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要除掉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萧何为何要能逃过一劫?

刘邦为什么要除掉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萧何为何要能逃过一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69 更新时间:2024/1/2 7:40:55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呢?那些可都是为他曾经冒死打江山的兄弟啊,为什么他能狠下心来呢?很多人也大概知道刘邦啥功臣的原因,但是详细的地方你们知道吗?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吧。

首先呢,就要从刘邦的出身说起。刘邦是在农民家里面出生的,年少的时候有个好朋友叫卢绾,他们是同年的同一天出生的,他们两家的关系也特别好。刘邦长得很奇怪,他的额头是高高鼓起来的,但是双鬓的头发和两边的胡须长得特别好看,更为奇怪的是,他的左腿竟然有72颗黑痣。刘邦幼时心肠特别好,性格外向,在平常时候也不注意一些小节。因为他家里面是种田的,等他长大一点的时候,他每天在家里待着,也不下田地干活,经常被他父亲骂,说他不如他的兄长。当时,那里的人都说刘邦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整天好吃懒做,不会干活,也不出去赚钱,只会呆在家里面,但是,刘邦还是自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管他们怎么说。

后来慢慢长大了,刘邦因为豪爽的性格,在当地也是聚集了一帮朋友,刘邦在朋友的举荐下,还做过一次亭长。有一次,他出门正好看到秦始皇的车队从他面前经过,平头老百姓出身的他哪见过这个阵仗,他特别羡慕秦始皇坐的轿子,并且感叹,有作为的人就因该是这样的,并吹嘘着以后自己也要功成名就。只不过他的这些话被旁边的人当成乐呵看了,并无人当真,也是,差距太大了。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刘邦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要成功的志愿,他对成功是非常渴望的。

有一天,因为他是亭长,所以派遣他押着囚犯去往骊山,这些囚犯有的在路上就逃跑了,刘邦觉得等到了地方,应该就没有人了,所以在半路开始喝酒,然后让这些囚犯在晚上逃跑,但是还有几个人没有走。当他们抄近路过沼泽地的时候,就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结果前面有一条大蛇,他们都不敢走了,刘邦听了之后,就拿剑把蛇砍死了,因为喝多了,就躺下睡觉了。有一个人,上前去看了那条大蛇,结果看到一个老太婆在那哭,那个人就问老太婆为什么哭,她说:“我的儿子变成一条白蛇在这里,如今却被他给杀掉了,让我如何是好啊”。等刘邦醒了,这些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之后反而很开心,手下人看到之后,越来越怕他了。从这个小故事上也可以看出,刘邦他是一个胆大,并且思维方式异于常人的人。

从历史上看,为皇帝打下江山的有很多,他们最后都成为了每个朝代的开国元勋,但是,兵家有一条大忌,就是功高震主,因为这些开国元勋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做什么是都可以胆大妄为,皇帝也哪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每一个武将带兵为皇帝打江山,这些士兵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这些大将的,所以皇帝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大臣,皇帝只能慢慢的剥夺他们的权力,削弱他们的势力,再找机会杀了他们。

刘邦就是这样的,在当皇帝之前,都称为自己打江山的大将们为兄弟,最后当了皇帝,就什么都忘了,就开始打压这些大臣。刚当皇帝的时候,因为这些大将们功劳都很大,所以都给他们封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后悔了,因为这些人对他的威胁太大了,他就开始削弱这些实力。刘邦的功臣想必大家都应该熟知吧,他们都是韩信陈平英布张良樊哙等等。

西汉刚建立的时候,国家的势力发展并不是特别的稳定,刘邦虽然是个皇帝,但是,兵权还是掌握在那些王爷的手中,所以他很怕,如果自己哪天做的不对,这些王爷就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自己的帝位也就不保了。所以,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和权力,就开始打压这些王爷。但是有些人很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认为他是卸磨杀驴,大臣竟然能冒死帮他打下江山,肯定不会再反他的。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国家是自己的,但是权力却掌握在别人手中,谁都会不放心,有戒备之心的,所以这样做,也是有情可原的。

