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让大臣陪舅舅喝酒希望其自杀,一计不成,帝又令大臣哭活丧

汉文帝让大臣陪舅舅喝酒希望其自杀,一计不成,帝又令大臣哭活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1/13 23:29:10

汉文帝先是派大臣去轵侯府中陪他喝酒,希望他能识趣点,引咎自杀,也能给舅甥俩留点体面。

可惜的是,轵侯不知道是没能领会汉文帝的弦外之音,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不从。

汉文帝大怒,第二天上朝之后,便让宦官抱来一大堆孝服,发给群臣人,让大臣们下朝之后一起去轵侯府中为他的舅舅哭丧。

很多大臣莫名其妙,这轵侯身强力壮,怎么突然办起丧事来了?

有人却很快想到了一桩陈年旧事,莫非是因为当初太后往陛下身上扔帽子一事,终于迎来了后续?

从龙功臣——薄昭

公元前180年,周勃、陈平等人诛灭吕氏家族,准备另立新帝,为了防止吕后之事重演,他们最终从宗室中选择了小透明——代王刘恒。

远在代地的刘恒,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人来告诉他,让他回京去当皇帝。

当这个突然从天而降的馅饼砸到头上的时候,他还是懵的,有点不可置信。

但是,这种事吧,也不能不做准备,万一是真的呢?

也不能就这么相信了使者的一面之词,万一是陷阱呢?

在这个关头,代王决定派遣一个心腹去京城打探一下消息,看看京城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拥立自己登基是真,这个心腹还得负责联络掌管城中权势的两位权臣。

就在刘恒犹豫不定的时候,薄昭主动请缨,孤身去往长安,冒着生命危险,为代王打听到了京城中的情况,并与周勃、陈平等商议好了登基事宜。

薄昭何许人也?

他是代王之母薄姬的弟弟,说起来这次陈平等人之所以拥立代王,与这对姐弟还脱不开关系。

薄姬,原本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魏王魏豹的小妾。

后来,刘邦杀死魏豹,将他的一应妻妾都收归己用,这其中就有薄姬,不过也许是薄姬本身姿色在刘邦后妃中并不出众,所以薄姬并不受宠。

薄姬在侍奉刘邦之后,总共只被临幸过一次,还是在姐妹们的帮助下,这才有了代王刘恒的降生。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正是由于薄姬不受刘邦待见,这才让她在吕后掌权之时逃过一劫,成为唯一一个被吕后放出宫去的后妃。

刘邦死后,吕后将几乎所有后妃都囚禁起来,却唯独放走了薄姬,让她随着儿子代王去封地,做了王太后。

而薄姬的弟弟薄昭,也随行去了代地。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薄姬的家族在京城毫无根基,所以薄昭才会去投奔外甥,去往偏僻的代地。

正是因为薄家的情况如此,后来周勃、陈平才选择拥立母族毫无根基的代王登基。

汉文帝巩固帝位

汉文帝登基之后,曾经的从龙之臣都受到封赏,周勃被封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这三人是在京城的大臣中功劳最大的三位。

而宗室中,也有三位功臣,分别是齐王刘襄三兄弟,刘襄封无可封,汉文帝便将原本被吕后从齐国割出去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复归齐国,他的两个弟弟都被封王,分别是朱虚侯刘章封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封为济北王。

三个月后,汉文帝立长子刘为太子,并将国舅薄昭封为轵侯、官任车骑将军。

汉文帝入京,金带着宋昌、张武等六人,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他先是让心腹宋昌、张武分别为卫将军、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和京城。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有拥立之功的两大集团,功臣集团与宗室

按理说,这两大集团对汉文帝上位居功至伟,他为何要如此“恩将仇报”呢?

其实,这还真怪不得汉文帝刻薄寡恩, 而是他们的存在,让汉文帝这个皇位如坐针毡,一想起来就让他胆战心惊。

试问,能将前一任皇帝从皇位上赶下来,并送上“非惠帝血脉”这么一份大礼的功臣们,又如何能让现任皇帝安心?

