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将突袭至前沿后,因接纳军卒谏言,成就功业,比肩廉颇

一代名将突袭至前沿后,因接纳军卒谏言,成就功业,比肩廉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23 更新时间:2024/1/3 11:14:01

一、奉命出征,停驻不前。

当时赵国的名臣蔺相如廉颇、乐乘等人都认为,出兵阏与,路途遥远难行。而且,阏与地形狭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var1]

平原君赵胜则认为,韩国与赵国唇齿相依,如果不出兵相助,秦军灭亡了韩国后,就可能挥军侵赵。那时,赵国就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令赵惠文王一时间难以抉择。当他发现赵奢默然不语时,就征求他的意见。赵奢当即回禀道:“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赵惠文王听赵奢如此言说,知他同意出兵救赵,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作战方案。综合韩国的险境、赵国的切身利益等诸多因素,赵惠文王决定派遣赵奢率军援救赵国。

[var1]

于是,赵奢奉命领兵出征。可是,他离开邯郸三十里后,即安营扎寨,不再前行。而且下达了严格的军令:“有以军事谏者死。”随之,赵奢高卧军营之中,悠哉悠哉,不问军情。

二、示之以弱,迷惑秦军。

赵奢既然同意救援韩国,怎么又停驻不前呢?

原来,胡伤率领秦军攻打韩国阏与的同时,为了预防赵国派军救援,就分拨部分军队,运作到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地区。

[var1]

这样一来,武安的秦军既可与阏与的秦军遥相呼应,又可牵制或者阻击赵军可能的行动。

赵奢知悉这一情况后,认为直面、常规地对抗秦军,难获战果。于是,他决定暂不推进到战争的前沿,而是远离阏与驻扎,示之以弱,然后寻机行动。

为了表明自己的战略决心,凸显军令的严肃性,当军兵向他报告秦军在阏与、武安地区的军事行动时,赵奢以违抗军令的名义,断然将其斩首了。

胡伤听闻赵惠文王派名将赵奢率军救援韩国,就更为小心谨慎地观察着、准备着。当他得知赵奢停驻在距离邯郸的三十里之处,而且斩杀了通报军情的军士时,感到不可思议。

[var1]

于是,不明赵军真实意图的胡伤派使者来到赵军大营,一是刺探军情;二是通告赵奢,秦军即将攻取阏与,如果赵军欲施以援手,就赶快前来。

赵奢在厚待胡伤使者的同时,谦卑地说,因韩国求救于赵国,赵王就派我领军相助,但是我哪有胆量与胡将军交锋。为此,烦请使者代我向胡将军说明情况。

自以为了解了情况的秦军使者回去后,向胡伤汇报了赵奢的态度,以及赵军正在修筑营垒,意在长期驻守,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什么军事行动等情况。

于是,胡伤盲目地认为,赵国惧怕秦国,其他国家也不可能来援助韩国,阏与之地很快就属于秦国了。随之,胡伤就不再把赵奢的援军放在心上,全力以赴地攻打阏与。

三、接纳谏言,大败胡伤。

当胡伤的使者离去三天后,赵奢估摸着他已经回到了秦军,就精选了部分能征惯战的骑兵为前锋,悄悄地向韩国的阏与进军,大部队随后跟进。

[var1]

两天一夜后,赵奢在距离阏与十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正在一心攻打阏与的胡伤,突然发现赵奢来到了韩国,又惊又怒,立即分兵迎击,并亲自统领。

这时,赵奢手下的军士许历,向赵奢谏言道,赵军的突然出现,必然遭到秦军的重兵阻击。为此,请将军积极备战,慎重对待,否则会被秦军击败。

[var1]

接着,许历又说道,兵法上说“得地利者胜”。阏与地区,地势最高之处是其北山,但秦军还没有占领。将军若能抢占此山,就可居高临下,洞察秦军动向;就可以主动临战,打败胡伤。

赵奢听后高兴地接连说道:说得好!说得好!真良策妙计!并立即委许历以重任,率领精兵一万,迅速占据北山。

当胡伤来到两军阵前时,发现赵军驻守在北山上,就组织军兵大力围攻赵军。赵军在许历的指挥下,奋力抗击秦军。一时间,秦军不但进攻乏效,而且伤亡惨重。

正在两军对峙之际,赵奢突然引军出现在了胡伤背后。随之,许历趁势率军从山上冲下来,与赵奢里外夹击秦军。

[var1]

在赵军的夹击之下,秦军瞬间崩溃了,四处亡命。秦军主帅胡伤于乱军之中,坠落马下,差点成了赵军的俘虏。

侥幸存活的秦军,已经无法屯扎,只好西逃而去。攻打阏与的秦军,一看主帅败逃,也撤围而去。随之,阏与之围解了,韩国得救了。

为此,韩釐王感激赵国,赵惠文王封赏赵奢。成为马服君、地位与蔺相如、廉颇均等的赵奢,自然也没忘记帮助自己成就大功的许历,荐其为国尉。

一点思考:

一战下来,韩、赵两国各有所得,赵奢、许历皆有成就,也给世人留下了思考与示。

示之以弱,麻痹对手;占据优势,乘其不备,一举攻破。这既是军事谋略的体现,也昭示出为人处世的技巧。

过于强势,锋芒易露,往往会被嫉恨、防范。如果能自然地显露些不足之处,让别人觉得你也不过如此,也是一个缺这少那的人,就可能实现某些良好的愿望。

主要参考文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公子的这些行径,乏品位损形象,可谓自私、无耻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四公子评价,如何评价春秋战国四公子,历史上真正的战国四公子

    但是,他们的有些作为,却难以与他们的光辉形象挂钩。一、为了一句实话,孟尝君滥杀无辜。孟尝君田文贤能的名声传到秦国后,秦昭襄王就非常想见一见他。当秦昭襄王邀请孟尝君到秦国相见时,孟尝君的宾客们怀疑其居心不良,就极力劝说、阻止孟尝君前往秦国。于是,孟尝君没能成行。公元前299年,为了齐国的利益,齐湣王派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楚汉传奇韩信萧何,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

    在韩信成为谋略家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与萧丞相的相遇,让韩信在刘邦面前大显身手,但也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var1]韩信的能力有了施展的舞台,他的权力也在日益扩大,让他的伯乐有了忌惮之心,对韩信下了黑手,并在韩信死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冷冷的4个字,至今

  • 他是勾践复国的最大功臣,放着大官不当跑去经商,还成了春秋巨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帮助勾践复国的人最后结局,勾践复国后几年死的,勾践几岁才能复国

    很多人都知道范蠡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与谋略非一般人所能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政治家与军事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个非常有经商头脑的商人,是一个大土豪,范蠡也是最早的财神原型人物。可是,在范蠡最初的人生计划里,并没有经商这一说,若不是因为政治上不得志,最后才逼不得已而从了商。

  • 受人蛊惑挑战嬴政,力不能及逃亡他乡。后继有人,终成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秦王嬴政的真实事迹

    成蟜是秦庄襄王子楚从赵国的邯郸返回秦国后生养的小儿子,是秦王嬴政同父异母之弟。不管怎么说,嬴政是嫡子,也是嫡长子,承继王位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兼并六国之前,嬴政的王位也曾受到过挑战。一、作为后援,成蟜率军伐赵。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辅佐国政的相国吕不韦命令蒙骜、张唐率领五万大军攻打赵国。随

  •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等人穿越到三国,他们会选择跟谁打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赵括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吗,纸上谈兵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话说蜀国军师诸葛亮正在全神贯注地“观星”,他掐指一算,喃喃道,“这次时空大乱,蜀国今晚必有怪事发生,望各位将军做好准备。”话音未落,一道冷箭就“嗖”的一声,从诸葛亮的鬓角飞了过去,还顺道射下了他的几根头发。“何人敢伤害我家丞相?看我不把他戳成筛子!”张苞一个箭步,挺着丈八矛,瞪圆虎眼,怒发冲冠。“经

  • 白起被称战神,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会被秦昭襄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为什么被秦昭襄王赐死,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历史上秦国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

    [var1]后来许多人因为如果不是范雎怂恿秦昭襄王,白起可能不会被赐死,而邯郸保卫战也会有另一个结局,秦国统一的时间也可能会提前。那是正处于战乱当中,七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两个国家可能今天是盟友,明天就会变成敌人。如果说秦国是虎,那么赵国就是狼,当时的长平之战就是这两个实力非常强大国家之间的对打,

  •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霸,为何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5霸大结局,春秋九霸,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

    春秋书籍《春秋》、战国书籍《孟子》、东汉书籍《风俗通义》和唐朝书籍《史记索隐》都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春秋书籍《墨子》、战国书籍《荀子》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西汉书籍《四子讲德论》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 神农为何叫“神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竹简故事,炎帝和神农的故事,神农是不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人物

    然而,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出土,深埋地下的古代文献,也在不断地改写认知,战国竹简中的“神农”,就改写了我们的认知,原来神农之神未必是指神灵、天神,而也可能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意思![var1] 神农与炎帝未必是同一个人 神农炎帝是上古之人,但神农、炎帝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谜团。司马迁在《史记

  • 战无不胜的大秦帝国居然在战国的时候也曾被打的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大秦帝国的历史资料,大秦帝国历史真实情况,大秦帝国鼎盛时期

    [var1][var1][var1]

  • 马陵之战,庞涓临死前为何会怒吼“遂成竖子之名”?这六字道出他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陵之战庞涓吸取教训,马陵之战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庞涓哪里人

    [var1]当时距离桂陵之战过了十三年,魏将庞涓正在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之后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率军回援大梁。但魏国的魏武卒骁勇善战,而齐国军队却有怯懦之名,孙膑担心齐军在正面战场不是魏军的对手,就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庞涓感叹齐军怯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