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兵尚未南下,明朝还有力量,为啥孔衍植就投靠清朝了呢

清兵尚未南下,明朝还有力量,为啥孔衍植就投靠清朝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4/1/27 6:55:55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英豪气节,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是灵魂与脊梁的支撑,先秦左丘明认为是“临患不忘国,忠也”,孔圣也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有一人,于天元年(1621年)承袭了祖上的爵位,天启七年(1627年)得了太子少保的加爵,而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再一次晋升为太子太傅,可以说此人已经做到了文官的极致,是正一品的待遇。

可以确切的说,就“君使臣以礼”这一步,大明都给足了礼遇,是丝毫没有半点的懈怠,然而白眼狼想要的从来就只有更多,却忘了“臣事君以忠”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顺治元年九月初一,也就是1644年,孔圣后裔孔衍植便迫不及待递交了自己的“包身契”——《初进表文》,成了清廷的一分子。原本,处于这样一个交替时代,我们不好过多指责前人的做法,毕竟渺小的个人总是容易被历史的车轮带向未知,然而孔衍植却值得这一番狗血淋头。

1644年5月,多尔衮率大军入主燕京,然而南京还有着史可法等人拥戴的福王,在当时,弘光南明就如同南宋一般,可以说大明尚未结束,还有着一股庞大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说,孔衍植此时应当仍旧是明朝的一品大员,然而身心却早已飘到了清廷,甚至不远千里急匆匆向新主表示。

要知道,当时清兵尚未完全南下,毕竟李自成与清军还有着一段纠葛,形势虽说危及,但怎么说兵临曲阜也得一年半载,也就是说孔衍植一家完全有时间举家迁移。

故土难离,这是我们天然就有的情感,然而家国的分寸孰轻孰重还是掂量得出的。当然,这是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人家老孔早就有了下家,一番盘算下反而不慌不忙。

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程,普天称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孔衍植自然赢得了欢心,孔家此后的待遇又是一应俱全,一时间充满了快乐的空气。然而,这样的优渥待遇不过是脊梁的买卖罢了,核心无非是孔圣这一招牌,这是孔家上下心知肚明却又自欺欺人的把戏。

事实上,先辈所创下的基业不仅仅提供了肥沃的养分,也需要为之奋斗,孔衍植等人所为不过是在折辱祖上,“忠”之一字早就抛之脑后。

或许是为了表现自身的价值,到了第二年,孔衍植又上了一份奏折,名为《剃头奏折》,而目的便是为了迎合主子。在当时的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而孔衍植却想尽办法摧毁这份信念,如此行径已经与保存祖业的想法全然背道而驰,是压根洗不干净的。

有人会说,“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但很明显这不适用于孔衍植,尤其这背后其实并非没有正确的历史先例。

两宋之际建炎南渡,不仅仅有了南宋,也有了南宗孔庙。

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南渡,彼时形势更加危及,孔端友在返回曲阜不久,就发生了金兵南下、知州叛宋、兖州被占这些接二连三的坏事。然而,孔端友依旧心系宋朝,数次辗转后才离开了被金人重重包围的北方,传家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更是寸步不离,实现了忠与孝的两全。

曲阜孔子庙是第一所孔子庙,衢州的南宗孔庙则被誉为“第二圣地”,然而人家这番荣誉却是自己实实在在争取而来的,而孔胤植死后甚至为了避雍正胤禛的名讳,从此成了孔衍植。

更多文章

  • 白起被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杀降么,赵匡胤表示:怀柔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为什么被踢出武庙,白起赵匡胤,武庙十哲是谁封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套在白起身上尤为深刻,作为曾经的底层士兵,白起一步一个坎逐渐走到了武安君的高位上。梁启超曾经考证过,战国时期纷争四起死去的兵士为两百万人,而白起便霍霍了半数,虽说梁启超所说不一定对,但白起显然也担起了“人屠”的赫赫凶名。也正是如此,白起最大的争议点便是嗜杀如命,对于秦是不败的战

  • 宋朝一位死刑犯上了刑场无惧生死,竟被当场释放还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被流放的死刑犯,古代死刑犯为什么要满门抄斩,宋朝历史纪录片

    詹直被判死刑,他的儿子詹慧明听闻后,非常伤心,于是跑到婺源县衙,请求代父去死,为邻居老婆偿命,可县衙认为这是胡闹,坚持原判。詹慧明没办法,跑去徽州府衙请求,并对府衙的官员说:“无以报罔极恩,幸有两弟可以养母,乞代父刑以存父。”话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无以回报父亲的恩情,幸好有两弟弟可以赡养母亲,祈求代替