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立场。

在登基之前,汉文帝自然是与功臣集团一个立场,可是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这些功臣、宗室,就变成了“乱臣贼子”,也是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柄利剑。

于是,短短3年内,齐王刘襄三兄弟先后不明不白死了,尤其是亲自将少帝刘弘从皇位上拉下来的济北王刘兴居,更是因为造反而被除国。

曾经是吕后忠犬、最会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陈平,在汉文帝登基一年后便死了,也算得以善终。

除了这几人之外,最令汉文帝忌惮的就只有绛侯周勃了,在对付齐王三兄弟的时候,汉文帝也没忘记朝中的周勃。

相比起周勃,颍阴侯灌婴当初抵御齐王刘襄,可以说是中规中矩,还算不上首尾两端,所以汉文帝对灌婴的信任度明显高一点。

事起周勃

诛灭诸吕一役中,周勃才是功劳簿最顶端的那人。

从汉高祖临终前让周勃与陈平诛杀樊哙开始,周勃便对陈平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在吕后时代,他一直跟随陈平做吕后的忠犬。

吕后驾崩之时,陈平是朝堂之首的右丞相,而周勃却是名义上掌管着军权的太尉,分别为文武最高官员

在诛灭诸吕过程中,虽然计谋出自陈平,但是最终掌握实权,诛灭吕氏的还是太尉周勃,所以周勃是论功行赏的第一位。

所以,汉文帝上位之后,便将周勃封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不得不说,征战沙场的周勃,在政治上真的不是陈平的对手,以前二人同在一条船上,利益相同,他跟随陈平自然处处都站在了胜利的一方。

可是,诸吕已灭,他们二人成为朝堂上势力最大的两人,早已经不是同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而是朝堂上的两条巨龙,他此时还没领会陈平的险恶居心,陈平只是为了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而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周勃虽莽,但是他手下还是有能人的,在他当了一个多月的右丞相之后,便有人劝道:“您已经诛灭诸吕,拥立代王为帝,威震天下,居处尊位,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居月馀,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人劝”,当初杀樊哙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周勃当即向汉文帝请辞,汉文帝也没有挽留,直接同意了他的请求。

直到一年过后,再次被升任右丞相的陈平去世,汉文帝又将周勃任命为丞相。

此时,周勃可能觉得现在朝堂上只有自己才“配得上”这个位置,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没资格坐上右丞相之位,于是欣然上位。

好景不长,十个月后,汉文帝将周勃免去右丞相职务,打发回了封地。

岁馀,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馀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在周勃回到封地之后,有人上书告发其谋反,这才将国舅薄昭迁入其中,甚至连太后也被牵扯了进来

薄太后怒斥汉文帝

周勃被汉文帝罢免丞相之位后,才后知后觉,自己再次出任丞相一职,是何其愚蠢的行为!

也许是亏心事做多了,周勃一会儿担心被皇帝派人诛杀,一会儿又担心被人刺杀。

于是,他整日铠甲不离身,哪怕是朝廷官员来他的封地拜见,他都身披铠甲,并让家人手持兵器护卫左右。

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时间·绛侯周勃世家》

这样一来,不仅当地官员在面对周勃的时候感到不自在,甚至有人心中不禁联想到:“绛侯已经卸任太尉、丞相一职许久,为何整日甲不离身,甚至让家人也操戈,难道是……”

官员越想越后怕,于是便将自己的想法上告到了朝廷,让朝廷自己去决断。

汉文帝接到有人告发周勃想要谋反之后,当即将此事交给廷尉,廷尉马上将周勃逮捕入狱。

周勃被捕之后,先是给狱吏送了千金,狱吏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叫他请公主出来作证,因为他的长子周胜之娶了公主为妻。

周勃用这一招,虽然延迟了廷尉的审判,但是谋反事关重大,公主也帮不了太大的忙。

这时候,再迟钝的周勃也想明白了,想致自己于死地的并非“谋反”,而是皇帝

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脱身,还得在皇帝身上下功夫。

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委婉的,哪怕托人办事,也不会直接找到他本人,于是他将目光瞄向的国舅薄昭。

想当年,自己与这个薄昭身份地位天差地别,他第一次来府中求见时候的那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没想到转眼间,二人地位颠倒了过来,自己反而要求到他头上。

