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起兵的,还是李渊主谋的?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起兵的,还是李渊主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1/28 1:49:01

那么,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太原起事反隋,背后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到底是李世民还是其父亲李渊?

《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都记载,晋阳起兵的策划者是李世民,而李渊是被迫束手无措、被动选择起兵反隋。然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没错,但他篡改史料,掩盖父亲的功绩,抬高自己的成就,也是他的不足之处。

诚如《剑桥我们隋唐史》所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我们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即便是正史,由于政治观念、价值立场、认知倾向等等的不同,史料被删减、裁剪、编造、篡改的,是人类历史上一点都不稀罕的事。因而,后人很难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史书对于大唐皇帝唐高祖李渊,是严重弱化和贬低的。

(《隋唐演义》寇振海饰演的李渊)

而在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晋阳起兵、反隋建唐自始至终都是李渊谋划的。

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晋阳起兵中李世民给父亲李渊使用了“美人计”,并力劝父亲举义旗反隋,李渊迫不得已才起兵的。

按照史载,是李世民看到隋朝必亡,于是和时任晋阳令的刘文静商议起兵反隋,但因为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既是姨表兄弟的联系,又是儿女亲家,他忠心于隋,不肯起兵。李世民便找到晋阳宫副监裴寂劝李渊起兵。

裴寂是李渊的副手,与李渊情同手足。裴寂利用工作之便,在晋阳行宫内设宴邀请李渊。晋阳行宫是隋炀帝北巡路过晋阳时修建的。当时晋阳地方官吏挑选女子入宫,服侍隋炀帝。隋炀帝在晋阳行宫只停留了一段时间便回朝了,任命李渊和裴寂管理晋阳宫事务。

李渊不知是圈套,便来到行宫,与裴寂兴高采烈地聊天饮酒,不知不觉间已酩酊大醉。裴寂便安排两个绝色的晋阳宫宫女扶李渊上床休息。两个美人便是晋阳宫的尹、张二妃。

(白冰饰演的隋唐女子)

在两位美人的服侍下,李渊醉卧晋阳宫。第二天日上三竿,李渊醒来,恍惚之间,只觉得香气扑鼻,揉开双眼一瞧,竟有两个美人躺在身边,询问得知是晋阳宫的尹、张二妃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李渊叫来裴寂责问。裴寂却说你趁皇上不在晋阳行宫,跑进宫中睡龙床,淫污皇上嫔妃,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李渊感觉祸闯大了,不知所措。裴寂看到时机时尚,便劝他起兵造反。李渊虽犹豫不决,但闯下滔天大祸,只得决定起兵反隋。

《新唐书·本纪·卷一·高祖》记载: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为此尔。”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

《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七》记载:

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因取纸笔,欲为表。世民徐曰:“世民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伤!”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先是,裴寂私以晋阳宫人侍渊,渊从寂饮,酒酣,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己协,公意如何?”渊曰:“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史载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并且“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

李渊四处结交豪杰,把自己搞得很出名。当时社会上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谣,让隋炀帝对李氏高官多有猜忌,一度杀了不少姓李的人。杨广召李渊面圣,李渊假装病了,没有去。一日,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玩耍,遇到杨广,杨广问:“你舅舅呢?他为什么不来?”王氏说:“他生病了。”杨广问:“伤了没有啊?”李渊听闻后,吓得魂飞魄散。于是每天沉迷酒色,并且还收受贿赂,表明自己身材无大志。“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靠着伪装,李渊总算混过去。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为太原留守,当时跟随在李渊身边的是李世民和长孙氏,长子李建成带着一家人在河东就职。

当时起义军遍及各地,隋朝已是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当时比较大的三支起义军政权,一是翟让李密的瓦岗寨起义军,建立了“魏”政权;二是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自称夏王;三是杜伏威、辅公祏的江淮起义军。

隋炀帝杨广早已躲在江都避祸。血气方刚、身材怀抱负、富有远见的李世民也想在乱世中有一番事业,创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是他的父亲李渊对隋朝忠心耿耿,这让他很束手无措。

李世民招兵买马,广结豪杰,就等说服父亲李渊起事。晋阳令刘文静很看好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有心结交刘文静。后来刘文静因为和瓦岗起义军李密是亲家,被捕不听话。李世民到狱中看望刘文静,和他讨论天下大势,表明自己有结束乱世的愿望。

(影视剧中李世民形象,图源网络侵删)

