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斩关羽气死张飞熬死刘备的吴国最后为何被灭亡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斩关羽气死张飞熬死刘备的吴国最后为何被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27 更新时间:2024/1/4 20:25:03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即“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为延续汉朝称帝,史称“蜀汉”。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维持蜀汉的安全与吴再次合作,而吴在229年孙权称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孙吴”。

在此后的数年里,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但是始终都没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263年,已经基本被司马氏控制的曹魏政权开始了灭蜀之战,公元280年,在司马炎的统治下,最终结束了三国的格局,进入了晋朝。

很多人认为吴国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孙权后期的思想改变造成的,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导致朝廷动荡不安,很多大臣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了分裂和党争,而这可能只是导火线,那最后扩大分裂,导致快速进入灭亡的就是吴国的最后一任君主孙皓

在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驾崩的时候年纪才30岁,当时自己的孩子还比较小,虽然已经让张布等人帮忙辅佐下,但是毕竟年纪太小,不能掌权,再加上当时蜀国刚刚被灭亡,魏国虎视眈眈,自己吴地也有多处内乱,如此环境,使得吴国此时的候选人为了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事情,于是当时的张布等人就像皇后建言,小太子太小了,能否先让名声很好的孙皓先当权。这吴国的女子是真的让人佩服,果然江南女子多巾帼不让须眉啊,这皇后当时就答应了。

于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孙皓开始了统治。统治初期,因为内忧外患,加上自己也有一片野心想三国一统,所以在刚上任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使的地方百姓一片赞扬、为了节省宫里面的开支,更是直接解散了很多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百姓们都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江表传》有记载)。

然而,随着曹魏政权更迭,司马昭死后曹魏政权也出现了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这个时候曹魏就没有余力去攻打吴国,得到喘息的孙皓瞬间放松了下来。

起初还是比较收敛,只是收了几个美女当妃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胆子也逐渐变大,几个美女已经无法满足自己,开始派遣部下到地方到处搜找美女,凡是有点姿色的都被抓到宫里,甚至很多人因送的美女多而升了官。

在恩人方面,本来自己能成功上位那都是因为有了朱皇后的孔融让梨,这恩情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孙皓才统治没多久就忘了这份恩情,直接将朱皇后贬为景皇后,然后把自己的母亲推到了皇后的位置,追自己的父亲孙和为太上皇。更丧心病狂的是,他也把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张布杀掉,而杀掉他们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听到有人说他们在背地里讨论后会推他登基

在用人方面,完全是听信小人,凡是忠言逆耳的话都被杀掉,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都得到了升级,尤其是在最后特别地迷信风水,皇后的升降,国都的迁移,乃至每天吃饭应该吃什么都是凭借运历、望气、筮卜、谶语之类来决定。

在刑法上面对比夏有过之无不及,活人剥皮、刖人足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情,整个朝廷惶惶动荡,没人敢说真话。

他曾杀死或流放多名重要宗室,如杀害孙策之孙孙奉,流放孙霸二子,诛杀孙奋及其五子,杀死异母弟孙谦、孙俊等。对大臣,他也常常施以重刑,仅丞相一级的官员为例:除张悌在亡国之际战死外,濮阳兴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万彧被谴自杀,全家遭流放;陆凯死后数年,全家被处以流放。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还是自信自己能一统天下

孙皓归晋之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有一回晋武帝与王济下棋,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滕皇后亲自为他写了哀悼文,文章甚是悲痛凄楚。

吴国本来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如果说孙浩能像自己早期那样那么后期也是有一定可能出现三国一统的,那么可能今天的我们都不是今天的我们了,所以虽然后期吴国的灭亡孙权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的骄奢淫逸导致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理想甚美,现实很酷—王莽的改革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对“王莽篡位”这一说法争议很大,甚至在历史上都不承认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尽管新朝只维持了14年。西汉史学家班固将王莽定性为篡汉的奸臣,是乱臣贼子,然后被后世史学一直沿用,不愿称其为新朝,而称新莽。直到近2000年后,人们才重新审视这位新朝皇帝。胡适和其他近代学者,开始认同王莽改革中的王田制

