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鸦片战争,猛将为国捐躯,其母看到遗体却滴泪不流:不愧是我儿子

鸦片战争,猛将为国捐躯,其母看到遗体却滴泪不流:不愧是我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1/19 15:55:00

葛云飞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自幼便学习武艺和文化。他自小仰慕岳飞,希望能和岳大帅一样精忠报国,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人民。同时,葛云飞还有个好母亲,他经常给年幼的他讲述忠义之道。因此,葛云飞一向以“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为人生信条。道光三年(1823年),武艺精湛的葛云飞考中了武进士,在浙江沿海一带任职,负责抓捕海盗。

公元1838年,葛云飞被调到定海,担任定海镇的总兵。一年后,葛云飞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回去“丁忧”,为父亲守孝。按照清朝法律,丁忧的期限为三年,葛云飞完全可以不用参加鸦片战争。但当他听说英国人悍然对中国宣战,满腔爱国热情的葛云飞二话不说,立即准备返回前线从军。

临行前,葛云飞向老母辞行,并说:“母亲,孩儿可能不能在您老膝前尽孝了!”他的母亲张老夫人点点头说:“此番为国作战,你应当金革无避,你受国家厚恩,必当以死相报,快走,不用挂念我!”葛云飞含泪磕了几个头,辞别母亲,到前线去了。

公元1841年8月,英国29艘军舰兵临定海,对沿岸炮台进行猛烈轰击。当时葛云飞负责驻守土城,他指挥火炮对英国军舰还以颜色。然而英国火炮射程远,清军的火炮根本够不着,见此情景,葛云飞心急如焚。9月26日,英国人终于登陆了,却多次被葛云飞等人击退。然而英国陆军多达7000人,而定海守军才4000人,定海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同僚王锡朋、郑国鸿已经被英军杀害。

最终,孤立无援的葛云飞只好与包围上来的英军拼死一搏。英军向土城进逼,葛云飞捧抱四千斤炮回击。葛云飞见炮火不起作用,于是亲率200亲兵,与英国人短兵相接。他手持长刀,大吼着冲入敌阵,亲手杀死了好几个英国兵。然而更多的英国兵却围了过来。在敌人的持续攻击下,葛云飞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

面对十多倍与己的敌军,葛云飞将自己的印绶交给亲兵,并叮嘱道:“此乃朝廷信物,不能陷入敌方,请交大营,并请速速发兵进剿,我若死而有知,当化厉鬼协剿夷寇。”又告知同乡亲兵,“是我尽忠之时已到,请代慰老母:节哀保重,转告儿孙:要奋发图强,继我杀敌卫国志向。”随后,葛云飞又一次冲入敌阵,一刀砍倒了一个叫安突德的上尉,并缴获了他手持的旗帜。

由于用力过猛,葛云飞的长刀竟然断了。于是他挥舞着佩刀,继续向敌军杀去,然而一颗突如其来的子弹击穿了他的左眼。还没等他歇口气,一个英国兵对他猛砍一刀,几乎将他的右脸全部劈了下来。此时的葛云飞只能凭意志作战,他全身受伤40多处,最终被一门小口径炮弹击穿了胸口,当场牺牲。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牺牲后,定海终于被英军占领。

战后,英国人满怀敬意地收敛了葛云飞的尸体,他们在战报中写道:“正在沿着长堤退却的中国人赶紧集合在他们的勇敢的葛将军的领导下,作了一次很体面的抵抗。他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随后,葛云飞的遗体被移交给了清朝,并被运送回乡。看着葛云飞惨不忍睹的尸体,家乡父老皆痛哭流涕,然而他的母亲却强忍悲痛,一滴眼泪也不流,她颤抖着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

著名学者阎受鹏曾说:古往今来,每一个王朝将要崩溃时,都会在人们眼前亮出葛云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就如宋朝的文天祥、岳飞,明末的史可法。正是有这些英烈在,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葛云飞,定海人民专门建造了三忠祠,让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英雄,永远保护中国的海疆。

更多文章

  • 此人是太平天国第一完人,被割千刀,一声不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天国死得最惨一位,太平 天国 杨童舒,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天国第一人

