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朝廷和藩镇共存是无奈之举,藩镇一定程度上也依赖唐廷

安史之乱后朝廷和藩镇共存是无奈之举,藩镇一定程度上也依赖唐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56 更新时间:2024/2/6 21:48:32

安史叛军之所以崩盘,主要原因是他们内部不断内耗。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被大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登基以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

到了史朝义登基时,其实安史叛军已经人人自危,谁也不相信谁了!因此史朝义打了几个败仗以后,手下人纷纷开始反水。

带头的就是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等人。他们不但没有支持史朝义,反而主动投降了唐廷。唐朝直接把他们3个封为各地节度使。

田承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管着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李怀仙被封为卢龙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管着河北北部。李宝臣(张忠志)被封为成德节度使,管着河北中部。

他们3个所管辖的范围,被称为河朔三镇。除此以外,薛仁贵的孙子薛嵩,在安史之乱时,也参与了叛乱,如今他看史朝义败了,因此也投靠了唐朝,被封为相卫六州节度使,后改名为昭义军节度使,管着河南安阳、卫辉,河北清河、邢台、永年等地。

安史之乱形势图

等于说,安禄山昔日的地盘其实并没有回归到唐朝手里,而是重新被唐朝分配给了安史叛军中弃暗投明的那些将领们。

关键是,唐朝还管不了河朔三镇这帮军阀。结果导致这帮军阀们拥兵自重,虽说名义上归属唐朝,可他们俨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了各自的小王国。

朝廷和藩镇共存,实乃无奈之举

但凡唐朝朝廷有点实力,都不会允许河朔三镇的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可惜唐朝根本没实力消灭对方。

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勉强平定了安史之乱,可他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惊人的。

首先,唐朝为了加强官军的实力,将唐朝在西域的守军基本都给调回来了。这直接导致后来吐蕃将西域包括河西走廊给一口吃掉了。自此,唐朝的势力范围,再也没有涉足过中亚。

其次,就算是这样官军的实力还是不够,因此唐肃宗不得不选择向回纥人低头。他与回纥人约定,打下长安和洛阳,允许他们随便抢掠几个月。这对老百姓的伤害比叛军还要狠。

李亨

再者,由于大量地盘失陷,导致唐朝的财政没有保障。因此唐肃宗为了增加军费,不断增加赋税。等于说,不叛乱就得背负沉重的赋税。反倒是叛乱了,就能翻身做主人不用交税了。这谁还肯跟着唐朝啊!

所以说,唐肃宗为了平叛,几乎动用了手里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他把唐朝的根基都给挖空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能力彻底消灭安史叛军。

如果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等人不投降,那安史叛军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毕竟唐朝当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打下去谁知道胜负如何呢?即使叛军不能获胜,这场仗也会再打好几年,真不知道唐朝还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所以说,唐代宗上台以后,只能接受与河朔三镇并存的无奈局面。

唐代宗时期,麻烦太多,没空管河朔三镇

唐代宗深知当时唐朝的处境,这么打下去,唐朝的经济早晚崩盘。所以他才会及时止戈为武。

当时唐朝的工作重心,已经不是彻底拿下所有地盘了。而是尽快恢复国家秩序,恢复老百姓们的生产力。只有把经济工作搞好了,才能让唐朝逐渐恢复元气。

李豫

唐代宗认为,只要河朔三镇不出来搞事情,那索性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了。等到唐朝的经济恢复了,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了,也就有资本收复河朔三镇了。

因此唐代宗在位期间,为了稳住河朔三镇,只能先搁置藩镇割据的问题。

这事儿刚处理完,唐朝的新麻烦就来了。

吐蕃占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以后,并没有满足。在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的带领下,吐蕃军直奔长安而来。唐代宗吓得赶紧逃出了长安,直接导致长安被吐蕃洗劫一空。要不是郭子仪重出江湖,长安可就没了!

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迟迟不肯入朝,他担心被宦官集团陷害,所以一直都是唐代宗时期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起兵反叛了!

