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或许很多人都会百思不得其解,南明小朝廷到底在想什么?封赏降清的吴三桂,莫不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如果以当时的视角来看,问题还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南明小朝廷面对的形势,其实更为凶险,在他们眼中,凡是能帮助剿灭李自成的人,几乎都可以算作“功臣”。这又是为什么呢?
1644年11月形势
其实,不少人都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是清军推翻了大明,完成了江山易代。可事实上,真正灭亡朱明政权的,是闯王李自成。而且,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还登基为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只是,当时形势瞬息万变,李自成未能长久。正因如此,当时清军入关后,也曾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追剿大顺残余势力,甚至还得到了南明政权的一片喝彩。
闯王李自成·漫画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崇祯自缢煤山。听闻此事后,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如坐针毡。要知道,明清之间为争夺天下而激战多年,就在胜利在望之际,却让李自成捷足先登,自然使得多尔衮寝食难安。
关键时刻,多尔衮请来了在汤泉养病的谋士范文程,向其征求计策。结果,范文程向多尔衮提议,抓紧时间挥师入关,借为明复仇的名义,光明正大的打入关内,进而夺取中原,平定天下。多尔衮闻听此计,当时应允,开始筹备入关大计。
范文程献计
与此同时,吴三桂因投靠李自成不成,退居山海关。一心想要复仇的吴三桂便想到了借清军之势,铲灭农民军。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谈到了以黄河为界,清军占据北部诸省,吴三桂把持黄河以南,分庭抗礼。当时双方已经立下契约,但实际上清军并未打算信守承诺,而是想着继续南下。
当时弘光政权也打算同清军议和,与清朝平分江山,并对“大功臣”吴三桂赏赉有加。为表彰吴三桂父子效忠明朝的行为,弘光政权任命了三人代表团,起草了七个文件,前去议和,场面十分隆重。更为有趣的是,弘光朝廷单方面已经起草了割地赔款等议和项目,搞得有声有色。
南明弘光皇帝画像
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小朝廷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分别封其父母为辽国公和辽国夫人,并赏了一大笔银子。实际上,吴三桂当时已经降清,估计他自己都没料到自己不仅被清朝封赏,还被南明封赏。这也算得上当时的一个奇谈了罢。
清军打着替明复仇的称号,在当时蒙蔽了广大的明朝子民,而南明小朝廷也多少有被蒙蔽的成分。虽然他们知道清军入关比如会觊觎天下,但却未曾想满清统治者会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南明统治者心里,还一直想着借助清军势力,除去农民军,而后再与大清平分天下呢。
吴三桂画像
由于当时南明统治者并不知道清军进关的真实目的,还天真的以为他们就是替天行道的义师。在得知清军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后,南明朝廷当时一派欢呼雀跃,自然将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奉为功臣。只可惜,在这伙人欢呼雀跃之时,多尔衮已经开始部署进剿南明的计划,根本就没有与之平分天下的打算。从这一点来说,南明统治者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