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因何更迭?解析霸业兴衰的内在逻辑

春秋五霸因何更迭?解析霸业兴衰的内在逻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2/13 0:05:13

曾经有一位网络大v说过,读懂了春秋就能够读懂当代的大国博弈,对于这句话笔者深表认同。礼崩乐坏,诸国林立,尊王攘夷,会盟诸侯。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吗?

这里有我们所熟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还有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更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逆袭壮歌。可是很少有人会将他们拼接起来,仔细研究这些故事背后的内在动力,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var1]

集团霸业:阶级斗争的产物

公元前770年西周爆发了犬戎之乱,周幽王被杀死,周平王继位,王室东迁而诸侯崛起。可是,孔老夫子写春秋却是公元前722年的郑伯克段于鄢说起。这中间的五十年时间,诸侯各国的历史书籍都保持默契,通通不写,因为周幽王死了之后,周王室内部爆发了皇位争夺战,最后周平王通过出卖国家利益,取得了诸侯各国的支持,打败了竞争对手周携王

[var1]

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直到公元前718年才死。等他老人家死了大家才敢下笔。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头,周平王毕竟是开国之君,尸山血海杀出来的,烂船还有三千钉呢。东周王朝还保持着很大的权威。

可是公元前718年周平王死了之后,没有了强势人物的东周王朝再也镇不住场子,国际秩序彻底崩溃。最早跳出来搞事情的是周王朝的东天门,郑庄公。这个家伙打着尊重王室的旗号做着最不尊重的事。

这个时候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两个小集团之间的争霸,以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为代表。反霸权主义代表是中原地区传统强国卫国宋国,背后站着的是周天子以及周天子的拥趸陈国蔡国虢国。双方多次爆发冲突最后在公元前707年爆发长葛之战。周天子被郑国将军射中一箭,彻底退出争霸舞台。

[var1]

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新兴强国与守成大国间的战争,宋国跟卫国是西周初年就分封的传统中原强国,地盘大,质量高。周天子更是既得利益者中的既得利益者,另外一边,齐国是在近四十年崛起,郑国的时间就更晚了他是在王朝东迁之后才成立。鲁国虽然是老牌子,可地位跟实力不对等,明明是周公封国偏偏进不了既得利益者俱乐部。

[var1]

但是霸业集团里头是,齐国,鲁国,郑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谁也没有绝对话语权。这是集团的霸业。所以郑庄公也只能够获得一个小霸王的称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原因,争霸是一个霸主对另外一个霸主的战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那些都不是好东西,只不过是殖民者内部分赃不均而已。无论输赢都还是要搞殖民地的。比如后面的什么晋楚争霸就是这个新兴集团内部的矛盾。

而这一次的较量,虽然也是争霸,但是里面却加入了新兴势力跟传统势力的矛盾,变成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其具体表现就是几个新霸主报团跟几个旧霸主斗争而不是两个霸主分别带着一堆小弟PK,好比二战,既有争霸色彩又包含了瓦解殖民体系的正义色调。

稳定的政治是霸业的保证

我们都知道权力永不眠,他天然有着集中的趋势,阶级矛盾解决了就要内斗,集团里头一定要搞出一个绝对控股的股东。郑庄公死了之后,郑国爆发了继承人战争,从此以后一落千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继位,任用管仲改革图强,一下子就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鉴于齐国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却不能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齐桓公选择举起尊王的旗号,避免过于咄咄逼人而引发诸侯列国的反感,之后演起了国际活雷锋的角色带领中原诸侯国抵抗蛮夷入侵,结果是民之归吾如水之就下。

[var1]

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头可以说得上是春秋时代最幸福的时候,霸主跟诸侯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公元前640年齐国最后还是栽了,一个国家不能够有效解决继承人问题就不能够有效地延续国家的霸业政策。齐桓公死后5个儿子轮流登场折腾了将近半个世纪,霸业成空。

[var1]

真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又具有成为霸主潜力的是晋国,这倒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而是一个,意外。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那个地方表里山河,实在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好苗子,但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在春秋初期开场的时候,内部爆发了下克上的曲沃代翼,这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五十多年三代人,最后居然成功了。

那个上位成功的乱臣贼子就是晋献公也就是晋文公他爹,因为来路不正,晋献公看谁都像乱臣贼子,天天提心吊胆,尤其是这些骨肉亲人。

[var1]

晋献公一大把年纪了受不了这种惊吓,就把这些叔伯兄弟聚在一起一网打尽,杀完之后还不放心,晋献公觉得不光这些叔伯兄弟不可靠,自己的儿子也靠不住,先是假装听信谗言逼杀了太子申生,然后赶走了晋文公晋惠公兄弟。

