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庄成功劝降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成了受人诋毁的话柄

孝庄成功劝降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成了受人诋毁的话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1/7 4:17:35

洪承畴画像

其实,此事争来争去,已经吵了数百年,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相信的是,皇太极爱才心切,不惜利用庄妃来诱降洪承畴,而洪承畴之所以降清,也是没能过得了这道美人关。

我个人觉得,事情的真相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堪,诱降一说多半是时人的诋毁之词。

历史上的崇祯很幸运,却也很可怜。虽然江山风雨飘摇,却总能名将辈出,使得朱明政权得以苟延残喘。但不幸的是,许多骁勇善战的军事奇才,在被俘后纷纷降清,成了敌营的悍将。而洪承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洪承畴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曾打得李自成溃不成军,深得崇祯赏识,甚至被视为救命稻草一般。在辽东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崇祯调洪承畴领兵东进,参加抵御皇太极的军事行动。一场事关明清存亡的松锦大战一触即发。

松锦大战明清实力对比情况

由于此前洪承畴一直面对的是农民军,自己统领的又尽是精锐,因而颇有常胜将军的傲气。不过,此时皇太极麾下的八旗劲旅,可绝非李自成等人的乌合之众可比。对于这一点,洪承畴虽然有心理准备,却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更为重要的是,洪承畴所率的陕西兵同样不清楚清军的作战风格,更不了解皇太极的军事才能。所以,洪承畴这支队伍虽然增强了明朝军队的实力,却与其他队伍之间存着较大的分歧,甚至是嫌隙。

当皇太极领兵围攻锦州时,洪承畴原本并不主张过早与之开战,想先坚守,待清军气势由盛转衰时,再集中力量予以反击。但崇祯求胜心切,因而守军不得不出兵迎战。结果,原本占据优势的明朝守军,反而被士气正猛的清军击溃。

在初战受挫后,洪承畴坚持认为可以集结全部兵力,一举战胜皇太极。然而,此时其他守军却在关键时刻南退,将洪承畴留在了前线。就这样,一代名将洪承畴被俘,成了皇太极的阶下囚。

松锦之溃·蜡像

在两军开战之前,皇太极便已经看中了洪承畴的军事才华,并且想在得胜之后劝降洪承畴,以收为己用。不过,洪承畴却是一个硬骨头,根本就不屑于皇太极。

当时,有洪承畴部下被俘后降清,告知皇太极,称自己这位上级喜好美女。结果,皇太极便再用美人计,先后选派了多名宫女前去慰劳洪承畴。不过,一连多日,却毫无进展。

据说,当时庄妃见皇太极心中忧虑,因而自告奋勇,前去游说洪承畴。至于庄妃当时到底跟洪承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史书中并无太过详细的记载。但结果是,庄妃成功的劝降了洪承畴。

庄妃劝降洪承畴·剧照

由于清军入关后引发了人们的抵抗,特别是南明政权在组织兵马抗清的过程中,也对满清统治者予以抨击。所以,便有人抓住当年庄妃劝降洪承畴一事不放,并以此大做文章,称洪承畴是没有挡住皇太极的美人计,言外之意便是孝庄皇太后曾以美色诱降了洪承畴。

类似这样的诋毁之词,其实并不鲜见。在关于孝庄的野史秘闻中,太后下嫁之说便是抗清文人张煌言所杜撰。在他所写的《建夷宫词》十首中,便暗讽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存在私情:

上寿觞为合卺尊,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 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 《张苍水集》

也正因如此,时人利用洪承畴降清一事大做文章,称孝庄是用美色诱降了这位铁骨铮铮的明朝悍将。这一做法,其实与张煌言等人抨击孝庄曾“下嫁”多尔衮如出一辙。只是,时间一长,这种传闻流传太广,也就真假难辨了。

张煌言画像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洪承畴之所以降清,绝非会是因为一名女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并没有报以必死的决心。而且,历史上的孝庄是一位颇具政治智慧的女性,而洪承畴也绝非一介莽夫,自然能够分得清孰轻孰重。所以说,曾经的庄妃,后来的孝庄,应该并不是借用美色诱降了洪承畴。只可惜,年轻时的孝庄成功劝降了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话柄,使自己频遭诋毁。

孝庄画像

更多文章

  • 乾隆趣事:号称是赵孟頫铁粉,专门临摹名画,真实绘画水平你懂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孟頫38幅绘画作品,乾隆十大名画,赵孟頫顶级神作绘画