  • 问答:长平之战的中赵国为何不能选择退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问: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一直被认为是秦国崛起、彻底凌驾于其他六国的标志性事件。因而备受后世关注,不断复盘他们的战略战术决策,并视之为非常正确的案例范本。作为配角的赵国就很难引起足够重视,基本都拘泥于廉颇的严防死守和赵括的轻敌冒进,以及国君的用人失误。 那么,倘若赵国坚持执行廉颇的防

  • 秦朝灭亡时,一位将军的后代分家自保,结果造就了2个千年豪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时代的变迁往往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同时也更是人类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因为一个时代被改换并非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而是一群人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实现的目的。如此情况下势力单薄的人们要如何去与他们抗衡,当时代走到尽头关乎于君臣忠义、以及家族兴旺等等事情都会成为羁绊,或许就连生命也会因此变得而渺小起来。一个朝

  • 楚怀王(义帝)熊心的“怀王之约”真的让刘邦占了便宜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义帝熊心大结局,楚怀王熊心简介,义帝是楚怀王的儿子吗

    [var1]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楚怀王(后被尊为义帝)熊心的“怀王之约”委屈了项羽便宜了刘邦,某些腐儒更是拿“怀王之约”当做刘邦“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证据大肆鼓吹,搞得很多人都为屠城害民的独夫项羽抱不平。那么楚怀王(义帝)熊心的“怀王之约”真的让刘邦占了便宜吗?[var1]楚怀王立“怀王之约”的时候

  • 父亲被张飞杀害,母亲被曹操关羽争抢,长大后成为名将,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飞杀了关羽的家人,张飞关羽古城相会视频,曹操第一猛将被谁杀的

    人生没有永远的幸运,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走运背后往往会隐藏着祸患,而人生跌至低谷或许也是奋起的开端,祸福相依,莫不如是。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秦时国相吕不韦以区区低贱商人的身份位极人臣,最终却落得个饮鸠自尽的下场;越国勾践国破家亡,在吴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最终却通过卧薪尝胆,使得越国光复,成

  • 韩信与萧何、张良同为汉初三杰,唯一封王者,为何正史评价低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

  • 古今第一战神,人以7千白袍军,灭掉百万大军的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七雄最有名的军队,魏国历届大将军,历史上真实的魏国将领

    [var1]萧衍出身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梁武帝萧衍,当时萧隐还没有起兵反秦,陈庆之在霄云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公元五百零二年,萧衍单上的南梁皇帝的宝座,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隶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武官担任,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候。是把陈庆之作为

  • 神童献10条妙计,曹操仅用一条便破了城,为何最后却把他杀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曹操在能慧眼识才的基础上,他又是一个多疑的人。不能说曹操是个妒贤嫉能的人,因为他爱惜人才之名是青史有名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曹操杀害了很多才能出众的人物,比如祢衡、杨修、孔融等等。虽然曹操杀害他们是有自己理由的,祢衡目中无人、杨修恃才傲物、孔融冥顽不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曹操手上夭折的人才是不

  • 孙膑为什么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他干的事比挖骨更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兵法家,孙武算一个,孙武的后代孙膑也得算一个。孙膑似乎是兵法上面的天纵奇才,他师从有名的权谋家鬼谷子,一直是鬼谷子最得意的弟子。孙膑出山之后,虽然被剔去了膝盖骨,脸上被刺了字,但他还是成为了齐国国主的座上宾。齐国能成为霸主,孙膑功不可没。似乎历史上的孙膑,是完美的。他又聪明又仁善,

  • 到许昌,看当年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忠义之名从这里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夜读春秋标准图,关羽忠义的文案,关羽忠义仁勇图片壁纸

    [var1]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战火纷飞,在群雄争霸中,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是白手起家的刘备,抑或是雄踞东南的孙权,围绕着他们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众多的传奇故事中,关羽,无疑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位,而让关羽流传千年,树立忠义信誉的就数发生在许昌的春秋楼了。