晋文公兄弟两人在这种氛围里头长大,上位之后也继承了他爹的优良传统,凡宗室子弟成年的,通通滚到国外自力更生,从此晋国无宗室。国家权力交给职业经理人六卿打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使得晋国家族企业顺利进化成正规公司。一方面保持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团队质量,就算出现昏君国家也能正常发展。这是晋国能够长久争霸的基础。

至于晋国的对手楚国,他的政治稳定依赖于分封制度。怎么会呢?正常人都知道分封制会导致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

[var1]

这点要因时因地来说。

楚国就是一个南方版的西周王朝,当时还处于扩张期,分封制在扩张期活力是非常强大的。那些负面的东西不会表现出来,想想看,打下来的土地就是你们家子子孙孙的永久饭票,激励效果比什么军功爵制度强多了。那时楚国正在扩张,制度正处在青春期,还远远没有到礼崩乐坏的时候。

所以双方从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一直在公元前546年的宋国弥兵之盟。打了86年。这也就是春秋的第三个时期晋楚争霸。

这又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濮之战晋国占据上风,然后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到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在决战中打败了晋国军队,楚国军队直接开到黄河岸边,出现这种结果固然有楚庄王一代明君的原因。

[var1]

但更大的问题是,晋国内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开始出现问题了,一开始任用职业经理人代替王族子弟固然能够发挥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所以晋文公仅仅只用了六年的时间就成为了霸主,可是奴大欺主,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使经理人的质量有所保证,都是优秀人才。

可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坐在王位上的永远都是晋文公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那边就出现了一个超级权臣,赵盾。也正是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打小算盘,不肯放手一搏这才让楚国人占了便宜。

然后是公元前591年到公元前546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头大家谁也奈何不了谁,只是可怜地夹在中间那些小国。这意味着楚国的扩张停止了,无法继续从中原掠夺土地。分封制的车轮被晋国遏制之后负面后果开始出现,无非就是王权衰落,利益集团无法通过对外战争活力,就开始内卷。

[var1]

毕竟权力永不。对面的老西子们也是一样的问题,职业经理人无法对外创造业绩就开始内部股权兼并。两个霸主相继衰落。

这就导致了公元前546年的和平大会召开,此后各国享受了四十年的和平。争霸战争以另外一种模式转变,场地也从中原转到长江中下游。

吴越争霸:旧霸主衰落后的代理人战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天下太平了,热战打不起来可以打冷战嘛!最先出手的是老奸巨猾的晋国,他通过扶持代理人吴国,传授给他们中原地区先进的战车技术,兵器锻造,使得它成为了楚国的心腹大患,并且在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来自齐国的兵圣孙武带队。打进了楚国首都,创下了春秋时期灭一个大国的记录。

[var1]

楚国那边反应过来也不甘示弱,在吴国的后面扶持了代理人越国。你看看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范蠡文种,越国经济学家老子的弟子计文子。全都是清一色的楚国人,尤其是文种,他还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宛城令。

这个地方可是楚国最重要的铁矿基地,犹如今天的上海之于中国,在楚国那个封建贵族势力如此严重的地方,文种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肯定是大贵族出身。没有任何关于他在国内混不下去的犯罪记录,就这么一个人突然间就出现在越国。后来越王勾践之所以杀他们,也未必全因为狡兔死走狗烹。

[var1]

正是因为吴越两国都是代理人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强横,大多数都来自于外部的技术输出跟人才支援,并不是因为自身功力深厚,所以吴国一旦动了争霸的念头,这个霸主没做几天,居然就被灭掉了,越国在越王勾践死了之后也迅速衰落再也没有崛起过。

更多文章

  • 假设长平之战时,赵国坚持用廉颇为主将,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廉颇赵国,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赢吗,廉颇是赵国名将吗

    [var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秦国通过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日渐强大,国家管理制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战役上也能更好地为这场战役提供牢靠的军事基础和后勤保障,极大程度上减少战争的后顾之忧。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虽然赵国至少在声势上还具备与秦国平起平坐的姿态,但就宛如甲午战争之前的中国和日本,

  • 秦国入侵时,齐国有40万大军,为何最终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被灭时六十万大军去哪了,秦国灭掉齐国的原因,秦国攻打齐国的形势

