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到底是谁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57 更新时间:2023/12/18 5:39:39

对于姜维诸葛亮的评价是: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姜维可以掌军,但由于属于降将,根基太浅。来到蜀汉阵营时间太短,根基太浅。适宜当管控政治方面,不能服众,而绝不是《三国演义》演义的那样里直接顺位接班。而诸葛亮死后,蒋琬为大将军,费祎为大司马。即便是在费祎被刺杀以后,姜维继任担任大将军,但陈祗为镇军大将军与姜维相互制衡。姜维始终没有进入蜀汉核心阶层,但姜维始终以诸葛亮接班人自诩倒是不假。

而头一个自诩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就是魏延。而诸葛亮死的时候蒋琬、费祎、杨仪才是重心,而钦定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魏延自然不服,一个长史(文官)如何统帅三军,魏延至少自认为在蜀汉他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人,是诸葛亮之下,万人之上,自己无论是从地位,能力各个方面都是诸葛亮的当然继承人,取诸葛亮之位而代之是必然的选择。但诸葛亮在死后,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看好他,何况魏延为人自傲,满朝文武没有看上魏延的,有点刺头的意思,向来死看不上杨仪,掐半拉眼角都瞧不上杨仪,而且魏延始始至终相信自己攻击杨仪的政治正确。既然诸葛亮不给,那就强行夺权必。结果却是身首异处。而魏延的职务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假节。魏延没有造反,他的死属于政治幼稚。归根结底,魏延只是因为看杨仪不爽。

杨仪是第二自诩为诸葛亮接班人的,他比魏延政治更幼稚。魏延那就句话说得不错,一个小小长史(文官)如何调动三军。杨仪不过是奉命带领部队后撤,而不是统帅三军。诸葛亮死后,一定程度上是杨仪“逼反”魏延。待魏延死后,杨仪见自己的官职没有升迁,不由得抱怨,我一要带三军投靠北魏如何?杨仪自以年宦在琬前,虽同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更处琬下,殊怨望,谓费祎曰:“公亡际,【吾当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当时杨仪是中军师,费祎低于杨仪是后军师)这简直是作死,不是政治幼稚,而是没有政治头脑。如果说魏延是个性矜高,看不起人,那杨仪就是个性狭隘,容不得人。但杨仪能够让诸葛亮长期引为相府主要的属官,才干也不可谓不出众。错就错在管不住自己的嘴,杨仪的性格缺失,野心导致其败亡。四个字,咎由自取。

蒋琬和费祎是诸葛亮公然的接班人。而二人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嘱托。蒋琬是诸葛武侯精心朋培养的接班人、一手提拔的嫡系。他是诸葛亮法定第一接班人。诸葛亮死后,蒋琬为尚书令。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费祎最初为后军师,蒋琬死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三国志》著者陈寿评道:“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可以说,蜀汉之所以政治稳定,和蒋琬和费祎的能力分不开的。而二人死后。就和诸葛亮不讲话一样,蜀汉就难以维系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清军战力如何?东亚大陆所向无敌,唯独奈何不了这个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时期清军,清军乾隆时期部队组成,乾隆时期八旗兵战斗力

    本文通过分析乾隆年间的几场著名的外战,试图判断出清军与当时东亚范围的一流外军相比,战斗力究竟如何? 一、清缅战争•蛮结之战 先来看看清缅战争。首先要强调的是,18世纪中期的缅甸贡榜王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此时的贡榜王朝扩张性十足,堪称不折不扣的地区小霸,搅得四邻不得安宁:西北方向,灭掉印度东部

  • 浅析名满天下的清朝睿智皇太后孝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庄皇太后的一生经历,孝庄皇太后功过,孝庄是如何当上皇后和皇太后的

    布木布泰在满语里的意思是天降贵人,孝庄皇太后一生确实都在辅佐大清王朝安稳。作为祖母,她扶持康熙步履薄冰,铲除鳌拜以后康熙亲政,孝庄却没有丝毫松懈,一生都在为大清奔波。一个进入后宫核心的女人,一生经历了四代皇帝。这在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史中都是第一人,她培育出康熙这样一个优秀的皇帝,且不贪恋权力,这样一

