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的国运尽头:费祎不支持诸葛亮北伐,却信任魏国的官员

蜀国的国运尽头:费祎不支持诸葛亮北伐,却信任魏国的官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4/2/9 5:10:37

都听过“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你们知道历史上其实还有个“身在汉营心在曹”的故事吗,故事要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说起。 刘备死后本就靠着诸葛亮作为主心骨尽心尽力扶持刘禅这才勉强维持住了蜀国的稳定,结果好巧不巧主命灯被魏延给失误打破熄灭。这之后 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再怎么样也是无力回天,只得急招姜维蒋琬费祎等人回来交代后事。

[var1]

诸葛亮将自己毕生所学整理成二十四篇兵法,倾囊相授给姜维让他承担军事重任,而在政治方面则交给了费祎和蒋琬, 千叮咛万嘱咐他们要辅佐好刘禅,顺便不要忘了北伐的大计。

但其实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当时的经济已经不堪再支持长期的征战了,因此费祎和蒋琬并不急于北伐,他们还是想先将治下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一下的,打仗这么耗费军费的事情能往后拖就先往后拖。

[var1]

姜维却与他们的观点不同,毕竟继承了诸葛亮传下来的兵法,他将诸葛亮的嘱托谨记在心, 为完成武侯的遗志屡屡向蒋琬和费祎要求出兵。但其实当时蜀国的经济和兵力已经被诸葛亮多年北伐耗费很多了,很难再继续让姜维这么损耗下去。 姜维这么一直要求不给他兵也不行, 于是费祎只得每次给他少拨一些兵力,就这样姜维一直在努力帮诸葛亮实现遗志, 虽然多次征战的结果并不尽如意,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收获。

[var1]

于是在一次战役后, 姜维成功地俘获了一名魏国的官员郭 偱 ,郭孝先。关于郭 偱 的名字有争议,可能存在记载的笔误,因为在《三国志·蜀书》的记载费祎被刺杀一事中,刺客的名字叫郭偱,但到了《三国志·魏书》中郭偱的名字就变成了郭脩。 但是后世郭偱和郭脩又变得查无此人了,反而变成了郭修。 这个郭偱吧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曹魏势力的一个官员,但是他家是当地的士族大户,家里有钱有声望啊。 那个年代,官不在大,只要名声在外就好办事啊。

[var1]

就这样郭偱就被费祎看上了, 费祎打算通过策反郭偱,从而通过郭偱的名人效应带动郭偱家族所在的整个地区,都可以兵不血刃地通过策反而让蜀汉的势力驻扎进去。这要是成了岂不美哉,当时费祎美美地想着。

很快郭偱在费祎的游说下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加入蜀汉势力,费祎一听这可太棒了,一切都在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看来占领陇西指日可待啊。自己这波操作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既省钱又省力,这要是能成以后姜维再来找自己借兵不想给,也有理由给怼回去了,能动脑子解决的事情没事不要总是打打杀杀的,打仗这样劳民伤财的事实在是不好。

[var1]

当费祎美滋滋的给郭 偱 加官进爵的时候还没有料到其实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了,费祎因为对郭偱表现得太过信任,渐渐地让蜀国大将张嶷有些担忧。在《蜀书》中的《张嶷传》中就有记载 张 嶷 曾经就用岑彭、来歙的遭遇来劝诫过费祎,不要太过轻信郭偱,万一郭 偱 是个刺客怎么办。 诸葛亮死后将蜀国的政治军事全都交给费祎、蒋琬和姜维这三人处理, 费祎要是被刺杀了,人才不多的蜀国本来就摇摇欲坠了,去哪再去找人顶替费祎的位置,蜀国不就实力大伤了吗,张嶷担忧的确实合情合理。

[var1]

可是费祎不听啊,更可气的是费祎不但不听张 嶷 的劝说,还学起了曹老板那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对郭偱是百般信任,还逐渐对其委以重任。可惜啊费祎学的会曹老板的态度,但是学不来曹老板看人的眼光啊,刺客都到眼前晃悠了,但是他看不出来啊? 蒋琬和费祎因为并不认同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想法,在诸葛亮死后两人频频驳回姜维想要北伐的提议。 蜀汉趁此时机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也算是国泰民安,经济渐渐有了上涨的趋势。

[var1]

于是便有了岁首大会, 费祎等人打算举办一场宴会庆贺一下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功绩,群臣百官但凡是收到过请帖的都可以来参加宴会。按照常理来说岁首大会作为国家的开年盛会,皇帝自然是要出席的。

