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宋朝开始,为何不在关中定都了?

从宋朝开始,为何不在关中定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4/2/4 7:08:49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上千年时间里,中国总体围绕关中和中原两个中心形成文明区域,稍微例外一点的是江淮和四川,前者承载着荆楚文明,后者则孕育了古蜀文明,不过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要弱一些。从部落到国家,再到并天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关中是一片足以问鼎天下的王业之地,相比其他地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

受秦岭和陇东高原的包夹,关中不仅被山带河,而且坐落其中的渭河平原足以养活称霸一方的人口。从地理上看,控制关中的政权一般只要守住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这四大关口,外面的军队就很难打得进来,这也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能够蛰伏起来,积蓄力量的原因之一。不过客观地说,如果仅凭关中的人口和资源要夺取天下,秦国未免有些力不从心,在此之前还要拿下汉中和四川这两大粮仓。

关中、汉中和四川连为一体之后,除了能够为秦军提供部分的粮草和兵源,这三个地方均处于黄河和长江(及支流)上游,从军事角度上对东方六国的打击更为便捷。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尤其是东南方向的开发,关中的优势逐渐丧失,甚至到隋唐以后,关中模式已基本不可复制。从土地规模上说,关中与中原实在不能同日而语,秦国的成功更多是得益于汉中和四川的加盟,而一旦关中与这两者分离,任何一方的资源都无法与中原抗衡。

在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之前,东南地区人口稀少、瘴气丛生,因而四川与江南的物质文化交流甚少,但经过西汉长达二百一十年的发展,沿江地区的文明程度已大为提升。王莽篡汉之后,刘秀沿长江逆流攻入四川,能够支撑起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本身就证明了人口逐渐稠密的南方渐渐有了和北方抗衡的资本。当长江成为四川对外沟通的主要通道之后,崎岖难行的蜀道理所当然地成为次要选择,关中与四川的沟通和联络被南方取代,自此两者之间渐行渐远。

时间进入三国之后,长江以南更是诞生出吴、蜀两个能够与北方分庭抗礼的政权,尤其当西晋崩溃之后,随着衣冠南渡,江南的开发进入新的高潮。此时仅凭关中一隅之地,辐射中原尚且力有不及,面对蒸蒸日上的长江流域更是无可奈何。进入隋唐之后,天下重归一统,当帝国的统治者再次将战略重心移回长安之后,赫然发现昔日秦国赖以成就帝业的关中此时已经承载不起与日俱增的人口规模。

为了养活关中,朝廷不得不从东方大量运粮,甚至极端时期,就连皇帝本人都不得不前往东都洛阳就食。这样的状况导致有唐一代,帝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摇摆不定,从宋朝开始,后世再没有大一统王朝将首都放在关中。当历史选择了中原之后,如何在关东寻找一个富裕且足够险要的都城,成为历朝历代都要考虑的问题,北宋的赵匡胤选择了开封,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

处在大平原上的开封确实足够富裕,但几乎无险可守,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北方骑兵只要越过黄河,就能够直接包围汴梁。赵匡胤也想过将都城迁往洛阳,但过早的离世导致这一计划搁浅,为此宋朝不得不大量养兵,却终究挡不住金兵的铁蹄。

元朝来自北方,关中对蒙古人来说偏南,定都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可能是元朝选择都城最南的边缘。 明朝从南往北打跑蒙古人,定都南京无可厚非。然而到朱元璋之子朱棣这里,算是出现了意外,燕王的都城在北京,后来就顺势迁都北京了。 清朝同样来自北方,选择北京在中原人看来是偏北,在女真人看来可能正好是中心位置。

元明清三代共同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甚至直到近代,这样的格局也未曾改变,关中作为中国之都也成为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

  • 英明神武武则天,一个决定,让自己和家族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周边国家都前来觐见,交流和学习我们的优秀,先进的中华文化。而这也当然离不开唐朝很多位开明君主的带领。人们知道当初李世民在开国没多久后建立的贞观之治,当然也不能不提在他之后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正是她的领导,才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人们将她统治的时代称为贞观遗风。这些称号

  • 每日名言 | 王安石: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此句意思为,自己感觉书已经读得很多了,但一旦做起事来,便又会感到不足。比喻学无止境,为人处世应该谦虚。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南宋初年的抗金战争,以及岳飞在对战中的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迫于形势,宋高宗不得不任命主战派李纲为右相主持抗战大计,以维系军心民心,但同时又重用求和派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等人的抗金部署难以落实,不久即被免职。宗泽兼任东京留守后,加固城防,联络黄河南北的民间抗金武装,积极备战,并先后20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他回銮汴京,指挥军民抗击金军。而黄潜善却视宗泽的上书为

  • 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主题: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唐代吏、户、礼三部归尚书左司;兵、行、工三部归尚书右司。尚书左、右丞分管尚书左、右司,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据《贞观政贾》记载〝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指尚书左右丞)方于管辖〞

  • 城市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为何宋朝能产生近代城市雏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恰恰是宋朝能够产生这样的城市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究出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因素与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探究,寻找答案。宋代城市的基本情况在《隋书·地理志》中,对于当时的城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京师洛阳,城东北至南七里,东

  • 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的功过简介,隋炀帝有多昏庸,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

    虽然也别有一份道理,但“非主流”还是非主流,成王败寇的思想永远是无法被推翻的。被黑化的隋炀帝即使是时光机器发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的一些史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宋和奸臣秦桧的事实。毕竟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哪怕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也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偏见认知来

  • 浅谈元曲兴盛的背后:汉人士子无奈之下的另谋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词曲发之”。成为唐宋标榜取士的科举制在元走入寒冬,汉人士子难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并逐步被边缘化,士人不得不另寻类谋生之法,进行通俗化文学创作,而元曲的兴盛也成了必然。元朝建立,汉人士子的严冬1.南宋灭亡,汉人入仕无门公元1279年,崖山

  •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崇祯帝为什么对他这么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杀袁崇焕后悔吗,袁崇焕杀得一点不冤,袁崇焕与崇祯

    一崇祯与袁崇焕的“蜜月期”虽然此时,崇祯帝如此痛恨袁崇焕,然而在他刚即位时,两人却有一段蜜月期。17岁的崇祯帝(1627年-1644年在位)即位之初,非常仰慕在宁远之战中战胜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大名,几个月内就将他由在野之身一路提拔到尚书、督师(管辖范围包括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之职,负责统

  • 元朝灭亡,蒙古人逃入大漠,回头又把明朝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被明朝灭的原因,元朝灭亡皇室的下场,明朝怎么打败元朝

    第二,依赖蒙古军队。明成祖朱棣在北方,受蒙古人影响很深,他的军队有很大部分是元代留下的蒙古军队,战斗力很强,是靖难之役的主力。朱棣想像成吉思汗那样雄霸天下,派郑和下西洋,花费巨大又没有收获。朱棣在稳定政权后,把他的蒙古军队放在北方塞外,他们与北方蒙古人勾结,造成整个明朝北方边境都不稳。第三,对军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