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建成给李世民毒酒,为何他喝完并没有死?背后原因你有所不知

李建成给李世民毒酒,为何他喝完并没有死?背后原因你有所不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4/1/25 10:39:30

前言

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非常多影响中华文明非常深远的古代帝王,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之类。这些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都或多或少做出一些对于全中国和华夏民族来说都非常巨大的贡献,有些人统一了中国,有些人让中国的文化变得大一统,也有些人让中国变得空前强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大家也不能单纯的去区分哪一个人比哪一个人强。不过在这些帝王当中,有一些人也是受着很大的争议的,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

关于唐朝的王位继承

其实不单单是唐朝,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关于皇位究竟应该由谁继承大家都是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的,那就是嫡长子有权继承皇位。嫡长子就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婆生下的年龄最大的男孩子,年龄最大和太后所生,这两点缺一不可。

在唐朝的时候,开国皇帝李渊的嫡长子其实并不是李世民,李世民虽然也是李渊的孩子,但是他并不是第一个孩子,不仅仅不是太厚所生的嫡系,同时卡在了长子这方面,所以总体来说的话李世民是没有任何继承皇位的正统性的,而真正拥有继承皇位资格的人就是当时的李建成了,他才是李渊真正的嫡长子。

可能现在的人们总是会对于李建成有一些误解,认为李建成这个人既没有胆识也没头脑,不过从事实上来说的话,李建成本人在一些方面其实根本不差。曾经李渊准备起兵的时候,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就一直鼎力协助自己的父亲,并且在起兵的过程当中,李建成一路攻城略地,甚至连长安和山东都是他攻克下来的。后来等到唐朝建立之后,李建成在政治方面也有一些才华,他经常帮助自己的父亲从一些繁忙的公务当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治理的非常好。

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

不管是曾经一路的征战,还是后来帮助自己父亲处理政务,更或者是自己的血统决定,李建成都毫无疑问的可以继承唐朝的皇帝位置,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不过这个时候,本文的主角就觉得不服气了,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就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去继承皇位,而自己的这个哥哥凭什么生下来就注定可以继承王位了?

不过李建成征战沙场这么多年,他也是相当聪明的,对于自己弟弟的这样一种想法李建成也算得上是心知肚明。为了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李建成就想到了当时项羽刘邦准备的鸿门宴这样一种方法,希望能够通过邀请李世民过来参加宴会并且给他下毒的方式来把李世民给干掉。既然有了想法,李建成马上就付诸行动了。

于是李建成就举办了一个宴会,邀请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还有李元吉一起参加宴会。在宴会举行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哪怕是个傻子都能感觉到这个宴会背后隐藏的杀机,大家都表面笑嘻嘻,背地里都想着对方于死地。宴会举行到酣畅的时候,李建成就给自己的弟弟李世民端上一壶酒,劝李世民喝。李世民虽然知道不对劲,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喝了。喝过这个毒酒之后,根据史料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李世民吐血吐的非常多,但是并没有像李建成预计的一样死亡,这其中的原因有究竟是什么呢?

喝了毒酒为何还能不死?

李世民后来再喝了这个毒酒之后,健康状况顿时恶化,心脏疼的受不了,同时吐血也吐了非常多。后来李渊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还专门安慰了李世民,并且告诫李建成不要再拉自己的弟弟喝酒。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其实相当的说不过去,在这样一个权力斗争的漩涡当中,大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建成这么一个角色还至于心慈手软把毒药的剂量放少了一些吗?

同时根据后面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知道,李世民除了在喝过酒之后健康状况恶化一些之外,后续也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遗症发生,从此我们就可以见得酒内的毒剂含量真的不大。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唐朝后来所流传下的这些史书肯定多少是要为李世民正面宣传的,李世民也自己知道玄武门之变篡夺皇太子之位的这件事情做的并不合法合规,所以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正统自己的这种做法,他有可能就是示意手下的史官故意编创出这样的一个历史故事来。

为的就是能够人们感觉自己是先被毒害的才会再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的皇位合法性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认知。其实我们先如果不提为什么李世民没有被毒死的这件事情之外,如果现在要让我们细究这个毒究竟是谁下的话,也是值得我们去考虑考虑的。对于李建成来说,自己的父亲李渊明明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着父亲的面下毒毒死自己的弟弟,他难道就不害怕自己的父亲会责怪自己,然后不给自己王位吗?