当时刘邦的丞相是萧何,虽然他那个时候已经收回了那些大臣的一部分权力,但是,即便是这样,刘邦还是不放心,要知道萧何在刘邦手下的功劳可是很大的,功劳大就意味着威望大,有威望的只有他刘邦自己就好了,刘邦不需要其他人有威望!这也就是刘邦为什么要除掉自己开国功臣的原因。

但是萧何最后却没有被刘邦杀害,因为萧何明白功高盖主的道理。在刘邦设计杀害韩信的时候,其实是萧何在旁出谋划策的。相对于韩信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萧何可是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的。韩信的下场萧何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不做出什么表态的话,最终下场也是如此。

于是他就想刘邦请命,称自己老迈昏花,想回家过上清淡日子。刘邦一听,这样就很高兴啊,于是赏赐了他很多钱还有封地,并给他疯了一个当地的官职,让他颐养天年。回去后的萧何兢兢业业,经常拿出自己的钱财给百姓们;并且发展耕作,经常给朝廷运送一些粮草,生怕那个地方做得不好,留下刘邦整治自己的把柄。

在萧何回家之后,刘邦多次询问过萧何的情况,旁人回答道,萧何在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们爱戴,刘邦每次听后都是沉默不语。

萧何在当地积德行善,抚恤百姓,自己正洋洋得意时,遇到朝堂中的朋友相见。这个朋友向萧何说:你马上就要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了!萧何听后大惊,连忙询问来由。来人称道:陛下经常询问你的事情,得知你体恤百姓,深得民心。但是陛下听后脸色并不太好。你自己想想吧!

萧何恍然大悟,刘邦疑心重,并且如今天下未定,刘邦经常出战,如若自己有反心,并且自己在百姓心中非常有地位,如果自己揭竿而起,势必会给刘邦造成很大的麻烦,刘邦怎么能允许有这个隐患?想明白之后的萧何大骂自己糊涂,立刻一改常态,搜刮民脂民膏,压榨百姓,并且放任手下为恶,百姓们苦不堪言。

最终,百姓们的意见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反而异常高兴。但是不能对不起百姓,因此就将萧何召进宫中,训斥了一番,并且在监牢里关押了一段时间才放出去。不过这样,萧何算是保住了性命了。

从萧何的事情上,我们不难分析出刘邦的思维方式与处事原则,萧何是个识时务的人,因此他的做法打消了刘邦的杀心,但是其他大臣就想不到这一点了,因此都被除掉了。

以上就是刘邦为什么杀功臣的原因了,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也是无奈之举,面对后人对他不好的评价,为了自己的天下,他只能这样做,所以说,皇帝都是很自私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晚年却将功绩全盘否定,结果为西汉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此之后,西汉就对匈奴开启了屈辱的和亲方式,可即便如此,西汉依旧频繁遭受匈奴的骚扰,百姓苦不堪言。这一情况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发生扭转。汉武帝刘彻在位55年,与匈奴爆发了数不尽的战斗,更是三次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为此,汉武帝将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国库消耗一空,不得已之下更是增加百姓赋税,或者采用各种方法敛

  • 曹操制一奇葩军法,从此攻无不克,刘备却笑道:我称帝的机会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曹操谁厉害,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是哪一集,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

    在为政方面,曹操恢复生产,确立了屯田制,让流离失所的百姓回到家乡,人口和财富得到迅速恢复。曹操虽然功劳很大,但罪过也同样突出。他为了尽早结束了乱世,采用了许多偏激的手段,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在战争中,曹操特别喜欢屠城,曾在徐州等地犯下了滔天大罪。从史料中看,曹操屠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相当具有目的性

  • 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能养活军队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曹操,居然会带着自己的士兵前去盗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虽然现在我们来反观三国时期的历史,能够看到诸多的历史痕迹,可是在当时历史发生的时候,所带来的灾难也是比较大的。对于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大多数人都是能够想象得到,早期的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冷兵器作战,所以大多数

