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死刑为何要复议5次?李世民杀了一个人,因此诞生这个规定

唐朝的死刑为何要复议5次?李世民杀了一个人,因此诞生这个规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25 7:38:30

例如,贞观二年,李世民任命卢祖尚为交州刺史,卢祖尚担心交州地方偏远,蛮夷众多,又多瘴气,拒绝前去赴任。李世民多次劝说卢祖尚,卢祖尚就是铁了心不领旨,李世民一怒之下,将卢祖尚推出午门斩首。

事后,李世民非常后悔,甚至认为自己此举太过残暴。李世民说:

“然,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资治通鉴》

卢祖尚抗旨不遵,是有罪,但罪不至死。李世民没忍住心中的怒火,杀掉了朝廷重臣,的确不妥当。

从此之后,李世民对房玄龄魏征等人说:“如果朕要在朝堂上杀人,你们应该劝阻!”

实际上,并非大臣不劝,只是李世民性格暴躁,发怒时并非谁都能劝得住。

贞观五年,李世民突然定下一个法律,一旦有人被处以“斩立决”,需要5次复议才行。也就是说,历史知道大臣劝不住自己,所以定下一个法律,即使自己要杀人,也要在两天之内复议5次,才可以行刑。从贞观二年卢祖尚被杀,到贞观五年这条法律制定,李世民为何时隔三年又突然制定一条这样的法律呢?这要从另一个人说起,此人名叫张蕴古

张蕴古,河南人,因为博闻强记,擅长律法被李世民任命为大理寺丞。在唐朝,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大理寺丞负责审理全国的重大刑事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大法官”。按理说,张蕴古身为大理寺丞,对唐朝律法了然于胸,应该不至于轻易获罪,他是怎么得罪李世民的呢?

原来,贞观五年,大理寺设立一起“谋逆案”,一个叫李好德的人,常常说一些狂悖之言,被人举报有“谋反”的嫌疑,最终被送往大理寺亲自审理。张蕴古审理此案,最终以“李好德有病,长期被疾病折磨,所以才胡言乱语”为由,赦免了李好德的死罪。《资治通鉴》曰:

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

此案在复核时,查证李好德确实有病,李世民认为张蕴古的审理非常合理,下旨宽恕李好德。这件事《贞观政要》也有记载:

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

但过了一日,剧情突然逆转,有一个叫权万纪的御史,捅出来一个内情:

“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李好德有个哥哥,担任相州刺史,而张蕴古恰好是相州人。换句话说:张蕴古救李好德,可能并非出于公心,而是为了送老家的父母官(李厚德)一个人情。

在封建社会,为了避免官员徇私,规定官员不得在自己的家乡担任父母官。比如说,某官员是浙江杭州府人士,他入朝为官后,一般不会安排到杭州为官,甚至连杭州周边的浙江其他地方,他也要避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朝廷官员为了照顾家乡宗族父老,都会想办法和家乡的现任父母官拉关系,大家相互有书信来往,相互照应,这早已不是官场上的秘密。

这件事被捅出来后,御史们纷纷弹劾张蕴古徇私舞弊。更有甚者,挖出了另一个细节:

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

即,在李世民打算宽恕李好德的时候,张蕴古急忙到狱中,以私人身份将李世民的旨意偷偷透露给了李好德,而且还和他博戏(赌博的一种形式)。这件事足以说明:张蕴古和李好德的关系非同一般,若说张蕴古审理李好德之案没有偏私,鬼都不信。最终的结局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

李世民认为张蕴古身为大法官,如此徇私舞弊,严重渎职,一怒之下,将张蕴古斩于东市。

纵观此案,李好德也确实有病,应该得到宽宥。张蕴古也确实存在徇私卖好的嫌疑,但即使张蕴古罪行确凿,按照《唐律》,也罪不至死。李世民却因为愤怒而杀了他,在张蕴古被斩后,李世民渐渐后悔,开始抱怨宰相房玄龄,李世民说:

“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贞观政要》

李世民的意思是:房玄龄你身为宰相,应该食朝廷俸禄,如果朕有什么错误,你应该立即指出来。我当时气昏了头,所以才下旨杀了张蕴古,你们竟然没一个出来相劝的,这是何道理?

房玄龄等人被李世民劈头盖脸一顿数落,十分委屈。房玄龄最后和李世民说出了这件事最核心的问题: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包括将犯罪嫌疑人斩立决。

李世民听完后,觉得房玄龄所说非常有道理,琢磨良久,定下一条规定:

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贞观政要》

从此之后,如果有人被判了斩立决,也不能立即斩首,而是要复议5次。如此,门下省、御史台和大理寺在两天内多次复议,就最大范围内避免误判,这样下来,贞观年间被斩立决处死的犯人,越来越少。

李世民之所以是仁君,并非他不杀人,而是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总在想办法弥补。用制定规定的方式,来避免自己误杀,用法律来限制皇权,这就是李世民的伟大之处。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状况,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活了多久

