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自称皇族,这对他有多大作用?看曹操的反应就知道了

刘备自称皇族,这对他有多大作用?看曹操的反应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962 更新时间:2024/3/5 20:05:49

曹操首下的谋士都劝说曹操,不要去攻打刘备,认为真正跟曹公争天下的人是袁绍。

但是曹操却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三国志·武帝纪》”而曹操手下只有大谋士郭嘉力排众议,认为刘备虽然实力微弱,威胁却远远大于袁绍,主张进攻刘备优先。

历史证明了曹操和郭嘉的观点,刘备虽然不久后就被曹操击败了。但是在随后无数次的严酷的打击之下,依然快速崛起,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认定刘备会是自己的心头大患,威胁程度甚至超过了兵力和土地比自己强大很多的袁绍呢?

当然从曹操首先军事上考虑,未来自己跟袁绍开战,刘备一定会偷袭自己后方;但是自己进攻刘备,优柔寡断的袁绍却未必攻打自己。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刘备自称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这个身份的加持,实际上才是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衣带诏案,汉献帝和董承选择刘备的原因。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莫须有的身份,刘备可能连历史书都未必能进。

首先我们从刘备自身来看:跟随刘备的几大主力,无不是因为他是汉室宗亲,才资助、投靠。关羽、诸葛亮、庞统等股肱之臣,都是出名的春秋义士,将光复汉室作为自己的使命存在,天下英雄那么多,选择刘备就因为他姓刘。刘备封了关羽那么多大官,而关羽总是喜欢自称“汉寿亭侯”,因为这是汉献帝封的。

更关键的是,从刘备的发迹路线去看,他小的时候就在树下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然后大家都认为他异于常人,将来肯定有出息,如果不姓刘估计从小就会被当成奸佞了;徐州牧陶谦临死前,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徐州”,程登说“使君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使得陶谦决定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要推辞,口称给袁绍更合适接手徐州,北海太守孔融劝说“袁绍是冢中枯骨,只有刘备才是正主”。孔融最后就是因为执意拥护汉室,最后被曹操灭门,而他却很早就把刘备当成正主了。汉代士大夫之心思,可见一斑。

最关键的是,刘备在后期得到两处关键性地盘荆州和益州,几乎完全仰仗了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这个身份完全可比的上千军万马、十个诸葛亮:

刘备在荆州时自不必说,刘表也是碍于宗室的面子没有驱逐他。而刘备也正是依靠宗室的身份,与刘表的大公子刘琦结成联盟,并且在刘琦死后,名正言顺的继承了荆州。

而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几乎完全靠的就是宗室身份了。要知道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益州就是四川,那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就算是后来的晋国也很难攻破,那可是即便到了20世纪40年代,工业社会对阵农业社会都不能攀爬的高地。

当时刘璋因为看到汉中的张鲁被曹操所灭,担心自己也被曹操所灭,就相信了手下张松的话:

“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

刘璋就这样相信了刘备,把刘备请到了益州。如果没有这个宗室的身份,刘备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

由此可见,当时对于血统的重视程度到底有多深,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极其之大的。我们可以看到裴松志注释的《三国志》里,原本姓夏侯的曹操,当了太监曹腾的养孙,居然自称是汉初丞相曹参后人。陈琳给袁绍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更是指出曹操“父嵩乞丐携养”,意思是曹操是他爹曹嵩从乞丐那里捡来的小孩。即“诋毁一个人,从他的出身开始”。

为了能够名正言顺,曹操得知汉献帝要迁都洛阳,冒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先派曹洪截击失败,第二年又亲自率兵攻打洛阳,最后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至于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一切其实并不重要,据《汉书》记载中山靖王刘胜有儿子120多人,所以根本无法考证刘备的来源。但是刘备充分的利用了这一优势,撬动了天下局势。

