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杨家将后人,跟随朱元璋冲锋陷阵,后人这个样子!

此人是杨家将后人,跟随朱元璋冲锋陷阵,后人这个样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3/12/24 0:25:52

两个杨璟?原是同一个人!

第一个杨璟出现在朱元璋时期,跟着朱元璋东征西战。随后生下了宗统、宗福、宗德等几个孩子,洪武15年的时候病死。

但是在他去世5年之后,大儿子杨通和他这个死人“杨璟”,被认定为犯有谋反罪,结果被满族抄斩。其中宗德、宗福幸运逃走,改姓了阳。

第二个杨璟出现在靖难之役时期,是朱棣的得力干将,在作战过程当中战死。但是最有可能两个人是同一个人,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第一个杨璟不是很喜欢朱元璋的作风,很有可能他是借着生病诈死逃走,最后投靠了朱棣。因为在第一个杨璟的儿子家谱里面,记载了父亲前往南京的经历。

很有可能父亲当时就和朱棣密谋,准备来一个诈死。可能很多人对第2个不熟悉,但是他的儿子杨洪在朱棣朝里面的权势可是非常大的。

杨村甸欧阳氏系杨璟后人?

有关于这个说法,历来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是既然提到了,就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1种说法是在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的时候,杨璟儿子杨通也是牵涉其中。虽然当时杨璟已经死了五年了,但是朱元璋显然不想放过他们一家,结果满门抄斩。

不过最后还是留下了几个人,当时的欧阳棠为了保护杨家的血脉,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杨璟的两个儿子。并且把他们送到了永州,改成了阳姓。

第2种说法是杨璟的两个儿子,在得知全家将要被满门抄斩的时候,连夜从城门逃跑。虽然守城的人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并没有拦住他们。

为了逃避追兵,他们在深山里面生活十几年。在样貌大变之后,才决定下山。随后他们住在相隔十里的地方,并且决定再也不来往,因为担心被灭族。

为了躲避追兵,他们两人也是改名换姓,跟着自己母亲欧阳的阳姓。但是他们两人死后,有关于杨璟的记载似乎是断档了,然而实际并没有。

杨璟为何说是杨家将后人?

湖南永州地区有一本族谱的手抄本,手抄本上记载的是有关于杨家将后裔改姓欧阳的内容。而这支杨家将的后裔,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璟。

手抄本具体抄写的时间已经不清楚了,但是在1980年的时候还出现,被当地的一名铁路职工收藏。他得到这本书也是偶然,有一个90岁的同宗族的老人所给。

因为老人的儿子并不喜欢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老人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么重要的东西在儿子的手里糟蹋。所以就送给了江先生保管,并且还告诉他这本书是由杨璟麾下的文官所写。

主要内容是在杨璟被满门抄斩之后,其后人的下落和改姓的情况,以及追踪杨璟乃是杨家将后人的考证内容。

但是江先生拿到这本书之后,发现里面记的内容,和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差别有点大。所以他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赝品,就把它放在杂物间里面。

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江先生被调到了株洲火车站工作。他在偶然之间对外人讲起,自己收藏了这本书。不久之后有一名客人远道而来,特意想看看这本书的内容。

当时已经是90年代了,最后这名客人要拿出10万块钱来买这本书。这个时候姜先生才重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认为很有收藏价值,拒绝了这10万块钱。

但是就在他拒绝快半个月之后,这本书竟然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如今也完全没有了踪迹。不过据说这本书在没有丢失之前,杨先生曾经把他给过同村的一名欧阳姓氏的老婆婆看过。

她对里面的内容感触比较深,曾经也想誊抄一本,但是被江先生拒绝了。她也只是记个大概,她把里面的大致内容讲给他的儿子田先生过。可惜这个欧阳老婆婆,早在2007年去世。

他的儿子田先生也只是记住了大概,两人加起来都是大概的大概,最后也是基本上什么都没了。

总的来说杨璟有可能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可能性不大。因为记载的史料太少,而且杨家将也没有小说里面这么“神奇”,差不多经历了三代就销声匿迹了。

之前开头也说了,我这个资料不确定,所以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了解的朋友请指教一二。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何改姓?恐怕和赵宋皇室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爱新觉罗为什么改姓赵,爱新觉罗是赵宋的基因,爱新觉罗是皇室后代吗

    靖康之耻的始末早在1127年,靖康之变时,金南下攻取北宋首都致使北宋灭亡。那时金军不但将北宋京城洗劫一空,还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以及朝廷官员等。浩浩荡荡三千余北宋俘虏被金军押往金国,最终徽钦二宗及其他宋俘被金帝关押于五国城,也就是现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这么一大群人在五国城生

