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拥兵自立,最后敢同朝廷斗争,朱元璋死前为何不治治他?

朱棣拥兵自立,最后敢同朝廷斗争,朱元璋死前为何不治治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1 更新时间:2024/2/17 16:35:20

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地位,做出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不说他为了建立王朝而四方征战,导致生灵涂炭的事情了,就是他王朝建立之后,他也残害许许多多的功臣。

按理说,他一个如此在乎自己的皇权的人,是不会允许有人扰乱王朝的统治,他活着的时候,明知朱棣在北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拥兵自重,他就不担心朱棣会造反吗?

以下笔者分为3大点来论述:为何朱元璋不治治他的儿子朱棣?

(一)朱允炆是手心肉,朱棣就是手背肉

帝皇之家的生活状态,利益是凌驾于亲情之上的,但朱元璋毕竟是初次当皇帝,他并没有什么夺嫡经历。

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目标,是如何吃上饭,如何生存下去,而且历代的皇子,生活的状态是如何在长大之前充实自己,让自己成功参与夺嫡,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场生与死的争斗。

朱元璋并没有真正体会儿子们和孙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也就不清楚其中的凶险。

再则,朱棣是他的儿子,朱允炆是他孙子,虽然说儿子要比孙子亲,但朱元璋就是个特例,他特喜欢朱允炆这个孙子,原因就是朱允炆的老爸朱标是他最爱的儿子。

朱元璋不会因为朱棣有可能造成的威胁,就罢免自己儿子的职位,这是不理智,同时也是对朱棣不公平的一种体现。

(二)朱棣虽然拥重兵,但实力同朝廷比还差远了

朱棣身为封王,封地在燕京,但他的实力并没有朝廷的雄厚,甚至差了好了几个档次。

朱元璋在分封自己儿子的时候,他就封二儿子朱樉为秦王,封地在西安,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太原。

他这三个儿子的实力不相上下,都有自己的军队,朱元璋安心让他们守在外头,不仅可以相互制约,防止一人独自做大,还能守护王朝,防止外敌入侵。

就是有人反叛,他的实力同朝廷还是差很多,那到底差多少,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是拥兵十万,加上他从别的地方拉拢的军队,也就30万,但朝廷是以近百万的军队平定叛乱。

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可见两者实力的悬殊,朱元璋完全就没怕过朱棣反叛。

只不过朱棣从小打仗打到大,可谓身经百战,而朱允炆从小就没受过什么苦,继承皇位,还是太年轻,斗不过自己的叔叔。

(三)朱棣位置重要,不可撤

朱元璋建立王朝之后,就杀害了许多功臣,其中一位名叫蓝玉的将领,功劳十分重大,甚至可以说就是他彻底瓦解北元南侵的势力。

连这样的名将,都死于朱元璋之手,那能领兵打仗的臣子,几乎也就没剩。朱元璋后期,主要领导北方军队的人物,都是朱元璋的儿子,特别是燕王朱棣,他也曾经多次北征,建立赫赫战功。

那时候北方的诸王不能清除,如果进行消藩,谁人统治北方军队都不合适。

而且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先后去世,北方仅有朱棣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族入侵,朱元璋就算是想换下朱棣,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朱元璋自信地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交接任务,为自己孙子建文帝朱允炆打好基础,殊不知,分封藩王是他犯下极大的错误,他还沾沾自得,如果他知道后面的发展,势必也会产生悔意,徒生无奈之情。

他信不过臣子,认为他们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为此杀害了大批跟他出生入死之人。但帝王之家,哪能任人唯亲,他最后没有造成像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都算好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没脑子的皇帝:终日玩乐不务正业,还听信谗言害死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不务正业的明朝皇帝,明朝最贪图享乐的皇帝,明朝最不务正业的帝王是谁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甚至还当过乞丐,当时赶上元朝没落,天下大乱。朱元璋揭竿起义,还曾说出“乱世之中,群雄争霸,我辈自当奋发,为天下开创一个太平盛世。”的豪言壮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行事谨慎,处理朝廷政务也是昼夜不停,为了天下事日理万机,毕竟他清楚一个国家想要一直繁衍下去

  • 明朝宦官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今探讨历朝历代的宦官乱政时,不少朋友会提出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明朝宦官乱政极为严重。可事实却是,被公认为宦官乱政最严重的东汉、唐朝和明朝中,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皇帝变成了两家之间争夺的傀儡,唐朝末年宦官甚至掌控了皇帝的废立,而明朝宦官大权在握的现象却是由皇帝许可的。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权才

