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神力有多拼?除武王举鼎、霸王扛鼎,古人还拔过树、抱过牛!

为了神力有多拼?除武王举鼎、霸王扛鼎,古人还拔过树、抱过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15

秦武王的出名,一个在于其“举鼎绝髌”因此死翘翘,差点造成了秦国内乱,另一个则是在于他的名字,单名一个“荡”字,本是“涤荡天下”的意思,奈何与“嬴”姓搭配起来,却让现代人忍俊不禁。

秦武王为何要以“万金之躯”去做洛邑“举鼎”的反常行为?毕竟在他之前,也不排除君王有觊觎天下之心,可是楚庄王也仅仅只是派人去周室“问鼎”而已。从“问鼎”到“举鼎”,可以说秦武王已经超越了语言上的矮子,而做了行动上的巨人!

而选择“举鼎”,其实和他自身的“力士”属性以及秦国的“尚武”风尚密切相关。

遍寻先秦史书记载,虽说天下列国都有关于“力士”的故事,但尤以秦史的记录里,关于“力士”之事不仅密集,而且极为生动。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秦武王虽名嬴荡,却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尤其是孔武有力的男人!

因此秦国的三个大力士,任鄙、乌获以及孟说(贲)三人,都因此当上了秦国的大官。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秦武王本身就是大力士,甚至是秦国大力士之首,自然会对大力士群体青眼相加。

“(武)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秦武王在与孟说在洛邑比试时,或许是因为手滑了一下下,结果砸断了腿,返秦后便一命呜呼了。很多人认为秦武王是真配得上他名字中的“武”,批评他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然,当时其父秦惠文王病重离世,秦国顷刻陷入内忧外患之际,虽有左右丞相樗里疾与甘茂稳定大局,但东方六国眼见嬴驷这头压得诸国穿不过去的老狮王终于死去,安能不找机会合纵攻秦,毕竟这种事列国已经做了无数次,而此刻正是绝佳时机。

而秦武王此时临危受命,他急需向世人证明,秦国在他的带领下并不是人人可欺的绵羊,依旧是如历代先王一样率领的虎狼之国。再加上东出函谷、问鼎中原是他毕生之夙愿,因此在周室、诸国、天下人面前举神圣九鼎,自然就成为实打实的震慑之举!

尽管在位只有三年,但秦武王盟魏、联越、平蜀,拔宜阳,置三川,无不表明其吞吐天下之志以及识才用人知能。秦武王有勇有谋,绝非蛮力匹夫而已。

事实上,在秦武王举鼎身亡之后,后世之人似乎并未接受这“血淋淋”的教训,后辈项羽,更是变“举鼎”为“扛鼎”,将鼎的游戏玩出了新的高度。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很明显,秦人“尚力”的文化传统依旧延续到了汉初,崇信个人武力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项羽,像极了当年的秦武王。但是,和秦武王的天生神力不同,项羽的力量却是自己日积月累举重练出来的。

怎么练?在汉代江苏铜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方画像石,上面就刻画了古人做“练力”的图像。除了沿袭秦武王、楚霸王这种霸气的举鼎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们看到古人为了获得超凡力量而做的各种努力。

图中共有七人,左边两人共搏一虎;第三人则弓步蹲身在拔一颗树木;第四人将一猛兽尸体背着行走;第五人则双手持鼎耳将其举过头顶;第六人怀抱一头幼兽;第七人则在抛弄一支铜瓶。

和猛兽搏斗,历来便是一种训练胆魄和力量的绝佳方式,我们熟知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彰,他“膂力过人,手格猛兽”;拔树,在现在看来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但古人可是将其作为彰显神力的手段,著名者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至于背负猛兽尸体行走,这也是一种增强身力的训练方式,唐代的武举就有“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的硬性考核标准;而怀抱幼兽的做法,则是随着牛犊体重日增而人的气力也随之增强的做法,古代有地名为“抱犊崮”,正是应了这种练力的说法。

所以,也正如我们前文所述,想要获得力量,找些其他方式就行,千万不要去碰“鼎”这种东西,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举鼎”可能永远只是权力者的游戏,其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力量,而且还有野心。当然,无上的荣耀背后同样蕴藏着无穷的危险。

