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侍寝有多奇葩?皇帝宠幸妃子限一时辰,太监在外面监听纪录!

清朝侍寝有多奇葩?皇帝宠幸妃子限一时辰,太监在外面监听纪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4/2/7 7:55:42

清朝的侍寝制度究竟有多奇葩?是谁定制了这套让皇帝们苦不堪言的规矩?

皇后的特权

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的正妻,是后宫之主,可却不一定是皇上的心上之人。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身上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所以他的婚事必定是国家的大事,未来皇后不仅要门当户对,娘家也要有足够的实力可帮衬皇帝巩固江山。

这就意味着,皇帝并没有自由的恋爱权,皇后候选人也必须是经过皇室的深思熟虑,严格把关,全方面条件都必须完美且匹配才会被选中,所以说,皇后是千挑万选之人。

皇后人选一般是在皇帝未登基前,就是王爷的时候娶进门,那时被称为福晋,待皇帝登基后,福晋就会直接升职为皇后。

因为是后宫之主,再加上皇后的身份是皇帝的妻子而非妾,所以不需要和妃嫔一样翻牌子侍寝,并且她的侍寝流程也不需要繁琐的流程,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陪皇帝过夜到天亮。

因为皇后有身份、地位、背景,她有着别人望尘莫及的优越性,所以皇后绝不可能会为了伤及皇帝的性命,而毁了自己一手好牌,甚至搭上家族的命运,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才可以跟皇帝同床共枕一整夜。

这是皇后的特权,也算是对她心灵上的一些慰藉吧,毕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跟其他女人共侍一夫。

待两人行房之后,敬事房的太监就会拿出小本本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与皇后为绵延子嗣而努力了。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皇后怀孕,便于核查受孕的准确时间,以防皇帝被戴了绿帽子,替别人养孩子。

皇帝的无奈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上一秒皇帝还对其宠爱有加,下一秒就可能会翻脸,甚至失去性命牵连整个家族。

前朝后宫是紧密相连的,皇帝虽手握权力,但他不能任性独宠皇后,或者某一位妃嫔。因为他要平衡朝堂,但凡后宫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前朝局势动荡不安。而前朝有任何变化,也会波及后宫妃子的地位。

例如清朝时期的华妃,当时的雍正为什么会对她的嚣张跋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并非宠爱,而是考虑到华妃的哥哥年羹是先帝康熙眼前的红人,还曾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登基后,根基并不稳固,所以他对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只能容忍,谁知年羹尧后来狂妄到一发不可收拾,从未把雍正放在眼里,这才促使他的妹妹华妃在后宫横行霸道,甚至草菅人命。

华妃的恶行雍正其实早有耳闻,只是时机未到,不能轻举妄动而已,皇帝老儿也是一直在隐忍。

皇帝每天吃过晚饭后,敬事房的太监就会把侍寝的绿头牌端到皇帝跟前,任他挑选。

如果皇上多次宠幸同一位妃嫔,那当晚消息便会传到太后耳朵里,第二天太后便会召见皇帝,提醒他要以大局为重,雨露均沾。皇帝没办法只能答应,可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憋屈。

所以有时候并非皇帝不够专情,属实情况不允许。毕竟皇室家族,家大业大,没有几十个妃子生育子嗣传宗接代,恐怕后继无人。毕竟人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

先不说个别皇嗣自然夭折的现象,就妃嫔之间的互相嫉妒、争斗,不择手段就折损了多少皇嗣,稍有不慎恐怕连自己的命都不保。

侍寝的流程

皇帝乃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是后宫佳丽们争相追捧之人。然而争抢的快乐也仅限于抢到手的那一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能侍寝还不开心吗?

其实妃嫔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或独宠,无非是想让自己在宫里的日子好过一些,不被人欺负罢了,因为她们深知后宫的险恶。保护好自己的唯一手段就是靠侍寝来争宠。

可对于妃嫔们来说,她们侍寝的规矩并不像皇后那么简单,整个流程太过繁琐,费心又费力。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后宫小主们不在这件事上费点心思,估计这绿头牌一辈子也不会被选中。

每天皇帝吃饱喝足后,太监就把装有妃嫔名字的绿头牌跪着端给皇上,数量不会太多,一般控制在10个左右,而皇上只能选一个,待皇帝翻了牌子,太监便会去皇后那边登记报备。

在得到皇后的允许后,太监才会去通知被翻牌的妃子准备侍寝。一般这个时候机灵一点的小主都会给来报喜的太监一些小费,以便他们在皇帝跟前能多多推荐自己。

准备侍寝的妃嫔首先要将自己洗干净,这个洗可不是南方人冲澡那么简单,她需要先泡一个花瓣浴,然后搓净身上的泥,再让婢女给全身做个奶浴。

洗完后的皮肤滑滑嫩嫩的,然后再抹上香膏,脸上化个淡妆,整个流程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

待沐浴之后,不能穿戴任何衣物首饰,而是直接裹上被子,由两个太监抬进皇帝寝宫。

来到皇帝寝宫,妃嫔不能直接越过皇帝爬上床,而是要从皇上的脚底慢慢爬进被窝,当两人四目相对后,便开始你情我浓了。

在侍寝过程中,妃子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惊扰皇上,同时,皇帝的寝宫外还会候着一群太监,等候计时。

皇上宠幸嫔妃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时间到了,太监就会在外面提醒皇上:“皇上,到点了,您该休息了”!