不过,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周勃,也不是等闲之人,他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大手一挥,将自己封赏之后所得的财物,全部送给薄昭人,让薄昭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几句。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而薄昭呢,大概也只得自己的斤两,没敢亲自在汉文帝面前去求情,而是迂回到去找他的姐姐,薄太后。

这天,汉文帝临朝,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汉文帝面前,抓起头上的帽絮就砸在汉文帝头上,怒骂道:

“当初绛侯身挂皇帝赐予的印玺,手握数十万大军都没谋反,现在屈居一个小小县城,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面子上虽然挂不住,但是汉朝以孝治天下,他不敢对太后发火,只能小心翼翼赔笑道“太后说的是,我也觉得绛侯谋反一事是子虚乌有,这便让人放他出狱”。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之事,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也不知道是汉文帝本意就只是想敲打一下他,还是因薄太后求情之故

薄昭之死

经薄太后一事,汉文帝很快便知道他的舅舅薄昭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收受贿赂就不用说了,可是利用太后的身份来干涉朝政,这就让汉文帝无法忍受了。

公元前170年,终于让汉文帝找到名正言顺处置薄昭的理由,据说是薄昭杀了朝廷使者,具体是怎么回事,因何而杀,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

于是,汉文帝先是派大臣前去找薄昭喝酒希望让薄昭能主动认罪,喝一杯毒酒,以尽舅甥俩最后的情分,给双方一个体面

可惜的是,薄昭并没有让汉文帝如意,不知道是他没能领会喝酒的意思,还是舍不得死,总之是没有自尽。

汉文帝得知后,心中不快,“你不仁,可别怪我不义了!”

第二天上朝之后,汉文帝让侍者给朝中大臣们各自发了一件孝服,并点名道姓,让他面前去轵侯府中哭丧。

大多数朝臣心中一片迷惘,轵侯昨天还活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

可是,看汉文帝和其他大臣的样子,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

除了少数几个位高权重的之外,大部分都是不知所以,只是跟着人群来到轵侯府中,一到门前,就大声嚎哭。

对他们来说,轵侯作为皇帝的舅舅,让他们哭丧也是理所应当。

当薄昭听到嚎哭声,从府中出来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顿时吓傻了,私下问明了这些人的来意,知道是皇帝下的命令之后,他终究是放弃了最后的一丝侥幸,自杀而亡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资治通鉴·卷十四》

汉文帝为何如此对待他唯一的舅舅

对于薄昭这个身份来说,别说杀一个不知所谓的“使者”,哪怕是朝廷重臣,如何处置也是汉文帝一句话的事。

远的不说,七年前,也就是汉文帝三年的时候,淮南王刘长跑到辟阳侯家中,在他家门口将辟阳侯审食其毫无理由地锤杀。汉文帝别说杀刘长,连轻微的处罚都没有,就这么轻轻放过。

相比起刘长,薄昭与汉文帝的关系必然更加亲厚,杀死朝廷使者,不过是汉文帝给与明面上的理由而已。

联想到吕后故事,以及当年周勃一事,不难发现,汉文帝虽然放过了周勃,却将自己的舅舅薄昭彻底恨上了,甚至对他的母亲薄太后,也难免有一丝忌惮

汉文帝不是怨恨他的母亲当众用帽絮砸他,而是对太后干涉朝政有一丝反感。

周勃谋反之事,无论真假,都是事关重大,都是朝中大事,何事轮到太后前来以个人主观想法为他求情?

大汉以孝治天下,汉文帝本身是孝顺的,他不能对母亲发火,却也不希望太后越陷越深,有进一步影响朝政的想法,于是他决定杀鸡儆猴。

当然,这里用这个词不太合适,或许薄昭做国舅之后,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日益骄横,也是他的取死之道,收受周勃的贿赂便是其中最显著的外在表现。

汉文帝用哭活丧的手段逼死自己的亲舅舅,在后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举太过不近人情,也有人认为此举靠打击外戚,树立了朝廷威望,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主要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强大后,为什么关东各国都把目标对准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川属于秦国还是楚国,乐高秦国大战楚国,楚国打败秦国20万军队

    楚国的主要对手也是晋国。后来晋国扶持的吴国偷袭,都城尽失。是秦国帮助楚国恢复了地方。应该说整个春秋时期,秦楚和我们不仅没有矛盾,还有共同的敌人,联系还算不错。但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陷蜀国的同时,楚国也开始西进,成功攻陷巴基斯坦。这个下秦楚完全是接壤的,矛盾接踵而至。[var1]因为秦国最终实现了大一