  • 明太祖朱元璋和儿子明成祖朱棣相比,谁的功绩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没有之一。自贫寒之身起家,一路上腥风血雨,经历了群雄争霸以及元朝镇压的时代,通过各种策略以及任用贤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问鼎天下,开创了大明两把余年的基业,可以说,没有朱元璋的艰苦奋斗,朱家的后世子孙恐怕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粒尘埃。1、结束了蒙元的统治

  • 同样不是用正当手段得来的帝位,为何朱棣的名声比李世民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最好,朱棣和李世民哪个强,李世民和朱棣都很厉害吗

    其实这两位帝王的相似之处还是很多的,不过两位的口碑与名声却相去甚远。李世民被后世形容为一代明君,甚至盖过了他篡位的事实,可是朱棣却被后世赋予了很多丑陋的形象,这又是为何呢?朱棣与李世民不同的处境朱棣与李世民同样不具有合法性,但是朱棣是从北打到南的,一路上都在打,而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完成了这件事情

  • 如果崇祯帝当年南迁,大明是否会得以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崇祯皇帝不南迁,崇祯皇帝在南迁,崇祯南迁大明会不会不亡

    而事实上,真有如此简单吗?大明的灭亡与否,就系在迁都这件事情吗?我看未必,若是迁都,就要面临许多障碍,即便迁都成功,大明依旧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1、没有武力保障的南迁,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而已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南迁和灭亡与否,只是存在间接的联系,即便是南迁,手上没有能打能抗、听指挥的军事力量,一

  • 北宋美艳公主,被哥哥送给金人做舞姬,两年后因谷道破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皇后被金人俘虏,金人进谷道,北宋金人是哪里人

    靖康之耻无疑是极为屈辱,北宋被金人攻破,无数百姓死在金人的刀下,就连皇室贵族也变成了他们的玩物。几个皇帝被绑着在地上行牵羊礼,就连皇后都受到了凌辱,不过这些人里最惨的还是公主茂德帝姬,死于谷道破裂,这听起来比较体面。茂德帝姬是宋微宗的后代,在他众多女儿中是长相最好看的,女儿成年之后,就把她许配给了奸

  • 《大明王朝1566》中,作为未来皇帝的裕王,为何非和严嵩过不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明王朝1566严嵩死亡,大明王朝1566严嵩把谁抄家了,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严嵩

    实际上,裕王朱载垕和严嵩,不得不争,也不得不斗!1、严嵩一党与裕王党早已结仇这里要说的就是皇位继承人问题,在剧中,裕王是嘉靖唯一的一个儿子,但实际上,嘉靖帝一共有四个儿子,裕王只排在了第三,但机缘巧合下,欲望成为了皇太子唯一的人选。仿佛在明成祖朱棣制后,皇位继承人一直就处于人丁单薄的状态,这其中,以

  • 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了什么?崇祯脸色苍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皇帝八字考证,崇祯皇帝为什么叫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测字算命的故事说明什么

    人在重大变故的时候、都会莫名的怀疑自己,然后就会无来由地相信外力,崇祯也不例外,面对垂死的大明,他还抱有一线希望。眼看李自成就要打到北京了,明朝朝不保夕,朱由检也预感到自己将要万劫不复,他每天过得提心吊胆,真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据说,某一天朱由检穿着常服溜达出皇宫,打算给明朝的前途算上一卦,看看今后

  • 因为爱情,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历来已久殉葬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英宗朱祁镇后期做了什么,明英宗朱祁镇复仇,朱祁镇殉葬制度

    患难之间,方显真情要说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在政治上,没有能可圈可点之初,登上皇位后,宠信大太监王振,致使朝纲混乱,边境不宁。使得平息了数百年的瓦刺,大举进攻明朝。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却又使几十万大军惨遭围剿,自己也被瓦刺俘虏,成为了阶下囚,差一点就让明朝重演当年宋朝的“徽钦二帝”的惨剧。若非有

  • 朱高炽在位不过数月,为啥名气大噪,背后不止是厚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高炽在位多久,朱高炽在位1年怎么了,朱高炽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作为在位仅十月的帝王,却在历史上有着不错的记载,号称明初三大盛世的仁宣之治便有着朱高炽一份力,可以说评价颇高。事实上,早在靖难之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就显露了自己的仁厚来,以万人之军抵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围攻,这里头不仅是听取意见,也是善抚士卒的结果。此后,朱棣数次北征蒙古,作为监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