是损失惨重,鉴于这种情况,廉颇开始建造防御工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括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

[var1]

廉颇在战场上的保守已经引起了赵王强烈的不满,面对一个名不经传的秦军将领,接二连三的失败,赵王对廉颇的实力已经开始产生怀疑。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又使出了反间计,坦言秦军最怕的其实是赵奢,赵奢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儿子赵括同样是一个少年天才。于是赵王便让赵括登上了战场,只是没有人知道的是,当时的秦国已经将主军将领更换,换成了大名鼎鼎的战神白起

[var1]

结果可想而知,一开始赵括还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不过很快就被白起逆转,形成围攻之势,赵国45万大军被白起围攻,长达45天,最终全军覆没,二十万大军被坑杀,导致哀声遍野。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让很多人都觉得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然而对比一下战神白起的实力,再考虑一下秦国当时军队的数量,以及赵王的的急于求成,迫使赵括改变廉颇的保守攻势,转而主动攻击,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赵括第一次带兵打仗,竟然还能坚持45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能够证明赵括绝对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有军事能力,却缺乏实战经验的天才将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赵括到底有多无能?败光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他只用了四十六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史上赵国有两个赵括吗,赵括死后赵国存活了多久,赵括战死赵国全集

    [var1]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因为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说他纸上谈兵还真不算贬低他。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决定霸主地位的一次大决战,源头在于上党之争。 为了争夺上党郡,秦赵两国于长平屯兵数十万,对峙许久,各自都不愿放手,却又不敢放手一搏。因为之前数次野战,赵

  • 赵括创造了军事历史的奇迹,长平之败,只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历史评价赵括

    [var1]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中死亡二千人外加一千个跑的慢的被干掉了,秦军也战斗中死亡一千五百人,最后杀敌三千自损一千五,至于全歼一万赵军,你给个办法全歼一万赵军?而赵括就是能创造奇迹将赵军送的一干二净。秦军之所以能包围赵军就是因为赵军后方空虚。按后世视角看上党就不能要,赵王把自己国力估计高了,打

  • 赵括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看到出土的明代石碑,才知赵括中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疑惑,纸上谈兵赵括200字

    [var1] 其实最近一次的考古发现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考古学家表示,双方的战局也许并不是我们原先理解的那样,如果赵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那白起未必有取胜的可能。 重读《史记》,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段历史。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上党郡,这是一处战略要地,秦国直接把上党郡和韩国内部的联系完全

  • 赵国的秘密:为什么能成为对抗秦国的最后希望?其实我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如果真的灭了秦国,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大秦帝国秦国大军攻打赵国

    [var1] 一、赵国选择了硬刚? 前262年,当上党郡守冯亭来投降的时候,赵孝成王和赵胜的结论是,接收上党,派廉颇防御长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赵国庙堂一开始定的基调就是防御。 长平之战开始后,廉颇防守失利,赵孝成王却遣使前往秦国求和,而不是向列国求援。可见,赵国庙堂仍旧没有硬刚的意思,而是以为秦军

  • 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结束。经过1年多的鏖战以后,赵国的40多万军队全军覆没。在经过这次大败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的军队精锐消耗殆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国似乎已经无力与列国争夺天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到十年时间,赵国再一次成为东方强国。那么,已经贫弱的赵国是如何做到的? [v

  • 赵国名相郭开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开为什么要杀李牧,廉颇李牧死于哪个时期,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同源的两国各有二人,赵国分别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个举世瞩目的名将,他们的仕途官位甚至是生命都掌握在郭开这个人手中,其实如果说之前的廉颇,完全葬送在郭开手中也不确切,毕竟当时的廉颇和新任赵王之间也有过节,可以说郭开在此时只不过是投其所好,顺便办了一点自己的事而已,之后廉

  • 赵国名相郭开为啥能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廉颇与李牧是谁害死的,李牧为什么不杀郭开,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伍子胥率吴兵攻打故国,鞭尸旧君) 其一:郭开赶走廉颇,是因为廉颇涉及到了赵国王室的“王统之争”! 我们把赵国比做现代社会的一豪门。那么,赵孝成王是上一代的老家主,廉颇是老家主留给大公子看门护院的保安大队长,而历史上的赵悼襄王赵偃是小公子(并不是太子),郭开是他的铁杆心腹。 老家主死了

  • 赵国名将,大秦克星,一出手十万秦军全军覆灭,却被小人陷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军队与秦军谁强,大秦与赵国,秦军最后怎么灭赵军

    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反间计,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赵括急于求成,中计兵败,战死疆场,赵国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纵观赵国历史,不乏千古名将,像廉颇、赵奢、李牧等,

  • 赵国刚被活埋45万大军,转身将燕国打得差点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燕国谁先灭,燕军攻打赵国

    [var1] 赵国和燕国掐架的这场战斗就是战国时著名的“鄗代之战”,这场战争成功的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大削弱,除了被秦国这个老冤家欺负之外,其它诸侯国也想趁机侵赵获利。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这

  • 赵国与人交战之际,秦国没偷袭还自发派10万人帮忙,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借兵秦国,秦国灭赵谁埋了40万赵国士兵,赵国和秦国发生的战争

    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赵国似乎一直是强秦对外扩张的障碍,但这两个国家的祖先本来同为纣王手下大将飞廉,可以说是一个枝叶传下来的同宗之国,然而后来为了统一大业而互相敌对。长平之战是秦消灭赵国有生力量的重要战役,这一战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战国时代的走势。 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出40万大军前去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