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姜太公。
姜太公堪称史上第一“官迷”,为了当官,他真是不要脸到了极点。
[var1]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他底子太薄根本没有当官的基础。虽然,他的祖先在舜时当过官,多大呢,无法考证,大概也就是个酋长什么的,后来因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吕地并赐吕姓。但到了姜太公这一代时,家境早没落了,姜太公也只能在朝歌城里混个宰牛卖肉的差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屠夫。后来虽然跑到孟津街头开店卖酒,也不过是一小老板。
[var1]
其次,他年龄太大早过了当官的黄金时期。虽然过去对当官的年龄不像现在这么有明确的规定限制,但不管怎么说,姜太公那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想着要当官实现所谓的抱负,这想当官都想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var1]
再者,他为了当官连家也为要了。本来,他在河南孟津做个酒馆小老板挺好的,却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姬昌经常出游的路线,就什么都不管了,一甩手就跑到陕西渭水边去钓鱼。你想想,河南孟津到陕西渭水,这路程不近啊,那时咋去,走着去,这胆也真够大的,如果姬昌没有那个意思,这姜太公可咋办?
[var1]
第四,他为了当官竟然玩套路。为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他竟然玩出了谁也想不到的钓鱼这个套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套路并不高明,还有点特么的LOW。但那时人们是怎么想的,谁也无法去印证,反正,文王是上钩了,姜太公最终如愿当上官了。
[var1]
当然,姜太公当官后,成绩卓著,给后人也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其所著的《乾坤万年歌》是“三大预言奇书”中最早出现的,它从宇宙起源开始,构架出万年之久的的历史行进。所著的《六韬》在16世纪就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文字,其文韬武略到现在仍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被借鉴,被誉为“兵学鼻祖”、“百代宗师”,难怪孔子都服服贴贴地尊其为“太公,兼利天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