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与明朝和谈,双方几乎达成协议,为何崇祯最后坚决不同意?

皇太极与明朝和谈,双方几乎达成协议,为何崇祯最后坚决不同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4/1/15 16:15:44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么必须先来了解一下这次谈判的背景,当时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连洛阳、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都被农民军攻克了,北京也因此进一步受到了威胁。

另一方面,明朝和满清的“松锦之战”刚刚结束,这场战争以洪承畴降清,明军大败而告终。皇太极迫切希望趁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和大明谈判议和,因为以当时满清的兵力根本没有办法“吃”掉明朝,而且长期和明朝的交战不仅可能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大量损耗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偏居东北一隅的满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皇太极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只需要得到明朝的认可,同意划地而治,双方能够实行贸易互市即可。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崇祯皇帝听从了手下大臣的建议,准备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思想,其方案大概就是通过和谈——先稳住皇太极的满清势力,集中精力来对付农民起义军,等收拾完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军以后,再来收拾皇太极。

起初,崇祯皇帝只是秘密授权兵部尚书陈新甲负责议和事宜,并派遣使团马绍愉等人前往皇太极处谈判,经过一段时期的交涉,双方几乎达成了一致意见。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马绍愉从边关发回议和条件的密函被陈新甲放在自己的书桌上,陈家的书童以为这是要传抄各处的“塘报”,然后就顺手将密函内容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就这样,秘密议和的事情彻底泄露,国内上下一片哗然,满清(明朝人喜欢称之为建奴)一向为明廷很多自我感觉良好官员所蔑视,如今竟然同意与之议和,而且还要划地而治,这让泱泱大明朝的脸面往哪里搁?再加上崇祯皇帝又没有担当,不愿意承担任何关于此次议和的责任(给后人留下骂名),所以只得将所有责任就推给了陈新甲,并将其斩首示众,以堵悠悠众口。

总体来说,皇太极与明朝和谈的失败,并不是崇祯皇帝坚决不同意,主要是由于秘密和谈消息的泄露,而且后来整个事件都被国内道德舆论所绑架,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放弃和谈而已。此后,明朝长期面临两面作战的境地,形势愈发难以收拾。张献忠在武昌(后来又攻占了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的同时,李自成也打出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不久就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两年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北京,明朝宣告灭亡。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国姓是朱,那百姓想吃猪肉怎么办?朱元璋的做法太机智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孙子朱大福,朱元璋孙子朱景元小说,朱老太爷威胁朱元璋

    在历朝历代,对于吃食的限制有非常的多。例如唐朝的皇帝姓李,因为鲤和李同音,所以唐朝的皇帝就明令禁止百姓吃鲤鱼,即使抓到了鲤鱼也要放回河里。如果有人敢贩卖鲤鱼的话,就会被打几十大板。所以在唐朝,鲤鱼就是吉祥物的存在,在皇宫中可以随时看到鲤鱼的装饰和生活用品,例如鱼纹玉枕,鱼形挂坠等等。而到了宋朝的时候

  •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使用了230多年,埋葬13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明朝十大皇帝墓地,明朝皇帝坟墓分别在哪

    明朝先定都于南京,后迁都北京,因此明朝的皇帝陵寝也分布在南京和北京两处,其中北京最为集中,共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寝。位于北京市区以北昌平区天寿山麓,就是明十三陵的所在地了。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以及第七位皇帝朱祁钰不被承认,陵墓被毁以外,其他的皇帝都埋葬于十三陵

  •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景山自缢后是谁将他埋葬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崇祯皇帝在哪自缢,揭开崇祯皇帝自缢的秘密,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公元1627年,年仅16岁的朱由检即位。他和大部分皇帝一样,怀有美好的梦想,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上位之初,勤政廉政,大力清除阉党。然而,他生不逢时,刚上位不久,北方便大旱,接连好几年,颗粒无收,后又因旱灾引发了瘟疫。与此同时,内地起义不断,北方的皇太极也不断侵扰明朝领地。公元1644年,李自成统率的

  • 明朝灭亡后,他带着300明军,在海外建立岛国,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提起这个岛屿之前,就得先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说起。郑和带领船队经过许多地方,其中有一个岛屿被他们称做极大崎头,船员们在这里停泊歇息,补充必需品,这个地方对于船员们而言就是大海中的故乡,对于这群远航的人而言,极大崎头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远航提供了帮助。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划进了郑和航海图中

  • 明朝开国神仙般人物刘伯温,他的故里和留下的奇书,非常值得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刘伯温简介,刘伯温临死前留下的奇书,明朝刘伯温有什么独到之处

    绍兴自古以来盛产师爷,所谓“师爷”就是幕僚。古代的不少大人物有权有钱,却少智商和情商,尤其是皇亲国戚、官宦子弟尤为如此。古人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实日本的“幕府”出处就是汉语词汇)。辅佐大人物的帐下舍人后来就统称幕僚,渐渐沿习成为惯例和官职,也分级别和有俸禄定级。明清时代,文官多称为师爷,能够辅佐文

  • 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在位不满一年,却为盛世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最强的三个皇帝,明朝不被历史承认的皇帝,明朝 皇帝 在位时间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但由于体型肥胖,身有残疾,得不到朱棣的宠爱。他的弟弟朱高煦英武过人,颇有朱棣之风,朱棣一度曾萌生废掉太子、改立朱高熙的念头。经过一连串的明争暗斗之后,朱高炽笑到了最后,朱棣最终传位于他。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

  • 明朝和清朝这两个相爱相杀的朝代,到底谁的领土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实际领土面积,明朝领土大吗,三宣六慰是明朝领土吗

    争论比较多的是中国现代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还是明朝奠定的,这个问题其实挺无聊,中国现代版图是从清朝过度过来的,而不是从明朝过度过来的,从现代法律来看,中国现代领土肯定是清朝时候奠定的,这也包含了清朝签订的那些割地的条约。本篇文章要讨论的则是到底是清朝疆域还是明朝疆域更大?其实,中国古代的每个朝代的疆域

  • 明朝太监刘瑾无所不贪,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富有50人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代刘瑾,历史明代太监刘瑾,明朝刘瑾是首富吗

    刘瑾和一般的太监不一样,一般的太监无非也就是打打酱油,而刘瑾非但不打酱油,而且是一个权势熏天,心狠手辣的角色,号称“立皇帝”。作为正德皇帝身边第一红人,那几年,大明王朝事无巨细都要经过他的手,朝廷重臣见了他也得点头哈腰,哆哆嗦嗦。太监刘瑾靠当奶爸,直接上位刘瑾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文化水平虽然不高

  • 海禁从明朝时就有,为何到清朝时会发展成闭关锁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海禁和清朝海禁,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从十四世纪开始,沿海一带就有大量倭寇存在,他们肆意妄为到处坑害百姓。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控制这一现象提出“海禁”政策,禁止百姓随意出海,同时在沿海地区大量修建防御工事,以此来抵抗倭寇袭击。这时候,海禁政策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放。永乐皇帝朱棣时期,就曾开放沿海跟世界各国进行贸易,而且

  • 朱元璋的成功与郭子兴究竟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和郭子兴,朱元璋当皇帝后怎么对郭子兴,朱元璋郭子兴哪一集死的

    吕海峰话说,郭子兴这个历史人物,虽然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也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言,就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郭子兴的扶持就没有朱元璋日后的成功。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郭子兴其人的基本简况。他是安徽省定远人,也系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