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仙李白被谁气的要“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诗仙李白被谁气的要“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1/15 11:46:37

李白的诗好到什么地步呢?历来都称“李杜文章万口传”。所谓“李杜文章万口传”,就是说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齐名的,才华不相上下。而诗圣杜甫对李白也是备加敬重和赞扬的。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是这样称赞李白的: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可以说,老杜对李白的诗、李白的才化简直是赞不绝口,而《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每一句,都洋溢着杜甫对李白的无上美誉。有了杜甫这么高的评价,后人对李白的诗和李白的才华,更是推崇之至,现代人也不例外。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首《忆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不光中先生的诗,虽然没法跟李白的诗相提并论,但毕竟他是现代诗人中比较杰出的代表,他如此赞扬李白,可见,从古至今的文人雅士们,没有哪一个不认为李白的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法替代的。

但是,如此才高八斗的李白,竟然也有写不出诗的时候。

话说这一年,刚过而立之看的李白来到了武汉。到了武汉,必须要去游览黄鹤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至今仍然是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李白当然不是一个人去的,肯定是几个朋友一起去的。到了之后,见如此美景,当然要诗兴大发,朋友们也是一再起哄,让李白做诗一首。

写就写呗,李白当时也想,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便叫随从准备笔墨纸砚。李白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习惯性地抬头酝酿,突然,他看到壁上有人早提了一首诗在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完大吃一惊,这是谁写的?一看落款,竟然是诗人崔颢写的。

崔颢是谁?他与李白是同一时代的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而他提的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李白当时就觉得,这是老崔在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脱口而出的作品。这首诗写的太好的,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有一泻千里之势。

李白反复咏诵老崔的这首诗,不禁连连摇头叹息,突然,他把手中的笔搁下了,生气地脱口而出四句打油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朋友们都围过来问李白因何生气,李白说,老崔的诗写的太好了,他李白如作不出比崔颢更好的诗,岂不让人见笑?所以不能写,写了也会让人笑话。

后有好事者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了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的搁笔亭。

此后,李白对这事耽耽于怀,常思量如此能够超越老崔的作品,但是想了好几年,也没有办法弄出超越老崔的句子。

但他又不甘心。后来,李白登南京凤凰台,感到黄鹤楼与凤凰台颇为相似,便模仿崔颢的原韵作了一篇《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认真品读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不难看出,这首诗无论从立意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都似乎有步崔颢后尘的嫌疑。在这首诗中,李白延续了崔颢诗里对历史的感慨,尤其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诗,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感慨。虽然是模仿,虽然也是登临怀古之作的意境,但是仍然没有超出老崔的那首《黄鹤楼》。

什么原因呢?老湿认为,诗歌的妙处就在于能不能喷涌而出,恰恰就是喷涌而出,才能成就诗歌的美与妙。崔颢的诗恰恰就是瞬间的“偶悟”而喷涌而出的,而李白呢,则是想了好几年,这就不免会打折扣。

但是,不容置疑,李白的这首诗也是上等佳作,诗中,除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之外,也融入了李白本人的人生抱负和期待。诗歌的最后两句中,李白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就主要表现了知识分子期待有所作为,但是理想抱负却难以施展的痛苦和纠结。

据说,李白写完之后,似乎长舒一口气,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头要和崔颢《黄鹤楼》诗一比高下的夙愿似乎得以偿还。

其实,李白不知道,崔颢写的这首诗的写法也不是原创,初唐的诗人沈佺期早有原韵蓝本在前,什么诗呢?就是《龙池篇(唐享龙池乐章第三章)》:“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不过,对李白如此较劲的精神,王老湿还是极为佩服的。最后,王老湿还想对读者朋友们说一句,不要没看完文章就张口爆粗,比如,王老湿上一篇写红楼的文章,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你不同意,可以商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吗,何况对《红楼梦》的解读和理解呢?

