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人都讲究一个忠字,要从一主而终,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讲,新的当权者对于以前的下属都不会信任;以前的下属也不会对新的当权者忠心耿耿,即便有些君主会看中前朝下属的才华,让他们入朝为官,最终也会不欢而散。
明朝时期,朱元璋就曾召前朝翰林学士来复入朝为官,最终还是对他有所猜忌杀了他。众人皆知朱元璋一生大起大落,最后终于做了皇帝,但由于过往的经历还是猜疑心非常重,初建朝廷的时候,他手底下人才不够用,听说有一个叫做来复的僧人,十分有才华,是前朝的翰林学士,便起了兴趣,想要召他入朝为官。
来复是一个大才子,他本是元朝旧臣,元朝覆灭以后,他觉得自己日后无出头之路了,便剃光了头发跑到庙里做了和尚,此人十分喜欢写诗、热爱交友,与朝中的许多官员私交甚好,朱元璋聘他做官时,来复很惊喜,以为自己终于能实现抱负了。
但没想到朱元璋最终竟只封了他一个七品的小官,这让从前做过翰林学士的来复十分不适,看着自己的好友都在朝中做大官,而自己只是个七品的小官,来复郁郁不得志,闲来无事之时,他便作诗抒发自己的情绪,其中有一首《听雨》非常直白的表达了他的想法,他在诗中写道:与其在这儿当一个七品的官,还不如回庙里做自己的和尚。
这种事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一时之间,气的朱元璋不知如何是好,竟然敢嫌弃给他官小,而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其实来复早就该没命了,但奈何当时朱元璋刚做上皇帝不久,杀了来复这样一个名声不错的才子,实在是有损他的明君形象,所以朱元璋只得罢了来复的官,放他回庙中做继续和尚。
但朱元璋是个什么性格——瑕疵必报,他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情,终于等到自己的实力稳固了,他便召见来复,赐他一起吃饭。二人相谈甚欢,来复喝了一些酒,便开始得意忘形起来,做了一首诗来拍朱元璋的马屁,这四句诗便是:“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只可惜这马屁拍得太晚了一些,朱元璋杀来复的心已定,自然不会听这些,他立即从来复的诗中挑出了错处,说诗中的“殊”字,是骂自己是个歹人,无德诵陶唐是自己比不上尧舜禹。
借着这个由头,朱元璋便想杀了来复,可这时候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不知是来复做了多年和尚得道了,自知自己死期已到,还是因为得病暴毙而亡,他竟然慢悠悠的盘腿坐在了大殿之上,鼻孔中流出两道清涕就死了。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给来付下了毒酒,但事实上,朱元璋作为皇帝想杀来复,只需要随便给来复安一个罪名就能让来复死的名正言顺。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饭后写了首谢恩诗,朱元璋看后大怒: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