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形成了一种为众人所默认的“血统文化”,这一文化为曹操这样的底层打拼者制造了巨大的困难。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曹操、刘备的血统都是自己制造的,不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诠释吗。天生的平等是不存在的,但那绝对不代表一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纸上谈兵的赵括,不过是赵国的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参与人数多达上百万人,任何一方败亡,都是难以承受的代价。从前期的战争结果来看,赵国节节败退,最终退守长平。不过在赵将廉颇的坚守下,秦军也不能在进寸步,真正进入相持阶段。[var1]我们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历史就是,秦用离间计使赵王撤下廉颇,换赵括为帅,赵括纸上谈兵,进攻失利,最终失败。其实根本原

  • 刘备坚持伐吴有情绪激动的因素也有荆州的战略价值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为什么不要荆州,刘备哭荆州故事简介200字,刘备取荆州完整版

    这时候,刘备不仅迎来了他的辉煌时刻,而且跨州联郡达到巅峰。但是,哪曾想:十二月,“吴更违盟、关羽毁败”,吕蒙一个白衣渡江就中止了他的事业上升期。所以,关羽死了,刘备很伤心;荆州丢了,刘备更伤心。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薨;十月,曹丕称帝。然后,汉朝就没了。这是最要命的事情。如果汉朝都没了

  • 匈奴自先秦便扰乱中原,西迁之后在欧洲建立强大帝国但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直到汉宣帝时才被消灭,匈奴西迁动画,匈奴西迁后的结果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

  • 秦赵渑池会,蔺相如仅凭计谋就能完璧归赵?背后真相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赵惠文王明知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是个阴谋,也只能派蔺相如带上和氏璧到秦国与秦王周旋。秦王借着观赏把玉璧骗到手后,传给美妾大臣把玩,并没有再还回蔺相如的意思,蔺相如假意说玉璧上有个瑕疵,一般人看不出来,要指给秦王看,成功拿回手上,在了解秦王并没有诚意交

  • 西汉时汉匈战事不断,刘秀统一时也曾遣使向匈奴通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简历,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因此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做准

  • 漆身吞炭的刺客,功成身退的谋士,他们不仅名震春秋,更影响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全身而退的刺客,荆柯刺秦前的真正英雄,战国时期的孤胆人物

    春秋末期,智瑶水淹晋阳不成,反被赵无恤策反韩魏两家,水淹智家军,智家家主智瑶自刎而亡,而后智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最大牺牲者赵家,赵无恤带领赵家分的智家最大利益。[var1]智家确实灭亡了,但智家却有一位了不起的门客,也就是当时士,名叫豫让。豫让曾两次投主,两次家主被灭,在被智瑶问

  •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国没统一,文字有什么区别了?在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六国文字又称又称东方六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诸侯国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分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剧变,给文字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六国文字与春秋时期相比,字形上差异已经很大,可说是

  •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他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说他对曹操寄予很高的希望呢?荀彧知道,东汉末年,朝局动荡,急需一个有能力之人出来主持大局,于是他就想到了曹操,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曹操居然也想造反。曹操要被封魏王的时候,荀彧就知道自己错了,这是与王室靠近,想夺权啊。这个自己尽心辅佐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单纯。所以,荀彧离开了曹操,果然,后来

  •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夸张。虽然小说中涉及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它的叙述方式和虚构元素使它不可能被视为一个完全准确的历史记录。《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被夸大或改编成了虚构故事,例如,小说中描述了关羽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但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录。而且,《三

  • 汉文帝让大臣陪舅舅喝酒希望其自杀,一计不成,帝又令大臣哭活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汉文帝先是派大臣去轵侯府中陪他喝酒,希望他能识趣点,引咎自杀,也能给舅甥俩留点体面。可惜的是,轵侯不知道是没能领会汉文帝的弦外之音,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不从。汉文帝大怒,第二天上朝之后,便让宦官抱来一大堆孝服,发给群臣人,让大臣们下朝之后一起去轵侯府中为他的舅舅哭丧。很多大臣莫名其妙,这轵侯身强力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