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曾将褚英立为嗣子,但其不断争权注定其被杀结局

努尔哈赤曾将褚英立为嗣子,但其不断争权注定其被杀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24 更新时间:2024/1/4 5:28:03

褚英的功绩

此时,褚英只有17岁,但他不畏艰险,“星夜驰至”,取“屯寨二十处”,其余屯寨“尽相服之”,获人畜万余,胜利回师。努尔哈赤以这位尚未成年的长子出征英勇,赐以“洪巴图鲁”的美号。巴图鲁,乃满文butunu的音译,意为英勇。这次出征,是努尔哈赤创业建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主要是努尔哈赤亲率士卒,奋勇鏖战,以身作则,三弟舒尔哈齐与二弟穆尔哈齐参与谋划,随同征伐,一些族人跟从攻战,额亦都费英东等将领各率士卒英勇冲杀。

从这次出征起,开始进入由努尔哈赤的子、弟、侄等贝勒台吉统兵辖将转战四方的新阶段,虽然五大臣等开国元勋仍是战阵厮杀的主要将领,但统军大权则由汗(亲征)和贝勒台吉直接掌握,这对提高汗的地位,增强汗的专制权力,促进宗室贵族的形成,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舒尔哈齐、褚英、代善、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率兵三千,往接蜚优城归顺女真,在乌碣岩大败来攻的乌拉一万军队。

此时,舒尔哈齐、褚英、代善各领兵五百,扈尔汉、费英东各领兵二百,纳齐布虾与常书各领兵一百,扬古利的兵数不详。在关系到努尔哈赤盛衰的这次战争中,三位贝勒领兵之数占了金军总数的一半,可见他们在战争中所起作用之大。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以其“遇逢大敌,率先冲击”,“奋勇当先”,赐其“阿尔哈图图门”嘉号。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音译,阿尔哈,意为计、计谋,图门,意为万,阿尔哈图图门,直译为“万计”,即是智多谋之意,故清人称褚英为“广略贝勒”。

可见,褚英的多谋善断,英勇顽强,为女真国的发展,为汗父势力的增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令人奇怪的是,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后,这位连战连捷的皇长子竟突然消失了,在三部清太祖的《实录》中,再也找不到关于褚英的记载,他有无任职,有何功过,何时去世,是病逝善终,还是战死疆场,或是因罪诛戮,皆无记述。

褚英之谜

努尔哈赤驾崩时,如果褚英还在人世,他是汗之第一位大福金所生之长子,是嫡长子,最有继承汗位的条件,为什么未见其参与汗位的角逐?这些都是人们无法理解的疑问。直到35年以后,《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七才第一次提到,“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又过了60年,康熙帝指出:“昔我太祖高皇帝时,因诸贝勒大臣讦告一案,置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燕于法。”以后,《清史列传》才简略地写道:“乙卯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但“悖乱”为何?“许告”何事?罪犯哪条?皆讳而不述。查看《满文老档》,才了解到此事的真相。

根据记载,可以了解褚英一生的基本状况,即军功累累,立为嗣子,执掌国政,争夺汗权,对父不满,被父斩杀。

第一,功勋卓著,褚英对女真国、后金同的创立和扩展,建立了重大功勋。

他年方17岁,就因出征安楚拉阵路之功而被父汗赐予“洪巴图鲁”之嘉号,26岁时,又因在以少败多的乌碣岩之战中,大显威风,奋勇当先,再被父汗赐予“阿尔哈图图门”(足智多谋)嘉号,被称为“广略贝勒”。

老档一开始便讲到,努尔哈赤自思,“若无诸子”就不能聚成大业,执掌全国之政。这里明白无误地表述了,努尔哈赤的建国兴邦,是与诸子的征战效劳分不开的。此时是癸丑年,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已有14个儿子。在这14位皇子中,第十子德格类、十一子巴布海只有17岁,十二子阿济格8岁,十三子赖慕布2岁,十四子多尔衮1岁,这五位皇子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前没有军功。