如果皇上没有反应,过一会再喊一遍,一般喊上三遍之后,皇帝也没有继续缠绵下去的兴致了。不但没了兴致,说不定还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接下来太监便会进去跪问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不想跟哪个妃嫔留有子嗣的话,那太监自会有避孕的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皇帝无意留你,那妃子连保住龙种的机会都没有。没有龙种的话那母凭子贵的美梦也将破碎,因此聪明的妃子都会略施小计来讨好皇上留下龙种。

待侍寝过后,妃嫔一般会装出很虚弱的样子,要靠婢女搀扶才能勉强行走,以此来彰显皇帝身强力壮。皇帝见状,说不定一高兴就会决定留下龙种。

但无论皇帝留不留子嗣,太监都会如实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有迹可循,所以皇室的血脉一般来说都比较清晰。

可见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也不能随性安排自己的夫妻生活,他们想尽情放纵,门儿都没有。

清朝侍寝制度的由来

清朝这诸多的侍寝规矩是怎么来的?妃嫔们为什么不能陪皇帝过夜呢?这还得从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只想修仙得道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说起。

嘉靖皇帝是个性格暴怒之人,他有三任皇后,可一个被他踢死,另一个被他烧死,还有一个被他活活饿死,可见这位皇帝有多心狠手辣。

这个残暴的皇帝还有一个近乎病态的癖好,就是为了让自己长生不老来满足肉体之欢,他专门研究一款长生不老的仙丹。

而这仙丹的配方中有一种成分叫红铅,就是用少女的经血搭配一些中药制作而成。为了得到大量的经血炼丹,嘉靖帝命人给那些宫女服下大量催经的药,导致很多女孩痛苦不堪,最后血崩而死。

宫里闹得人心惶惶,却没人敢劝阻皇帝,嘉靖也没有打算收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宫女们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皇帝折磨致死。

宫女们琢磨着,与其每天这样战战兢兢受尽折磨,不如直接取了那恶魔皇帝老儿的性命,她们决定集体刺杀嘉靖帝。

于是宫女们就发动了震惊历史的“壬寅宫变”。

这天夜里,几十名宫女趁着嘉靖帝熟睡,悄悄潜入皇帝的寝宫,用绫布套住嘉靖帝的脖子想勒死他,结果绫布不给力打了死结,无法勒死眼前的皇帝,于是她们马上拔出头上的发簪刺向嘉靖帝。

谁知还没等她们得手就被人发现了,闻讯赶来的皇后命人将这群宫女全部处死。

而嘉靖帝命大,竟然毫发无损,但是他心里却从此落下了阴影。嘉靖再无心打理朝政,而是专心修道,这让奸臣严嵩趁虚而入,专权乱政。

这场宫女刺杀皇帝的“壬寅宫变”,使嘉靖一朝由盛转衰,也给后来的皇帝带来警醒。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敢再与妃嫔过夜,只跟皇后过夜。

到了清朝,康熙帝吸取了嘉靖的教训,将后宫嫔妃的侍寝规矩及流程做了详细的规划,并且还设立了敬事房,将妃嫔侍寝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条。

侍寝制度的推行虽确保了皇帝的人身安全,但这些规矩却让皇帝们苦不堪言。

他们不仅不能专情独宠一人,就连宠幸妃子的时间也要由太监把控。不免让九龙至尊的皇帝感到憋屈。

但这个制度同时也保证了皇帝的健康,清朝之前的皇帝,因过度纵欲而早逝的不在少数,所以如果没有规矩约束,皇帝很容易迷失在百花丛中,无心整理朝政。

结语

从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来看,这套侍寝制度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皇后作为后宫之主,不仅要维护后宫秩序,还要监督辅佐皇帝。

皇后向来都是经过严格把关挑选的,贤良淑德是她们最基本的素养,因此她们不会允许妃嫔迷惑皇帝过度纵欲的事情发生。

有了侍寝制度,也尽量减少了妃嫔之间为了争宠而不择手段,互相伤害,既毁了自己,又折损了皇嗣,更容易引发争储、Z变等事件。

所以限制皇帝跟妃嫔过夜,也是防止妃嫔们心怀不轨,蛊惑皇帝,图谋不轨的万全之策。

更多文章

  • 唐朝时,大量外国留学生来长安学习,朝廷是如何管理上万留学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的学习制度,唐朝日本留学生是在长安还是洛阳,唐朝诗人排名一览表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稳步发展,文治武功均取得了空前成就。它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烙印,直到现在,海外华人大多都被称为“唐人”。在唐朝最巅峰时,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长安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世人赞誉“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大唐对于慕名而来的众多留学生们,是

