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若可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说到唐朝,我们通常对之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盛唐。而盛唐不仅指唐朝综合国力的强盛,同时也指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
史学上把唐高宗永徽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约650年~820年),这段历史称为“盛唐”。此时的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而文学上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其中盛唐指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名满天下的盛唐诗人——李白。
有人说,他撑起了盛唐诗坛的半边天;也有人说,他是盛唐的国宝级诗人;还有人说,他将浪漫主义挥洒到了极致。我想说,他的人生你真的了解吗?
李白的文学成就自不必说,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无论是初入学堂的小学生还是步入社会的各类人,只要一说李白的诗,都能信手拈来。但李白的人生经历,却多不为人知。
1.一生的政治抱负不曾实现
李白5岁诵六甲,15岁已有诗赋多首,18岁便开始游历生涯,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这期间,入仕一展平生所学是李白第一夙愿。所以在游历途中,李白也在不断寻找赏识自己的人。在《邺中赠王大》一诗中,李白曾这样写道:“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此句可见李白的雄心壮志。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第一个赏识李白的人,是当时的卸任宰相苏珽。李白20岁时,苏珽辞去宰相之职,任益州长史。李白听闻后带着自己的诗文去求见苏珽,苏珽读过李白的诗后,大吃一惊,说道:“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之后的游历生涯,李白两次来到长安,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年逾四十的李白再次踏上去长安的路途。凭借着一身的才气,这次,李白终于得到贵人的帮助。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李白才得以将他那绝世的才华呈现在唐玄宗面前。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新唐书李白传》)
在任职翰林院期间,李白很少参与政事。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宫廷乐舞填词赋诗,极受唐玄宗的青睐。但对于李白而言,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的理想是仗剑四方,建功立业。
所以李白纵酒以自昏秽,最终,在任职翰林院一年多后被唐玄宗赠金遣还。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新唐书李白传》)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妻子宗氏南逃避难,隐居庐山。永王李璘派人“三顾茅庐”请李白出山,原本已对仕途心灰意冷的李白,由于永王的诚心邀请,再一次燃起他的政治热情,参军为官。只是这一次,等待李白的却是杀头之祸。永王起兵失败,李白当诛。幸得妻子宗氏奔走求援郭子仪,才判流放夜郎。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新唐书李白传》)
公元759年,中原大旱,为向上天祈福,朝廷大赦天下,流放夜郎的李白行进到了四川三峡,得到了赦免的消息。李白调头东下,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新唐书李白传》
被赦免后的李白又做了宋所思的参谋,只是没多久便辞去了职务。李白的仕途生涯到此为止,他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被现实渐渐消磨殆尽,终生未曾实现其政治抱负。
2.两次结婚,皆是上门女婿
在魏颢所著《李翰林集序》中记载,李白曾有过两段婚姻,而且两次都是入赘上门。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公元727年,朝廷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这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住于安陆寿山,正逢安陆许家招上门女婿,李白便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了亲,逐家于安陆。
李白的这场婚姻不排除他想借助许家的名望和人脉资源,给自己的仕途开一条路的可能。李白在他的诗作《少年行》中曾这样写道:“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由此可见,李白对于这条求仕之路心有不安,他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博取功名。
许夫人给李白生下了一双儿女,女儿叫平阳,儿子叫伯禽,小名明月奴。许夫人去世后,李白不便继续留在许家,又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后来李白结识刘氏,刘氏比较势利,两人不欢而散。后又在鲁地与一妇人同居生活。这位妇人还给李白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李白的第二场婚姻,是和唐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后人称宗夫人。同第一场婚姻一样,李白还是以入赘的身份娶了宗夫人。这场婚姻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千金买壁。
李白与杜甫,高适三人于梁园喝酒,酒过三巡,三人皆题诗于梁园墙壁。李白有感而发,于墙壁题《梁园吟》,适逢宗夫人经过,见壁上题诗,诗意气势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于是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3.做丈夫极其不称职
大诗人李白那种放荡不羁,飘逸洒脱的性格成就了他诗歌创作上的灵动与浪漫,但对于婚姻生活,可以说,李白极其不称职。
李白好交友、嗜饮酒,且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所以即便结了婚,有了家庭,依旧是常年游历在外,好不容易回家了,却也是天天大醉。在李白的第一场婚姻中。李白曾对许夫人写过这样一首赠内诗: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左右,许夫人便去世了。许夫人去世后,李白将一双儿女寄养在某地,自己又开启了他的穷游历程。
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
——魏颢《李翰林集序》
在这期间,李白与刘氏结识,刘氏为人势利,本指望李白当上大官,自己也好跟着享福,无奈李白仕途多舛,故而最终和李白不欢而散。为此,李白在接到唐玄宗的召见时,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了李白对刘氏的轻蔑。他用“会稽愚妇”来形容刘氏,足见对刘氏的不满与愤恨。
之后李白又与一鲁地妇人交好。鲁地妇人还为李白生下一子颇黎。对于三个孩子,李白未曾尽到过做父亲的责任。据说在李白死后,他的三个孩子早已下落不明。后来有人曾经找到他的两个孙女,她们都已嫁为农妇。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是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这段婚姻让李白对家有了一点点渴求。他照旧游历四方,只是在游历途中,他会时常想起宗夫人,想起他们的家。李白在游历途中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安史之乱爆发后,隐居庐山的李白却因李璘的再三招揽不顾宗夫人的劝阻,毅然下山从军,成为李璘的幕僚。身为宰相之后的宗夫人对政局有远见卓识。当时太子李亨已继位,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永王李璘注定失败。可李白不以为然,临行前,李白还意气风发的写下了《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我想,这应是与李白一起生活过的女子,她们的生活常态。
作为诗人,李白的才情举世无双,李白的诗作是唐朝文学史上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珠。但在政治方面,李白却不能像他的诗歌一样纵横捭阖。
作为丈夫,李白很难称得上是个合格的丈夫,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丈夫。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上天给了李白举世无双的才华和洒脱不羁的性情,让那一首首浪漫的诗作从李白的笔下流出。但却忘了他也要置身人间,置身现实生活当中。
作者:师若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