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明世宗的宠妃张娘娘患病说起。
一日,张皇妃突觉下身疼痛,浑身发冷,当时正是炎炎夏日。明世宗一看好生心疼,急诏太医进宫为皇妃诊治。
太医李鹤年被召进宫,经仔细询问,他断定张皇妃会阴生了毒疮。这病,要是一般人,用小刀切开脓疱,将脓液排出即可,再喝点药即可。
可这位不仅是位女子,更是皇上的宠妃,病灶又在如此隐私之处,谁敢医?
那个年代,给妃子把个脉都要隔着帷幔,更别说如此隐私之处,因此,当时太医院即便知晓治疗的方法,也没人敢在皇帝宠妃身上动刀子。
但张娘娘的病还是要继续治,这个时候,富顺王朱瞻岗听说了此事,便为嘉靖皇帝推荐了李时珍。
李时珍被召入宫后,先是询问了宫女关于娘娘的病症,又询问了为娘娘诊断的太医,发现,太医开的药并没有错,但此病还是要动手术才能根除。
他冥思苦想许久,依然觉得去除脓疮,只有动刀才行,可是又不能望闻问切,这可怎么办呢?
李时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院子里渡来渡去,思考良策。
夜深因为没看清,李时珍一下坐在了扇子上,顿时他恍然大悟,拍着脑袋道:“有了。”
第二天,他便让宫女用丝带测量,标明患处位置,又吩咐人按照测量数据定做一把椅子,然后准备两个半寸的小刀。
接着,他在椅子上铺上10斤面粉,让宫女抬进内室,请皇妃落座,等抬出后根据面粉陷入的痕迹,判断脓疮的体积。
然后,他趁着宫女不注意,悄悄将刀片放进椅中,隐藏在面粉下,再次让宫女把椅子抬进去让皇妃落座。
张皇妃刚一落座,就“哎呀”一声,脓包被扎破,脓血淋漓。宫女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帮张皇妃进行处理。
结果半小时之后,张皇妃突然感觉身上无比地轻松。原本想抓李时珍问罪的张皇妃,突然感激起李时珍来。
后来李时珍又开了几副药,让张皇妃配合着吃下,这病才好了。
之后,李时珍的名声变得越来越大。当时的官员们听说了之后,便邀请李时珍进入太医院任职。
而李时珍为了能饱览皇家珍藏的医学典籍,更好的研究医术,也痛快地答应了。但他只呆了一年就离开了。
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熟知了太医院的各类书籍,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或许,他还是忍受不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所以才这么快离开。不过,不论什么原因,都能看出来,李时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的一生只奉献给了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