费祎对蜀国是相当的忠心,自然也是请了刘禅的,但因为刘禅当时没有跟费祎在一起便没有来参加。 也幸好刘禅没有来才没有让蜀国这么快的灭亡, 既然刘禅没有来,费祎作为当时蜀国的一把手,自然代替刘禅坐在主位上主持盛会了。因为是开年庆功宴在宴会上大家都很欣喜,不自觉的就都多喝了几杯,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晕晕欲醉。

[var1]

费祎坐在主位位高权重,自然是少不了被敬酒的,大家同朝为官,不管是谁来敬酒总归要给对方点面子,凡是有敬酒者费祎皆是来者不拒。 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僚,自然是没什么好防备的,于是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渐渐地都放松了警惕。 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只见郭偱举着酒杯款款上前,佯装敬酒的样子,费祎看到是郭偱不疑有他,便举杯回敬。 费祎举杯的瞬间却见郭 偱 将酒杯一扔,上前两步从怀中掏出一柄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进费祎的胸口。

[var1]

费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口酒都还没来得及咽下,就倒在了血泊里一命呜呼了。按理来说就算费祎文官出身,酒醉之际挡不开郭偱的刺杀,到是也正常。 但当着满朝文武那么多人的面,难道当时就没有一个人对郭偱起疑吗?

费祎醉了总不可能大家都醉了吧,但事实确实是没有一个人能及时上前阻拦郭 偱 的刺杀。不仅如此《蜀书》中的《张嶷传》中记载张嶷在费祎死后还曾说风凉话道:“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也怪费祎急功近利对郭偱完全没有设防,最终害自己白白丢了性命。

[var1]

不过据说郭 偱 本来想刺杀的人并不是费祎,郭偱一直都是将刘禅作为自己的刺杀目标的,可惜总是没有机会接近刘禅,每每趁着道贺的机会接近刘禅,总是会被刘禅左右侍从将其阻拦。郭偱隐忍了这么久,终于忍不了了,所以才决定在岁首大会上临时更改刺杀目标, 而费祎就变成了这个倒霉鬼。

虽然郭 偱 行刺蜀将一事确实是在为曹魏集团做事,曹魏朝廷对郭偱的刺杀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他的行刺行为在撰写《三国志》的裴松之眼中却没有多高尚。

[var1]

裴松之认为郭 偱 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罢了,并没有一开始就抱着舍生取义的思想而谋划刺杀,因为如果郭偱真的是高风亮节,不堪在敌国受辱之人。全可以在一开始被俘虏时就自杀殉国,并没必要投降假意委身在汉营。 裴松之认为郭偱之所以开始谋划刺杀之事, 很有可能是因为不满蜀汉给他的待遇,亦或是在蜀汉任职期间备受奚落,因此心生怨气才开始谋划刺杀之事的。

当然也有人猜测郭偱行刺费祎之事,有可能是姜维一手策划的。因为姜维一心遵照诸葛亮的遗志想要出兵北伐,但却屡屡被费祎阻挠推脱,终于姜维气不过了,便联合郭偱合计将费祎刺杀, 费祎一死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挡姜维北伐的心了。

[var1]

无论真相到底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费祎太过大意了,因为一时的大意费祎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费祎的死亡也间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真的是一时大意得不偿失啊。

小编热评:诸葛亮一死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蜀国无力回天的局面,虽然诸葛亮在军事政治上都有极高的天赋,可惜在识人一项上终究还是比曹老板差了一些。作为诸葛亮钦定的继承人费祎虽然非常忠心,但治国的才华还是差了一些,而费祎看人的眼光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国家缺少贤良之士,又怎能不灭亡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因何更迭?解析霸业兴衰的内在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五霸总结,春秋五霸历史讲解,春秋五霸称霸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曾经有一位网络大v说过,读懂了春秋就能够读懂当代的大国博弈,对于这句话笔者深表认同。礼崩乐坏,诸国林立,尊王攘夷,会盟诸侯。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吗?这里有我们所熟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还有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更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逆袭壮歌。可是很少有人会将他们拼接起

  • 假设长平之战时,赵国坚持用廉颇为主将,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廉颇赵国,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赢吗,廉颇是赵国名将吗

