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于这位盛唐国宝级诗人李白,你真的了解吗?

对于这位盛唐国宝级诗人李白,你真的了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41 更新时间:2024/1/19 5:32:06

文:师若可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说到唐朝,我们通常对之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盛唐。而盛唐不仅指唐朝综合国力的强盛,同时也指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

史学上把唐高宗永徽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约650年~820年),这段历史称为“盛唐”。此时的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而文学上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其中盛唐指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名满天下的盛唐诗人——李白。

有人说,他撑起了盛唐诗坛的半边天;也有人说,他是盛唐的国宝级诗人;还有人说,他将浪漫主义挥洒到了极致。我想说,他的人生你真的了解吗?

李白的文学成就自不必说,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无论是初入学堂的小学生还是步入社会的各类人,只要一说李白的诗,都能信手拈来。但李白的人生经历,却多不为人知。

1.一生的政治抱负不曾实现

李白5岁诵六甲,15岁已有诗赋多首,18岁便开始游历生涯,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这期间,入仕一展平生所学是李白第一夙愿。所以在游历途中,李白也在不断寻找赏识自己的人。在《邺中赠王大》一诗中,李白曾这样写道:“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此句可见李白的雄心壮志。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第一个赏识李白的人,是当时的卸任宰相苏珽。李白20岁时,苏珽辞去宰相之职,任益州长史。李白听闻后带着自己的诗文去求见苏珽,苏珽读过李白的诗后,大吃一惊,说道:“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之后的游历生涯,李白两次来到长安,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年逾四十的李白再次踏上去长安的路途。凭借着一身的才气,这次,李白终于得到贵人的帮助。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李白才得以将他那绝世的才华呈现在唐玄宗面前。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新唐书李白传》)

在任职翰林院期间,李白很少参与政事。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宫廷乐舞填词赋诗,极受唐玄宗的青睐。但对于李白而言,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的理想是仗剑四方,建功立业。

所以李白纵酒以自昏秽,最终,在任职翰林院一年多后被唐玄宗赠金遣还。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新唐书李白传》)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妻子宗氏南逃避难,隐居庐山。永王李璘派人“三顾茅庐”请李白出山,原本已对仕途心灰意冷的李白,由于永王的诚心邀请,再一次燃起他的政治热情,参军为官。只是这一次,等待李白的却是杀头之祸。永王起兵失败,李白当诛。幸得妻子宗氏奔走求援郭子仪,才判流放夜郎。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新唐书李白传》)

公元759年,中原大旱,为向上天祈福,朝廷大赦天下,流放夜郎的李白行进到了四川三峡,得到了赦免的消息。李白调头东下,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新唐书李白传》

被赦免后的李白又做了宋所思的参谋,只是没多久便辞去了职务。李白的仕途生涯到此为止,他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被现实渐渐消磨殆尽,终生未曾实现其政治抱负。

2.两次结婚,皆是上门女婿

在魏颢所著《李翰林集序》中记载,李白曾有过两段婚姻,而且两次都是入赘上门。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公元727年,朝廷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这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住于安陆寿山,正逢安陆许家招上门女婿,李白便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了亲,逐家于安陆。

李白的这场婚姻不排除他想借助许家的名望和人脉资源,给自己的仕途开一条路的可能。李白在他的诗作《少年行》中曾这样写道:“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由此可见,李白对于这条求仕之路心有不安,他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博取功名。

许夫人给李白生下了一双儿女,女儿叫平阳,儿子叫伯禽,小名明月奴。许夫人去世后,李白不便继续留在许家,又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后来李白结识刘氏,刘氏比较势利,两人不欢而散。后又在鲁地与一妇人同居生活。这位妇人还给李白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李白的第二场婚姻,是和唐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后人称宗夫人。同第一场婚姻一样,李白还是以入赘的身份娶了宗夫人。这场婚姻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千金买壁。