这还不够,同样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仆固怀恩就是看到了李光弼被怀疑的现状后,又遭到了宦官集团的诬陷,因此果断起兵反叛。他不仅自己起兵,还联合吐蕃、回纥等军队一起讨伐唐朝。

郭子仪

唐代宗李豫被吓得差点再次出逃,还是郭子仪搞定了这件事。但接二连三的战乱,使得唐代宗已经无力再去管河朔三镇的事情了。他能保住都城长安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唐朝尝试过2次,最终都失败了

唐朝的后世之君不是没考虑过削藩的事情,但无疑全部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尝试:唐德宗削藩,导致了二帝四王之乱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他儿子李惟岳要求唐德宗让他继承成德节度使的职位,结果遭到了唐德宗的果断拒绝。很显然,唐德宗是要削藩了。结果李惟岳就反了!魏博节度使田悦(田承嗣的侄子)也帮着李惟岳,一同发动了反叛。

这还不够,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死后,他儿子李纳也要求承袭父位,又被唐德宗给拒绝了。因此李纳也带着平卢军反了。结果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怀宁军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

一时间唐朝再次陷入了战乱不断的局面。唐德宗赶紧派泾原兵前去平叛。结果泾原兵却在路过长安的时候,也反了!唐德宗的老巢长安直接被他们给占了,唐德宗不得不匆忙逃离。

在战乱过程中,李希烈称楚帝,朱泚称秦帝。而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因此这场战乱史称二帝四王之乱。

李适

虽说最后战乱被平息了,不过主要是因为唐德宗下罪己诏,恢复了藩镇的一切特权。由此也能看得出,唐德宗的这次削藩非常不顺利,依旧还是只能对藩镇妥协,才能换取安宁。

第二次尝试:唐宪宗曾短暂降服过河朔三镇

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李纯,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朝廷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了,自然就有实力和藩镇力量一较高下了。

第一个冒头的居然不是河朔三镇中的成员,而是西川节度使刘辟。其实主要是河朔三镇的待遇太好,导致其他节度使也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这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藩镇叛乱。刘辟反叛以后,唐宪宗立马派遣中央军将其平定。

没多久,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不等朝廷发话,就擅自继承了淮西兵权,继而引发了叛乱。唐宪宗也不惯着,花了3年时间,将吴元济彻底平定。从这事儿我们也能看得出,唐朝此时已经有钱了,足以支持这种跨年份的战争了。

紧接着,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不淡定了,因为他曾经支持吴元济反叛,如今吴元济战败,李师道只好认怂,乖乖把大儿子送到唐宪宗那儿做人质。可没多久他就后悔了,索性反叛算了!结果李师道集团内部率先崩盘,唐宪宗坐收渔翁之利,将其平定。

李纯

一下子平定了3个节度使,唐宪宗算是名留青史了,也彻底镇住了河朔三镇的军阀们。比如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率先表示支持朝廷。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去世后,他的弟弟王承元率先表态支持朝廷,并且放弃继承成德节度使。

这些做法使得唐宪宗大有平定河朔三镇的趋势。不过很可惜,唐宪宗派去接管河朔三镇的官员都昏聩无能。

田弘正调任成德节度使以后,御下不严,结果导致兵变。田弘正全家及其部下300多人全部被杀,成德军自此反叛。

宰相张弘靖担任范阳节度使后,认为安史之乱始于此,所以他把安禄山挖了出来抽了一顿,又非常瞧不起当地的军士,认为他们空有千斤之力,一点用处也没有。结果引发了叛乱,张弘靖被囚,他的幕僚全部被诛杀。

田弘正被杀后,他的儿子田布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让他带兵平定成德军的叛乱。结果他到了魏博,却被魏博军逼着自立,否则根本调不动兵马。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自尽。

由此可见,唐宪宗安排的这些忠于朝廷的人,根本就镇不住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示意图

唐宪宗驾崩后,河朔三镇再次反叛。换了一批领导,可割据局面有增无减。这帮军阀独立惯了,让他们跟着朝廷,他们还真不习惯。

河朔三镇也得依靠朝廷

河朔三镇换了一批新领导,分别是朱克融、王庭凑、史宪诚等人。他们要想获得当地将士们的支持,其实并不容易。

因此这些军阀头子必须要依靠唐朝的册封才能坐稳当地节度使的位置。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朔三镇威胁唐朝的安危,却又必须要在唐朝的支持下生存下去。

唐朝到了后期,也不得不认可河朔三镇的合法性。让强大的河朔三镇自给自足,为唐朝抵御北方的敌人,似乎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云被称常胜将军,忠心追随刘备,然而为何却没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其实还有一个刘备身边的重要人物,自身是位很有实力的武将,但是刘备却一直都没有重用他,这也是让人们觉得十分不理解。当初,赵云还在公孙瓒的手下,但是见到刘备后二人一见如故,觉得十分投机,这才有了赵云离开公孙瓒去追随刘备。只可惜,或许赵云也并未想到,自己这么满腔热血,结果换来的却是刘备的不重视。赵云在

