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赵惠文王明知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是个阴谋,也只能派蔺相如带上和氏璧到秦国与秦王周旋。秦王借着观赏把玉璧骗到手后,传给美妾大臣把玩,并没有再还回蔺相如的意思,蔺相如假意说玉璧上有个瑕疵,一般人看不出来,要指给秦王看,成功拿回手上,在了解秦王并没有诚意交换后,又使了个缓兵之计,商定五日后奉上和氏璧,然后叫手下化妆成仆人偷偷带走和氏璧。
[var1]
蔺相如之身犯险,不辱使命,被人称道,难道秦王就愚蠢到连这点防范都没有吗?背后的真相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们联系到七国争雄当时的局面,就能了解背后的真相了。
公元前284年,秦国联合六国打败齐囯,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后又攻占魏国东边的一大片地盘,独霸西方。而赵国夺取本属于齐国的富庶之地——河间,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东方第一强国。直到公元前279年,秦、赵之间连连征战,双方都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话说被打败的齐国,经过休养生息,慢慢复活,打败燕国军队,收复大量失地,日渐强大,严重威胁赵囯。
同时,楚国也趁着秦赵之间的争斗,努力发展,逐渐壮大,反攻秦国,打入秦的巴郡地区,攻取旧巴国都城枳,秦国后方基地巴蜀地区面临丧失危险。
[var1]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赵双方都有想罢战讲和的想法,这才有了公元前279年的渑池相会,这是两大强国实力基本平衡之下的一次战略妥协,双方都有意建立较稳定的友好合作联系,以便腾出手来解决各自的问题。大环境决定了双方都想化干戈为玉帛,这才会让秦王对蔺相如的小伎俩睁只眼闭只眼,得以全身而退,从而成就了蔺相如的这段佳话。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