李白与杜甫,高适三人于梁园喝酒,酒过三巡,三人皆题诗于梁园墙壁。李白有感而发,于墙壁题《梁园吟》,适逢宗夫人经过,见壁上题诗,诗意气势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于是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3.做丈夫极其不称职

大诗人李白那种放荡不羁,飘逸洒脱的性格成就了他诗歌创作上的灵动与浪漫,但对于婚姻生活,可以说,李白极其不称职。

李白好交友、嗜饮酒,且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所以即便结了婚,有了家庭,依旧是常年游历在外,好不容易回家了,却也是天天大醉。在李白的第一场婚姻中。李白曾对许夫人写过这样一首赠内诗: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左右,许夫人便去世了。许夫人去世后,李白将一双儿女寄养在某地,自己又开了他的穷游历程。

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

——魏颢《李翰林集序》

在这期间,李白与刘氏结识,刘氏为人势利,本指望李白当上大官,自己也好跟着享福,无奈李白仕途多舛,故而最终和李白不欢而散。为此,李白在接到唐玄宗的召见时,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了李白对刘氏的轻蔑。他用“会稽愚妇”来形容刘氏,足见对刘氏的不满与愤恨。

之后李白又与一鲁地妇人交好。鲁地妇人还为李白生下一子颇黎。对于三个孩子,李白未曾尽到过做父亲的责任。据说在李白死后,他的三个孩子早已下落不明。后来有人曾经找到他的两个孙女,她们都已嫁为农妇。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是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这段婚姻让李白对家有了一点点渴求。他照旧游历四方,只是在游历途中,他会时常想起宗夫人,想起他们的家。李白在游历途中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安史之乱爆发后,隐居庐山的李白却因李璘的再三招揽不顾宗夫人的劝阻,毅然下山从军,成为李璘的幕僚。身为宰相之后的宗夫人对政局有远见卓识。当时太子李亨已继位,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永王李璘注定失败。可李白不以为然,临行前,李白还意气风发的写下了《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我想,这应是与李白一起生活过的女子,她们的生活常态。

作为诗人,李白的才情举世无双,李白的诗作是唐朝文学史上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珠。但在政治方面,李白却不能像他的诗歌一样纵横捭阖。

作为丈夫,李白很难称得上是个合格的丈夫,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丈夫。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上天给了李白举世无双的才华和洒脱不羁的性情,让那一首首浪漫的诗作从李白的笔下流出。但却忘了他也要置身人间,置身现实生活当中。

作者:师若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唐太宗为快速恢复人口,竟采取这样的方法,绩效显著人口数量翻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预测2022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中国人口到2080年有几亿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文:票非人 隋朝末年大战乱,人口从4600多万,锐减至1000多万。人口减少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打仗全死了,而是国家控制的注册人口减少了。人口是赋税的来源,是恢复生产的力量,没有人可不行。唐太宗即位后,对户籍人口十分关注。他想法设法尽快恢复人口。主要办法有两个:一是赎回外流的人口。隋末战乱时,中原人口

  • 唐代最有气节的名将段秀实,铁骨柔情,无畏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段秀实大唐名将,武威段秀实,段秀实视频全集

    安史之乱后,昔日辉煌的大唐日渐衰落,四夷不朝且渐起觊觎之心,不时前来骚扰边关,其中处于西陲的吐蕃军更是时常来犯。公元763年,大将白孝德调任邠宁节度使,坐镇邠州,固守京都,唐代宗为确保长安安全,又派大将郭子仪第三子郭晞亲率朔方军协助防御邠州,然而朔方军打仗厉害,但军纪极差,虽说军营驻扎在邠州城外十里

  • 史上最「悲剧」的皇后,好心包庇一个人却因此断送了西晋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皇后最后的下场,西晋丑陋皇后,西晋为什么杀皇后

    说起西晋,我们都知道是个短命王朝。一般认为“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而这场战乱正是由贾南风引起的。但追根溯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自始至终就是个悲剧。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杨文宗说起,他是曹魏时期的通事郎。魏晋时期的杨氏一族可是个大族,也算是家族显赫。他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叫杨艳,