    至于其他的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万余首诗词,十全老人,迷之审美……都是被大家强烈吐槽过一遍了。但是作为在位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业余时间除了写诗、盖章,其实还是一位非著名的画家,本期我们就聊聊乾隆皇帝爱画画的故事。历朝历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技能都是掌握

  • 雍正最聪明儿子,装疯卖傻一辈子,让人笑话一辈子,后辈却感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老梁故事汇雍正,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

    咋说呢?皇权这东西自打一出现,这就有了绝对的排他性,这世界只能有一个人拿着他,多一个人,非打起来不可。这还不算,一旦有人对这物件产生了不必要的窥视,您最好别让这拿皇权的人发现了,这一经发现,他锤不死你,就当俺没说。所以跟皇权这东西,哪怕有那么一丢丢的粘连,有时候咋死的都不知道,到了阎王老爷哪里这都没

  • 范进因何疯癫,讽刺当时何制度?吴敬梓生计艰难,为何卖房捐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谁有异曲同工,吴敬梓为什么刻画范进,吴敬梓笔下的有讽刺效果的范进

    范进因家庭贫寒,受尽众举子的嘲弄讽刺。考毕的归途中,范进又多次听得落第的谎报,心倚十分颓丧,几至绝望:当他回到家中,突然得知中了第七名举人,一时只令过度,竟成疯颜。后经其岳父左右两掌,痛击其而颊,才清醒过来。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

  • 真实的苏麻喇姑:清宫中的奇女子,终身未嫁,却帮康熙抚养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苏麻喇姑千古一爱,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哪年,康熙跟苏麻喇姑的故事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牧民家中,后成为孝庄陪嫁侍女。她的蒙古名音译为苏麻喇【苏茉儿】,意思为“大半口袋”。这个陪伴孝庄左右的贴身侍女,先后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和康熙五朝,几乎见证了清早期的许多重大事件,而且还曾对年玄烨进行过教育,故而在宫廷中颇受重视,又被尊称为苏麻喇姑。历史上的

  • 工人的偶然发现,揭开清朝最美后妃的地宫,堪称国色天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后妃真实照片,清朝地宫纪录片,清朝最好的皇后墓

    香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根据文献的记载,我们知道香妃出身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贵族家庭,叔叔、哥哥因协助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被朝廷加官进爵。为巩固双方的关系,实现政治联姻,20多岁的香妃被乾隆纳入后宫。影视剧中的香妃关于香妃的故事版本很多,以至于她的

  • 教科书上的“南海圣人”康有为,其实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海圣人康有为,康有为为什么能称为圣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

    一,公车上书造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也被认为是康有为最光彩的时刻。可是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

  • 雍正将侍卫提为军机大臣,乾隆上位后又让他自尽,两位帝王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侍卫,乾隆改变了雍正哪些国策,雍正大内侍卫谁最厉害

    古代封建社会帝王制度,将帝王推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些烦恼,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所谓的“帝王术”。雍正皇帝功绩非凡,在任十三年里为大清朝奠定了经济基础,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火耗归公,都让清朝国库丰盈起来。即便是这样的一位实干的帝王,依然有一个位置让他十分重视,那就是负责

  •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和周朝制度的异同,商朝周朝建国时间,周朝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三个制度,是为整体,但以第一为扼要。夏代,到目前仅

  • 西周灭商后楚曾迁徙到南阳,之后才向南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灭商,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南阳经改商暂停了吗

    这里距岐山不太远,才能参加周举行的歧阳诸侯盟公。《国语·晋语八》称:“周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苞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嫁,故不与盟。”与周原甲文所载的微人、楚人向周献廷燎器材相符。因为荆楚为祝融氏之后,世掌火正,掌握了用火技术,所以周王派他守燎火,也就没有时间参加歃血盟会。这次盟会应是周武王会

  • 夏朝与周围方国未形成稳定政治关系导致后世争斗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有关夏朝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资料,夏朝的政治和文化,夏朝统治范围

    因此,夏王朝对于方国诸侯的控制,主要也还是依仗武力,故夏朝建立之初,“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禹实行“家天下”,传天子之位于其子夏启,“有扈氏不服,启伐之”,“有夏之方兴也,扈氏弱而不恭,身死国亡。”夏朝末年, “诸侯多畔夏”。对此,夏后履癸(桀)并没有采取任何政治措施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