    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后转战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并于1863年5月进入四川境地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打算在四川自立一国。但由于河水陡涨等原因,石达开部被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围困于此,苦战月余而不得突围,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于1863年6月25日在成都科甲巷

  • 东林党的领袖高攀龙,为何遭到魏忠贤赶尽杀绝,最后效仿屈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攀龙照片,韦曲高攀龙个人简历,高攀龙家训全文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注定一生要与苦难和悲剧同在。儒家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理想让代代士人为之神往,以期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地。无数士人抱着天下关怀的热情,渴望能够通经致用、致君泽民。正如清代大思想家颜元所说:“天下事皆吾儒分内事,吾儒不为,又谁为之?”是啊,“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

  • 战国时期,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期楚国疆域,战国时期有修长城吗,战国时期修长城

    [var1]秦,汉,一直到明对战国北方长城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文化,长城本身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其实最早修筑长城的可能并不是北方的国家,春秋时期的楚国早在齐桓公时期就在今河南南阳一带修建了绵延的城墙和城塞,也被叫做方城,方城的实质就是楚国

  • 屈原之前古人是否有清明节?清明节真正的来历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屈原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是纪念屈原么,屈原去世之前有清明节嘛

    [var1]在这小编要像某些国家说道说道,沿用归沿用,你总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说成是你的吧!像韩国说端午节是他们国家的文化节日。其实是错误的![var1]那么问题来了,韩国人到底知不知道端午节都该干些什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这里面是有寓意得,有一种说法说是为了

  •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不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来更换廉颇就不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括长平之战后廉颇哪去了,赵国将廉颇换成赵括的英文,长平之战中真正的赵括

    《史记·秦本纪》记录“长平之战”: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史记·秦本纪》记录的简洁,只是说四十七年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秦大将武安君百起在长平打败了赵国,杀了赵军40多万人。《史记·白起王翦

  •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1、“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的含义这里要纠正题主的说法,这句话不是孔子所说,而是比孔子更早一百来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郭偃所说,郭偃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改革,后人将其变法精华称为“郭偃之法”。“郭偃之法”中就有这句原文“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

  • 徐福东渡找到了长生药,为何却不回秦国?原来长生药人人都吃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徐福的长生经,历史上的徐福真的找到了长生药吗,徐福为什么出海寻长生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企图让自己的阳寿能和开创的宏图霸业一样长,而这就要靠长生不老之药来实现。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这类故事里的典型案例。[var1]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就是徐福,他受命找寻长生药的故事在中国和日本都广为流传。徐福原本的身份是战国时期的方士,类似于如今的算命道士。因此,能言会道的

  • 世人皆知廉颇负荆请罪,却鲜有人知长平之战后,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负荆请罪”的故事可谓是非常经典,以至于被收入了我们国家的教材之中。在这篇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敢爱敢恨且知错能改的廉颇形象,也将这位战国重臣优良的品格牢牢地刻在了后世读者们的心中。而这篇故事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希望了解这故事的后续。在负荆请罪之后,以骁勇善战,品性优良而在历史上留下“战神”之名

  • 重耳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重耳简介,春秋5霸大结局,重耳老婆

    重耳一看不好,就带着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人开始流亡,饱受颠沛之苦,最后来到齐国。[var1]齐桓公对他很好,不但给了他华丽的观邸,骏马二十匹,还把公主齐姜嫁给了他做妻子。重耳乐坏了,十二年前出来,现在已经五十五岁,终于有了安逸的环境,天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什么雄心壮志救万民于水火,都忘了

  • 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合纵”抗秦行动,失败于秦军偷袭计划的泄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合纵抗秦是谁提出的,历史上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六国合纵抗秦电视剧

    一、正欲抗秦,燕国突然进犯。当秦王得知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安釐王相继去世时,就派蒙骜率大军伐魏,接连攻取了酸枣等多座城池。赵悼襄王闻知后,深感不安,就与众朝臣商议抵御强秦之术。老将庞煖认为,应恢复以前的“合纵”抗秦之策。[var1]就在这时,北部边关守将派人奏报,燕国为洗雪前期的栗腹(燕国的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