  • 真正的刘邦从来没有杀害过功臣,这些所谓的功臣原来并不承认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临死前给刘邦儿子的话,刘邦有哪些黑历史,刘邦后代评价刘邦

    刘邦这个人说实话真的很不错,流氓是流氓了一些,但是你知道他在位的时候杀了多少忠臣吗?其实并没有杀,我们首先要明白异姓王是怎么来的,那些所谓的大杀异姓王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那些异姓王先有的谋反的行为,然后才被杀死的,项羽死后,在当时的情况下,刘邦虽然君临天下,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解决,那就是从西周以来就一

  •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维诸葛亮阵容,姜维和诸葛亮的关系,三国演义诸葛亮姜维

    对于姜维,诸葛亮的评价是: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姜维可以掌军,但由于属于降将,根基太浅。来到蜀汉阵营时间太短,根基太浅。适宜当管控政治方面,不能服众,而绝不是《三国

  • 乾隆时期清军战力如何?东亚大陆所向无敌,唯独奈何不了这个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时期清军,清军乾隆时期部队组成,乾隆时期八旗兵战斗力

    本文通过分析乾隆年间的几场著名的外战,试图判断出清军与当时东亚范围的一流外军相比,战斗力究竟如何? 一、清缅战争•蛮结之战 先来看看清缅战争。首先要强调的是,18世纪中期的缅甸贡榜王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此时的贡榜王朝扩张性十足,堪称不折不扣的地区小霸,搅得四邻不得安宁:西北方向,灭掉印度东部

  • 浅析名满天下的清朝睿智皇太后孝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庄皇太后的一生经历,孝庄皇太后功过,孝庄是如何当上皇后和皇太后的

    布木布泰在满语里的意思是天降贵人,孝庄皇太后一生确实都在辅佐大清王朝安稳。作为祖母,她扶持康熙步履薄冰,铲除鳌拜以后康熙亲政,孝庄却没有丝毫松懈,一生都在为大清奔波。一个进入后宫核心的女人,一生经历了四代皇帝。这在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史中都是第一人,她培育出康熙这样一个优秀的皇帝,且不贪恋权力,这样一

  • 和珅自尽前,打开乾隆赏赐的“保命诏书”,上面写着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临死前说了七个字,和珅临死前想起了乾隆的保命诏书,和珅临死之前的遗诏

    这位贪官因为极为喜欢《红楼梦》这本小说,从而让它得以继续流传至今,他还专门派人去找寻《红楼梦》的后续。这位贪官就是中国第一贪和珅,他所拥有的资产超过100亿,奇玩琳琅满目堆满仓库。民间流传过一句话,和珅倒嘉庆饱,可见和珅的贪污腐败已经深入人心。当然乾隆帝时期的和珅可以说是个大红人,乾隆还给他留了一个

  • 铁面巡抚:不惧风险,不畏权贵,康熙视之为百官楷模。不是于成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成龙广西巡抚,康熙夸于成龙不畏强权,康熙提拔的四个青年才俊

    格尔古德为官清正廉明、勤政爱民,而且敢于动真碰硬,不惧达官贵人;生活上衣食简朴,不求奢华,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职任直隶巡抚时的作为更令人赞赏。一、不惧风险,敢于揭露社会现实。康熙二十一年,因才能卓越、业绩突出,格尔古德被朝廷任命为直隶巡抚。上任之前,康熙谆谆告诫他:“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

  • 嘉奖在乾隆死后,立即抄了和珅的家,赐死了和珅全家,为何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死后和珅下场,和珅是乾隆皇帝赐死的吗,和珅表妹被杀和珅生气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呢?肯定是乾隆能够看到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矛盾,或者能看到嘉庆眼里对和珅的恨意与杀意。可是嘉庆却没有看到乾隆皇帝的用意的深远,他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皇位的威胁。直到15年后,嘉庆15年,史官在记录和珅过往,把和珅黑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嘉庆才想起当年乾隆的嘱时,大喝一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