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羿与大羿:为何傻傻分不清楚?夷夏之辨情境下儒家的重新包装!

后羿与大羿:为何傻傻分不清楚?夷夏之辨情境下儒家的重新包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1/14 15:54:49

关于羿,我们先从文献方面梳理脉络,一个是神话中的羿,其源头是《山海经》,其中主要记述了羿作为天神,获封地域,为民除害的事迹。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始去恤下地百姓之艰。《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很明显,所谓的“以扶下国”,表明至高神帝俊和羿原本是生活在天上神国的,这直接表明了羿作为天神的最初身份。也就是说,当时的天神羿下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怪兽凿齿,根本就没有提到要解决天灾(十日并出)的情节。

那么这个我们熟悉的故事,从哪里来?原来,是汉代《淮南子·本经训》,将《山海经》中的故事编得更加绘声绘色。这里面,天神大羿下凡,干得事还真不少,除了解决十日天灾之外,还出手诛杀了六大怪兽,这样一来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关键信息不容忽视,这便是羿的效忠对象早已不是天上神国的帝俊,而是变成了人间的君王帝尧。那么,羿的身份恐怕也正是在此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再看另外一个羿,我们可以叫他历史中的羿,出自于正史《左传·襄公四年》中,说是君王后羿因善射著称,但因荒淫废政,被谗臣寒浞所杀。很明显,这个羿怎么看,不论是原生性、气势上还是艺术性,都无法与神话的羿相提并论,他被彻底地打下了凡人的烙印。

实际上,最初将这两个羿搞混淆的,正是我们熟悉的屈原,他在《天问》中写道: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前面说“羿”降临人间为民除害,明显说的是“天神大羿”,后面说的“羿”射河伯而娶洛嫔,则应该是“又穷后羿”,屈老夫子将两者混为一谈。

从屈原开始,战国先秦时期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后,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弘扬中原文化的思想潮流,最终形成所谓的中原文明中心论的传统。

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尽可能详尽地、美化地叙述中原部族和君王历史,与此相反的,简化、删除乃至贬低排斥周边各部族的历史文化。而这种现象,就特别明显的出现在对于东夷集团的羿身上。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左传·襄公四年》

在禹传、家天下之后,华夏族盟主的地位已然确立,但是东夷族后羿与寒浞居然入主中原,代行夏政,且长达40年之久。这在儒家“夷夏之辨”的正统中原观念下,绝对是大逆不道且难以接受的。“羿浞代夏”也成了儒家心头永远的痛。

所以,在儒家经典之中,我们看到了很明显的人为改动的痕迹:在《左传》中将原本尊贵神圣的“仁羿”,写成了经典的反面角色,甚至后来还将“羿浞代夏”这件事刻意隐藏删除,比如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夏的历史,就早已经不见其踪迹。

这就不难理解,神话中的天神为何变成了历史中的人王,且二者之别有如云泥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之时,很多人却不愿意受封,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曾仕强姜子牙封神

    在《封神演义》之中,对于神仙这个词的理解不不太相同的,因为这里面的神和仙是两种存在,我们在电视之中也多有看到这个情况,姜子牙在帮助姬发消灭了商朝以后,便开始进行封神,这个封神榜还是他的师父元始天尊赏赐下的,姜子牙也是奉他师父的命令进行封神,但是有很多的却不愿意受封,去当什么神?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封神

  • 考古:甲骨文的残忍祭祀,十一种杀人牲法,舌尖上的悲催羌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羌人历史,甲骨文祭祀,青衣羌人的头上会缠白布吗

    甲骨文是商代历史的一个侧影,学者胡厚宣曾经统计过甲骨卜辞中的数据,其中记录活人祭祀的卜辞共有1350片,卜辞多达1992条。而在最为著名的商王武丁在位时期,42年的漫长岁月中,根据卜辞内容推算,差不多每过两天就会用掉一个人用于祭祀,叫做“用羌”。甲骨文中的“羌”像什么?显然像一个顶着硕大羊角的人。也

  • 殷商灭亡的真相竟与西罗马帝国惊人相似,只因为这种金属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殷商灭亡用了多长时间,殷商灭亡真实视频,殷商的灭亡

    其实曹刿的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于先秦时期,在《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此,我们不从营养学对于人体质乃至智力的影响,换个思路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曹刿单单将矛头指向了贵族?阳Sir以为“肉食者鄙”,或许与贵族们经常使用的青铜食器之间不无

  • 山海经:九鼎传说之谜团其二,夏启所铸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纸剪圆鼎和方鼎,山海经的3个预言,圆鼎方鼎手绘图

    (一)三足而方?鼎的名称出现的比较早,在甲骨文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的鼎字,但是这些鼎字看起来却像极了一只小猫,所以如果你看甲骨文的“问鼎天下”的话,极有可能会认作是“问猫天下”,“一言九鼎”就是萌萌的“一言九喵”!实际上在甲骨文中,鼎被当作器物的名称使用的方式并不多,在甲骨文中鼎字大半是用着为制定占卜之

  • 东汉风云:光武驾崩刘庄嗣位,马武平羌振旅还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未几,已是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已六十三岁,还是昧爽视朝,日昃乃罢,暇时辄召入公卿郎将,与谈经义,至夜静方才就寝。皇太子刘庄常伺间隙进言道:“陛下明若禹汤,独不似黄老养性,未免过劳,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游自适。”光武帝摇首道:“我乐为此事,并不觉疲劳呢!”话虽如此,究竟年老力衰不堪烦剧,竟于中

  •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的大一统措施,秦始皇大一统包括哪些内容,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也推出大一统政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道路等。秦始皇与大流士的治国理念,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大流士在前、秦始皇在后,于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抄袭了大流士的治国政策。实际上,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

  • 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官位最高的割据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军阀割据,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孙权割据江东

    光和七年(184年),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而已经腐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无奈之下,东汉朝廷允许地方的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国相)自行募兵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很多刺史和太守在黄巾起义后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割据军阀能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太守一级。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成为第一位控制朝廷的割据军阀。当

  • 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用人失误的例子,诸葛亮如何识人用人七种办法,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

    如此高的评价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夸张,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大混乱的背景之下,诸葛亮能够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攻城略地,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不仅如此,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依旧能够力挽狂澜,率领蜀国南征北战。纵使他有这般天纵之才,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除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之外,诸葛亮也有一定责任,正所谓

  •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漠北之战后汉军为什么难有胜仗,漠北大捷,李广歼灭多少匈奴人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

  • 浅析曹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饮食,曹操为百姓做出的贡献,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曹操虽然在君臣之道上有所跨越,但是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他都堪称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曹操在关注民生的方面,一直以来都走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即便是那个伪善的刘备也比不上,你不相信?往下看。一、曹操起家说起曹操起家的历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能够如数家珍,所以此文不再赘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