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标究竟有多恐怖?他不死朱棣不敢篡位,中国历史险些被他改写

朱标究竟有多恐怖?他不死朱棣不敢篡位,中国历史险些被他改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31 更新时间:2024/1/25 11:47:52

自古以来,太子就是一个难当的职业,太子当的不好,虎视眈眈的兄弟们就一拥而上把他拉下来,但当的太好的话,年华老去的帝皇就会疑心,也要把他拉下来。

前有汉武帝刘彻冤杀太子刘据,后有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太子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不易。

但是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朱标却是个难得的例外,他不仅活着的时候受到父亲的看重和兄弟们的拥护,在死后也被追封为皇帝,甚至有人说如果他不死的话,以他那恐怖的实力,中国的历史将要被他改写,这是怎么回事呢?

长子嫡孙,万千宠爱

公元1355年,一个使者找到了正在攻打嘉庆的朱元璋,朱元璋本来正因为战事而焦灼,但听了使者带来的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就乐的一蹦三尺高,满面笑容的对着属下们大喊一声:“老子终于有儿子了!”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居住在大后方一个商人家中的马夫人为朱元璋生下了他的长子,要知道朱元璋这个时候可已经有27岁了,在古代属于妥妥的“高龄老父亲”了,这个年纪才得到一个长子,朱元璋的快乐可想而知。

而且朱元璋自从在元朝末年全家饿死的差不多后,就到处漂泊流浪,直到娶了马夫人之后才有了一个家,但是没有孩子,一个家终究是不完整的,如今他终于有了一个血脉相连的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家业,他怎么能够不激动?

在极度的激动之下,朱元璋直接带着属下们爬上了他们驻扎的营地旁边的一座山,拜谢了山神赐给自己一个儿子,还在山上写了一句“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以至于在他打得天下之后,这座山因名人效应成了明朝百姓们求子的打卡必到之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朱元璋为这个孩子的到来高兴疯了,等战事平下来之后,他立刻骑着马赶回了后方,去看望自己的好大儿,在朱元璋这个父亲的眼里,怀里新生的婴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简直没有一处不好,于是还没读过几本书的朱元璋硬生生熬了几天几夜,才在经史典籍里为儿子找了一个满意的字——标。

既然是自己要继承家业的长子嫡孙,那朱元璋自然是对朱标十分看重的,他那时也是小有所成,于是就请来了大儒宋濂来教导自己的儿子,他自己小时候吃不上饭读不起书,但是他的儿子却一定要拥有最好的。

朱标也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望,他自小就聪慧过人,而且学习十分刻苦,丝毫没有富家子弟的骄纵之气,这也让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更加的喜爱,经常把他带到身边,让他跟着自己学习做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的事业越来越大,他也有了其他的姬妾和儿子,但是他对朱标的看重却从来没有过减少一点,在他心里,这个和正妻马夫人生的孩子是他毫无疑义的继承人,于是在他自立为吴王之后,他第一时间将朱标封为了吴王世子,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给其他儿子。

为了巩固朱标的地位,朱元璋还特地让他代替自己回家祭祖,让祖先们看看这个英姿勃发的长子嫡孙,这一年朱标只有12岁,但是他的表现却完全不像一个少年人,他不仅完美的完成了祭祖的任务,还一路体察民情赈济百姓,把跟着他的官员们都感动的眼泪汪汪,感叹主公的事业后继有人。

天纵英才,众望所归

公园1368年,朱元璋彻底实现了从乞丐到皇帝的华美逆袭,在南京自立为帝,创立大明朝,朱标也跟着朱元璋升职加薪,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一位太子。

与其他太子不同的是,朱标这太子来的一点儿挑战意义都没有,从朱元璋称帝开始,下面的大臣们就组团劝他立太子,朱元璋高高兴兴的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把刚当了一年吴王世子的朱标升为太子,这人生,刘据和李建成看着都要哭了好吗?

