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河西,不是后来汉朝的史书中常见的“河西走廊”,而是现在的陕西、山西之间的黄河南段地区,刚好夹在黄河、洛河之间。
本来这片地方是犬戎部落的游牧的地方,因为太靠近华夏族聚居地,晋国作为当时的霸主就出兵把戎人给赶跑了,这片土地也就归了晋国。后来,晋献公废长立幼,引发内乱,公子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出发之前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说:“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
夷吾回到晋国,即了君位之后,就是后来的晋惠公。此时,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赖账”就出现了,晋惠公对秦国派来索地的使者说:“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食言而肥不算,秦惠公还趁着秦国发生饥荒去攻打,惹得秦国上下极为震怒。在渡过饥荒之后,同仇敌忾的秦人一鼓作气打败了晋国军队,俘虏了晋惠公。晋惠公为了保全性命,就把河西之地给了秦国。
[var1]
此后200多年间,秦晋相安无事。直到魏文侯做了晋国正卿,眼看晋国的土地都被瓜分完了,不好对韩赵两国下手,而秦国却经过“四世之乱”,国力大衰,因而发兵西向,任用吴起为将,夺了秦国的河西之地。
秦国此后就被压迫在洛水以南,华山以西的一带土地,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被魏国吞并。幸好当时中原的局势很复杂,魏国被牵涉了太多精力,无暇再对秦国发动灭国之战。秦国因此躲过了灭国之灾,并在秦孝公的带领下,进行变法,慢慢积累实力,接连打了30多年,才最终又把河西之地夺了回来。
秦国守住了河西,就能凭借黄河天险与函谷关,将关中平原给拱卫起来。如果没有了河西之地,魏国随时都能对关中平原发起进攻,秦国的关中腹地的生产将无从进行,长此以往,国力贫弱的秦国,怎么可能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