结语

如果说李建成本人的嫌疑比较小的话,那么嫌疑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就是李元吉和李世民两个人了。李元吉不论是从血统和实力上面相比都比不过自己的这两位兄弟,但是在这样一场宴会当中,他如果下毒毒死李世民,不仅仅可以扫除一个强有力的障碍,同时也可以侧面陷害李建成,皇位说不定就落到自己手里了,也是一种比较精明的做法。

但是因为自己在宴会之上偷偷摸摸释放毒药,因为神经紧张和害怕被发现,他可能就搞错了剂量,没有毒死李世民。如果这个毒药是李世民下的话,他可能就是以这样一种苦肉计的方法来陷害李建成,同时也是方便自己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夺权。在李渊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李世民后来杀掉李建成也就并不是一件难以被原谅的事情了,如果真的是李世民下的毒的话,那我们则不得不敬佩这个人在布局方面的长远眼光和敢让自己喝毒药的这种魄力。

更多文章

  • 故事:大宋奇闻鼋壳亭,凉亭屋顶竟然是大鼋壳造成?其中有何离奇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绍兴年间,眉州有个秀才姓柳,从小生性腼腆,有些孤僻,人长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就像女孩子一样秀美。柳秀才平常只喜欢穿白色的衣衫,再加上其人有洁癖,所以,私塾里的同窗好友都戏称他作“柳娘子”。白衣胜雪柳秀才最讨厌别人这样称呼他,久而久之就因此对学堂产生了厌恶,进而开始厌学。私塾里的先生十分惋惜他的聪

  • 王安石晚年写下一首诗,短短几句,却看透人生,放弃官场的执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王安石资料简介,苏轼评价王安石

    但是王安石在仕途上却总是被弹劾贬谪,导致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想法最终也没有实现,而变法最后也失败了。一首古诗看透人生王安石的诗词也是比较出名的,“不畏浮云遮望眼”一首古诗被人记住百年,但是这个时候王安石满腔热血,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对仕途的信心。到了晚年,王安石的诗词就发生了改变。《清平乐》就是王安

  • 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而不是儿子,这里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皇位传给谁,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孙子传给皇位

    文│小先生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皇太子朱标病逝,年仅37岁,已为储君培养快三十年的长子去世,这让朱元璋十分痛心,不止一次大哭,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朱元璋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朝的继承人,朱元璋经过深思远虑,最终传位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让无数后人疑问,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自己其他的儿子呐?今天笔者告诉你

  •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生一儿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当了22年皇帝没有一儿一女,朱棣当皇帝之后为何没有生育儿女,朱棣最后当皇帝了吗

    当然传宗接代对于古代的普通百姓人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做了22年的皇帝,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过孩子。一位宫女在临死之前说说出了这位皇帝的秘密。这个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他登基之后的22年间,他的后宫就没有一位妃子为他生下过一个孩子。根据史料记载,明成祖登基

  • 有一良策本可挽救明朝,崇祯宁死不用,最后便宜了李自成张献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崇祯对李自成张献忠太心慈手软,张献忠李自成,崇祯如果不死李自成会杀他吗

    这个惯性其实很多时候是中国传统制度走向末路的产物。走向末路的制度,配合群魔乱舞就有了明末无数匪夷所思的众生相。《大明劫》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孙传庭带着最后的明军精锐出潼关抵抗起义军。左边看看军备,武器粗制滥造不堪用。右边看看补给,粮草用沙石滥竽充数。左右看看都不靠谱的孙传挺于是将目光瞄准乡绅,动之

  • 朱元璋的女儿宝庆公主:哥哥朱棣把她当孙女养,三代帝王对其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奇皇帝朱元璋所有儿子,朱元璋的哪个儿子文武全才,朱棣为何娶宝庆公主

    纵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他也是寻常人,孺慕之情是最能感化人的。在朱元璋晚年时期,他最小的女儿出生了,而最小的女儿也是他一生最大的牵挂。朱元璋一生与自己的原配夫人马皇后情感深厚,纵然他一辈子只有一位皇后,但是身为一国帝王,他的后宫还是非常充沛的,因为要延续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所以必定需要非常多的继承人。

  • 民变蜂起、敌进我退、心理攻势,明朝末期李自成靠什么战胜明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刚上任的崇祯皇帝虽有拳拳报国之心,但也是无力回天。因为他的前几任皇帝荒淫无道,再加上宦官和东林党长期把持朝政,朝中已无多少银两可用。还要对付关外的皇太极,实在是有心无力。当时全国大旱,颗粒无收,崇祯实在是筹措不出多余的银两来救济灾民,就开源节流,缩减了全国的驿站。当时有位叫李自

  • 一代明君朱瞻基,为何却将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烧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瞻基临死前见朱高煦,正史朱高煦与朱瞻基,大明风华朱高煦朱瞻基对话

    由于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出身不自信,所以他非常正统的地位,因此在太子去世之后,他选择将皇位传承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便听从大臣的意见着手削藩,朱棣其中一个儿子的一些做法,让建文帝更是加快了对他削藩的节奏。明成祖与皇后共同抚育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和儿子分别是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炽是一个文弱的

  • 宋代官员体系的构成,铨试制度的形成和变化,如何选拔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选官制度,从宋刑统户婚律看宋代婚姻制度,宋代进士周铨

    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宋代铨试制度1、铨试制度的概念在宋朝时期,对于官员选拔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铨试制度的设置。

  • 明朝覆灭之时,为何崇祯帝不调动锦衣卫对抗外敌,保卫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洪武之治出现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因此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然而自万历皇帝以后,明朝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更可怕的是当时的皇帝对此一无所知。并没有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阻止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朝刚开始建立时,朱元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拱卫司”直到洪武十五年,更名为锦衣卫。锦衣卫是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