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怼委员长,下怼沈从文!这才是民国最狂教授的风骨!

上怼委员长,下怼沈从文!这才是民国最狂教授的风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3/12/8 16:39:43

刘文典先生水墨像

刘文典先生是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

刘文典先生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就聪明好学,曾受到陈独秀的青睐和赏识;

1907年加入同盟会;

1909年赴日本留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于1912年回国,在上海于右任、邵力子等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13年再度赴日本;

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秘书。

1916年,刘文典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

1927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

1929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主任,同时在北大兼课。

下面举几个刘文典先生的逸事

1、顶撞蒋常凯申

1908年才加入同盟会的常凯申

刘文典顶撞常凯申的逸事在胡适鲁迅、冯友兰的书籍、信件中都有提到,大致还原如下:

刘先生任安徽大学校长时,他的名言是“大学不是衙门”。刚好有一次常凯申到安庆,要视察学校,刘文典当时拒绝常凯申到校“训话”,又拒绝学生“迎送如仪”。甚至据说刘文典指着蒋,说“你就是新军阀!蒋大怒,说:‘你革命不革命?’刘先生亦怒说:‘我跟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里!(刘文典加入同盟会是1907年,1914年就担任孙中山秘书;蒋1908年才加入同盟会,资格明显不如刘文典)

于是蒋把刘先生囚起来,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来有人传说蒋大怒,动手打了刘先生两耳光,刘先生不甘示弱,还以无影脚,这才导致被囚禁,不过这个情节太激烈,很有可能是坊间流传的假消息,双方当事人都没有回应,就当故事我随便一说,您随便一听吧。

2、最懂庄子

刘文典先生1923年出版专著《淮南鸿烈集解》;后又从事《庄子》、《说苑》等书的校勘,写了《三余札记》。1939年,完成了《庄子补正》、《说苑斛补》等书的校勘编撰。是当时国内研究庄子最权威的的专家之一。

他经常对外宣传:中国懂得庄子的共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全世界研究庄子的算半个人,另外一个人就是他自己。

3、瞧不起沈从文

年轻时候的沈从文

沈从文是小学文化,后来有了文学成就之后才担任教授,就这一点经常被刘文典鄙视。

沈从文升教授时,全场就他反对,刘先生说:“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可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毛钱。沈从文都要当教授了,那我是什么?那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

还有一次,日军空袭,警报拉响后师生们争相出逃,刘先生刚跑了几步突然想起了他“十二万分敬佩”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行动不便。便赶忙带着几个学生赶去帮助陈先生逃离,路上学生想要扶着刘文典先走,刘先生断然拒绝,喊道:“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扶陈寅恪先生先走。

跑到半道,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跑,刘文典就对沈从文说:“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学生们跑是为了未来的种子,沈从文你替谁跑啊?”

4、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

刘文典对于陈寅恪先生非常推崇,常称自己对陈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刘先生甚至说过,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一个是陈寅恪,一个是冯友兰,而他和唐兰各算半个。

刘文典先生的逸事还有很多,这几个算是特别为人熟知的,如果您看了这几个逸事觉得老先生特别有意思、特别有趣的话,建议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刘文典先生,你会发现你越了解,越发佩服他!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孝庄成功劝降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成了受人诋毁的话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承畴和孝庄,洪承畴和孝庄到底有什么关系,皇太极为什么让孝庄去劝洪承畴

    洪承畴画像其实,此事争来争去,已经吵了数百年,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相信的是,皇太极爱才心切,不惜利用庄妃来诱降洪承畴,而洪承畴之所以降清,也是没能过得了这道美人关。我个人觉得,事情的真相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堪,诱降一说多半是时人的诋毁之词。历史上的崇祯很幸运,却也很可怜。虽然江山风雨

  • 乾隆趣事:号称是赵孟頫铁粉,专门临摹名画,真实绘画水平你懂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孟頫38幅绘画作品,乾隆十大名画,赵孟頫顶级神作绘画

    至于其他的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万余首诗词,十全老人,迷之审美……都是被大家强烈吐槽过一遍了。但是作为在位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业余时间除了写诗、盖章,其实还是一位非著名的画家,本期我们就聊聊乾隆皇帝爱画画的故事。历朝历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技能都是掌握

  • 雍正最聪明儿子,装疯卖傻一辈子,让人笑话一辈子,后辈却感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老梁故事汇雍正,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

    咋说呢?皇权这东西自打一出现,这就有了绝对的排他性,这世界只能有一个人拿着他,多一个人,非打起来不可。这还不算,一旦有人对这物件产生了不必要的窥视,您最好别让这拿皇权的人发现了,这一经发现,他锤不死你,就当俺没说。所以跟皇权这东西,哪怕有那么一丢丢的粘连,有时候咋死的都不知道,到了阎王老爷哪里这都没

  • 范进因何疯癫,讽刺当时何制度?吴敬梓生计艰难,为何卖房捐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谁有异曲同工,吴敬梓为什么刻画范进,吴敬梓笔下的有讽刺效果的范进

    范进因家庭贫寒,受尽众举子的嘲弄讽刺。考毕的归途中,范进又多次听得落第的谎报,心倚十分颓丧,几至绝望:当他回到家中,突然得知中了第七名举人,一时只令过度,竟成疯颜。后经其岳父左右两掌,痛击其而颊,才清醒过来。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

  • 真实的苏麻喇姑:清宫中的奇女子,终身未嫁,却帮康熙抚养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苏麻喇姑千古一爱,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哪年,康熙跟苏麻喇姑的故事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牧民家中,后成为孝庄陪嫁侍女。她的蒙古名音译为苏麻喇【苏茉儿】,意思为“大半口袋”。这个陪伴孝庄左右的贴身侍女,先后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和康熙五朝,几乎见证了清早期的许多重大事件,而且还曾对年玄烨进行过教育,故而在宫廷中颇受重视,又被尊称为苏麻喇姑。历史上的

  • 工人的偶然发现,揭开清朝最美后妃的地宫,堪称国色天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后妃真实照片,清朝地宫纪录片,清朝最好的皇后墓

    香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根据文献的记载,我们知道香妃出身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贵族家庭,叔叔、哥哥因协助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被朝廷加官进爵。为巩固双方的关系,实现政治联姻,20多岁的香妃被乾隆纳入后宫。影视剧中的香妃关于香妃的故事版本很多,以至于她的

  • 教科书上的“南海圣人”康有为,其实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海圣人康有为,康有为为什么能称为圣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

    一,公车上书造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也被认为是康有为最光彩的时刻。可是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

  • 雍正将侍卫提为军机大臣,乾隆上位后又让他自尽,两位帝王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侍卫,乾隆改变了雍正哪些国策,雍正大内侍卫谁最厉害

    古代封建社会帝王制度,将帝王推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些烦恼,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所谓的“帝王术”。雍正皇帝功绩非凡,在任十三年里为大清朝奠定了经济基础,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火耗归公,都让清朝国库丰盈起来。即便是这样的一位实干的帝王,依然有一个位置让他十分重视,那就是负责

  •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和周朝制度的异同,商朝周朝建国时间,周朝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三个制度,是为整体,但以第一为扼要。夏代,到目前仅

  •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灭商,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南阳经改商暂停了吗

    这里距岐山不太远,才能参加周举行的歧阳诸侯盟公。《国语·晋语八》称:“周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苞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嫁,故不与盟。”与周原甲文所载的微人、楚人向周献廷燎器材相符。因为荆楚为祝融氏之后,世掌火正,掌握了用火技术,所以周王派他守燎火,也就没有时间参加歃血盟会。这次盟会应是周武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