  • 大臣家属售卖考题触怒龙颜, 雍正下令腰斩, 死前让其儿女亲家亲自监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杀科考舞弊的人,雍正考题泄露的真相,雍正篡改遗诏片段

    配图这一年,俞鸿图奉旨出任湖北学府主考官。任职期间,规定不准携带家眷。可是,他刚到湖北,林氏就专程赶至武昌,租下一间客房,暗地里和他相会。身边的老仆人提醒俞鸿图,此事非同小可,劝他赶快让夫人回京。那林氏施展了女人的一切手段,将俞鸿图弄得始终下不了决心。考期渐近,一天晚上,林氏提出要陪丈夫喝酒,几杯下

  •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起兵的,还是李渊主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太原起事反隋,背后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到底是李世民还是其父亲李渊?《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都记载,晋阳起兵的策划者是李世民,而李渊是被迫束手无措、被动选择起兵反隋。然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没错,但他篡改史料,掩盖父亲的功绩,抬高自己

  • 清朝穷人娶不到媳妇,为何还能延续香火?典妻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荼毒,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男人无论地位高低、贫穷富贵,都不能没有后代继承香火,否则他就是不孝的,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嘲笑,所以有钱人才会妻妾成群,生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但是结婚生孩子也是需要银钱的,富人可以有许多妻妾,

  • 残忍杀戮的八王之乱背后究竟谁是胜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王之乱过程简介,八王实力排行,八王回朝

    所谓八王,就是西晋这个小朝廷的八位王爷为谋得大宝,而发起的动乱,实际波及的王族要多得多,但主要参与者就是这八王。西晋皇族国姓“司马”,所以这是八位司马王爷的权力角逐。站在史学观点来讲,八王之乱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并且整整波及了后代三百多年,那这么算下来,这场血腥的权力角逐,最后的胜利者,该算是谁呢?其

  • 清朝不愿提及的痛,100人轻松攻入紫禁城,揭开天朝上国的遮羞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紫禁城简介,紫禁城对清朝的影响,关于古代清朝的故事紫禁城

    引言乾隆、嘉庆统治期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就是在当时这一形式之下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燃遍了北方各省,这场起义虽然最后依然被清政府打压,但是这场毫无疑问的农民起义 ,也是在因农民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坚决起义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体现。对于此次农民起义,朝廷虽然发现的不及时,让起义军暗自发展了一段时间,但

  • 在唐朝犯谋反罪,会被怎样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自首减免刑罚规定,谋反是第一大罪吗,唐朝时汉人杀胡人什么罪

    谋反是指谋危社稷,古人认为“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谷之神“社稷”用来代表国家或朝廷。在《唐律》实指皇帝。谋大逆是指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预谋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墓及宫殿。宗庙、皇陵、宫阙是皇权实质的表现。《唐律·贼盗篇》中对谋反、谋大逆的处罚是这样规定的: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

  • 顺治八年开始定规矩,看来前几年是过渡阶段,如今是理顺了。○禮部定例凡遇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顺治最著名的一首诗,顺治通宝十大珍稀品种,顺治丙午年

    ○禮部定例凡遇大禮,皇上朝服御太和殿,諸王以下文武群臣朝服集太和殿前行禮,諸王貝勒由午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午門側兩掖門行;諸王貝勒由太和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昭德門及貞度門行,每月三朝及奏事併尋常行走,除中門外,各門俱隨便行走。若奉旨啟建道場,四場太監僧道作樂。於皇城內啟建

  •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参与杨玄感谋反,为李密出谋划策,可惜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出身清河房氏,山东历程人,和秦琼、罗士信是一个地方的人。房彦藻在隋朝时,进士出身,起家就是宋城县尉,有文人的傲气,恃才傲物,总以为是怀才不遇,不知道是怎么和杨玄感认识的,就参与了杨玄感谋反的大军,谋反失败后,房彦藻逃亡时,和李密汇合到了一处,当时李密是杨玄感的军师,他们就密谋要前往

  • 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后来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少年康熙被迫像成年人一样思考,康熙为什么允许官员借钱,他们曾经陪伴康熙走过12年

    有一次,他找大臣借钱被拒绝,便生气地放话,6年后要砍了大臣的脑袋。这位敢不借钱给康熙的大臣是谁?他的下场又是如何?▲康熙从8岁登基开始,他在龙椅上坐了61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这位大臣叫做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康熙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陈廷敬时任户部尚书。当时康熙才8岁,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