瓜尔佳·费英东

第三子阿拜、第四子汤古代、第六子塔拜、第九子巴布泰、分别在天命十年(1625年)及天聪年间才有出征之记录,而且他们一生皆未立有大的军功。第十一子巴布海虽然此时已有24岁,但未见有出征记录,终生未树军功,且无政绩。这几位皇子很难说是为汗父建国立有殊勋之人。第七子阿巴泰虽然骁勇善战,此时已是24岁之勇将,但见于《满洲实录》之出征记录,也只是于辛亥年(万历三十九年)才与费英东、安费扬古领兵一千往征东海窝集部之乌尔古辰、穆棱二路,俘千余人而回,只是小的战争。

至于被努尔哈赤誉为“爱如心肝之四子”,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倒都是智勇皆有的贝勒,但阿敏乃舒尔哈齐之子,系汗之亲侄。莽古尔泰此时26岁,壬子年(万历四十年)才“从太祖伐乌喇”。皇太极此时21岁,也是在壬子年始从汗父首攻乌拉:从这些皇子的年岁及出征时间和军功看,努尔哈赤所说助其聚成大业执掌全国之政的“诸子”,虽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已有14位,但真正起了作用的,只有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位皇子,还有一位皇侄阿敏,其中特别起了大作用的,只是褚英和代善这两位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尤以褚英更为突出。

第二,立为嗣子,执掌大政。

《清太宗实录》等书皆说,“太祖初未尝有必成帝业之心,亦未尝定建储继位之议”,为皇太极理应继位为汗埋下伏笔,但是,《满文老档》的记载,有力地证明了《太宗实录》的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距甚远。

老档明确写道,努尔哈赤考虑到,“吾若举用长子,专主大国,执掌大政,彼将弃其猵狭之心,为心大公乎!遂命阿尔哈图图门执政”。一则让褚英“专主大国”,再则让他“执掌大政”,三则“遂命阿尔哈图图门执政”,可见褚英确系被汗父立为执政者。老档又写道,褚英这个“秉政长子”对诸弟说:“吾即汗位后,将杀与吾为恶之诸弟诸大臣”。

爱新觉罗·褚英

努尔哈赤斥责褚英过错时也说,“吾不顾国人议论,仍令尔掌政权矣”。这都表明,褚英已被汗父立为嗣子,“执掌大政”,将来汗父死后,他就要继位为汗。

第三,争夺大权。

老档说,褚英个性猵狭,故虐待四弟和五大臣。其实,这不是什么心胸狭窄的问题,而是褚英与汗父、四弟争夺军国大权。所谓“四弟”,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是有权有势的贝勒。他们辖有大批人丁兵将,经常领军出征,甚受汗父、汗伯父宠信,是汗“爱如心肝之四子”。努尔哈赤幽禁舒尔哈齐以后,各旗皆为他所有。他将一些旗和牛录分赐子侄,使其承受专主,让他们成为牛录之主固山之主。

但是,努尔哈赤握有最高权力,他可以赐予子侄,也可以调换牛录,还可以收回。他这位聪睿恭敬汗是全国之主,是各旗之主,有权惩治或探升各位贝勒台吉。

褚英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权力就没有父汗那样大。褚英奉父之命执政,本身又是第一位大福金所生的“皇长子”和汗位的继承人,亲辖国人五千户,一再领军出征,立有军功,因此,他可以折磨四个弟贝勒,“使其苦恼”。但他毕竟不是汗,不是继父而立的国汗,还只是奉命执政和将来可以继承汗位的嗣子,因而不能如汗父那样握有最高之权和最后决定权,不能支配其他弟弟所有的牛录和固山。

老档载称,褚英说,汗父死后,他将不赐赉财帛马匹与弟弟,他即位后要杀与其成仇的弟贝勒大臣。这正表明,此时奉汗父之命执政的褚英还没有这个权,既不能籍没汗父已经赐予兄弟的财物(实际上也包括国人将士),又无权赏赐大量财帛人丁与弟贝勒大臣,因为此时他还只是汗父赐与他的国人之主,不是全国之主,没有这样大的权,而且他还不能诛杀违命的贝勒大臣,汗父没有把这个权交给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正因为是这样的局面,所以“四弟五大臣”把褚英对他们的施压叫做“虐待”,如果是努尔哈赤,他们就不能这样叫了,他们的生死荣辱,全凭汗之定夺。所以,褚英虽然可以背着汗父“折磨”弟贝勒,弟贝勒却不心服,反而联合上告,如果这些“折磨”是努尔哈赤做的,他们怎敢违命,怎敢上告。

