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两千多年,为何毫无锈迹?专家是如何解释的?

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两千多年,为何毫无锈迹?专家是如何解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3/29 12:30:39

[var1]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开战。为了能够打败对方,两国都在研究兵器。而通过各种各样的锻造冶炼出来的兵器,自是不同凡响,当时的铸剑师也因此闻名天下。这些利剑不仅是战场厮杀的武器,也是各个公贵族们炫耀的法宝,就连死后也要让自己心爱的宝剑一同下葬,所以当时十分盛行铸剑术。工匠们不仅造出了可以削铁如泥的宝剑,还研究出来如不让宝剑生锈的办法。可惜的是,由于战乱等影响,这些方式方法失传了。

[var1]

1965年,越王勾践剑被发掘出来。出土时,这把剑的外面包裹着一层漆木做的外鞘。在意识到这把剑应该价值不菲时,考古学家谭维四决定先做好心理准备和措施后再开鞘。深埋了2500年的越王剑,依旧光芒万丈,寒气凛洌,也不似其他剑锈迹斑斑。有位工作人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伸出食指碰了一下剑刃,一下子,手上的鲜血喷涌而出,令人十分惊讶。后来在实验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把剑真的达到了小说里面“削铁如泥”的境界,可见构造的小说里也是有依据的。众人十分好奇,在经历了长达2500的历史后,为何这把剑依旧锋利?

[var1]

1977年,在科技发展中,越王剑送去了复旦大学实验室进行研究。专家们得出了结论,原来这并不是一把纯青铜剑。它由83.1%的铜与15.2%的锡组成剑身,80.3%的铜和18.8%的锡组成剑刃。正是由于二者分开铸造,再加上十分精湛的手艺焊接,让人们察觉不到它是分离铸造的。剑刃相比剑身,含锡量稍多一些,这样的剑会更加锋利,而剑身则用稍微少一点的锡,则会使剑身更加具有韧性。越王剑表面是许多菱形拼接的,看起来十分美丽。这样的比例在我国古代的剑中十分少见,可以说这是完美地融合了各个优势而成的一把好剑。

[var1]

这把剑不会生锈的原因就在于越王剑表面有一层铬,它充分让越王剑隔绝了空气。而20世纪30年代德国发明的镀铬技术几乎晚了2000多年,可想而知当时的铸造工艺有多厉害。有了烙的封印再加上漆木做的外鞘和未发掘的古墓,这样子的三重保护才让这把越王剑依旧熠熠生辉。

[var1]

当时领先世界的工匠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迄今为止,这些技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藏数不胜数,化的传承也将一代一代接力,但是有些历史的瑰宝文化,消失在了长河里,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更多文章

  • 赵王为何重用廉颇?长平之战的具体战争细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赵王重新重用廉颇,赵王重用李牧和廉颇,长平之战后赵王用廉颇了吗

    [var1] 秦国丞相范雎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使用了秦国惯用的反间计。他派人到赵国,用金钱打通关节,向赵王吹风说,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而廉颇最好对付不过,不久就要投降了。 赵王信以为真,就用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少年时就学习兵法,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智勇双全的赵奢也说不过他。但他只

  • 赵灭中山之战:赵国为何耗时12年,才消灭中山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国后期的赵朝,赵国灭中山国的年代,赵国灭中山国之战视频

    [var1]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变法,加强骑兵训练,史称“胡服骑射”。他利用中原大国混战之机,从武灵王二十五年起多次进攻中山国(都城灵寿,在河北灵寿西),先后占领丹丘(河北曲阳西北)、曲阳(河北曲阳)等地。惠文王三年,赵主父(即赵武灵王)亲自率军二十万从曲阳出发大举进攻中山,占领灵寿,俘中山国的

  • 赵括打不赢白起不是很正常吗,长平之败,此人更应该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赵括怎么评价白起

    [var1] 长平之战的失败全部归咎于赵括是不符合实际的,试问战国时期名将众多,又有几个人能保证打赢白起?孙武、吴起或许可以一战,但都不是同时代的人;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当时年纪小还不是主将,即使出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李牧擅长防守反击战,若指挥长平之战与廉颇战法差不多。 即使放眼中国古代史,也找不

  •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坦言这次损失最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到达长平

    [var1] 赵奢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名字叫做赵奢,到今天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狭路相逢勇者胜。最早以前就是由赵奢的行为演变而成,作为赵国一代名将,赵奢的儿子却陷入历史的舆论当中,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被司马迁形容只会纸上谈兵,成为历史笑柄的赵括。 [var1] 赵括 人们对

  • 赵括到底有多无能?败光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他只用了四十六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史上赵国有两个赵括吗,赵括死后赵国存活了多久,赵括战死赵国全集

    [var1]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因为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说他纸上谈兵还真不算贬低他。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决定霸主地位的一次大决战,源头在于上党之争。 为了争夺上党郡,秦赵两国于长平屯兵数十万,对峙许久,各自都不愿放手,却又不敢放手一搏。因为之前数次野战,赵

  • 赵括创造了军事历史的奇迹,长平之败,只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历史评价赵括

    [var1]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中死亡二千人外加一千个跑的慢的被干掉了,秦军也战斗中死亡一千五百人,最后杀敌三千自损一千五,至于全歼一万赵军,你给个办法全歼一万赵军?而赵括就是能创造奇迹将赵军送的一干二净。秦军之所以能包围赵军就是因为赵军后方空虚。按后世视角看上党就不能要,赵王把自己国力估计高了,打

  • 赵括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看到出土的明代石碑,才知赵括中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疑惑,纸上谈兵赵括200字

    [var1] 其实最近一次的考古发现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考古学家表示,双方的战局也许并不是我们原先理解的那样,如果赵括可以再坚持一会儿,那白起未必有取胜的可能。 重读《史记》,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段历史。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上党郡,这是一处战略要地,秦国直接把上党郡和韩国内部的联系完全

  • 赵国的秘密:为什么能成为对抗秦国的最后希望?其实我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如果真的灭了秦国,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大秦帝国秦国大军攻打赵国

    [var1] 一、赵国选择了硬刚? 前262年,当上党郡守冯亭来投降的时候,赵孝成王和赵胜的结论是,接收上党,派廉颇防御长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赵国庙堂一开始定的基调就是防御。 长平之战开始后,廉颇防守失利,赵孝成王却遣使前往秦国求和,而不是向列国求援。可见,赵国庙堂仍旧没有硬刚的意思,而是以为秦军

  • 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结束。经过1年多的鏖战以后,赵国的40多万军队全军覆没。在经过这次大败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的军队精锐消耗殆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国似乎已经无力与列国争夺天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到十年时间,赵国再一次成为东方强国。那么,已经贫弱的赵国是如何做到的? [v

  • 赵国名相郭开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开为什么要杀李牧,廉颇李牧死于哪个时期,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同源的两国各有二人,赵国分别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个举世瞩目的名将,他们的仕途官位甚至是生命都掌握在郭开这个人手中,其实如果说之前的廉颇,完全葬送在郭开手中也不确切,毕竟当时的廉颇和新任赵王之间也有过节,可以说郭开在此时只不过是投其所好,顺便办了一点自己的事而已,之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