朱元璋手底下这些看着朱标长大的大臣们,对着朱标也的确是寄予了厚望,他刚刚当上了太子,他们就上书劝朱元璋让他担任中书令,处理政务,要知道,在古代中书令这个职位的权利几乎可以与丞相媲美,他们上奏让只有13岁的朱标担任这个官职,可见他们对朱标的拥护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把朱标当成眼珠子的朱元璋却拒绝了这个提议,按照他的想法,朱标这个时候还太年轻,太早接触政务的话,对他没什么好处,如果他在处理政务时出现了什么差错,反而还会对他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朱元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暂时没有让朱标担任官职,但同时他开始给朱标组建了一个豪华的东宫班底——太子少师左丞相李善长,太子少傅又丞相徐达,太子少宝兵马大元帅常遇春……总之朱元璋手底下排的上号的大臣已经全部到东宫去待命了。

纵观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从来没有哪个太子拥有过如此强大的东宫阵容,但是朱标却偏偏这么轻而易举的拥有了。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之下,朱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太子。

就这样,朱元璋还是觉得给儿子的不够多,于是他又对照了一下历朝历代的太子的待遇,专门给朱标搞了个东宫小朝堂,赐予了他独立执政的权利,规定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就由太子朱标全权监国,谁也不能越过他去。

太子这么优秀又出彩,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作为老父亲的朱元璋总应该有点儿什么疑心了吧,可事实恰恰相反,朱元璋非但没有因为朱标的优秀而心生忌惮,反而还大力放权给他,为了让朱标在那群老大臣面前更有底气,朱元璋还特地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标,一点儿都不怕朱标有了军权之后会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朱元璋对朱标没有意见,他其他的儿子总会有了吧,毕竟朱标站在那里,他们就永远不会有上位的机会,但是事实还是相反,朱元璋这些小儿子们全部都是大哥的迷弟,朱标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朱标让他们打狗,他们不敢撵鸡。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朱标的地位稳固,而且还因为朱标的确是一位宽厚忍让的好大哥,对这些弟弟们他是只有宠爱,没有忌惮,还经常在朱元璋的面前说这些弟弟的好话。

在父亲兄弟大臣的共同期望下,朱标终于获得了“一切政事并太子处分”的权力,从此能够与父亲朱元璋共同处理天下大事,让众人惊喜的是,朱标对这些政务处理的是游刃有余,丝毫不逊于其父,而且他比他的父亲更加的仁慈,处理事情的手段也更加柔和,这让大臣们对他的爱戴更深。

更难得的是,朱标虽然性格温润、待人宽和,但是他骨子里却有着文人君子极度的倔强,丝毫不会为了强权而折腰,朱元璋的为政手段相当酷烈,经常会兴起大案,牵连了不知多少人命,每当这个时候,朱标就会挺身而出,仗义直言,只要是他认为罪不至此的官员,他都会尽力去维护,哪怕这个官员可能和他毫无关系。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朱标的行事风格,但是他也明白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只有这样的儒家手段才更加适合百废待兴的天下,所以在朱标的求情之下,他大多也会格外开恩,很多要加破人亡的官员得以保全,也有很多无辜被牵连进来的人得以恢复清白。

朱标这样优秀,朱元璋也觉得自己该放手了,于是从洪武十年开始,朱标就开始独立的处理政事,有的事情几乎不需要上报父亲朱元璋他就能拍板决定,在此之后,他成了大明朝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像李善长、徐达这些国之名臣,都是在他手底下办事儿的。

手底下一群人中龙凤,朱标是半点不慌,他身后有着父亲的支持和整个陇西勋贵集团的支持,收拾谁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他虽有君子之风,也不乏雷霆手段,再大的刺头在他手底下也不敢轻易动弹。

历史上的太子,从来没有像朱标一样手握大权、众望所归的,如果按照既定的道路走下去的话,朱标应该会成为一代明君,执掌天下,但事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公元1392年,历史悄然转了个弯。