  • 大明王朝:造反的都是农民,从来没有商人!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商人,大明王朝的兴衰成败史,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

    古代政权覆盖不全面,基层缺乏有效监管。在中国古代,最小的政府管理机构就是县,县太爷也被称为最小的芝麻官。而且县衙门的人也不是很多,县太爷既需要管理税务、政务、司法。老百姓邻里有什么纠纷,都还要找县太爷。并且县以下,就没有政府机构了。地方上的管理,都是家族管理。而这种礼制管理,相当于无人管理,没有什么

  • 贴加官:贴一张纸升一品官,这么好的事,为何明朝无人敢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一品二品和现在的官职对照表,明朝一品到九品官职位,明朝有纸吗

    朱元璋发明一种酷刑,只是一张普通纸,百年时间却为何没人能抗住?提到酷刑,笔者不由得想起了莫言的《檀香刑》。凌迟,即处五百刀凌迟之刑。其中也很有讲究,五百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片尽所有肌肉脏器,最后死去。还不能让人中途死去。再者檀香刑,用一根檀香木橛子从人的肛门钉进,而后从人的脖子后边钻出,并将其绑在

  • 赵匡胤五十岁驾崩,他明明有儿子,为何传位于弟弟?因为这个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驾崩视频完整版,赵匡胤死后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赵匡胤五十岁了为什么不立太子

    面对这些威胁,赵匡胤的皇位根本坐不踏实。他只能继续他的南征北战。只不过以前是给别人打工,现在则是自主创业了。历经十三年,赵匡胤终于打下了南方诸国。持续十多载的疆场厮杀,无数个难以入眠的深夜。他为这个王朝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些都使他断不忍心把自家的王朝拱手送给别人。那他又为何最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

  • 这位猛将曾舍命救赵匡胤,却因为一句荒唐谗言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最有力的猛将,赵匡胤的著名事件,关于赵匡胤的两个历史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似乎是皇权社会里不变的真理,那些功勋赫赫的元勋们,往往会因为各种理由被收拾。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你看人家宋太祖赵匡胤,不就是个老实人么?杯酒释兵权,让大伙都回家享福去了,还算仗义吧?不好意思,在这里小编要告诉您,所谓的老好人赵匡胤,也不过视权如命的君王罢了。要是不信,就听一听宋

  • 八贤王的原型是谁?和宋朝的三个人有关,最靠谱的还是第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八贤王是《三侠五义》、《杨家将》等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虚构的人物,又称八大王、八王爷。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八贤王名叫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宋太祖赵匡胤临终前传位弟弟赵光义,并赐金锏一把给八贤王赵德芳,令他“专诛朝中不正之臣”。八贤王为人正派,多次搭救杨家将等忠良大臣众人,深受人们喜爱。现在一般认

  • 朱元璋宴请群臣,上来几道菜!只有刘伯温看出端倪,救了徐达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达与刘伯温哪个先辅佐朱元璋,朱元璋与刘伯温徐达的关系,刘伯温朱元璋大宴群臣

    太子朱标优柔寡断,朱元璋出狠手太祖以太子天性仁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上面是野史的记载,说是太子朱标优柔寡断,于是朱元璋找人拉来一头牛,当着太子的面把它车裂。结果把太子朱标吓傻了,只知道拍手说好。这个事情发生没多久,太子被吓出了病,最后一命

  • 地主不让朱元璋父亲下葬,称帝之后衣锦还乡,他这样对待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小的时候放过牛,后来要过饭,被迫于生计甚至当过和尚。所以非常体恤人民的苦难,后来也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其实古代人没有文化的还是占据大多数,甚至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由

  • 他帮助明朝军队攻克叛军,最后被仇家追杀,明军反而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尼堪外兰说起来也是很悲惨的,他当初帮助明军攻陷了古勒城,可是当他遇到危难,想要明军帮他击退追兵的时候,却无人出手援救。万历十五年,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25岁,英武强壮,有勇有谋,便以他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进攻尼堪外兰,本来约好和萨尔浒的城主一起结成同盟共同出兵,可是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堂叔

  • 包拯临终前得知,养了五年的孙子,原是自己儿子,还是丫鬟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包拯儿子临终遗言,包拯最后娶了丫鬟吗,包拯和丫鬟云儿是什么关系

    整个墓葬比较寒酸,就连稍微好点的墓志铭也碎成了几块。其中一块是《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另一块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包公好理解,就是包拯。那么董氏又是谁?原来他是包拯的老婆,而且还是原配。最后他和包拯埋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骸骨。包拯孙子怎么成为了儿子终于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