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而言,什么最重要?
皇帝位置的排他性还有安全性最重要。
也因此,历史上有无数的典故出现,这无数的典故背后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皇帝不怕你贪财好色,就怕你培植势力。
秦国名将王翦带领50万大军攻击楚国,临行之前又是要房又是要钱,下人问为何如此。
王翦答曰:让王上放心而已。
汉初丞相萧何,声望日隆,下人说,你这样不对要想办法自污。
萧何从善如流,开始占田欺人,吧自己名声搞臭了。
刘邦放心了。
这样的事情作为臣子的蓝玉估计知道,但是并没有细想过。
最后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只不过清算的人从朱元璋原本安排的太子变成了朱元璋本人而已。
原因也很简单,你太厉害了,打仗这么牛逼,如果我这强悍的主人不在了,难免会有不臣之心。
如果朱标做太子甚至做了皇帝,还有办法压制,可是朱标死了,我当然留你不得。
那么蓝玉真的有没有反心,其实在那一刻并不重要。
只要你是一个威胁,就必须要根除。
这就是皇权的排他性,还有独裁所决定的。
只不过朱元璋做的更狠毒的事情是,即杀了蓝玉,还搞臭了蓝玉。
那么蓝玉其人到底如何?我们继续看!
蓝玉,明初开国大将,和勇猛无双的常遇春是老乡,也是安徽人,和朱元璋也是老乡!
属于朱元璋嫡系的淮西勋贵集团中的一员。
淮西勋贵集团是明末政治势力中最大的一股力量,领头者就是朱元璋和他最早的谋士李善长。
这个集团的最大特点就是,武将多掌握兵权的人多,其中翘楚以徐达和汤和为首。
徐达汤和都是聪明人,深知老朱的性格,只要不威胁皇权的唯一性,加上他们和朱元璋的发小关系,他们就不担心自己的性命。
但是年轻气盛的蓝玉并不懂这些,反而比较不安分。
这不安分的个性和胆大的性格,让蓝玉在战争年代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
正因为这丰碑太多,才让朱元璋深深忌惮。
但是忌惮归忌惮,朱元璋当时也并没有起杀心,原因很简单,他看中的太子朱标和蓝玉关系非常好。
也因此,即便在知道蓝玉睡了元朝皇帝的女人,甚至私养军马的情况下,都没起杀心。
他有自信,自己还有自己的儿子能把控好这匹烈马。
可是谁知这太子朱标天不假年,居然死在了朱元璋前面。
这就让老朱头疼了,年幼的朱允炆一看就不是坚决果敢之人,要他指挥如蓝玉这样的骄兵悍将太过为难自己的皇孙了!
那么如何做才能保险?
只有杀掉!
于是蓝玉案出现了,至于罪名。
对元朝妃子施暴其实不算什么,私自养兵马其实也不算什么。
但是收养无数的义子做自己的孩子就有问题了。
这是属于上位者的特权,属于皇权排他性的特权,朱元璋干儿子无数,你蓝玉凭什么学我?
是要开宗立派吗?
有了借口,还需要什么?当然是落井下石,能拔出多少就弄死多少。
于是蓝玉案被不断深化,不断扩大,目的真的是为了消灭谋反者吗?
不过是为自己的皇孙铺路而已。
可惜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滥杀太过之后,确实让自己孙子朱允炆没有了武将欺主的忧患,却也埋下了靖难之役的种子,没有进攻性武将的朱允炆只能指望打防御战能力还不错的耿炳文和执垮一样的李景隆,又那有不失败的道路?
如果他没有那么决绝而是给蓝玉一线生机,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