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鬼李贺:5岁到坟场读碑文解闷,长大投笔从戎,病逝时年仅27岁

诗鬼李贺:5岁到坟场读碑文解闷,长大投笔从戎,病逝时年仅27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2/17 8:15:47

泱泱大唐三百余年,前有政坛新贵初上凌烟阁,后有群星璀璨耀诗坛,诗人的如椽巨笔,给唐朝时空点缀了浓浓的诗意,乡间的风,天空的云,无不裹挟着诗人的情绪……

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诗佛王维之后,一个打破了唐诗固有巢臼的人横空出世,与前者或仙或圣或佛的名号风格不同的是,他得到了一个极为诡异的称号——诗鬼。

就连《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渲染诡异气氛的时候也极爱引用他的诗句,例如那句“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就是摘自他的《神仙曲》。

时间来到唐德宗贞元六年,在洛阳昌谷一处没落的王室后人家中,全家上下来回踱步,伴着一阵阵妇女痛苦的呻吟,一个体重低于正常婴儿的孩子降生。他的父亲见儿子体弱多病,便为他取名为贺,字长吉,长久、平安的希冀都落在这个瘦小的男孩身上,他是盛唐时期颇负盛名的诗人李贺

李贺自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也渐渐展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一面,自识字后便常常待在书房,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母亲怕他在家闷出病来,便经常赶他出去找朋友玩耍,没想到他却跑去坟场,通读碑文,当时他才五岁。

除此之外,他还爱跑去家附近的驿馆,老板见他聪颖,便经常给他讲故事。一次,李贺吟诵自己创作的长诗,老板大惊于其用词精确、对仗工整,疼爱之情更甚。每当官员留宿于此,他总骄傲地介绍李贺的事迹,神童李贺因此声名远扬。

公元807年,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遭当朝宰相诋毁,他当即离开是非之地长安,主动申请前往洛阳,担任国子监博士,这才有了后来他与李贺的见面。

担任这个职务后,投卷者络绎不绝,东都才子都想得到韩愈的赏识,而惜才爱才的韩愈也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于是他的案头堆诗如山。

可是诗稿虽多,但几乎以陈词滥调居多,时间一长,韩愈的阅卷速度和热情渐渐消减,正当他闭目养神时,下人呈上来的一份诗稿让他倦意全无。

只见标签上赫然写着昌谷李贺,打开诗卷,几行字迹矫若惊龙: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当即令下人请李贺过来,一见面,便大赞其诗是百年难遇的精品,连大文豪都羡慕李贺作诗用辞机巧,意趣瑰诡。

得到韩愈夸赞是一个诗人莫大的荣耀,据说韩愈作诗一首要值好几百贯钱,而当时一个三品官员的月俸禄也才六贯钱。

在韩愈的举荐下,李贺渐渐融入了以韩愈为核心的文人群体,也渐渐凭借诗作在洛阳声名鹊起。正当他踌躇满志剑指今科会元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父亲病逝。

公元809年,李贺“丁忧”期满,他再次来到东都洛阳追寻曾经的梦想。韩愈听说李贺来了东都,便和门生皇甫湜一起来看望李贺,李贺为表感谢,便开始挥毫泼墨,写下那首传世名篇《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高轩过》

公元810年,在韩愈的鼓励下,李贺重新参加科举考试,毫无悬念地夺得河南府乡试的第一名,下一站就是长安。

从洛阳来的考生来到长安后,被统一安排在河南府设在长安的驿站内,正当李贺废寝忘食备战考试时,一篇关于他不孝的文章流传于举子间,不久后便传遍长安。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李贺不避父亲名讳,入试进举。李贺父亲名字中有一“晋”字,而晋与进同音,还说“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世俗的眼光是可怕的,最终,李贺不堪社会舆论压力,只得放弃科考,只身回到故乡。

由于李贺出生于贵族,有祖上的荫庇,他可以靠世袭得到官位,再者有韩愈的多方举荐,他也不至于无官可做,但一个奉礼郎的职务只能勉强维持他在京城的开支,也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三年后,他辞去职务,投笔从戎,他对周围地势的仔细勘察,使得昭义军及时调整战术,最终打了胜战。

身处战地前沿,李贺越来越感觉到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各怀鬼胎,李唐再也不是那个皇帝振臂高呼而全军齐下的局面了。

体弱多病的李贺又本能地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在那个时期的诗文创作中,频频出现鬼灯、衰兰、残烛、纸钱等凄美意象,令人毛骨悚然,每一篇都像是他写给自己的祭文。

公元817年,李贺归家不久后便病逝了,享年27岁。

许是天宫需人题诗作赋,才如此狠心将这个才华洋溢的少年带离人间,那个黑暗无边的人间。

作者:洪丹淳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诗仙李白的B面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仙李白的诗酒人生,李白诗仙图片,李白和杜甫谁是诗仙