英年早逝,呜呼哀哉

公元1392年,朱标奉朱元璋的命令巡视陕西,这一路朱标的任务非常繁重,他不仅要体察民情,严惩贪官污吏,还要把又双叒叕闯了祸的倒霉弟弟秦王带回京城请罪,或许正是因为行程太快事情太多,朱标太过劳累之下才感染上了风寒,继而发展成了中风,最后一命呜呼。

朱元璋差点没哭昏过去,这可是他最爱的长子,他给予厚望的继承人,他几十年的心血所在啊,其他的亲王们也哭的要死要活,朱标向来对他们不错,有什么事情这个大哥都顶在前面,如今朱标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在老爹的怒火下带着他们全身而退了,底下的大臣们都更不用说了,温润敦厚的太子一死,他们对未来的政治设想全部要推倒重来,这谁能受得了?

举国上下都为这个太子的死一片悲痛,但是日子也总是要过下去,朱元璋又开始考虑几下一任的继承人。

按理来说,作为一个父亲,大家应该更偏向几个年轻力壮的儿子,但是朱元璋为了朱标,还是力排众议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太子,毕竟如果弟弟登基的话,朱标就永远只能是个太子,但是儿子登基的话,朱标可就是太上皇了。

既然选了朱允炆作为继承人,那朱元璋就要开始为他的未来铺路,朱标在的时候,他大权在握,手段成熟,能完美的平衡勋贵集团和文人集团之间的关系,但是朱允炆年少德浅,他哪里能够压的下这样强悍到难以抑制的势力?所以朱元璋只能亲自动手,把当年跟随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全部送上了西天。

这虽然巩固了朱允炆的地位,但是也让朱允炆在登基之后手上没人可用,被几个腐儒哄着就把屠刀对准了兵强马壮的叔叔们,以至于朱棣悍然起兵奉天靖难,他手底下的年轻一代们连反抗的能力都欠奉。

所以朱标的死无疑是让大明朝的历史转了个弯,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朱元璋根本就不会对那群人中龙凤的老兄弟们出手,朱标的实力手段也绝非朱允炆那样的黄口小儿可比,那样的话,借朱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啊。

再说了,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兄弟几个的日子,过的是爽之又爽,有什么错了朱标都会顶在前面,所以除非他们脑袋进水了才会去造这个既宽厚忍让又实力雄厚的哥哥的反。

可是等到侄子朱允炆上台,他们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朱允炆心急火燎的搞革命,要把这些叔叔的命都给革掉,所以朱棣造反也是不得已之下的决定,否则的话,有安稳日子过,谁想把脑袋顶在裤腰带上造反啊?

如果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就不会造反,朱棣不会造反的话,那他后来的那些叫门天子道士皇帝就都不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嚯嚯本就形势不妙的大明朝,那样的话,说不定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什么清朝崛起扬州十日,更乐观一些想的话,说不定连闭关锁国,洋人入侵都不会有。

朱标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有权利的太子了,没有之一。

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优秀和强悍,才让后世的人都感叹他的英年早逝,畅想他如果没有死去的话,历史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这世上最不能想象的就是如果啊,朱标之死,终于还是彻底改变了大明朝的命运。

更多文章

  • 北宋跟明朝为何会被同一部落所灭?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和北宋相隔多久,北宋和明朝的对比,北宋明朝灭亡的标志

    西北的突厥帝国,不能进取中原半步,而女真作为东北的一个野蛮游牧民族,却是先灭北宋后灭明。同样的一个民族,在秦皇汉武唐宗时期,能够强悍无比,甚至主导整个世界的走向,但到了北宋,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中国有句古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说明,真正的失败,并不是在军事战争上的

  • 代天巡狩,弹劾百官!明代的七品小御史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都察院御史一览表,御史是几品,大宋提刑官冯御史犯了什么罪

    在大大小小的电影、电视剧中,明代的“四大才子”、“海瑞”、“锦衣卫”等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主题。而提到明代,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这个职位的品秩只有七品,和县令平级,但是却可以直达天听,涉及地方的小案件自己就有权处理,而涉及到皇亲国戚、一方大员的重案大案,他们也可以直接弹劾,让这些无论是一二