  • 千古奇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掐死了谁的女儿,武则天秘史小翠被掐死了,老梁武则天掐死亲生女儿

    王皇后的死不是武则天造成的首先王皇后的死以及王皇后被贬入冷宫,其实和武则天没有任何的关系,是因为长孙无忌落马,长孙无忌掌管着朝堂当中的权力,处处拿捏皇帝,所以皇帝和长孙无忌两人属于针锋相对的人,两人之间的博弈谁赢了谁就能够真正的成功,王皇后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棋子。如果是当时的长孙无忌赢过了李治,那么王

  • 出人意料!唐太宗加倍赏赐「羞辱」一番,反贪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反贪的措施,唐太宗霸气宣言,唐太宗赏赐美女给大臣

    提起贪污犯,老百姓恨得是牙根痒痒,大有食其肉、寝其皮的想法。但是,自有官员以来,就存在贪腐行为,这是无法根除的。历朝历代都对贪腐是深恶痛绝,但是屡禁不止!一提起反贪,人们自然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雍正帝。二人均可谓是铁腕反腐,实行霹雳手段。朱元璋起于草莽,深谙民间疾苦,所以对于贪官有种异常的愤恨之情。

  • 五代十国流行认干儿子,不料干儿子们专门害干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干爹祝福干儿子的话语,干儿子刺杀干爹完整版,干爹送干儿子礼物

    五代十国是大乱世,不仅政治乱了,连人间的纲常都乱了。各地的军阀们都流行认干儿子,本意是利用成年的干儿子打天下,岂料干儿子一多,势必要和亲儿子争权夺利,于是乎,天下更乱了。大家且看几个关键词:关键词一:成就最大的干儿子五代的干儿子成就最大的,自然是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郭威是柴荣的姑夫,柴荣自幼在姑姑

  • 李世民的穷追猛打、重视骑兵、以己为兵等用兵之道,助推唐朝创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的三次用兵,李世民的三次对外大规模用兵,唐朝李世民动画

    那么,李世民在军事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一、立足全局,洞察分析,冷静应对。李世民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争全局意识,能根据全局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该怎么办,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对策。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军进击长安受阻于霍邑时,便有退兵之意。当时只有李世民一人坚持不同的意见。他从战略全局出发,分析了将士们的情绪因素,

  • 草拟诏敕、辅佐宰相,五代十国时的中书舍人,有哪些权利和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的中书令的职权,唐朝中书舍人是什么官职,唐朝时负责草拟诏令的中央机构是

    五代十国中书舍人在职掌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制诰权为中心的各项职权进一步使职化。而中书舍人的具体执掌,《新唐书·百官志》和《唐六典·中书舍人》都有明确记载。其职责为:“参议表彰;草拟诏敕;制下署行;奏改制敕;受表状;册命;劳问;知制诰;判本省杂事;考课;察冤滞;六押;辅佐宰相。”按照工作性质来划分的

  • 他是隋唐第三名将,力大无穷,曾打跑李元霸,却死于无名小辈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隋唐十大高手李元霸,隋唐李元霸大战裴元庆

    对于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对于了解历史故事的人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但是如果说要把这些英雄进行排名的话,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人们并不会去通过排名等方式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想看一看,那个时候英雄的排名高低的话,那么就要从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当中去探寻了。相信了解

  • 32岁杨贵妃给48岁儿子安禄山洗澡,66岁唐玄宗连连称赞:重赏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照片,唐朝安禄山与杨贵妃

    随后,侍从们抬着安禄山在皇宫内到处玩耍,这一边抬,还一边喊着“禄儿”“禄儿”,就好像宫内真的出了一个大婴儿。一时间,宫内一片欢声笑语。到了水池边,杨贵妃命宫人将安禄山放入温水中,并亲自为他沐浴,说是为他“洗三”。在唐朝,“洗三”是个旧俗,也就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自为其洗浴。唐朝人相信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