    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不,应该说是全国都闻名的诗人,其诗句从古代流传至今,影响力巨大无比。别的不说,从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依旧有关于李白诗句的考题。就可以看出来,李白的影响力有多大。 李白成名是因为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除了诗句之外的李白。01除了有“诗仙”的名号之外,还是一名“剑仙”当时,唐朝

  • 一场唐朝版的闪击战,奠定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千秋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贞观,李世民与贞观盛世的关系,李世民赢过哪些著名的战争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靠着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唐天子的宝座。然而,这位后世人称唐太宗的千古一帝还没把皇位坐热乎,就被突厥来了个下马威。贞观元年(627年),突厥颉利可汗亲统20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唐都长安。在国内战争中淬炼出来的唐军,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铁骑竟不堪一击,很快就让人打到了长安边上的渭

  • 白居易竟然用「纳什均衡」将李白套下了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01“三无”人员的白居易靠尊杜贬李完成上位公元722年,就在李白驾鹤西去10年之际,白居易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是,环目四顾,辞工卓绝的李白身影无处几乎不在,已被诸如孟浩然等公认为超凡脱俗的“滴仙”,他要走豪放派的创作之路,几乎不可能逾越李白这座唐诗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想及此处,白居易不禁心里一片冰凉。身

  • 狸猫换太子中的一代奸妃刘娥,为何不效仿武则天,实现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娥个人简历,刘娥的儿子,刘娥太后病重在床

    《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大反派刘太后刘娥,并不是民间故事里塑造的那个为夺人子,不惜下毒手灭口的“一代奸妃”。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北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几十年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里,她也拥有吕后、武后那样至上的权力,而且非常喜欢穿天子服装,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求。然而,她最终也没有效仿武则天,实现

  • 对于这位盛唐国宝级诗人李白,你真的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吗,李白一口吐出半个盛唐原句,李白半个盛唐完整版

    文:师若可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说到唐朝,我们通常对之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盛唐。而盛唐不仅指唐朝综合国力的强盛,同时也指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史学上把唐高宗永徽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约650年~820年),这段历史称为“盛唐”。此时的唐朝国家

  • 唐太宗为快速恢复人口,竟采取这样的方法,绩效显著人口数量翻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预测2022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中国人口到2080年有几亿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文:票非人 隋朝末年大战乱,人口从4600多万,锐减至1000多万。人口减少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打仗全死了,而是国家控制的注册人口减少了。人口是赋税的来源,是恢复生产的力量,没有人可不行。唐太宗即位后,对户籍人口十分关注。他想法设法尽快恢复人口。主要办法有两个:一是赎回外流的人口。隋末战乱时,中原人口

  • 唐代最有气节的名将段秀实,铁骨柔情,无畏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段秀实大唐名将,武威段秀实,段秀实视频全集

    安史之乱后,昔日辉煌的大唐日渐衰落,四夷不朝且渐起觊觎之心,不时前来骚扰边关,其中处于西陲的吐蕃军更是时常来犯。公元763年,大将白孝德调任邠宁节度使,坐镇邠州,固守京都,唐代宗为确保长安安全,又派大将郭子仪第三子郭晞亲率朔方军协助防御邠州,然而朔方军打仗厉害,但军纪极差,虽说军营驻扎在邠州城外十里

  • 史上最「悲剧」的皇后,好心包庇一个人却因此断送了西晋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皇后最后的下场,西晋丑陋皇后,西晋为什么杀皇后

    说起西晋,我们都知道是个短命王朝。一般认为“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而这场战乱正是由贾南风引起的。但追根溯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自始至终就是个悲剧。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杨文宗说起,他是曹魏时期的通事郎。魏晋时期的杨氏一族可是个大族,也算是家族显赫。他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叫杨艳,

  • 千古奇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掐死了谁的女儿,武则天秘史小翠被掐死了,老梁武则天掐死亲生女儿

    王皇后的死不是武则天造成的首先王皇后的死以及王皇后被贬入冷宫,其实和武则天没有任何的关系,是因为长孙无忌落马,长孙无忌掌管着朝堂当中的权力,处处拿捏皇帝,所以皇帝和长孙无忌两人属于针锋相对的人,两人之间的博弈谁赢了谁就能够真正的成功,王皇后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棋子。如果是当时的长孙无忌赢过了李治,那么王

  • 出人意料!唐太宗加倍赏赐「羞辱」一番,反贪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反贪的措施,唐太宗霸气宣言,唐太宗赏赐美女给大臣

    提起贪污犯,老百姓恨得是牙根痒痒,大有食其肉、寝其皮的想法。但是,自有官员以来,就存在贪腐行为,这是无法根除的。历朝历代都对贪腐是深恶痛绝,但是屡禁不止!一提起反贪,人们自然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雍正帝。二人均可谓是铁腕反腐,实行霹雳手段。朱元璋起于草莽,深谙民间疾苦,所以对于贪官有种异常的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