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策解读-一位秦臣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老谋深算

战国策解读-一位秦臣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老谋深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4/1/23 12:28:00

如果深入其中仔细分析,就能够发现冷向这位秦臣的老谋深算,在秦齐博弈之间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好处,同时也能看到战国时期,弱国不过是强国之间利益博弈的牺牲品罢了。

[var1]

这篇策文明面上是冷向做解释,和其他策文游说别人的内容并不一样,但实际上,两种方式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让听的人相信自己的说法或者主张。

因此,策文的结构也是经典话术,抛出论点,阐明立场,解释逻辑,讲明利益,最后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原文

冷向谓秦王曰:“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宋破,晋国危,安邑王之有也。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齐必重于王,则向之攻宋也,且以恐齐而重王,王何恶向之攻宋乎?向以王之明为先知之,故不言。”

译文

冷向对秦昭王说道:“我想让齐国侍奉大王,所以主张让齐国攻宋国。如果宋国破灭,就会危及到魏国的安全,大王就可以取得安邑。而燕国、赵国担心齐国、秦国联合,必定会割地给大王。齐国必定会重视大王,那么,我主张齐国攻宋,便是使齐国有所畏惧而重视大王,大王为何抱怨我的齐国攻宋策略呢?我认为以大王的贤明,早已知道我的苦心,所以没有对您明言。”

解析

策文开头第一句,冷向便说出了自己主张的目的——“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这句话是一个很违反逻辑的内容,但是,

冷向必须先说这句话来表明自己是站在秦国的立场考虑,才有后续的解释机会

我们经常说“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冷向作为秦臣,必然要先声明自己是站在秦国的角度考虑,不是站在齐国的角度乃至自己私利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秦王接受他的解释,否则,他后面说的再多,秦王都是听不进去的。

为什么说这个主张违反逻辑呢?

首先要说一下宋国,宋国并不在战国七雄里面,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实力不强,宋国是周朝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分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为诸侯所建立起来的。

[var1]

宋国统治的范围是

围绕商朝旧都商丘建立的

,所占据的地方,自然是属于物产丰富的膏腴之地,同时,周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前朝复辟,也在他周围分封了不少诸侯,这种地理环境,各国诸侯交流必然是要经过宋国,就形成了宋国繁荣商业文化的基础。

宋国拥有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在当时属于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var1]

这种经济基础促使宋国的繁荣,甚至在春秋时期助力宋襄公成为霸主之一。

其次要说的是齐国。齐国作为春秋霸主之一,在战国时期依旧延续着自身强大的实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一度与秦国形成双雄并立,称为“东西二帝”。

这样一个大国吞并一个拥有丰厚底蕴的小国,必然会大大增强它的底蕴。特别是秦国有吞并巴、蜀的经历,更是明白这种情况下,对一个地方所产生的助力有多大,因此,秦国必然是反对,乃至是阻止齐国吞并宋国。

在这个时候,作为秦臣的冷向支持齐国吞并宋国,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立场如何,而

他解释支持齐国吞并宋国的原因是“为了让齐国侍奉秦国”,这种观点自然是违反正常逻辑的。

[var1]

不管如何,冷向用一个标新立异的观点抓住了秦王的注意力,紧接着,他要做的便是解释自己的逻辑,让人觉得他的支持的确是为秦国考虑。

而冷向所用的手段,也是《战国策》中记载的纵横家们常用的——假设这种情况发生。

“宋破,晋国危”,宋国如果被齐国攻灭,最先威胁到的便是“晋国”,这个时候经过三家分晋之后,已经不存在晋国,韩魏赵三家作为瓜分晋国的诸侯,魏国一直自认为晋国正统,占据了晋国的核心区域,也最先通过变法强大起来,因此,常被用“晋国”指代。

