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职场记:你成功了,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手段有多卑劣
2011版《三国演义》曹操
如果曹操是职场中的一名员工,那么他身上一定有着异于常人的闪光点。即使《三国演义》中把曹操写得令世人所唾弃,但是不影响我对曹操这个人的敬佩之情。成大事者也,不仅需要有刘备的仁义礼智之心,更得有曹操的魄力以及任人唯贤的胸襟。
披羊皮,行老虎之威:在自己个人能力不够时,不足以撼动对方时,要学会借领导外之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借皇帝之名的策略,就是曹操走向成功之路最明智的做法,也是此人高情商之处的所在。但是这句话其实原话并非如此,可能是三国演义小说为了人物形象的需要,所以冠以了这个有着浓厚贬义情感色彩的词汇。此话原出处是毛玠提出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如果我是曹操,我即使内心想的是挟天子,但是我对外宣称一定是毛玠的话。一则,是为了凸显对领导的尊重(确实曹操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把领导伺候的非常好,一切流程都遵照汉朝皇帝的礼仪),二则是为了后续领导对自己所行之事所有忌惮,但是受制于“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得不表示允许和赞同。这就是高明的披着羊皮的老虎,外表是领导的高大上亲民形象,但是对外实行的最是虎狼的强制手段。
三国职场记:你成功了,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手段有多卑劣
2011版《三国演义》曹操
外圆内方,适者生存:曹操之情商高明之处体现得非常之明显,为这个人物角色塑造了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职场上那些活得如鱼得水的影子。
曹操的方正体现在:1、任人唯贤:这是曹操成就天下大业的奠基者,他的用人策略颠覆我们常规的用人准则“先德后才”,而是唯才第一。什么意思?也就是曹操这个人对一个人的品德并不看重,如果他的才能非常凸显,即使这个德行不够,他也依然会加以重用。比如非常有争议性的吕布,被曹操征服后,曹操原是想用吕布,可是被刘备一席话后才决定放弃。促使他放弃的原因不是吕布的背信弃义,而是他跟谁的几任领导都被他害死,这是一向多疑的曹操非常害怕的。正是因为有这种特质,所以天下之能人贤士,无不主动来投靠曹操。曹操的团队里,能人贤士是最多的,比如非常有名的有荀彧、郭嘉、程昱等,这些都是曹操团队,大胜孙刘团队的核心武器。
三国职场记:你成功了,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手段有多卑劣
《三国演义》曹操
2、事必躬亲,不拘小节:曹操对人能人贤士都是非常的谦恭的,比如卑躬屈膝给下属系鞋带的细节,许褚、张昭、关羽等辈都享受过。而还有一个细节也是给人非常的深刻,就是听到人才时兴奋的赤脚相迎,比如官渡之战时,正值战况胶着,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靠。为人领导者,不拘小节,甘愿放下领导者的身份,会让下属受宠若惊,更生敬畏之心。
曹操的圆滑之处体现在:不按套路出牌,善于用疑兵之计。逢人说好话,先取得自己想要,掌握控制权后,再来与对方来谈判。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所谓“曹丞相,知错,改错,不认错”,就是对曹操这个人内心极其精准的描写。
三国职场记:你成功了,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手段有多卑劣
《三国演义》荀彧
勇猛果敢,足智多疑:曹操因为早年跟随董卓之时就是担任将军,带兵打仗,所以天性里有着将军的勇猛和果敢。但为人处世圆滑,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高情商。正因为多疑,凡事对问题都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以求万全之策。
多疑,可以培养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职场中很多问题,看似表面上的执行不到位,其实背后都是人的利息关系链相冲突。凡事多问一句,必会让自己的工作推进更顺畅,不至于错误理解了领导表层的意思,而不知深层次的本义所在。多疑,可以培养我们凡事不要轻易的下决定。正所谓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好运不可能永远降临在自己身上。吃一堑长一智,在面对任何喜从天降的好事,都要学会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