    这一年大秦帝国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曾经战国七雄的霸主齐国,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山东六国为了生存下去,都做了强烈的垂死挣扎,魏国激烈抵抗多次组织合纵运动,最后首都大梁城被秦国人放水淹掉,光荣牺牲。[var1]赵国那边面对秦国的攻击,李牧连却之。赵国灭亡之后,公子嘉还带着赵国的抵抗力量,继续在

  • 晏婴遭人嘲笑矮小,司马迁愿为其驱车,他有什么魔力助齐国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晏婴简介,晏婴和司马迁,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

    那天太阳正好,楚国城门处,齐国士大夫晏婴心里却阴云密布。迎接他的楚国官员虽笑意盈盈,眼中却早止不住露出看笑话的丑陋。紧闭的城门,新开的狗洞,晏婴心里的火不断朝上冒,小门表面看是笑他个子矮小,实是嘲讽齐国国弱。如齐国够强,他矮小,又怎样?谁敢小觑!但齐国不强,他只有忍。“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

  • 千古之谜,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看看王立群老师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立群秦始皇3mp3,王立群讲千古一帝秦始皇,王立群讲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var1]关于始皇帝的身世之谜,已经流传了千年,至今史学界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部分学者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并不是皇室血统,不过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论和分歧?来自河南大学的教授王立群老师,曾经非常科学地分析过嬴政的身世问题,权威专家能解开这个千古谜团吗?《

  • 孔子生前活的普普通通,如同你我,为什么死后却意外封为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死后的下场,复旦大学刘强讲圣人孔子的一生,孔子真的是个圣人吗

    要说文化界的一哥,非孔子莫属,绝对实力扛鼎。有人这么评价他:天不生孔丘,万古如长夜。作为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顶着圣人的光环,被后人顶礼膜拜,享受万千荣光。[var1]可是你知道吗?孔子生前,并非如此志得意满,相反他一辈子壮志难伸,不得已以教师身份抱憾而死。他之所以能封圣,真离不开他那一帮掏心掏肺的好

  • 如果秦始皇真的被荆轲所杀,秦国还有多大的可能征服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荆轲刺杀的是秦始皇吗,荆轲秦始皇,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

    战国后期,秦国开始了对六国的征服之战。燕国的太子丹不甘心燕国就此灭亡,就用重金收买了刺客荆轲,让荆轲带着秦国仇人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督亢地图(今北京南地区),企图刺杀秦王嬴政,“可惜”功败垂成,荆轲当场被杀,燕太子丹也没逃过秦兵的追杀。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了,太子丹能保住燕国吗

  • 蔺相如真的是才华横溢的邦交奇才吗?其实他只是做了表面文章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蔺相如的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的事迹及其评价

    [var1] 一、咄咄逼人的邦交态度 我们通过对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则事件的仔细分析会发现再此其中,首先违反约定的并不是秦国而是蔺相如。 当时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秦国的国君斋戒沐浴并以高规格典礼迎接他,但是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呢?他看到秦昭襄王将和氏璧传给旁边的君臣观看之后,就直接断定秦国是在

  • 周朝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两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天下共主地位,周朝实际统治时期,周朝的两个阶段

    周天子从有名有实的天下共主到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周王室势力的持续衰落是它开始失去有名有实共主地位的根源。1、西周初年,大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占据天下1/3,相比于各大诸侯就是巨无霸。西周初年,大周两封天下70多位诸侯,以分封制度控制天下,各大诸侯自成一国。但大周并不傻,因为留给自己的直属地盘占据了当时

  • 赵国先祖本是周穆王车夫,怎么跑到了晋国做大夫,并瓜分了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和赵国谁强,赵国是不是晋国的后代,赵国起源于晋国吗

    赵之先与秦之先共祖,虽说都是大费伯翳之后(羸氏),其实赵氏这一族才一直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传至蜚廉之时,蜚廉有二子:一曰恶来,其后为秦。一曰季胜,其后为赵。恶来无子,有女名防,防生旁皋,旁皋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就是说恶来(秦)这一枝是女儿之后。 言归正传,说赵是如何入晋,如何兴起的。《史

  • 西周崩溃的缘由:自身制度的弊端,以及来自王室内部的经济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周分封制的弊端,西周王室简介,西周的政治秩序

    一、西周分封诸侯这些诸侯被赏赐一片土地,然后就镇守一方,守土有责。除了这些诸侯,还有就是周人的大小贵族。王朝总得有战争,就得不断赏赐这些人。金文里边有关于赏赐土地,赏赐各种车、马、器的记载。车马上边不是有很多器械吗?就把旗子和各种各样的货物赏赐给他们。久而久之,王朝里边就孕育出了一个阶层。什么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