更多文章

  • 后羿与大羿:为何傻傻分不清楚?夷夏之辨情境下儒家的重新包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羿,我们先从文献方面梳理脉络,一个是神话中的羿,其源头是《山海经》,其中主要记述了羿作为天神,获封地域,为民除害的事迹。《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始去恤下地百姓之艰。《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很明显,所谓的“以

  •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之时,很多人却不愿意受封,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曾仕强姜子牙封神

    在《封神演义》之中,对于神仙这个词的理解不不太相同的,因为这里面的神和仙是两种存在,我们在电视之中也多有看到这个情况,姜子牙在帮助姬发消灭了商朝以后,便开始进行封神,这个封神榜还是他的师父元始天尊赏赐下的,姜子牙也是奉他师父的命令进行封神,但是有很多的却不愿意受封,去当什么神?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封神

  • 考古:甲骨文的残忍祭祀,十一种杀人牲法,舌尖上的悲催羌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羌人历史,甲骨文祭祀,青衣羌人的头上会缠白布吗

    甲骨文是商代历史的一个侧影,学者胡厚宣曾经统计过甲骨卜辞中的数据,其中记录活人祭祀的卜辞共有1350片,卜辞多达1992条。而在最为著名的商王武丁在位时期,42年的漫长岁月中,根据卜辞内容推算,差不多每过两天就会用掉一个人用于祭祀,叫做“用羌”。甲骨文中的“羌”像什么?显然像一个顶着硕大羊角的人。也

  • 殷商灭亡的真相竟与西罗马帝国惊人相似,只因为这种金属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殷商灭亡用了多长时间,殷商灭亡真实视频,殷商的灭亡

    其实曹刿的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于先秦时期,在《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此,我们不从营养学对于人体质乃至智力的影响,换个思路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曹刿单单将矛头指向了贵族?阳Sir以为“肉食者鄙”,或许与贵族们经常使用的青铜食器之间不无

  • 山海经:九鼎传说之谜团其二,夏启所铸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纸剪圆鼎和方鼎,山海经的3个预言,圆鼎方鼎手绘图

    (一)三足而方?鼎的名称出现的比较早,在甲骨文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的鼎字,但是这些鼎字看起来却像极了一只小猫,所以如果你看甲骨文的“问鼎天下”的话,极有可能会认作是“问猫天下”,“一言九鼎”就是萌萌的“一言九喵”!实际上在甲骨文中,鼎被当作器物的名称使用的方式并不多,在甲骨文中鼎字大半是用着为制定占卜之

  • 东汉风云:光武驾崩刘庄嗣位,马武平羌振旅还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未几,已是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已六十三岁,还是昧爽视朝,日昃乃罢,暇时辄召入公卿郎将,与谈经义,至夜静方才就寝。皇太子刘庄常伺间隙进言道:“陛下明若禹汤,独不似黄老养性,未免过劳,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自适。”光武帝摇首道:“我乐为此事,并不觉疲劳呢!”话虽如此,究竟年老力衰不堪烦剧,竟于中

  •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的大一统措施,秦始皇大一统包括哪些内容,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也推出大一统政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道路等。秦始皇与大流士的治国理念,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大流士在前、秦始皇在后,于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抄袭了大流士的治国政策。实际上,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

  • 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官位最高的割据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军阀割据,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孙权割据江东

    光和七年(184年),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而已经腐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无奈之下,东汉朝廷允许地方的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国相)自行募兵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很多刺史和太守在黄巾起义后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割据军阀能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太守一级。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成为第一位控制朝廷的割据军阀。当

  • 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用人失误的例子,诸葛亮如何识人用人七种办法,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

    如此高的评价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夸张,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大混乱的背景之下,诸葛亮能够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攻城略地,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不仅如此,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依旧能够力挽狂澜,率领蜀国南征北战。纵使他有这般天纵之才,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除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之外,诸葛亮也有一定责任,正所谓

  •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漠北之战后汉军为什么难有胜仗,漠北大捷,李广歼灭多少匈奴人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