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人吃粽子吃咸的还是甜的?

宋朝人吃粽子吃咸的还是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4/2/5 10:17:46

可以说,这个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节日,随着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了,不仅仅是中国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亚洲国家,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都在一起过这个又好吃、有好玩、还有文化底蕴的节日。

说到好吃的,就想到粽子,那么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他们吃粽子吗?吃什么馅儿的?是甜党还是咸党?

虽然我们没有时光机可以穿越到宋朝,但是也可以从宋朝人的文字记录中窥见一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古人的文章诗词看一看宋代的端午节的趣事吧。

一、《齐天乐(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齐天乐(端午)》 宋 杨无咎

这首词写的便是宋代端午的风情,“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衫裁艾虎”等,都是端午特有的风物。比如“艾虎”,就是宋代的一种风俗,将艾叶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是在剪纸老虎上贴上艾叶,可以戴在头上,用于辟邪;“角黍”则是指的粽子, 这个称呼从春秋以来就有了。

宋代是一个民风相对开放而富庶的朝代,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足,到了节日更是要过的热闹又有韵味。

虽说这首词因着梅雨疏疏勾起了作者思乡的愁绪,字句间不是节日的欢乐为主,但是从上阙也很明显可以看出,宋代的端午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吃粽子插艾草等活动当时就有了,姑娘们也都精心打扮,街上小贩叫卖着端午的“节物”,也就是节日用品,好不热闹。

另外,在考古中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粽子实物就是在宋朝。

最早的粽子实物

2010年江西德安的一座南宋古墓中,墓主人手中有一根桃枝,上面挂了两个粽子,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物粽子。

二、《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比起杨无咎的《齐天乐》,这首诗应当更有天伦之乐,这首诗作于陆游71岁时,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佳节自然是希望阖家团圆,畅享欢乐。诗中洋溢着陆游过节时放松欢乐的心情,也同样的提到了很多宋代端午的习俗。吃粽子,插艾草,制作药材,都是十分应景的过节法儿。

粽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更是端午的象征,宋代的粽子从之前的图片就可以看出,和现在的样子差别不大了,不过古人都吃什么馅儿的粽子呢?古书中也有一些记载。

《岁时杂记》记载:“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槌粽、又有九子粽。”;

“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粽,或夹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这几句非常详细的描写了古时粽子的形状和馅料,古人对于在粽子的形状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锥形的,菱形的,桶状的乃至其他各种异形粽子,花样不比现代少。不过我们当代大受欢迎的肉粽子似乎在古时不太出现,做的都是枣子,坚果一类的馅料,偏甜口较多。

粽子始终是端午不能缺席的存在

还有《中馈录》也有记载:“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芫裹之。一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

都说明古时候甜党应该是主流,各种果干,豆子都可以作为馅料,十分丰富。

没有以肉粽为代表的咸党,其实很可能和生活水平有关,即使是上个世纪末,很多普通家庭也不是说吃肉就每天吃肉的,更不要说古代了。

普通的老百姓想每天吃到肉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肉粽子就十分奢侈了,可能也正因为此,一直没有人开发肉粽子这个咸党代表。不过肉粽子香而不腻,古人无缘吃到也算十分可惜了。

之前陆游的诗中还说到制药,那么为什么端午佳节偏偏要制药材呢?是陆游这个知识分子的特殊爱好吗?应当不算,因为五月天气刚刚热起来,古代的防疫和卫生水平和当今不能相比,因此五月份多发疾病,蚊虫也多,又被称为“恶月”,这个月里防疫防蚊虫是十分重要的,插艾草,喝雄黄酒以及佩戴五毒等我们当今仍旧熟悉的风俗,也有这样的寓意在里面。

《岁时广记》记载,“合泥做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之上”。

就是古人端午驱除瘟神的一种方法,苏辙有一篇《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阁五首》中有一句“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母门。”,也是描写的这个景象,人们烧艾叶驱蚊虫,祈求无病无灾,平安顺遂。

《琐碎记》中记载:“多写白字,倒粘贴桩上四处,可以辟蝇子”,可见在没有蚊香的古代,古人为了驱虫也是煞费苦心。

三、《午阁帖子》

清晓会披香,朱丝续命长。

一丝增一岁,万丝献君。-《午阁帖子》 宋 章得象

这首诗描写的又是宋代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沿用,叫做“长命缕”,就是把五彩线变成绳,戴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寓意延长寿命,所谓“朱丝续命长”就是这个意思了,这是家长对于孩子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苏辙《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阁五首》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辟兵已佩灵符小,续命仍萦彩缕长”。还有的做成老虎头戴在孩子头上,妇女则会佩戴桃叶,或者是骑马姿势的布偶小人,叫“健人”;还有放了雄黄的红布袋子,寓意美好,兼之驱虫。