  • 崇祯时期,阁臣的军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内阁大臣一览表,明朝崇祯年间的政治制度,崇祯时期兵权

    阁臣权力在军事方面的扩大表现有决定将领的任免和奖罚、指挥军事作战和布局、制定边防政策。 万历前十年(1573年-1582年),张居正手握大权,进行以加固边防为主的军事改革,他多采用和边防大将书信往来方式,干预边防事务,还在朝中为其任用的将领树立权威,给予权力上的支持。到了万历中后期时期,明神宗亲自

  • 岳飞的后人从不与这2个姓氏通婚,其中有何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岳飞现在的后代,岳飞当今后代有多少人,岳飞的后代现存有多少

    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将岳飞终其一生都致力于驱逐金兵,洗雪靖康之耻。然而,在昏君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奸臣秦桧无耻地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使一代英雄含恨而终。岳飞死后,他的后人也遭到残酷的迫害。 在危险重重的局面下,岳飞的一位好友巧妙地庇护了岳飞的遗孤岳霖,保住了岳家的血脉。而等到宋孝

  • 少年天子宋神宗有多“神”,变法改革只为实现大宋强国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谈谈宋神宗在变法中的过失,宋神宗时期以谁变法,宋神宗有什么方法为宰相变法

    文:军事帅哥 公元1067年正月,在位仅4年的宋英宗赵曙因病去世。年仅19岁的皇太子赵顼在韩琦等重臣的支持下登基继位,他就是宋朝历史上胸怀大志的一代明君宋神宗。他和王安石共同倡导的熙宁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01:仁宗晚年的危机和“法家太子”赵顼出生于1048年5月25日,他出生的时

  • 宋真宗神降天书造假,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连自己都骗得深信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真宗天书,玉皇真经,无上玉皇心印

    宋真宗赵恒一生颇为传奇,早在当韩王的时候,就与蜀中孤女刘娥一见钟情。宋太宗赵光义听说之后大为光火,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之后,太宗皇帝亲自做主,把潘美的女儿许配给了赵恒。这就是我们听评书《杨家将》时经常会出现一个西宫潘娘娘,说是潘仁美的女儿,其原型正是此女。不过,赵恒并没有忘记刘娥。而是偷偷把她安排

  • 吴缜:给我一支笔,我能把欧阳修杠到天荒地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修带吴字诗句,元代吴缜草题墨梅书卷译文,欧阳修的个人遭遇

    报仇这一顶尖戏码吧,自私有制出现,甚至原始公有制之时就已经轰轰烈烈的在人类历史中反反复复的上演。 吃瓜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喜闻乐见。所谓匹夫一怒,血溅十步。就是说啊,这莽夫报仇,往往是血气上头,当场就大打出手,譬如说某飞将一旦被指为三姓家奴立马上头,便是以一打十也必然要出这一口恶气。而文化人则不同,嘛

  • 南宋的末代皇帝,4岁登基,当了35年和尚,最后竟因为一首诗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死得最惨的南宋皇帝,南宋末代皇帝背景

    01 命运,多数时候自己左右不了。出生于帝王之家的人,更是如此。所以,年仅四岁的嘉国公赵显,在父亲度宗赵祺病死后,无法选择地被大臣们推上宝座成为恭帝的时候,仍然处于懵懵懂懂当中。自此,开始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皇位,本来不属于他,完全出于三朝元老、“蟋蟀宰相”贾似道的神操作。在封建时代想当官、当大官

  • 千古第一才女为何晚年声名狼藉?李清照改嫁到底是事实还是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代才女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对李清照的评价,李清照改嫁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女性人物能出现在历史教材中的已是寥寥无几,能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已经从中学毕业数年的我,至今记得课文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篇课文选自李清照流传于世绝妙诗词

  • 别被《大明王朝1566》误导了,更凶残的倭寇,是这支国际海盗联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抗击倭寇,关于明朝的倭寇事件,明朝的倭寇是如何出现的

    在天马行空、肆意编造的架空剧穿越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明王朝1566》犹如一股甘泉、清流,以严谨悟真感人的剧情剧风为观众呈现出明朝中叶那段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剧情中沉迷的同时,也从中领会到厚重的历史感所特有的启示性与感召力,实在是近些年越来越浮华妖冶的影视圈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