  • 和珅自尽前,打开乾隆赏赐的“保命诏书”,上面写着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临死前说了七个字,和珅临死前想起了乾隆的保命诏书,和珅临死之前的遗诏

    这位贪官因为极为喜欢《红楼梦》这本小说,从而让它得以继续流传至今,他还专门派人去找寻《红楼梦》的后续。这位贪官就是中国第一贪和珅,他所拥有的资产超过100亿,奇玩琳琅满目堆满仓库。民间流传过一句话,和珅倒嘉庆饱,可见和珅的贪污腐败已经深入人心。当然乾隆帝时期的和珅可以说是个大红人,乾隆还给他留了一个

  • 铁面巡抚:不惧风险,不畏权贵,康熙视之为百官楷模。不是于成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成龙广西巡抚,康熙夸于成龙不畏强权,康熙提拔的四个青年才俊

    格尔古德为官清正廉明、勤政爱民,而且敢于动真碰硬,不惧达官贵人;生活上衣食简朴,不求奢华,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职任直隶巡抚时的作为更令人赞赏。一、不惧风险,敢于揭露社会现实。康熙二十一年,因才能卓越、业绩突出,格尔古德被朝廷任命为直隶巡抚。上任之前,康熙谆谆告诫他:“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

  • 嘉奖在乾隆死后,立即抄了和珅的家,赐死了和珅全家,为何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死后和珅下场,和珅是乾隆皇帝赐死的吗,和珅表妹被杀和珅生气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呢?肯定是乾隆能够看到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矛盾,或者能看到嘉庆眼里对和珅的恨意与杀意。可是嘉庆却没有看到乾隆皇帝的用意的深远,他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皇位的威胁。直到15年后,嘉庆15年,史官在记录和珅过往,把和珅黑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嘉庆才想起当年乾隆的嘱时,大喝一声:和

  • 查抄和珅家没找到1分钱,嘉庆说了2个字,2天竟拉出几十车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嘉庆皇帝查抄和珅的银子,查抄和珅过程

    这多少有些冤枉嘉庆了,他接手时的大清国,早已不似从前一般繁华。当时社会矛盾激发,官场上下更是贪污腐败成风。当时对百姓们的赋税又日益加重,各地更是频频爆发农民起义。一、和珅终被治罪嘉庆帝也不想自己未来掌管的大清帝国,继续按照颓势衰败下去。为了开脱乾隆帝的责任,也为了整治朝廷,嘉庆帝先拿替罪羊和珅开了刀

  • 她是民国名媛,28岁嫁80岁老外生下一子,守寡55年后透露婚姻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那些有文化的才子,同时家境出身颇佳的,世人都称其为"名士",这些人大多才华横溢,同时对于国家影响更是颇大。名士多用于形容男子,那家境显赫,满身才华的女子该怎么称呼呢?到了近代,尤其是民国,人们都称其为"名媛"。而名媛追根究底还是得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毕竟有了显赫的家世,你

  • 两次上书,一次差点被杀,一次直接被流放,嘉庆为何厌恶他说真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庆二次被杀,嘉庆杀了哪些大臣,嘉庆一共杀死过几位大臣

    撰文:乔西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公元1799年的一天,嘉庆帝在看完一本奏折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快,一道旨意从中央下达:有关部门须尽快将时任翰林院编修洪亮吉缉拿归案,并严加审问。军机处和刑部的官员不敢怠慢,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对洪亮吉的逮捕、审讯和宣判,并将最终结果呈皇帝御览。皇帝翻

  • 嘉庆扳倒和珅后,列举20项罪名,其中第一项罪状是和一件东西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庆皇帝处死和珅15年后为何后悔,嘉庆皇帝对和珅的处置,嘉庆给和珅所列的20条大罪

    文/文史纪事对于和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清朝乃至整个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关于和珅的事情能说的可太多了。而对于和珅最后的结局,不少人因为看过历史书籍以及影视剧而不会感到惊讶,但是在当时,和珅本人以及朝中大多数的官员都对这个结局始料未及,当嘉庆帝下达的谕旨一出,所有人都是晴天霹雳。当父皇乾隆还尚在人世

  •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持家教子应注意十件事,六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持家教子感悟,曾国藩教子经典语录十六个字,曾国藩教子书txt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27岁的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军,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倡议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