五彩线编制的长命缕

因此,端午节人们除了纪念屈原,阖家团圆欢度佳节以外,五月初五因为气候原因也被人民寄托了远离瘟疫,无病无灾,长命百岁的期待。宋代人过的端午节精致而热闹,端午粽,长命缕,一壶雄黄酒,一束青艾草,一桌酒宴,一家人。若是有陆游这样的大诗人,还能留下一首名篇,无论是天伦之乐,还是思乡之情,都随着一年年的粽香与青艾,走进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骨血里。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平安!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的一次私幸,令她成为皇帝的母亲,王氏却因此哭瞎了双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万历母亲,万历起居注中记录临幸王氏的部分,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

    宫女被皇帝私幸大明朝的隆庆皇帝驾崩以后,十岁的朱翊钧登基成为皇帝,当时的大学士高拱有过这样的担忧,“十岁孩童,安能治国!”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朱翊钧虽然年幼,但是她的母亲李太后却非常厉害,帮助自己的儿子掌管朝政,等朱翊钧长大后再还政给他。甲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诏赦天下。到了万历十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儿的?实情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死后朱允炆为什么没起兵,朱棣死后朱允炆的去向,朱棣对待建文大臣女眷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孩子的皇帝,朱元璋对朱允炆很是疼爱,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将来这个孩子会从他手中接下大明朝的权柄,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按照家族地位来说,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长子,也不是朱元璋的长孙,注重血统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考虑到孙子的事,毕竟当时朱标还是无可争议的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命运弄人,朱标

  • 大明王朝第一位国公: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介囚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徐达大战常遇春,徐达 常遇春,徐达和常遇春谁最厉害

    1370年十一年,徐达率领北伐大军班师回朝,返回南京。朱元璋非常高兴,大封开国功臣,其中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冯胜被封为宋国公,邓愈被封为卫国公。可是这些人并不是第一个被封为国公的,就在六年前,有一个人已被封为国公了,而且他还是个囚徒!

  • 从朱元璋不自称“朕”,闲聊古代皇帝自称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何不称朕,朱元璋称帝后称咱还是朕,朕字的演变

    在一些明代的影视剧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常发生“不自称朕,直接称咱”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是真的吗?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穷、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个。朱元璋的父亲爷爷乃至他自己一开始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为了生存,他从一个卖豆腐的农家孩子变成和尚乃至乞丐,从小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传奇的

  • 古人是如何看待烧纸钱的?司马光: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光真实故事,古人评价司马光,历代人眼中的司马光

    上坟焚烧纸钱纸钱的前身为西汉的“瘗【音yì】钱”。据颜师古注解“瘗,埋也。埋钱于园陵以送死也”,可知瘗钱为埋葬于陵园内以祭奠先人之物。最初的瘗钱为事物货币,民间多用铜钱。不过,以实物货币随葬和祭祀,不仅是成本较高,而且还会被盗墓贼觊觎。所以,人们慢慢地便以某些廉价的东西仿制“货币”,以祭死者。汉代铜

  • 司马懿、秦桧等奸臣,为何如今备受追捧?是什么让英雄蒙上灰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和秦桧,大宋开局就杀了奸臣秦桧,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秦桧是奸臣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尽了馊主意,最后把抗金的大英雄害死,他的雕像跪了近千年,如今竟然有声音说秦桧是被害的,是被徽宗坑的,他是替徽宗背锅的,这种说法实在是可笑至极!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害死了民族英雄,你的手就沾满了鲜血,你就要背负骂名,秦桧是不是替徽宗背锅我不知道,就算是替徽宗背锅,那

  • 料罗湾海战:荷兰殖民者挑战明朝,被郑芝龙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一官和郑芝龙,郑芝龙父亲,郑芝龙的传奇人生

    一、荷兰、海商之间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想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由于明朝实行海禁的政策,所以屡屡碰壁。既然无法实现正常的贸易,那么荷兰人就只能通过“走私”的方式。当时,中国沿海地区有不少海商,这些人亦商亦盗,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船甚至比明朝的水师还要厉害。于是,荷兰人就和这些海商们合作,通过

  • 朱元璋为何痛下杀手,杀死自己的女婿?背后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女婿痛下杀手,朱元璋为啥杀了女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女婿

    话说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她们先后被册封为公主,其中第四个女儿被册封安庆公主。安庆公主虽然排行第四,但身份不一般,因为她的母亲正是马皇后,所以她是是嫡女。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的,要不朱棣也不会冒认马皇后为生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几岁的安庆公主出嫁了,她的丈夫名叫欧阳伦,史书记载“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

  • 朱棣能做皇帝,第一功臣竟然是个和尚,智谋堪比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的十大功绩,刘伯温 朱棣,刘伯温不死朱棣能成功吗

    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人无知者”,姚广孝虽然是千里马,但却没遇到伯乐。之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在嵩山寺时,相

  • 金朝最厉害的名将:所向无敌,活捉辽国皇帝,让宋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金朝,宋辽金朝十大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宋金三朝将领

    完颜娄室的祖父是女真族七水部长(也就是部落酋长),当时个部落均以完颜部为核心,组成军事部落联盟。完颜娄室在21岁时接任七水部长,一直以完颜部马首是瞻,早期就参加了许多长战争。完颜阿骨打起兵后,完颜娄室一方面冲锋陷阵,另一方面不断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关键的黄龙府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完颜娄室戎马一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