    [var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秦国通过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日渐强大,国家管理制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战役上也能更好地为这场战役提供牢靠的军事基础和后勤保障,极大程度上减少战争的后顾之忧。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虽然赵国至少在声势上还具备与秦国平起平坐的姿态,但就宛如甲午战争之前的中国和日本,

  • 秦国入侵时,齐国有40万大军,为何最终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被灭时六十万大军去哪了,秦国灭掉齐国的原因,秦国攻打齐国的形势

    这一年大秦帝国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曾经战国七雄的霸主齐国,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山东六国为了生存下去,都做了强烈的垂死挣扎,魏国激烈抵抗多次组织合纵运动,最后首都大梁城被秦国人放水淹掉,光荣牺牲。[var1]赵国那边面对秦国的攻击,李牧连却之。赵国灭亡之后,公子嘉还带着赵国的抵抗力量,继续在

  • 晏婴遭人嘲笑矮小,司马迁愿为其驱车,他有什么魔力助齐国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晏婴简介,晏婴和司马迁,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

    那天太阳正好,楚国城门处,齐国士大夫晏婴心里却阴云密布。迎接他的楚国官员虽笑意盈盈,眼中却早止不住露出看笑话的丑陋。紧闭的城门,新开的狗洞,晏婴心里的火不断朝上冒,小门表面看是笑他个子矮小,实是嘲讽齐国国弱。如齐国够强,他矮小,又怎样?谁敢小觑!但齐国不强,他只有忍。“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

  • 千古之谜,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看看王立群老师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立群秦始皇3mp3,王立群讲千古一帝秦始皇,王立群讲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var1]关于始皇帝的身世之谜,已经流传了千年,至今史学界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部分学者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并不是皇室血统,不过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论和分歧?来自河南大学的教授王立群老师,曾经非常科学地分析过嬴政的身世问题,权威专家能解开这个千古谜团吗?《

  • 孔子生前活的普普通通,如同你我,为什么死后却意外封为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死后的下场,复旦大学刘强讲圣人孔子的一生,孔子真的是个圣人吗

    要说文化界的一哥,非孔子莫属,绝对实力扛鼎。有人这么评价他:天不生孔丘,万古如长夜。作为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顶着圣人的光环,被后人顶礼膜拜,享受万千荣光。[var1]可是你知道吗?孔子生前,并非如此志得意满,相反他一辈子壮志难伸,不得已以教师身份抱憾而死。他之所以能封圣,真离不开他那一帮掏心掏肺的好

  • 如果秦始皇真的被荆轲所杀,秦国还有多大的可能征服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荆轲刺杀的是秦始皇吗,荆轲秦始皇,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

    战国后期,秦国开始了对六国的征服之战。燕国的太子丹不甘心燕国就此灭亡,就用重金收买了刺客荆轲,让荆轲带着秦国仇人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督亢地图(今北京南地区),企图刺杀秦王嬴政,“可惜”功败垂成,荆轲当场被杀,燕太子丹也没逃过秦兵的追杀。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了,太子丹能保住燕国吗

  • 蔺相如真的是才华横溢的邦交奇才吗?其实他只是做了表面文章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蔺相如的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的事迹及其评价

    [var1] 一、咄咄逼人的邦交态度 我们通过对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则事件的仔细分析会发现再此其中,首先违反约定的并不是秦国而是蔺相如。 当时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秦国的国君斋戒沐浴并以高规格典礼迎接他,但是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呢?他看到秦昭襄王将和氏璧传给旁边的君臣观看之后,就直接断定秦国是在

  • 周朝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两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天下共主地位,周朝实际统治时期,周朝的两个阶段

    周天子从有名有实的天下共主到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周王室势力的持续衰落是它开始失去有名有实共主地位的根源。1、西周初年,大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占据天下1/3,相比于各大诸侯就是巨无霸。西周初年,大周两封天下70多位诸侯,以分封制度控制天下,各大诸侯自成一国。但大周并不傻,因为留给自己的直属地盘占据了当时

  • 赵国先祖本是周穆王车夫,怎么跑到了晋国做大夫,并瓜分了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和赵国谁强,赵国是不是晋国的后代,赵国起源于晋国吗

    赵之先与秦之先共祖,虽说都是大费伯翳之后(羸氏),其实赵氏这一族才一直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传至蜚廉之时,蜚廉有二子:一曰恶来,其后为秦。一曰季胜,其后为赵。恶来无子,有女名防,防生旁皋,旁皋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就是说恶来(秦)这一枝是女儿之后。 言归正传,说赵是如何入晋,如何兴起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