冷向这句话告诉秦王的是,如果宋国被攻灭,那么最为担心的是与齐国接壤的魏国。

这当然不足以说服秦王,因此,冷向立刻抛出了秦国能从其中受益的地方——“安邑王之有也”,魏国要防范东边的齐国西进,必然没有足够力量阻止秦国东进,那么秦国就有机会获得魏国区域。

[var1]

“安邑”是魏国早期的都城,秦国想要占据的不仅仅是魏国一个都城,更多是想要吞并安邑所代表的一片魏国国土。

之前商鞅便对秦魏两国的联系有过准确的论断——“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而安邑的位置更是关键,它是处于河东区域,时刻威胁着秦魏争夺多年河西之地,如果秦国能够拿下安邑所处区域,自然是解除了魏国的威胁。

这是对秦国最大的好处,但是不足以推出他开始的结论,冷向便继续往后推演。

如果齐秦分别从东西两面威胁魏国,必然会造成其他诸侯国害怕两国联合,到时候其他诸侯国必然会想办法拉拢秦国,“燕、赵”这里也是像“安邑”一样代指,代指的是其他诸侯国,“割地”代指的是拉拢方式。

而齐国为了不被诸侯孤立,也会重视秦国,甚至愿意低声下气“侍奉”秦国。冷向回到了自己开始所立的观点上。

[var1]

然后,冷向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以恐齐而重王”,就是为了让齐国害怕并且重视秦国才支持齐国吞并宋国的,同时还倒打一耙——“以王之明为先知之,故不言”,以为以秦王的英明必然早就知道他的苦心,所以才不说的。

这句话既是捧秦王的——秦王很英明很可能早就知道,也是攻击对手的——之所以不知道埋怨他,也是因为被其他人误导了。

短短几十字,冷向既表现了自己为秦国考虑的立场,也解释了之前为什么不说的原因,同样给了秦王台阶下,贬低了攻击他的政敌。

[var1]

这篇策文表面上的内容其实也就分析完了,不过,如果了解一下这件事情前后的情况,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齐国攻打宋国之前,必然是知道其他诸侯国会阻止,所以要派人去游说各国,冷向作为秦国重臣,也是被游说的人,所以他在一开始不说话也就可以理解。

他的这种不说话,也是对齐国的一种表态,暗示了他能够被游说,齐国必然会加大筹码游说,因为他已经想好理由为自己辩解,所以不介意趁着这个机会多收齐国的好处。

等到秦王将注意力转到他这里,质问他的意图时,他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理由,不仅是让自己脱身,也完成了对齐国游说的承诺。

[var1]

实际上在齐国攻打宋国之前,宋国已经把周围的几个诸侯国全部得罪了,宋王偃向东讨伐齐国,攻取了五城。向南击败楚军,拓地三百馀里,向西战败魏军,攻取了二城,又攻灭滕国、讨伐薛国,国力达至顶峰,被称为“五千乘之劲宋”。

而齐国攻灭宋国之后,又被燕国联合其他四国攻伐,攻取齐国七十二城,使其仅剩两城,如果不是齐将田单力挽狂澜收复齐国失地,齐国怕是属于七雄中第一个被灭国的。

当然了,不管是前还是后,都是这篇策文的相关背景了,对于策文主角冷向来说,并不关心这些,他在这一次齐伐宋的游说中算是最大收获的一个人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汉皇帝短命和刘秀创建尚书台是其外戚干政严重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东汉十四位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与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之外,其他的都没活过36岁的。几乎都是年纪轻轻英年早崩的。东汉的皇帝大多年幼登基,而皇帝年幼无法执掌朝政,只能依赖其母,而后妃们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周天子时代,正式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后,在后来的封

  • 战国·开端田氏代齐:流亡家族的三百年谋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几年之前的幽地会盟上,各国公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对于这位前来投奔自己的别国公子,齐桓公很欣赏,想要封陈完为卿。寄人篱下的陈完哪敢接受这么厚重的大礼,连忙推辞:“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能在此落脚,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担当这么高的职位啊。”齐桓公很满意,任