  • 网红女版“张飞”火了!用垃圾袋当胡子,网友:请本人不要以cos的方式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和刘备关羽结拜,并且在东汉末年还有着很强大的实力。于是呢,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也算是不错的了。而在一些书籍的描述中,张飞长得比较黑,而且身材魁梧。虽然有实力但是长相却不出色。所以对于张飞的第一印象,很多人都会有“壮汉”两个字去形容他,但谁又能够想到,张飞是

  • 历经秦国历代君王的努力才建立的秦朝为什么14年后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励精图治,让秦国的国力更胜一个台阶,地方空前强大。在政治上建立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人生道德和行为规范、统一道路标准;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制度。[var1]原以为秦国这辆配备齐全的大车只要按照既定轨道走下去一定会在历史的轨迹上留下长

  • “要脸”的春秋(60)——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要脸的春秋简介,春秋武将一览表,春秋谋士海报

    《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用什么方法,只有掌握对方情况才能取得最大利益。所以打是试探,挨打是试探,求和也是试探。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灭国方式,开始玩儿阴谋,是因为熊通身边多了一个人,他属于一类人,对这类人,自古以来有个称呼——谋士!所谓谋士,官方说法叫做洞悉天地,俯察乾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战国策解读-一位秦臣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老谋深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深入其中仔细分析,就能够发现冷向这位秦臣的老谋深算,在秦齐博弈之间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好处,同时也能看到战国时期,弱国不过是强国之间利益博弈的牺牲品罢了。[var1]这篇策文明面上是冷向做解释,和其他策文游说别人的内容并不一样,但实际上,两种方式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让听的人相信自己的说法或者主张。

  • 东汉皇帝短命和刘秀创建尚书台是其外戚干政严重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东汉十四位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与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之外,其他的都没活过36岁的。几乎都是年纪轻轻英年早崩的。东汉的皇帝大多年幼登基,而皇帝年幼无法执掌朝政,只能依赖其母,而后妃们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周天子时代,正式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后,在后来的封

  • 战国·开端田氏代齐:流亡家族的三百年谋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几年之前的幽地会盟上,各国公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对于这位前来投奔自己的别国公子,齐桓公很欣赏,想要封陈完为卿。寄人篱下的陈完哪敢接受这么厚重的大礼,连忙推辞:“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能在此落脚,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担当这么高的职位啊。”齐桓公很满意,任

  • 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秦穆公为何伤后拉上百名秦国人才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一开始只是边陲小国,正是因为秦穆公向西发展,称霸西戎,才为秦国之后的春秋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秦穆公一生有许许多多事迹为人所称道,就连孔子都对他另眼相看。即使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孔子也认为秦穆公的功绩在齐桓公之上,给予秦穆公很高的评价。后世对秦穆公的评价十分矛盾,有的认为他英明一世,功绩卓著,为秦

  • 今天欧冠比赛孙兴慜就是韩国人眼里的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欧冠四强孙兴慜地位,孙兴慜欧冠表现,孙兴慜今年欧冠进了多少个球

    作为近年欧洲足球最后一次重大比赛,利物浦跟热刺的对决虽然不是火星撞地球,石破天惊拳的比赛,但是因为有唯一一个亚洲人参与,这场比赛的意义对于韩国人,对于中国人是意义非凡的。毕竟韩国人在中国的熊猫杯上踩了一脚,从小哥的心理来说,相信很多人都希望热刺输球,不然韩国人又要嚣张一回了。虽然热刺的孙兴慜没有创造

  • 三国志11古城相会:汝南城中汇集了万人敌,结盟袁绍就能灭曹操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兄弟重逢义士来归”剧本,其实就是弥补古城相会时期刘备集团的情况。兄弟自然是指的关羽、张飞,义士则是常山赵子龙,三个万人敌都陪着刘备在汝南开局。虽然还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强势加盟,但是北方的袁绍依旧坚挺,最重要的是颜良文丑在这个假想游戏章节里并没有被关羽所杀,他们还活在人世。配合袁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