上有全国之主的汗父努尔哈赤,下有势力强大并曾经长期与己平行并列的“四弟”,还有汗父亲自擢用的亲信五大臣,褚英的位子很难坐稳,统治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褚英要想牢固掌握军国大权,万无一失地继承汗位,就必须限制、打击四位兄弟和五大臣,这样一来,就可架空汗父,逐渐掌握全部权力,而这一点,正是四位弟贝勒和五大臣不能接受的。

因此,褚英的猵狭和虐待,四弟、五大臣的联合上告,实质上是褚英与汗父争权,与四位弟贝勒争权,这是一场争夺汗权、削弱旗主权力与反夺权、反限制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第四,不满被斩。

四位弟贝勒和五大臣上诉于汗,控告褚英的虐待和封锁消息,不让他们将褚英的所作所为向汗报告。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南征北战三十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一个地广人众的强国。他深悉创业的艰辛,更知晓人心难测和权力角逐的残酷无情,怎能容忍长子的如此心态和行径,因而十分生气,对褚英厉声斥责,严加防范。

褚英感到难继汗位,大祸将至,愤怒不平,忧虑万端。但是,褚英是否真的犯下如老档所说那样焚书告天,诅咒汗父、四弟、五大臣,祈愿征战失败,并要在战败之后,不许汗父及诸弟入城等等罪行,那倒不一定。

一则,这是所谓参与诅咒的四名褚英属下人员事后追告,并不是当场捉拿,人证物证俱获,其真实性令人难以完全相信。再则,焚书诅咒只是诅咒而已,其效果并未显现,怎能断定这是确有其事,还是属员诬陷褚英。

努尔哈赤与褚英

三则并未查出褚英有调兵遣将,或暗下毒药,以图谋害汗父及四弟的行为,怎能仅据属人追告之诅咒、祈愿等辞,就将褚英定为欲图弑父杀弟危乱国政的特大罪行,并将其先幽后斩!未免太偏听偏信,轻率处置了。努尔哈赤惟恐“后生诸子引以为例”,故曾一度只把褚英幽禁起来。

这一顾虑确有先见之明,后来这类事例一再出现,过了22年,天聪九年(1635年),莽古济格格属员冷僧机向天聪汗皇太极首告:已死三年的和硕贝勒、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与刚刚去世的亲弟正蓝旗旗主贝勒德格类,以及莽古尔泰之亲妹莽古济格格,“盟誓怨望”,将对皇太极不利,皇太极遂兴大狱,斩莽古济格格及莽古尔泰之子额必伦,将正蓝旗夺为己有。

又过了18年,顺治八年(1651年),逝世只有月余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之属臣苏克萨哈、詹岱,讦告故主死时,侍女潜置帝袍于棺内,以及其他过恶,顺治帝遂追罪多尔衮,削其爵位,籍没其正白旗及人丁财产府第,严惩其亲信人员。可见,对褚英的定罪及惩治,努尔哈赤确实开了一个不应开的坏例。年方36岁骁勇善战的阿尔哈图图门贝勒(“广略贝勒)褚英,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后来还曾卷入立储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秘密立储制,努尔哈赤赐死9个儿子真相,努尔哈赤八十四位皇孙

    按照归顺努尔哈赤的顺序,五大臣分别是额亦都,钮钴禄氏;安费扬古,觉尔察氏;何和礼,董鄂氏;费英东,瓜尔佳氏和扈尔汉,觉罗氏。五大臣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以及对明朝的战争中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哈达、乌拉等九部组成联军,进攻努尔哈赤,双方对峙于赫济城

  •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虽然迅速降清却依然在战后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藩之乱耿精忠结局,耿精忠简历,盖州耿精忠墓地