  • 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秦穆公为何伤后拉上百名秦国人才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一开始只是边陲小国,正是因为秦穆公向西发展,称霸西戎,才为秦国之后的春秋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秦穆公一生有许许多多事迹为人所称道,就连孔子都对他另眼相看。即使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孔子也认为秦穆公的功绩在齐桓公之上,给予秦穆公很高的评价。后世对秦穆公的评价十分矛盾,有的认为他英明一世,功绩卓著,为秦

  • 今天欧冠比赛孙兴慜就是韩国人眼里的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欧冠四强孙兴慜地位,孙兴慜欧冠表现,孙兴慜今年欧冠进了多少个球

    作为近年欧洲足球最后一次重大比赛,利物浦跟热刺的对决虽然不是火星撞地球,石破天惊拳的比赛,但是因为有唯一一个亚洲人参与,这场比赛的意义对于韩国人,对于中国人是意义非凡的。毕竟韩国人在中国的熊猫杯上踩了一脚,从小哥的心理来说,相信很多人都希望热刺输球,不然韩国人又要嚣张一回了。虽然热刺的孙兴慜没有创造

  • 三国志11古城相会:汝南城中汇集了万人敌,结盟袁绍就能灭曹操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兄弟重逢义士来归”剧本,其实就是弥补古城相会时期刘备集团的情况。兄弟自然是指的关羽、张飞,义士则是常山赵子龙,三个万人敌都陪着刘备在汝南开局。虽然还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强势加盟,但是北方的袁绍依旧坚挺,最重要的是颜良文丑在这个假想游戏章节里并没有被关羽所杀,他们还活在人世。配合袁绍的

  • 让秦国实力大增的商鞅变法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说变法有三难,商鞅变法是如何使秦国变得强大的,商鞅变法的出现对秦国有什么帮助

    进入战国时期后,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纷纷进行变法变化。战国时期首先进行变法变化的是魏国。魏文侯当政时期任用李悝进行变法,魏国的实力很快就跃居诸国之上。其后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国外任用申不害变法,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战国时期最为著名最为彻底的一场变法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地处我们的

  • 刘备怎样才能在夷陵之战中取胜?为兵之道,当正奇结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前半生是收留了吕布这个二五仔,导致徐州被夺,他在北方奋战半生好不容易获得的一块地盘就这么被夺走了,是他事业生涯的重挫;后半生就是不听赵云等人的劝阻,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被打得大败,损兵折将,蜀汉元气大伤,自己也活活气死了。如何好好利用吕布,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写过了,请看:刘备怎样才能让吕布为己

  • 三国志·散户列传,吕布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牛散张角,预见乱世到来,喊出“庄家已死,散户当立”,疯狂吃货,掀起惊涛骇浪。只可惜,预期过于超前,至死都被套牢,没能熬过大盘低谷。但他开创的纷乱时代,造就了众多后来投资者的不世传奇。其中佼佼者,一数曹丞相:敢想敢拼,长年梭哈,最终举牌“ST大汉”成功上位。二数刘皇叔:有大机构背景,资金虽少却极为稳健

  • 荆轲,就是一个心狠手辣、人格低贱、智商堪忧的业余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学时代学过《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依稀记得老师讲解这篇古文时的神情,时尔是低沉的声音、时尔又高亢激昂,当老师说到在易水河畔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了眼前,一个视伤如归的勇士,一个为了苍生而去抗击秦朝暴君的壮士,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啊!这就是我中学时代眼里

  • 军师联盟:司马懿的忍者之路2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内,她能够相夫教子,对外,她可以保护丈夫,尽心尽力,夫妻二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依旧血浓于水,是相伴了半辈子的家人了,从爱情变成了亲情。后来曹丕继位,司马懿也跟着升到了御史大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是朝中的重要大臣了,再也不是当初世子的谋士了。他成功了,选对了主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