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时,皇室成员高达20万人,清朝灭亡时皇族人口有多少?

明朝灭亡时,皇室成员高达20万人,清朝灭亡时皇族人口有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61 更新时间:2024/1/18 4:20:41

众所周知,朱元璋登基后把20多个儿子分封全国,这些龙子龙孙历经两百年的开枝散叶,到了万历朝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几乎把大明朝吃垮掉。

大明皇室人员待遇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亲王的一年俸禄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等。

亲王以下,郡王是2千石,镇国将军是1千石,辅国将军是800石,奉国将军是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除了这些基本供养以外,宗室们还有大量封地。这些田产是宗室们的私人财产,算是额外的收入了。

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时,宗室人口已经繁衍到15.7万人,“千古所未有也”。而供养这些宗室人员的俸禄开支就高达55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明朝一年的开支也不过2000万两。幸好此时已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殖民者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白银匮乏问题。

但是,万历皇帝中后期的三大征开销巨大,几乎将大明的国库掏个底朝天。万历皇帝为了搞钱,不得不把太监放到全国收税,对矿山则派出矿监进行监督征税,做小生意的则派出税使征税,总之“一切是为了向钱看”,在民间搞得怨声载道,鸡飞狗跳,时不时发生抗税暴动。

另一方面,散落全国的朱明子孙不但拿着国家俸禄,在地方上还享有着经济特权。他们无需缴税,还借着天潢贵胄的身份大肆兼并土地。到了明朝晚期,山西一地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并,河南的土地则“半入藩府”,各个藩王的土地都达到了数万亩。以万历皇帝最受宠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例 ,在就藩之地河南竟然拥有田地3万顷,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如此庞大的寄生集团,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富,使得财政负担加重,进而影响了天、崇祯两朝的平定农民起义以及关外八旗威胁。

大明皇室的好日子很快到了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几乎将北方皇室屠杀殆尽。八旗入关后,又将南方皇室成员屠戮了一波。

根据史料研究,李自成打进北京,明朝宣告灭亡时,全国各地的皇室人员约有20万人。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除去隐姓埋名的朱明皇室成员,朱元璋的子孙后人只剩下了5万来人,可谓惨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明朝皇室人员200多年的时间里膨胀得很严重。然而,入关后的爱新觉罗家族同样不遑多让。

清代皇室成员的供养

清代皇族,奉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

顺治朝起,根据与开国皇帝清太祖关系之远近,而分为宗室和觉罗两大支系。宗室人员腰束金带为标记,又称黄带子;觉罗腰束红带,又称红带子。而清代的皇族族谱玉牒,同样也分为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两大类。

通过清代遗留下来的玉牒研究发现,从八旗入关到嘉庆朝,170多年间,在北京城的皇族人口爆发式增长。从入关时的二三百人增加到五千多。这还不包括宗室女眷和觉罗男女的统计数字,如果都算在内,那人口数字还要大得多。

清代正是我国人口大爆炸时期,若以三十年为一辈计,人口则翻一番。为了供养这些人口,清朝曾把一部分人迁往盛京居住。在嘉庆十七年,嘉庆皇帝采纳宗人府宗令的建议,把京城内闲散的皇室人员,迁移到盛京,让他们利用 ”天威”来挟制那里的官吏,这样既可保持政治上的长治久安,又可大量使用地方的经费维持皇族人员的经济生活,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京师的压力和负担。

清廷从制度上给予皇族成员非常优厚的待遇,把宗室俸给分二十一等,最高者亲王岁支俸银一万两,最低者奉恩将军岁支俸银一百一十两,每俸银一两,兼支俸米一斛。公主格格支俸则分为十四等,每俸银一两亦兼支俸米一斛。

遇到宗室婚或丧礼的日子,分别给银六十两和八十两。这种优恤后来补贴范围和补贴银两数量都逐渐扩大,形成一种经济扶助制度。此外,清王朝对宗室贫困成员的住房也有一定的补贴。到了晚清中后期,皇族子弟玩鹰、遛狗、耍鸟、斗蛐蛐、抽大烟、捧戏子,日子过得好不洒脱!

按照《爱新觉罗宗谱》记载,清朝灭亡前后,觉罗的男丁人口大约3.4万余人,男女总计约为7万人左右。虽然,跟明朝皇室人口数量还有点差距,但也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宋朝开始,为何不在关中定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上千年时间里,中国总体围绕关中和中原两个中心形成文明区域,稍微例外一点的是江淮和四川,前者承载着荆楚文明,后者则孕育了古蜀文明,不过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要弱一些。从部落到国家,再到并天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关中是一片足以问鼎天下的王业之地,相比其他地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 受秦

  •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

  • 英明神武武则天,一个决定,让自己和家族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周边国家都前来觐见,交流和学习我们的优秀,先进的中华文化。而这也当然离不开唐朝很多位开明君主的带领。人们知道当初李世民在开国没多久后建立的贞观之治,当然也不能不提在他之后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正是她的领导,才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人们将她统治的时代称为贞观遗风。这些称号

  • 每日名言 | 王安石: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此句意思为,自己感觉书已经读得很多了,但一旦做起事来,便又会感到不足。比喻学无止境,为人处世应该谦虚。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南宋初年的抗金战争,以及岳飞在对战中的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迫于形势,宋高宗不得不任命主战派李纲为右相主持抗战大计,以维系军心民心,但同时又重用求和派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等人的抗金部署难以落实,不久即被免职。宗泽兼任东京留守后,加固城防,联络黄河南北的民间抗金武装,积极备战,并先后20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他回銮汴京,指挥军民抗击金军。而黄潜善却视宗泽的上书为

  • 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主题: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唐代吏、户、礼三部归尚书左司;兵、行、工三部归尚书右司。尚书左、右丞分管尚书左、右司,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据《贞观政贾》记载〝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指尚书左右丞)方于管辖〞

  • 城市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为何宋朝能产生近代城市雏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恰恰是宋朝能够产生这样的城市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究出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因素与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探究,寻找答案。宋代城市的基本情况在《隋书·地理志》中,对于当时的城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京师洛阳,城东北至南七里,东

  • 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的功过简介,隋炀帝有多昏庸,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

    虽然也别有一份道理,但“非主流”还是非主流,成王败寇的思想永远是无法被推翻的。被黑化的隋炀帝即使是时光机器发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的一些史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宋和奸臣秦桧的事实。毕竟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哪怕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也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偏见认知来

  • 浅谈元曲兴盛的背后:汉人士子无奈之下的另谋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词曲发之”。成为唐宋标榜取士的科举制在元走入寒冬,汉人士子难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并逐步被边缘化,士人不得不另寻类谋生之法,进行通俗化文学创作,而元曲的兴盛也成了必然。元朝建立,汉人士子的严冬1.南宋灭亡,汉人入仕无门公元1279年,崖山

  •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崇祯帝为什么对他这么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杀袁崇焕后悔吗,袁崇焕杀得一点不冤,袁崇焕与崇祯

    一崇祯与袁崇焕的“蜜月期”虽然此时,崇祯帝如此痛恨袁崇焕,然而在他刚即位时,两人却有一段蜜月期。17岁的崇祯帝(1627年-1644年在位)即位之初,非常仰慕在宁远之战中战胜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大名,几个月内就将他由在野之身一路提拔到尚书、督师(管辖范围包括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之职,负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