  • 李成器的性格和唐玄宗的野心以及当时的时局使其放弃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成器的后代分布,李成器个人资料,宫心计李成器结局

    后来证明李成器的选择是正确的,李隆基亲政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开元盛世,而李成器也受到了重用,安静地度过了一生,薨逝后,被李隆基追封为“让皇帝”。那么李成器为什么要让位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李成器的性格。李成器是唐睿宗的嫡长子,出生于调露元年(679年),当时的皇帝还是李治,不过朝

  • 赵云一生为国效力,堪称猛将,真的像人们所说没得到重用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云一生为何不受重用,刘备说赵云不可重用原文,赵云的一生未有败绩

    赵云,也叫常山赵子龙,一生为国效力,追随了刘备几十年,但为何一直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这也是使得很多人都为赵云打抱不平。不得不说,赵云这一生对刘备可以说得上是忠心耿耿了。而最出名的也就是当年刘备被曹操追杀的时候,刘备百般无奈下只好先行逃走,这个时候赵云一个人保护着刘备的妻儿,所以说后来更是传出了赵云单

  • 李渊退位后和李世民很少见面,但驾崩前一年还去检阅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八月初九,李渊正是退位,离开了权力中心,从此开始了幽禁般的生活。最开始的两年多时间内,李渊并没有搬家,还是住在太极宫,虽然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物质生活倒还是不缺的,后宫也并没有裁减。到了贞观二年(628年)

  • 曹操一生睡了很多别人的老婆,最后睡的1个女人,让他此生难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晚年的红颜知己,曹操一生最爱的女人,曹操一生最在乎的女人是谁

    在曹操的多重性格中,有一个性格是他的特点,就是好色。男人好色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曹操的好色却是与众不同,他不喜欢妙龄少女,他喜欢人家老婆。每当攻城略地之后,他总会收罗美少妇,装备到自己的后宫中,供自己享乐。尽管曹操好色,但是没有沉浸在女色中,这点是非常难得的。 当年曹操发兵攻打东吴其中一个原因就

  • 汉武帝灭卫满后建立汉四郡,到晋朝中原才退出对当地的直接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帝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逃往匈奴。其部将卫满率领千余名部众逃入箕子朝鲜。古朝鲜的准王把他的部众安置在西北部边界的空地上。卫满召集齐、燕两地的亡命者,势力不断壮大。之后,卫满带兵推翻了箕子朝鲜,取得古朝鲜的首都王险城,建立卫满朝鲜。卫满建立国家后,他积极对外扩张,输入中原文化

  • 西游记中,为什么会有锦衣卫?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取经的故事中,出现了锦衣卫。《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四位高手取经途中途经济塞国,国宝舍利被盗。悟空和唐僧晚上扫塔的时候,抓住了前来巡视的小妖。次日奏报给大王,大王连忙丢下金牌:锦衣卫急忙赶往金光寺请来妖魔,寡妇们亲自审讯。三藏道:“万岁,锦衣虽有守卫,但小弟子还是要去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

  • 士兵吃霸王餐,徐渭一个办法,令士兵们再也不敢放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徐渭砸蛋,荷的古诗徐渭,徐渭第一次入狱

    胡宗宪心里知道,这段时间士兵们总是吃霸王餐,想借机整顿一下军纪,只是现在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胡宗宪顿时犯难,证据该怎么找呢?徐渭当时跟着胡宗宪,便在一边说:“刨开肚子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嘛。”胡宗宪一听,顿时明白了徐渭的用意,笑着答应了。掌柜的一听,好办法呀!立刻开始细说详情,“士兵去了先是要了一壶酒

  •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柳》、《武松醉打姜门神》、《临冲风雪山寺》等。武松是其中的佼佼者。路上遇景阳帮,一饮而尽十八碗,徒手与猛虎搏斗。他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血泼鸳鸯楼等等,就是这样一个忠义豪迈的英雄却得不到宋江的喜欢,最终被宋江抛弃。现在让我们谈谈这些事情。第一件事宋江当上梁山第一统帅之后

  • 揭秘李渊六叔李祎,及其后代子孙,在随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还是看看他的后代子孙,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吧!看看李渊对他们怎么样?李祎的儿子们,综合史料以及墓志铭记载,至少有六个儿子,长子李伯良,武陵王;次子李叔良,长平肃王;三子李仲良,中山王;四子李季良;五子李德良,新兴王;六子李幼良,长乐王。第一:李叔良,参与晋阳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后,被授予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