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真的南明小朝廷: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却视其为功臣,封侯赏银

天真的南明小朝廷: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却视其为功臣,封侯赏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1 更新时间:2024/1/20 22:59:43

说到这,或许很多人都会百思不得其解,南明小朝廷到底在想什么?封赏降清的吴三桂,莫不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如果以当时的视角来看,问题还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南明小朝廷面对的形势,其实更为凶险,在他们眼中,凡是能帮助剿灭李自成的人,几乎都可以算作“功臣”。这又是为什么呢?

1644年11月形势

其实,不少人都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是清军推翻了大明,完成了江山易代。可事实上,真正灭亡朱明政权的,是李自成。而且,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还登基为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只是,当时形势瞬息万变,李自成未能长久。正因如此,当时清军入关后,也曾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追剿大顺残余势力,甚至还得到了南明政权的一片喝彩。

闯王李自成·漫画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崇祯自缢煤山。听闻此事后,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如坐针毡。要知道,明清之间为争夺天下而激战多年,就在胜利在望之际,却让李自成捷足先登,自然使得多尔衮寝食难安。

关键时刻,多尔衮请来了在汤泉养病的谋士范文程,向其征求计策。结果,范文程向多尔衮提议,抓紧时间挥师入关,借为明复仇的名义,光明正大的打入关内,进而夺取中原,平定天下。多尔衮闻听此计,当时应允,开始筹备入关大计。

范文程献计

与此同时,吴三桂因投靠李自成不成,退居山海关。一心想要复仇的吴三桂便想到了借清军之势,铲灭农民军。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谈到了以黄河为界,清军占据北部诸省,吴三桂把持黄河以南,分庭抗礼。当时双方已经立下契约,但实际上清军并未打算信守承诺,而是想着继续南下。

当时弘光政权也打算同清军议和,与清朝平分江山,并对“大功臣”吴三桂赏赉有加。为表彰吴三桂父子效忠明朝的行为,弘光政权任命了三人代表团,起草了七个文件,前去议和,场面十分隆重。更为有趣的是,弘光朝廷单方面已经起草了割地赔款等议和项目,搞得有声有色。

南明弘光皇帝画像

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小朝廷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分别封其父母为辽国公和辽国夫人,并赏了一大笔银子。实际上,吴三桂当时已经降清,估计他自己都没料到自己不仅被清朝封赏,还被南明封赏。这也算得上当时的一个奇谈了罢。

清军打着替明复仇的称号,在当时蒙蔽了广大的明朝子民,而南明小朝廷也多少有被蒙蔽的成分。虽然他们知道清军入关比如会觊觎天下,但却未曾想满清统治者会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南明统治者心里,还一直想着借助清军势力,除去农民军,而后再与大清平分天下呢。

吴三桂画像

由于当时南明统治者并不知道清军进关的真实目的,还天真的以为他们就是替天行道的义师。在得知清军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后,南明朝廷当时一派欢呼雀跃,自然将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奉为功臣。只可惜,在这伙人欢呼雀跃之时,多尔衮已经开始部署进剿南明的计划,根本就没有与之平分天下的打算。从这一点来说,南明统治者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了。

更多文章

  • 上怼委员长,下怼沈从文!这才是民国最狂教授的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未都评价沈从文,民国教授的风骨,新与旧沈从文

    刘文典先生水墨像刘文典先生是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刘文典先生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就聪明好学,曾受到陈独秀的青睐和赏识;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于1912年回国,在上海于右任、邵力子等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

  • 孝庄成功劝降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成了受人诋毁的话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承畴和孝庄,洪承畴和孝庄到底有什么关系,皇太极为什么让孝庄去劝洪承畴

    洪承畴画像其实,此事争来争去,已经吵了数百年,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相信的是,皇太极爱才心切,不惜利用庄妃来诱降洪承畴,而洪承畴之所以降清,也是没能过得了这道美人关。我个人觉得,事情的真相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堪,诱降一说多半是时人的诋毁之词。历史上的崇祯很幸运,却也很可怜。虽然江山风雨

  • 乾隆趣事:号称是赵孟頫铁粉,专门临摹名画,真实绘画水平你懂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孟頫38幅绘画作品,乾隆十大名画,赵孟頫顶级神作绘画

    至于其他的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万余首诗词,十全老人,迷之审美……都是被大家强烈吐槽过一遍了。但是作为在位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业余时间除了写诗、盖章,其实还是一位非著名的画家,本期我们就聊聊乾隆皇帝爱画画的故事。历朝历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技能都是掌握

  • 雍正最聪明儿子,装疯卖傻一辈子,让人笑话一辈子,后辈却感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老梁故事汇雍正,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

    咋说呢?皇权这东西自打一出现,这就有了绝对的排他性,这世界只能有一个人拿着他,多一个人,非打起来不可。这还不算,一旦有人对这物件产生了不必要的窥视,您最好别让这拿皇权的人发现了,这一经发现,他锤不死你,就当俺没说。所以跟皇权这东西,哪怕有那么一丢丢的粘连,有时候咋死的都不知道,到了阎王老爷哪里这都没

  • 范进因何疯癫,讽刺当时何制度?吴敬梓生计艰难,为何卖房捐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谁有异曲同工,吴敬梓为什么刻画范进,吴敬梓笔下的有讽刺效果的范进

    范进因家庭贫寒,受尽众举子的嘲弄讽刺。考毕的归途中,范进又多次听得落第的谎报,心倚十分颓丧,几至绝望:当他回到家中,突然得知中了第七名举人,一时只令过度,竟成疯颜。后经其岳父左右两掌,痛击其而颊,才清醒过来。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

  • 真实的苏麻喇姑:清宫中的奇女子,终身未嫁,却帮康熙抚养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苏麻喇姑千古一爱,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哪年,康熙跟苏麻喇姑的故事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牧民家中,后成为孝庄陪嫁侍女。她的蒙古名音译为苏麻喇【苏茉儿】,意思为“大半口袋”。这个陪伴孝庄左右的贴身侍女,先后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和康熙五朝,几乎见证了清早期的许多重大事件,而且还曾对年玄烨进行过教育,故而在宫廷中颇受重视,又被尊称为苏麻喇姑。历史上的

  • 工人的偶然发现,揭开清朝最美后妃的地宫,堪称国色天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后妃真实照片,清朝地宫纪录片,清朝最好的皇后墓

    香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根据文献的记载,我们知道香妃出身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贵族家庭,叔叔、哥哥因协助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被朝廷加官进爵。为巩固双方的关系,实现政治联姻,20多岁的香妃被乾隆纳入后宫。影视剧中的香妃关于香妃的故事版本很多,以至于她的

  • 教科书上的“南海圣人”康有为,其实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海圣人康有为,康有为为什么能称为圣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

    一,公车上书造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也被认为是康有为最光彩的时刻。可是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

  • 雍正将侍卫提为军机大臣,乾隆上位后又让他自尽,两位帝王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侍卫,乾隆改变了雍正哪些国策,雍正大内侍卫谁最厉害

    古代封建社会帝王制度,将帝王推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些烦恼,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所谓的“帝王术”。雍正皇帝功绩非凡,在任十三年里为大清朝奠定了经济基础,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火耗归公,都让清朝国库丰盈起来。即便是这样的一位实干的帝王,依然有一个位置让他十分重视,那就是负责

  •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和周朝制度的异同,商朝周朝建国时间,周朝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三个制度,是为整体,但以第一为扼要。夏代,到目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