更多文章

  • 专家发掘安禄山墓,发现一盘英文磁带,对盗墓贼的做法佩服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曲阳田庄大墓是在2011年发现,并且在2012年发掘完毕,但是因为早期的时候墓葬遭到了损毁,所以碑文这些东西全部丢失了,但是根据墓中的壁画,还有残留的文物,许多专家坚定地认为,这就是安禄山墓。这座大墓如同迷宫,有十个耳室,一个巨大的主墓室,而且是穹顶的结构,这座古墓的规格已经超越了清朝慈禧的陵墓,人

  • 李渊是个好爸爸、好老板,可惜简历被野心家儿子改得面目全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简历,李渊逼迫杨侑禅位,李渊临死遗言全集

    李渊才是太原起兵的首席设计师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后来继任帝位的李世民都被塑造成起兵反隋的头号功臣,而李渊只是一个陪衬的角色,对太原起兵一事多次予以推脱、阻挠。似乎他只是因为内逼外迫、无可奈何才跟着李世民一起造反。事实果真如此吗?不能排除是李世民继位之后为美化自己形象而在史书中对其父功劳予以贬

  • 他是唐初最有才的人,李世民一天见不到他就想他,不是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和魏征对比照片,李世民和魏征的小故事,魏征李世民的典故

    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能像他那样,让李世民一天见不到他就想他。此人就是马周。马周最早是中郎将常何家的一个门客,地位不高,也就是混吃混唱的那种。他是怎么被李世民发现的呢?那是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这可把常何难住了。他是个武将啊,哪里全写文章

  • 一座隋朝千年古墓,出土玻璃瓶香水,棺上刻这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古代四大古墓,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墓,隋朝十大古墓

    “穿越”这个似玄幻又与科学相关的问题,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试想如果能穿越回古代,那该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泡古代的美女,随便拿回一件东西到现代都成了古董。许多人看来“穿越”只是一种想象,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并非如此,在我国就有许多被怀疑是“穿越”的事件,尤其是在出土的千年古墓中,有很多疑似穿越的东

  • 古代大臣上朝:唐朝坐着、宋朝站着、明清下跪,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皇帝下跪称臣,唐朝不下跪吗,宋朝官员要下跪吗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是这发展着就越来越倒退了吗?其实这也是从整体的生活水平以及思想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在每个朝代中,对官吏来上朝也是有规定的。比如在唐朝,那只有五品以上的,才能来上朝,上朝的位置,也是官越大的,离皇帝也会越近,而得到了明朝,是不管什么级别的都要来上朝的。而到了清朝时,京官四品以上都要

  • 鲁迅原准备写杨贵妃,为何去了西安一趟连叹三声弃笔不写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事,从郁达夫在1926年第1卷第2期的《创造月刊》上发表过一篇短文中就可以看出,的确不假。文章的题目叫《鲁迅设想的〈杨贵妃〉腹案》。原文是这样的:“朋友的L先生(指鲁迅,引者注),从前老和我谈及,说他想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情来做一篇小说,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会看不破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放死囚回家的故事是真的吗,李世民放回的囚犯回来后杀了没有,李世民打仗最后死了多少人

    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皇家子弟能来到皇帝位置的,有人是完全无辜的吗?所有人豪掷千金潇洒快活的时候,风险也会随之而来,朝廷大臣无一幸免。凡是有这个想法的人,其他人在他眼里不过是数字。各种屠杀和清洗,无辜的人必然会受其牵连。但李世民却成为其中的“另类者”,把政变的影响缩小到了极限。 特别是自己当上皇帝后,

  • 隋唐四大猛将,他能与李元霸抗衡,他是李世民不怀疑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谁能与李元霸抗衡,李世民押送李元霸去江都,李元霸跟李世民关系

    罗士信,他被称为隋唐第一猛将,天生神力,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抗衡的人。在潍水战役中,敌方刚刚摆好阵,他就骑马冲进阵中,连杀数人,还斩下一人首级悬挂于长矛之上,在敌军阵前来回巡走,何其嚣张。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这样描述他: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

  • 李世民临死前问武则天:朕走了,你如何?武则天8个字救下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武则天给李世民说的话,李世民和武则天谁先当皇帝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能坐上皇位的女子寥寥无几。由于当时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根本没有资格走进朝堂,都是由男性来掌握政权,管理国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不仅成功登基,还成为了如今人人皆知的一代女皇。 不过,她也是历经了无数难关,才登上皇位。其中一次危机,是李世民临终前问她:“我走了,你应该如何

  • 西域高昌王国是怎样被唐朝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打高昌原因,西域古国高昌,高昌王国与西域都护府

    高昌是汉人创立的西域独立王国高昌位于天山南麓、西域东部。早在西汉初年,汉王朝即在此设戊己校尉,镇守屯田。此后一直到西晋,高昌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地。后来建置的高昌郡,又先后隶属前凉、前秦等中原和河西政权。公元460年,汉族流亡者创建了独立的高昌王国。40年后,麴氏高昌建立,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独立的汉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