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画像
其实,此事争来争去,已经吵了数百年,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相信的是,皇太极爱才心切,不惜利用庄妃来诱降洪承畴,而洪承畴之所以降清,也是没能过得了这道美人关。
我个人觉得,事情的真相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堪,诱降一说多半是时人的诋毁之词。
历史上的崇祯很幸运,却也很可怜。虽然江山风雨飘摇,却总能名将辈出,使得朱明政权得以苟延残喘。但不幸的是,许多骁勇善战的军事奇才,在被俘后纷纷降清,成了敌营的悍将。而洪承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洪承畴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曾打得李自成溃不成军,深得崇祯赏识,甚至被视为救命稻草一般。在辽东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崇祯调洪承畴领兵东进,参加抵御皇太极的军事行动。一场事关明清存亡的松锦大战一触即发。
松锦大战明清实力对比情况
由于此前洪承畴一直面对的是农民军,自己统领的又尽是精锐,因而颇有常胜将军的傲气。不过,此时皇太极麾下的八旗劲旅,可绝非李自成等人的乌合之众可比。对于这一点,洪承畴虽然有心理准备,却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更为重要的是,洪承畴所率的陕西兵同样不清楚清军的作战风格,更不了解皇太极的军事才能。所以,洪承畴这支队伍虽然增强了明朝军队的实力,却与其他队伍之间存着较大的分歧,甚至是嫌隙。
当皇太极领兵围攻锦州时,洪承畴原本并不主张过早与之开战,想先坚守,待清军气势由盛转衰时,再集中力量予以反击。但崇祯求胜心切,因而守军不得不出兵迎战。结果,原本占据优势的明朝守军,反而被士气正猛的清军击溃。
在初战受挫后,洪承畴坚持认为可以集结全部兵力,一举战胜皇太极。然而,此时其他守军却在关键时刻南退,将洪承畴留在了前线。就这样,一代名将洪承畴被俘,成了皇太极的阶下囚。
松锦之溃·蜡像
在两军开战之前,皇太极便已经看中了洪承畴的军事才华,并且想在得胜之后劝降洪承畴,以收为己用。不过,洪承畴却是一个硬骨头,根本就不屑于皇太极。
当时,有洪承畴部下被俘后降清,告知皇太极,称自己这位上级喜好美女。结果,皇太极便再用美人计,先后选派了多名宫女前去慰劳洪承畴。不过,一连多日,却毫无进展。
据说,当时庄妃见皇太极心中忧虑,因而自告奋勇,前去游说洪承畴。至于庄妃当时到底跟洪承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史书中并无太过详细的记载。但结果是,庄妃成功的劝降了洪承畴。
庄妃劝降洪承畴·剧照
由于清军入关后引发了人们的抵抗,特别是南明政权在组织兵马抗清的过程中,也对满清统治者予以抨击。所以,便有人抓住当年庄妃劝降洪承畴一事不放,并以此大做文章,称洪承畴是没有挡住皇太极的美人计,言外之意便是孝庄皇太后曾以美色诱降了洪承畴。
类似这样的诋毁之词,其实并不鲜见。在关于孝庄的野史秘闻中,太后下嫁之说便是抗清文人张煌言所杜撰。在他所写的《建夷宫词》十首中,便暗讽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存在私情:
上寿觞为合卺尊,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 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 《张苍水集》
也正因如此,时人利用洪承畴降清一事大做文章,称孝庄是用美色诱降了这位铁骨铮铮的明朝悍将。这一做法,其实与张煌言等人抨击孝庄曾“下嫁”多尔衮如出一辙。只是,时间一长,这种传闻流传太广,也就真假难辨了。
张煌言画像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洪承畴之所以降清,绝非会是因为一名女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并没有报以必死的决心。而且,历史上的孝庄是一位颇具政治智慧的女性,而洪承畴也绝非一介莽夫,自然能够分得清孰轻孰重。所以说,曾经的庄妃,后来的孝庄,应该并不是借用美色诱降了洪承畴。只可惜,年轻时的孝庄成功劝降了洪承畴,为皇太极立下大功,却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话柄,使自己频遭诋毁。
孝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