    不过,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另一个主角:李渊。他不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亲生父亲,还是大唐帝国的缔造者和最高统治者。当玄武门一片刀光剑影时,作为皇帝的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的发展。到最后,连他自己都被迫禅位给李世民,心不甘情不愿地当起了太上皇。李渊的个人能力很差吗?并不是。事实上,李渊的军事指挥能力比

  • 李世民赐死宰相,宰相大喊遭人陷害,李世民:陷不陷害你都得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为何杀三位宰相,一代名将被李世民赐死,李世民赐死李佑赐的是毒酒吗

    李世民为何要千里迢迢征讨高句丽,而且还要不顾大臣劝阻,坚持御驾亲征,原因有三:第一,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一直和唐朝保持友好关系,但在贞观十六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建武,独专国政,并且不向唐朝纳贡。第二,泉盖苏文不仅藐视唐朝,还和百济联合攻打唐朝的藩属国新罗,新罗使者突破重围,冒死来到长安

  • 唐朝到底有多乱?皇帝发不出工资,被赶出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皇帝关系有多乱,唐朝长安有多繁华,唐朝长安公主简历

    消灭李希烈!公元783年对于唐德宗李适来说是最糟糕的一年,李希烈的背叛使得唐朝获得经济来源的命脉—漕运受到了打击,漕运不通对于依靠江南赋税的唐中央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李希烈背叛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致命的。必须打通漕运,消灭李希烈!兵从哪里来?德宗几乎是孤注一掷的将禁军和防秋兵一齐发往对抗李希烈的战场之

  • 嗜血的皇冠:武则天通往皇权之路,到底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 历史评价,武则天怎么玩,嗜血的皇冠

    武则天自14岁入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到成为高宗的皇后、唐朝的皇太后,再到废唐建周,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皇帝,中间走过53年的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宫廷生活中,为生存、为权势,漫长而残酷的斗争终于将武则天变为残酷无情、冷血嗜杀的狠角色,其通往皇权宝座之路,洒满了失败者或无辜者的鲜血,她头上的那顶皇

  • 秦琼来投奔,李渊问他:你吃过龙肉吗?朕可以割2斤给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琼到杨林府上得到父亲的金枪,秦琼求李渊,李渊怎么报答秦琼救命之恩的

    在隋唐乱世,英雄辈出,秦琼的大名早就传遍山东,早年,秦琼行侠仗义,算得上是一方豪杰,后来秦琼参军,在隋将来护儿的麾下,来护儿把秦琼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但隋朝已经大厦将倾,秦琼几经辗转,和裴仁基一起投奔了瓦岗寨,李密听闻秦琼来投奔,非常高兴,招待众人的时候,邀请秦琼坐在他的右手边,挽着手对大家说:“我

  • 地位尊崇的杨贵妃,在唐朝其实是个地位卑微之人,受尽歧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贵妃导致唐朝的衰落,杨贵妃和唐朝有关系吗,杨贵妃在唐朝的地位

    她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信,被封为贵妃,可以说是地位尊崇。可是,不为人知的是,这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娘娘早年曾经颠簸流离、受尽歧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和杨贵妃的籍贯有关。杨贵妃有个小名,叫做“阿蛮”,唐朝诗人狄归昌在《题马嵬驿》一诗中写道:“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

  • 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 李建成手下也有四大文臣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621年,打赢虎牢关之战的李世民胜利班师,获得了唐高祖李渊的热烈接待。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天策府里开府,自置官属。雄心勃勃的李世民,随即组成了一个约50人的精英团队。这里面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猛将谋士,如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罗士信、史万

  • 人口从900万户下降到200万户,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中都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世民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如何治理国家的措施

    在李世民执政以前,唐朝初期即唐朝以前的朝代,对于同一级官员,在首都任职的地位远比在地方上任职的官员更高。武官常常被任命为刺史或者县令,地方的属吏当资历足够时才能被任命为地方大员,而在首都做官的官员,都是犯了错误,才被贬到地方上任职大员。因此很多心系天下的官员常常看作在地方上任职是自己的政治道路的挫折

  • 从唐朝大型宫廷舞曲《七德舞》和《九功舞》看太宗朝的偃武修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十大宫廷舞蹈,唐朝古代舞蹈史,唐朝乐舞的舞蹈种类

    唐初贞观时期,有两支著名的舞曲《七德舞》和《九功舞》,自诞生开始就成为重要的宫廷舞曲,而且两支舞曲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单看名字的话,很难判断哪个文哪个武,甚至多半是会判断错的。《七德舞》是文舞吗?并不是,它的前身是《秦王破阵乐》,是气势磅礴的武舞。《九功舞》是武舞吗?并不是,它的前身是《功成庆善乐》

  • 李世民将女儿嫁给14岁少年,70年后,此人成了杜甫的外高外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与李世民关系,李世民最小女儿嫁给谁,李世民有女儿嫁给杜如晦儿子吗

    先说周绍范,为何李世民待他如此亲厚呢?在历史长河中,周绍范虽然其名不扬,但对李世民来说,此人却非常重要。周绍范出身于范阳周氏(其族谱可上溯至周天子),他曾祖父、祖父、父亲分别是梁朝、陈朝、隋朝公爵。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周绍范投奔李世民,被李世民推荐为车骑将军。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很诡异了,武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