  • 一个“贼配军”,竟撑起北宋王朝,死的却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肯定听过“贼配军”这个词汇。在北宋的时候,人们犯罪后,有一种刑法,将犯人处以流刑,发配边疆地区戍边充军,同时为容易辨识军犯,同事防止其逃脱,还要在他的脸上刺字。比如《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等人,都曾被刺配,被人们骂为“贼配军”。而在历史上撑起北宋王朝的这位“贼配军”是谁呢?此

  • 岳飞不撤兵,北伐一定赢?根本不可能,南宋无力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如果岳飞不死南宋能收回失地吗,如果岳飞不死南宋会北伐成功吗,南宋岳飞资料道客巴巴

    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宋金双方的实力,以及当时的战场形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当时认为岳飞不撤兵,北伐就能成功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是书生士大夫,他们对于战争形势,以及双方的实力并不了解,完全是出于愤慨,这一情绪深刻影响了后人。首先,我们先看看宋金双方当时的军事实力。先说南宋,据历史学

  • 明朝版“越战”:出兵八十万,交战二十多年,最终丧师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越战纪录片完整版,明朝越战真实情况,丧师失地

    这场战争就是明朝初年的南征安南之战!安南指的就是越南北部地区,自秦朝开始此地原属于中国领土,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独立建国。此后,统治安南的政权一直向中原王朝朝贡,成为其藩属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统治安南的陈朝最先表示臣服,朱元璋大喜,册封其国君为安南国王。但是到了1400年,安南国内爆发政变,宰相胡

  • 儿子被害死,朱元璋却骂他死有余辜,揭开明朝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儿子死的最惨的一个,明朝皇帝评价朱元璋,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话说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人数比一个排还要多。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其他儿子被封为亲王,分封到全国各地。在众多的儿子中,除了长子朱标外,朱元璋最重视的就是次子朱樉,但恰恰就是朱樉让朱元璋非常失望。按照正史记载,朱樉也是马皇后所生,比太子朱标仅小一岁。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子,15岁的朱

  • 崇祯骂他欺世盗名,乾隆赞他一代完人,他誓死抗清,令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评价崇祯,乾隆和崇祯的能力,崇祯抗清名将有哪些

    他就是明末著名学者、抗清名臣黄道周!黄道周是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等职,到崇祯年间担任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崇祯二年,黄道周第一次顶撞了崇祯皇帝。此时大学士钱龙锡因曾举荐袁崇焕,受到株连。满朝官员无一人敢出声,唯有黄道周先后三次上书。在奏折中,黄道周直指崇祯帝的过失,引起了崇

  • 生同衾,死同穴!从北宋古墓发现的“过仙桥”闲说古代丧葬形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二仙桥古墓,宋代坟墓的埋葬方法,北宋仙桥古墓图片大全

    近日,在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当地考古专家对一个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一个夫妻合葬墓。这个墓葬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仅仅出土了四件釉陶罐,还有一些棺钉等,但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墓葬中,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两个相邻墓室墓壁的中间,留了一个小窗户相通。图注:湖南省宁乡市北

  • 天上掉皇冠!14岁少年“躺着”做皇帝,统治明朝45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童年最惨皇帝,大明最鸡贼的皇帝,明朝16帝奇葩事件

    事情还得从明朝正德十六年三月底说起,一向平静的湖北小城安陆顿时热闹了起来,一个来自北京朝廷的豪华使团抵达了这里,主要成员有司礼监太监谷大用、韦霦、张锦,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礼部尚书毛澄等人。“正德八虎”之一谷大用扯着公鸭嗓宣读了一封诏书:嘉靖皇帝画像“朕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

  • 他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为何却绝食自尽?以死向皇帝抗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名叫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出身将门,他的曾祖刘仁恭在唐末五代时期割据一方,占据着幽州地区。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发动政变,囚父杀弟,于是年幼刘廷让跟随父亲刘延进逃到了中原地区。成年后的刘廷让身强体壮,且武艺高强,因此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周祖镇邺,以隶帐下”。郭威称帝后,刘廷让在禁军中任职,“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