刘文静分析了局势,说现在正是举义旗的时候,只要顺天应人,必然一呼百应,到时候可聚集十万之众,半年内天下就易主了。

李世民觉得势在必得,于是暗中谋划,开始为起兵做准备。这个时候刘文静又把晋阳副宫监裴寂介绍给了李世民,并暗示此人是说服李渊起兵的不二人选。

裴寂是刘文静的好友,和李渊也是挚交。现在李渊又是裴寂的上级,两人联系亲密,经常一起饮酒畅聊。

李世民心生一计,拿出自己的百万私有钱财,交给龙山县令高斌廉,让他和裴寂玩耍,只准输不准赢。数天下来,裴寂赚得忘乎所以。高斌廉突然告诉他,赢去的钱财都是李世民的。裴寂担心惧怕,便主动向李世民示好。

(《隋唐演义》杜淳饰演的李世民)

李世民就将自己的计划告诉裴寂,希望裴寂帮忙说服李渊起兵,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到时候裴寂就是大功臣。裴寂答应了下来,两人商量,决定用晋阳宫中隋炀帝杨广的宫女来设一个局。

一天,裴寂设宴邀请李渊一起饮酒,酒意正浓时,裴寂趁机叫来两名晋阳宫的宫女服侍李渊。当时李渊已经喝得大醉,哪管女子从何而来,只管尽情享用。结果第二天,裴寂告诉李渊说,那两个女子乃是晋阳宫的宫女,是皇帝杨广的女人。李渊一听大惊,低头不语。

(《隋唐演义》白冰饰演的女子)

裴寂一看李渊的反应,知道李渊心里犹豫,赶紧把李世民准备起义的意图说了出来。裴寂说:“二郎正在暗自招兵买马,准备高举义旗办大事,因为他担心我让宫女侍奉您的事情败露,大家会一起获罪被诛,因此才定下这应急之计。大伙儿的意向已经确定,现在就看您意下如何了?”李渊说:“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又能怎样呢?只得听从他的意见了。”

李世民也赶紧来见李渊,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李渊担心起兵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他要将李世民送官处置。李世民表示随父亲处置。李世民这样表态倒把李渊难住了,过了一会,他说:“你是我的亲儿子,我怎么忍心将你送官呢?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起兵的事虽已定下了,但李渊却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行动。正在众人暗暗着急之时,刘武周联合突厥来攻,李渊派高君雅和刘仁恭迎战,结果大败,杨广问罪于李渊。李渊这才下定决心起兵,借口防御突厥,让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招兵买马,打算在合适的时机起兵反隋。

但眼下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当初任李渊做太原留守的时候,隋炀帝杨广不放心,还派了高君雅和王威两个副手监视他。这两人对杨广忠心耿耿,绝不可能会同意起兵反隋。而且,李渊的招兵买马,让两人产生了怀疑,决定害伤李渊向杨广邀功。不料,二人的计谋被李渊知道,李渊先下手为强。

李渊让人诬告高君雅和王威暗通突厥,两人因此被捕不听话。说来也是天命照应,这个暗通突厥的罪名原本是强加上去的,如果查无此事,李渊就说不清了。可过了两天,突厥兵果真来犯,这就坐实了两人的罪名。两人借机被除掉。

“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旧唐书》)

此后,晋阳起兵顺利实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其他起义政权,短短5个月时间,便攻克长安,建立了大唐帝国。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李渊一直是被动的,是被李世民逼迫着起兵的。在记述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迹时,史书也还说起兵太原,非李渊本意,而是“事出太宗”,是李世民的功劳。

(西安大唐不夜城,李世民雕像)

《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记载:

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

但是在温大雅所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晋阳起兵的经过却完全不同。从始至终,起兵反隋,建立大唐都是李渊亲自谋划推动的。

温大雅是李渊起兵时,被任命的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他是晋阳起兵的亲历者,是他随军写下了该书,因而此书的可信度非常之高,比起后来编修的史书更具真实性。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的李渊,为人洒脱,深谋远虑,智勇双全。“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

在他为太原留守的时候,对儿子们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太原是军事重地,当时杨广对李渊早有忌惮。在与突厥一战中,高君雅和刘仁恭大败,杨广就下令问罪李渊,且杀了刘仁恭。这个时候,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当时社会上遍传桃李子的谶语,“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李渊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是因为当时家族之人没有聚集在一起,他只带着李世民这一个儿子在太原,其余的家人都和李建成待在河东。

一切谋划好之后,李渊让李世民在太原招兵买马,让李建成在河东结交有志之士,只等时机,各地的家人就奔赴太原会合,然后起兵。之后李渊设计害伤了高君雅和王威,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起兵反隋。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陷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渊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害伤。618年3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位,定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自始至终,李世民都只是奉命行事而已。从起兵到建唐,都是李渊亲自谋划、决策、布局、实施的,他才是大唐建立的根本。

(如今恢弘的大唐不夜城)