    在他袭爵后的两年,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就雄心勃勃的干了一件大事,即决定撤藩,这就引起了三藩内部的普遍不满。清平西王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猝然起兵反清,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以狂飙之势迅速占领湖南全境,推进到长江,清廷鉴于事态严重,为了不使局势恶化,“惟驰诏闽、粤两藩勿撤”,但

  • 清朝对李朝的数次攻击使李朝对其十分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朝时期,清朝与李朝有过边境协议吗,李朝个人资料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国家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实力的强大,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半岛上的政权自从高句丽之后,这战斗力就一直没在线,这就决定了其有不能独立自主的“墙头草”属性,只能依附于大国存在。想当年还叫高丽那会臣事于元朝的时候,高丽王王昛配合他岳父忽必烈一起剿灭东道诸王哈丹残部,高丽军真是一溃千里,高丽

  •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别对巩固清朝统治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康熙乾隆皇帝的先后顺序,康熙vs雍正vs乾隆,历史对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评价

    朝代终将覆灭,但国祚却有长短之分,有的王朝非常短命,有的却国运兴隆,享国数百年之久。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经营王朝比喻为叠积木的游戏,积木垒得越高,代表王朝延续得更久。但随着大厦的高度不断增长,其系统脆弱性也随之增加,因内部结构失衡或外力冲击而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把积木堆得尽可能高,一则长远来看,首

  • 她和孙女同时嫁给乾隆,自己深受宠爱成为皇后,孙女却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各种各样的清宫剧层出不穷,出现在了大屏幕上,给我们带来一系列视觉上的享受。关于富察皇后和乾隆的爱恋,在很多电视剧中都已经说明了,可见,乾隆皇帝真的是非常疼爱自己这样一位正气的富察皇后。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也是和皇帝的皇后有关,这个人就是富察皇后的孙女。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富察皇后是富察家族的嫡女,

  • 雍正王朝: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政策,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王朝火耗归公政策,火耗归公,雍正王朝雍正如何上位

    《雍正王朝》到了雍正继位执政阶段,这位亲眼目睹百姓疾苦的皇帝,针对康熙晚年积压的诸多弊政,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民生的改革。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这些“新政”,在大大减轻底层老百姓负担的同时,也必然损害着官绅地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地方上坚定推行雍正新政的李卫、田文镜,遭遇的阻力也是一波

  • 乾隆与华盛顿同一年去世,1799年的世界到底有多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皇帝与华盛顿,乾隆与华盛顿谁更伟大,华盛顿和乾隆是同一天死的吗

    他们又在同一年巧合的离世。这仿佛是为一个时代划上句号,为另一个时代掀起帷幕。而在1799年,世界似乎陷入一种疯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战争的陆续爆发。在中国,清朝官府要面临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正是乾隆禅让退位的头一年。反叛的声浪不断席卷。乾隆皇帝虽然派遣大量军队,

  • 非嫔却以嫔礼葬,千里非孤坟,雍正老贵人相陪道荣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为什么用亲王礼葬,雍正为何发配莞嫔去蓬莱,雍正的吉太嫔资料

    老贵人,是清朝后宫史上一个稍有争议无定论的女人,多数观点认为,她是雍正的后妃,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她是康熙的后妃,只是在雍正朝加封。其中的“老”字,并不是指这个贵人的年岁已高,而是指她的姓氏。这两个在生前并无太大交集的人,去世之后,却有极深的缘分——两百多年来,同在一个园寝,相伴至今。那是在今唐山市南

  • 古钱币咸丰元宝市场参考价值及价格表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钱币咸丰元宝,咸丰元宝当百钱币价格表,咸丰元宝钱币价值多少钱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币价值却是不菲。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转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此枚咸丰元宝当五百总重:83g直径:5.8cm一件藏品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

  • 湘军和太平军在安庆激战,陈玉成却带着援军跑来跑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陈玉成老婆,太平军攻破陈玉成,洪宣娇陈玉成什么关系

    太平天国兴起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江南。他们利用水师,顺江而下,在咸丰三年就攻破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都于此。鼎盛时期,太平天国几乎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俨然和清政府分庭抗礼。然而,自曾国藩的湘军兴起后,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态势,不断进攻蚕食太平天国的控制范围。双方深知长江的重要性,太平天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