大唐的建立,预示着一个恢弘的世界即将到来,一幅盛世的画卷即将展开,一个富强自信的帝国即将屹立在东方,这一切,是李渊奠定的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穷人娶不到媳妇,为何还能延续香火?典妻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荼毒,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男人无论地位高低、贫穷富贵,都不能没有后代继承香火,否则他就是不孝的,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嘲笑,所以有钱人才会妻妾成群,生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但是结婚生孩子也是需要银钱的,富人可以有许多妻妾,

  • 残忍杀戮的八王之乱背后究竟谁是胜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王之乱过程简介,八王实力排行,八王回朝

    所谓八王,就是西晋这个小朝廷的八位王爷为谋得大宝,而发起的动乱,实际波及的王族要多得多,但主要参与者就是这八王。西晋皇族国姓“司马”,所以这是八位司马王爷的权力角逐。站在史学观点来讲,八王之乱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并且整整波及了后代三百多年,那这么算下来,这场血腥的权力角逐,最后的胜利者,该算是谁呢?其

  • 清朝不愿提及的痛,100人轻松攻入紫禁城,揭开天朝上国的遮羞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紫禁城简介,紫禁城对清朝的影响,关于古代清朝的故事紫禁城

    引言乾隆、嘉庆统治期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就是在当时这一形式之下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燃遍了北方各省,这场起义虽然最后依然被清政府打压,但是这场毫无疑问的农民起义 ,也是在因农民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坚决起义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体现。对于此次农民起义,朝廷虽然发现的不及时,让起义军暗自发展了一段时间,但

  • 在唐朝犯谋反罪,会被怎样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自首减免刑罚规定,谋反是第一大罪吗,唐朝时汉人杀胡人什么罪

    谋反是指谋危社稷,古人认为“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谷之神“社稷”用来代表国家或朝廷。在《唐律》实指皇帝。谋大逆是指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预谋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墓及宫殿。宗庙、皇陵、宫阙是皇权实质的表现。《唐律·贼盗篇》中对谋反、谋大逆的处罚是这样规定的: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

  • 顺治八年开始定规矩,看来前几年是过渡阶段,如今是理顺了。○禮部定例凡遇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顺治最著名的一首诗,顺治通宝十大珍稀品种,顺治丙午年

    ○禮部定例凡遇大禮,皇上朝服御太和殿,諸王以下文武群臣朝服集太和殿前行禮,諸王貝勒由午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午門側兩掖門行;諸王貝勒由太和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昭德門及貞度門行,每月三朝及奏事併尋常行走,除中門外,各門俱隨便行走。若奉旨啟建道場,四場太監僧道作樂。於皇城內啟建

  •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参与杨玄感谋反,为李密出谋划策,可惜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出身清河房氏,山东历程人,和秦琼、罗士信是一个地方的人。房彦藻在隋朝时,进士出身,起家就是宋城县尉,有文人的傲气,恃才傲物,总以为是怀才不遇,不知道是怎么和杨玄感认识的,就参与了杨玄感谋反的大军,谋反失败后,房彦藻逃亡时,和李密汇合到了一处,当时李密是杨玄感的军师,他们就密谋要前往

  • 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后来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少年康熙被迫像成年人一样思考,康熙为什么允许官员借钱,他们曾经陪伴康熙走过12年

    有一次,他找大臣借钱被拒绝,便生气地放话,6年后要砍了大臣的脑袋。这位敢不借钱给康熙的大臣是谁?他的下场又是如何?▲康熙从8岁登基开始,他在龙椅上坐了61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这位大臣叫做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康熙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陈廷敬时任户部尚书。当时康熙才8岁,还是

  • 房遗爱谋反案,是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制造的一场政治阴谋!(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房遗爱谋反案简介,李治感谢长孙无忌,房遗爱为长孙无忌开脱

    一、谋反者没有威胁皇位的潜质。与公主一样,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这些驸马,对皇位基本上是没有威胁的。唐朝以前,外戚篡位的例子只有王莽,而且王莽还是权臣。唐高宗初年,大唐董事会成员中,董事长是李治、副董事长是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总经理是长孙无忌、李勣。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是州刺史,连董事会成员

  • 多尔衮旧臣的作死之路:时代抛弃你时,又何止是不打招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社会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政治逻辑也会跟着发生根本性改变,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这种改变悄无声息地发生时,一个在旧逻辑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人,他的旧经验可能不但不会成为他在新环境中生存的助力,反而有可能变成要自己命的催命符。蹩脚的野心家清顺治7年(公元1650年),清廷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政治地

  • 天道好轮回:李世民因同室操戈登上皇位,众皇子却接连谋反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我们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的集大成者,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后世无所争议的千古一帝之一。然而,纵观李世民辉煌的一生,与其彪炳千古的伟大功绩所如影随形的,是数千年风霜也洗刷不去的“玄武门”污点。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太极宫内听着门外厮杀震天而自己却被迫与朝臣“泛舟海池”的李渊,在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